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其實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掩埋方面,由於掩埋場內部的環境複雜,生物可分解塑膠在掩埋場中是否能分解,一直沒有定論。
但現代掩埋場為了盡量壓縮垃圾體積,內部壓縮緊實,沒有氧氣 ...
搜尋
搜尋
環境議題
主題
文章
上一頁
分享
專題報導
減塑
5mins
2020年11月25日
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其實是...
作者:Greenpeace綠色和平
據估計,每年有多達1,200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一卡車的量。
而近年各界也開始在尋找替代方案,超市、超商紛紛開始採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生物基質塑膠」作為一次性塑膠包裝的材質替代,但改變材質真的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嗎?而生物可分解塑膠真的如企業宣稱一般的環保嗎?
捐助阻止塑膠污染
編輯選文有聲書,邀您聽說環境
接收環境訊息,除了可用閱讀的方式,本篇文章也為您準備了有聲版【聽說‧環境】,讓您疲累的眼睛適時休息;用聲音,與您分享綠色和平在臺灣及全球的環保工作進展,聆聽那些發生在您我身處的地球,關於環境、氣候、海洋、森林的事情。
邀請您前往各Podcast平臺,訂閱【聽說。
環境】節目!
塑膠可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並在海洋環境中迅速積累。
據估計,每3隻海龜,就有1隻吃過塑膠,90%海鳥體內含有塑膠,多項研究在48種鯨魚和海豚的體內發現各種海洋垃圾碎片,當中46%正是塑膠。
2019年3月,一隻鯨擱淺在菲律賓海灘,胃裡塞滿了40公斤的塑膠垃圾。
海龜將塑膠袋當作食物誤食©TroyMayne/OceanicImageryPublicationsTroyMayne/OceanicImageryPublications健康的海洋對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至關重要,它們是世界上許多最具標誌性的物種的家園,它們從大氣中吸收碳,並為超過10億人提供了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生物塑膠」是什麼?
所謂「生物塑膠(Bioplastic)並沒有統一的定義,生物塑膠包括了「生物基質塑膠(Bio-basedplastic)」以及「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ebleplastic)」。
生物基質塑膠是指由生物質資源(例如糖,澱粉,植物油和植物材質)製成的塑膠,並再分成「生物可分解」以及「不可生物分解」兩種。
「生物可分解」一般表示在某些嚴苛的環境條件下這樣的物質可以在一定期限內被微生物分解,另外一種「生物可分解塑膠」為「生物可堆肥塑膠」,指分解過程將產生堆肥或腐殖質,可以與有機廢物一起添加到工業堆肥中。
生物可分解塑膠有什麼問題?
1.詞彙混淆,民眾無法分辨,存在誤解:
首先,大眾對於可分解塑膠這種材料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很多專有名詞不僅容易讓一般消費者誤解,也經常在商家的商品宣傳中被誤用。
目前號稱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超過20種,每一種的來源、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都不盡相同,每一種材料做到完全生物可分解所需要的環境和時間也不一樣。
從原料來源和合成方法來看,生物可分解塑膠包括了以動植物為原料的塑膠、細菌合成的塑膠、以澱粉或糖為原料化學合成的塑膠,也有以石油副產品為原料化學合成的塑膠(如:PLA、PBS、PVA...等等)。
雖然種類繁多,這些可分解塑膠通常都被冠以「綠色產品」、「更環保」、「天然材料」等宣傳用語。
即使分解所需要的條件不一樣,這些材料通常都被簡單地認為「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多個研究表示,消費者誤以為「生物可分解」產品丟棄後可以在環境中迅速分解,導致亂扔垃圾的現象更容易發生。
除此之外,與可分解塑膠相關的許多概念也讓人困惑。
例如「生物塑膠」一詞用於統稱生物基塑膠和生物可分解塑膠。
生物基塑膠指全部或部分以可再生資源(植物或植物衍生物)為原料的塑膠。
以生物基為原料並不代表這種塑膠在末端可以生物分解,事實上,全球生產的生物基塑膠中近半是不可生物分解的。
然而,雖然這些概念已經存在超過10年,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一聽到「以植物為原料」,就會覺得這種材料是可以生物分解的。
由於生物可分解塑膠外表和傳統塑膠無差異,消費者難以分辨,若在回收時混入傳統塑膠,可能導致回收材的品質降低。
2.原料來源的永續性問題
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生產依賴糧食作物作為原料,且糧食作物會是未來幾年或更長時間內的主要原料,原料的永續性需要從環境、社會和經濟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目前僅有少數龍頭企業已主動公佈其原料來源,或承諾監督自身產業鏈中的原料永續性,多數生產公司缺乏明確的原料資訊。
且當今,國際間也缺乏具強制性的永續認證體系,也缺乏國際間認可的標準作業依據,在工業規模的生物基塑膠生產中使用糧食作物可能會導致該地的耕地占用、土地挪用、森林砍伐、其他物種棲地喪失等土地使用衝突。
