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4狀況+訓練5要件,教會孩子懂禮貌、守規矩 - LINE TODA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在學習禮貌行為時,都是先經由大人提醒,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才會做出。

例如:爸爸會告知孩子要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亦或是在學校必須向老師問好,爸爸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化解4狀況+訓練5要件,教會孩子懂禮貌、守規矩 許多爸媽希望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乖寶寶,孩子卻總對父母愛理不理,甚至假裝沒有聽見父母說的話、不理會父母的指令等。

為此,專業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指出,這些不禮貌行為所透露出的訊息不外乎注意力問題、從小養成非自發性的禮貌行為、情緒控管不夠成熟等造成,家長不需要急著責備孩子,而是去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學好禮貌這一堂課。

為何孩子會有不禮貌的行為呢?或許可從以下說明看出端倪。

‧沒注意到周遭環境釋出的訊息:首先要注意孩子注意力問題,爸媽講話時,孩子沒有同步接收到大人所給予的指令,意即孩子沒注意到周遭環境釋放出的訊息,不僅是不理大人講話,可能當一位長輩經過孩子面前,孩子也不主動打聲招呼。

這些不禮貌行為是由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適時注意到周遭環境的訊息所造成。

‧從小養成非自發性的禮貌行為:此乃孩子的責任感問題。

孩子在學習禮貌行為時,都是先經由大人提醒,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才會做出。

例如:爸爸會告知孩子要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亦或是在學校必須向老師問好,爸爸說完後,孩子才會執行這項指令,因此,逐漸養成「我就是等待你給我指令,我再去完成,這樣就好了」的心態,倘若沒有接收到這些指令,就不會做,久而久之,會讓人覺得孩子很沒禮貌。

‧無法選擇該做的事:孩子出現不禮貌行為時,是否忙於其他重要事情而被打斷了?舉例而言,當孩子正在忙著寫學校作業,媽咪突然要求孩子做其他事情,在不知道如何抉擇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相對的負面情緒,甚至突然失控爆發,促使孩子不禮貌的行為增生。

‧情緒控管不成熟,採取情緒反應:這與孩子的年齡有關,孩子年紀還小,情緒控管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在爸媽下達指令的同時,孩子可能會發出嘆息、低吼聲,亦或者很大聲說:「好啦!」,此時父母會覺得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不夠禮貌。

事實上,我們必須考慮到孩子的年齡,通常情緒控制不夠成熟的孩子會用抒發性情緒來對大人反應。

輕鬆化解孩子4種不禮貌行為通常孩子會出現哪些不禮貌的行為?家長可以透過何種方式來解決呢?1對話時沒有直視對方一般而言,與他人互動或溝通時,雙眼一定會直視對方,讓對方知道正在聆聽他所說的話。

基本上,對話直視對方是一種禮貌表現,也是展現對彼此尊重的行為,通常孩子最常出現狀況就是講話時不看著大人,會讓大人覺得孩子沒有禮貌,甚至沒有家教。

根據研究指出,人類大腦中的杏仁核是負面情緒之中樞,在眼神對望時,杏仁核會分泌出激素,導致情緒變得不好。

雖然人體中會有其他激素來綜合杏仁核所分泌的激素,但孩子可能為了避免自己處於不好的情緒狀態下,選擇了不看人而使他的情緒好一些。

有些孩子甚至認為「我已經在和你溝通了,你講的話我有回應就好,沒有看著你也沒關係」,遇到此情況時,家長先不用急著指責孩子:「我講話你怎麼都不看我?」,而是運用其他方式引導孩子看著我們對話。

應對方式張旭鎧治療師建議,爸媽可以嘗試利用彈手指或拍手製造出聲音,讓孩子尋找聲音的來源,當他轉過頭來,就等於已經看著你。

此外,若孩子覺得看著大人的眼睛壓力較大時,也可以試著看對方的鼻頭,如此一來,不僅溝通的對象會覺得孩子是在看著他,同時也能減輕孩子的壓力。

2忘記對方正確的稱謂另一種常出現沒有禮貌行為是忘記稱呼對方正確的稱謂,例如:和爸爸玩遊戲時,直接叫爸比的全名;面對很多親戚朋友時,將叔叔、伯伯或舅舅等人稱謂說錯,讓別人覺得孩子是不是故意這麼做。

此外,孩子也可能藉由不正確的稱謂來吸引對方注意,例如:孩子直呼爸爸全名時,雖然爸爸給孩子的回饋是負面刺激,但卻比平常的反應更大,於是孩子誤以為如此就能得到爸爸更多關注,反而可能變本加厲延續這些不禮貌行為。