3.製造過程中的添加物隱憂
儘管使用植物作為基質材料,但為達到特定產品性能、更好生產,生物可分解塑膠仍會添加多種化學添加劑。
一項針對歐洲市場的生物基塑膠產品的研究發現,有八成受是產品含有超過1000種化學品,67%產品含有多種有毒化學物質。
4.終端處理-堆肥缺口大
全球每年產生約20億噸垃圾,其中近半為有機質垃圾,然而,堆肥處理僅佔全球垃圾處理能力的5.5%。
堆肥處理能力不僅嚴重不足,在各地區的發展也極不均衡。
在原本處理有機質垃圾就已經有巨大缺口的情形之下,認為「一次性生物可分解塑膠塑膠可以完全被生物分解因此更環保」,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假設。
那如果無法用堆肥處理,進到焚化爐或是掩埋場,會比傳統塑膠還要好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若以焚化處理,社會各界對垃圾焚燒技術仍然有諸多環境擔憂,垃圾焚燒在技術上是否可以做到完全乾淨生產,會不會為周遭帶來空氣污染,是否會給垃圾處理設施周圍的社區帶來健康隱患等問題,一直都備受爭議。
掩埋方面,由於掩埋場內部的環境複雜,生物可分解塑膠在掩埋場中是否能分解,一直沒有定論。
但現代掩埋場為了盡量壓縮垃圾體積,內部壓縮緊實,沒有氧氣存在,而無氧狀態會大大減緩天然的生物分解過程。
有實驗證明,可堆肥塑膠在掩埋場中12個月後的外表幾乎無變化。
5.即使取得認證,也無法反映真實處理能力及狀況
雖然國際間已有一些正在運行中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標準和認證系統,然而近年來多個研究卻指出可分解標準和認證無法反映真實情況。
因為認證所依據的標準分解性能測試均在實驗室類比條件下進行,很難反映真實世界的各種變化。
例如有多處堆肥廠反映,由於處理方式和時間的差異,即使通過認證的工業堆肥分解塑膠也無法保證可以在自己的設施中充分分解。
微塑膠易吸附有毒化學物質,恐致癌
塑膠不只以海洋垃圾的形式危害動物健康,微塑膠有可能攜帶化學添加劑進入環境,將更多環境中的污染物和致病菌帶入食物鏈循環中。
微塑膠已經全面進入人類生活中,不管是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甚至是我們呼吸的空氣,都已發現微塑膠的身影。
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我們亟需更多關於微塑膠的研究,評估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國外文獻指出微塑膠容易吸附多環芳香烴、塑化劑、壬基酚、多氯聯苯、雙酚A等有毒化學物質。
零售企業開始改以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當作是減塑的解方,但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國際標準上須在高溫、高濕、厭氧的工業堆肥環境才能夠分解,分解後也只是變成微塑膠。
不管用什麼材質替代,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次性使用」
大多數污染海洋的塑膠都是所謂的「一次性塑膠」,它們是由我們目前的一次性線性生產和消費系統產生的。
生活中許多塑膠包裝與製品都被設計為一次性使用,短暫使用後成為廢棄物在環境中存在數百年之久。
至今為止,我們仍難以實際衡量目前海洋中的垃圾對我們的社會與經濟衝擊是多少,根據ValuingPlastic的數據,塑膠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年度損害至少每年130億美元,亞太經合組織(APEC)估計,僅在該地區,海洋塑膠對旅遊業、漁業、航運業所帶來的成本約為13億美元。
除了經濟損失,海洋塑膠還會對生計、食物產業、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除了海洋生態,塑膠亦可能流入山林生態、地下水系統等,亦會帶來的生態衝擊以及外部成本。
臺灣常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有哪些?
臺灣最普遍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為PLA(聚乳酸,Polylacticacid或Polylactide,簡稱PLA),在本次的調查中也發現,有許多的零售業者紛紛採用聲稱「環保材質」做為傳統塑膠包裝的替代方案,例如家樂福的肉類商品包裝將全面採用所謂環保材質PLA。
然而在缺乏更進一步的配套措施與減塑政策下,這樣做帶來的環境衝擊可能跟傳統塑膠並無二致。
PLA是利用玉米、馬鈴薯,及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為原料製造,經發酵後產生乳酸,將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PLA分解最後剩下二氧化碳、水與其他殘留物,但是要讓這些聽起來非常「天然」事情發生其實相當耗工,因為PLA這些生物可分解塑膠並不會在自然環境下自己分解,而是須在工業堆肥環境,高溫(超過攝氏70度)、高濕與厭氧菌的環境下,才可能在90天內可分解九成;由於生物可分解塑膠外表和傳統塑膠無差異,消費者難以分辨,若在回收時混入傳統塑膠,可能導致回收材的品質降低。
目前臺灣的回收體系與基礎設施尚無法負荷大量PLA的終端處理,也無明確的法源來規範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堆肥處理。
全球減塑行動急需您支持!
綠色和平致力在全球各地推動源頭減塑,向政府及企業倡議,要求制訂更積極的減塑目標與政策!