應對方式當孩子直接稱呼長輩全名或忘記長輩稱謂時,家長應該先不動聲色問孩子:「你剛剛是怎麼叫我呢?」,再和孩子說:「試試看別的方法」,引導孩子叫出正確的稱呼後,應該給孩子更大的讚賞或擁抱,讓孩子了解他做出哪些正確行為,才能夠得到大人的注意。

3不聽指令,故意唱反調當你叫孩子做什麼,他偏不做,例如:叫孩子把垃圾丟進垃圾桶,他偏偏拿去外面丟;叫孩子收玩具,他偏偏把其他玩具一起倒出來。

對於這樣不聽指令、故意唱反調的無禮行為,父母必須先確認「孩子到底有沒有聽懂指令?」,如果孩子聽不懂指令,當然必須用教導方式帶著孩子一同練習,像是「我們應該去哪裡丟垃圾?」、「玩具應該收在哪些地方?」。

另一種狀況則是孩子故意和爸媽唱反調,執意做些不正確的行為。

發生唱反調狀況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和上述所說的叫錯稱謂相同,孩子想藉此吸引大人的注意,擁有更多的關注,因此,家長不能給予孩子太多的情緒刺激,必須慢慢引導,等到孩子覺得唱反調的行為不好玩了,不再引起父母注意時,便會乖乖把垃圾丟進垃圾桶,玩具也收拾乾淨。

孩子做出正確行為後,爸媽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讚賞,讓孩子了解正確行為才能得到關注。

第二種則因為孩子有事想說,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例如:媽咪做了一些事惹他生氣,或是平時受到了某些委屈,於是孩子產生一種報復心理,藉由唱反調這件事情看到父母憤怒的情緒,他的心裡會比較好過,撫平當下的不開心情緒。

此時爸媽要如往常般和孩子討論「這種行為好玩的地方在哪裡?」,再來引導孩子說出不高興的事情。

應對方式這種唱反調情形如果出現在3歲以下的孩子,大多只是純粹為了好玩,張旭鎧治療師建議,家長可以試著對孩子「說反話」,例如:請孩子將垃圾丟到桌子上,此時孩子可能就會乖乖將垃圾丟進垃圾桶。

孩子做出正確行為,父母要給予孩子大大的讚賞,如此孩子的行為才能慢慢導正。

4講話音量過大,口氣不佳孩子講話的音量過大,常給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由於講話的音量要大,孩子表現出來的態度就不會太和緩,家長會覺得孩子講話的態度不佳,口氣很兇。

應對方式爸媽可以試著對空氣說:「咦?好像有人在跟我講話耶!可是太大聲了,我聽不到,如果小小聲的講話,我應該聽的懂呢!」因為父母是在對空氣說話,並不是直接對著孩子說,孩子較不會有被正面指責的感覺,為了要和你一起玩,孩子會將講話的音量降低些。

當孩子降低講話音量時,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與讚賞,便能增強其正確行為,建立一個良好的習慣。

 守規矩5種訓練,讓孩子有禮貌禮貌與規矩是親子間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它必須扎根在孩子心底的生活習慣,除了促使孩子以更友善態度面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之外,也要讓孩子從生活中感受對彼此的尊重。

張旭鎧治療師認為,近年來許多專家都在提倡身教重於言教,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以身作則是父母教導孩子建立守規且懂禮貌的手段之一,若父母在第一時間內沒有做出好榜樣,反而會成為孩子犯錯時的藉口,因此,父母必須明確的告知孩子:「我們小時候也是守規矩又有禮貌的小孩,只是現在變成大人,有些事情必須自己拿捏分寸,進而有所變通,這並不能當做是你犯錯時能使用的藉口喔!」至於父母該如何教導,才能讓孩子變成懂事又有禮貌的人呢?1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互動此先決條件是孩子必須懂得運用足夠的禮貌用語,例如:「請、謝謝、對不起」、適當叫出正確稱謂、講話語句的長短等,都必須建立在孩子腦中的資料庫裡。

再者,關於雙方的眼神交流,透過眼神交流,可讓對方覺得你是用真誠的態度與人互動,若孩子覺得眼神交流的壓力太大,也能看著對方的鼻頭,好好與對方說話及互動,表現出適當的語調和表情。

2讓孩子有練習的機會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場所,爸媽平時在家中多與孩子互動,一步步引導孩子建立起禮貌的習慣,而不是等到帶孩子出門,才臨陣磨槍教導孩子應該怎麼做、怎麼說,畢竟孩子在過度緊張的情況下,學習成效不一定很好。