捐款支持
儘管目前有許多新興的開發技術,從藻類或沼氣提取來做為原料,但是目前大多數的生物可分解塑膠還是來自於農業作物,全球目前超過一半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產於亞洲,廣泛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可能會使生產國大面積推廣傳統密集型農業,進而影響在地糧食系統發展,威脅糧食安全、導致土地衝突、影響生物多樣性,而土地利用變化也有可能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
目前為止還沒有全面考量預防性、與生態農業相容的生物基原料的認證。
綠色和平認為的塑膠污染解決方案是什麼?
拒絕使用低價、一次性的塑膠包裝,採用重複使用、重複填充的商品選項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2018年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等在地團體,至澎湖進行海廢快篩,看見當地海灘因東北季風及洋流流向,布滿來自臺灣及其他地區的垃圾,海廢問題嚴重。
©Hung-HsuanChao/Greenpeace企業應該並且投資強調重複使用、重複填充、不仰賴一次性材質的解決方案,重新思考該如何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在避免使用拋棄式塑膠的轉型過程當中,採用回收材(並且可回收)的無毒塑膠取代原生塑膠是其中一個做法,但對於解決塑膠過度生產的目標來說,這個作法能夠扮演的角色仍然有限。
改變產品的包裝更利於重複使用不僅是目前蔚為潮流的趨勢,更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好處。
重複使用的模式不僅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優化物流與營運,還可以為顧客提供個人化需求,從而提高品牌忠誠度,和消費體驗,更可以同時幫助企業了解顧客喜好。
2018年歐洲議會表決通過: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2019年歐盟議會通過的一次用塑膠禁用方案,如吸管、攪拌棒、塑膠軸棉花棒與餐具等,在材質方面明確禁止氧化分解塑膠(oxo-degradableplastic)的使用,氧化分解塑膠號稱是生物可降解的塑膠,但事實上氧化分解塑膠只會先分解成小的塑膠碎片成為微塑膠,繼續危害海洋和其他生態系統,並不能算是生物可分解塑膠,但目前台灣尚未宣布禁用氧化分解塑膠,且因標章不明,消費者也無法辨別差異,更無法選擇使用進而妥善回收。
議會也強調生物可分解塑膠不僅不能當做解決塑膠汙染的“萬靈丹”,反而會讓人們無法專注在真正的解決方案上。
執行源頭減量,減少塑膠製品的政策才是當務之急。
」
推動超市源頭減塑,需要每一位消費者的力量
現在是時候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了!根據調查,有90%英國消費者支持無塑產品,更有超過2百萬人加入綠色和平連署,要求超市淘汰拋棄式塑膠。
而在臺灣,約半年內已聚集超過20萬民眾簽連署表示支持超市減塑,期待業者跟上全球趨勢,盡快做出決定:要成為解決問題的企業,還是製造問題的企業?
邀請您加入連署,一同推動統一超商等零售通路企業加快減塑進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友善環境的選擇,帶動臺灣走向無塑生活!
捐助阻止塑膠污染
延伸閱讀:
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
超市塑膠包裝量減半不再是夢!可行方案在這裡
便利不需塑膠!我們為何要求7-11帶頭減塑?
自帶環保杯、便當盒還不夠!蔬果、日用品等可以這樣減塑賣!
重複使用更安全:超過125位專家砲轟塑膠產業
相關文章
2022年4月12日
減塑
專題報導
就在今年!全家宣布400間超商門市循環杯計畫!循環容器帶動減塑浪潮
2022年3月31日
減塑
新聞稿
永續不是夢!綠色和平推動400家超商門市邁向循環杯
2022年2月27日
減塑
專題報導
好消息!可口可樂宣布減塑新政策,全球採取「重複使用」解決塑膠污染
2022年2月14日
減塑
新聞稿
可口可樂宣布2030年實踐25%可重複使用包裝,綠色和平呼籲臺灣零售業者跟上國際腳步、儘速承諾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
延伸文章資訊
- 1可分解塑膠袋被埋3 年還能用 - 科技新報
事實上,聯合國與歐盟依然反對使用生物分解塑膠袋。聯合國在2016 年曾發表報告嚴肅表示,使用可生物分解塑膠袋並不能解決海洋塑膠污染問題,因為這些塑膠 ...
- 2難以消失的塑膠!可生物分解塑膠袋,埋土三年後仍完好
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是一位以研究塑膠垃圾為職志的英國海洋生物學家,他一直很好奇可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塑膠購物袋實際的降解情況。 所以 ...
- 3恆鈺興業有限公司|生物可分解塑膠袋
恆鈺興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專業製造工業用袋/防鏽袋/抗靜電袋/生物降解袋,生質原料代理BioBlend 樹脂/生物可分解塑膠/可協助開發生物降解生產製造流程,公司主要 ...
- 4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其實是...
掩埋方面,由於掩埋場內部的環境複雜,生物可分解塑膠在掩埋場中是否能分解,一直沒有定論。 但現代掩埋場為了盡量壓縮垃圾體積,內部壓縮緊實,沒有氧氣 ...
- 5#可分解塑膠袋- 優惠推薦- 2022年5月| 蝦皮購物台灣
你想找的網路人氣推薦#可分解塑膠袋商品就在蝦皮購物!買#可分解塑膠袋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