3詢問過大人意見再行動很多事情需要先詢問過大人的意見再行動,尤其是對不熟悉的事情或到了新環境遇見陌生人的時候。

舉例而言,可能今天孩子在家中養成習慣是遇到親人會擁抱,但遇到不認識的人,這種舉動就不適用;亦或是孩子看到桌上有好吃的食物,應該先經過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許可後,再拿起來吃。

因此,必須讓孩子養成經過大人許可才能行動的習慣。

4養成正確打招呼的方式打招呼會遇見很多不同的狀況,例如:家庭聚會時,親戚朋友太多了,孩子不知道哪位叫叔叔、哪位叫伯伯,還是舅舅之類,他們分不清楚這些稱謂的差別。

因此,張旭鎧治療師建議,將親戚的照片下載於手機中,讓孩子先認識這些親戚,若孩子忘記了,在親戚走過來之前,家長不妨在孩子耳邊提醒,讓孩子適時叫出長輩正確的稱謂。

另一種狀況則是一大群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孩子沒有辦法個別向長輩問好,可以教導孩子用最簡單的方式直接和大家說:「大家好」,如此不僅孩子容易學,親朋好友也會覺得你的小孩很有禮貌。

5和善的態度孩子說對不起時,可以很和緩,也可以又兇又大聲,這兩種態度截然不同。

當孩子心中有一套禮貌用語的資料庫,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友善,並且適時給予微笑,才能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因此,平時的練習絕對是必要。

 守規矩Stepbystep!教會守規矩家長在訂規矩時,不論是說、寫或表達,目的是讓孩子懂,因此,規則一定要很明確、具體。

張旭鎧治療師提醒,父母不要使用形容詞或其他冗言贅字,只需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有些言詞對於孩子來說過於抽象,例如:看見長輩要有禮貌,但怎麼做才是有禮貌呢?「看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互動時要有眼神交流」,這就是有禮貌的行為;又或是別人給東西時,要懂得感謝,而感謝別人是要說「謝謝」。

家長必須將這些規矩具體告訴孩子,如此才能有依循的準則,也就是說孩子對於明確具體的規矩接收度會比較高,表現出來相對也有效率。

訂出明確且具體的規矩後,爸媽必須確實執行,如果有一次忽略了,孩子就會知道有漏洞可以鑽,進而在下次沒有守規矩時,和父母討價還價,若要矯正回來可就有些難度。

因此,即使訂好規矩,執行上也應謹慎及確實,才能讓孩子養成守規矩的好習慣。

然而,孩子不守規矩時,父母該如何處理呢?Step1:停止活動,立刻帶離現場家長先不要急著在孩子不守規矩的當下指責他,因為當時可能有其他狀況或外人在場。

教導孩子守規矩的同時,也必須幫孩子留住面子,讓孩子有台階下。

隨後帶領孩子到比較安靜的角落或房間裡,讓孩子適時緩和情緒。

Step2:緩和情緒,陳述不繼續活動原因當孩子的活動被制止時,可能會出現不好的情緒,此時如果再教導或指責,他根本聽不進去。

因此,家長應讓孩子有冷靜的時間與空間,讓他舒緩不好的情緒,再進行下一步的溝通。

孩子緩和情緒後,請孩子說出他不能再繼續進行活動的原因,引導孩子說出當下發生的情況,讓他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而不能進行活動。

Step3:實際演練正確的行為表現當孩子陳述不能繼續進行活動的原因,一定會有自己的個人想法,爸媽要明確告知孩子做不好的地方,並且提醒他必須守規矩及應有的表現。

告知孩子正確且具體的方向後,孩子一定會說「我懂了」,但這並不代表他真的認同自己的行為不對,故和孩子溝通後,先不要急著重回活動現場,而是和孩子實際演練過一次,模擬當下現場的狀況,看孩子是否能夠正確表達出應有的行為。

Step4:重回活動現場,觀察孩子狀況重新回到活動現場後,爸媽可以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是否妥當。

如果孩子表現出正確行為時,父母應給孩子一抹微笑或在孩子耳邊輕聲稱讚,強化孩子正確行為的表現,如此一來,守規矩的表現就會越來越好。

 守規矩 張旭鎧學歷:高雄醫學院復健醫學系經歷:臺北市立和平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臺北市立陽明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敦南實和聯合診所復健副組長、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歐緹斯特職能治療所負責人/兒童職能治療師現職: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愛奇堡親子智力樂園督導、社團法人臺灣兒童潛能發展協會秘書長、社團法人臺北市青少年暨兒童關懷福利協會秘書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先天及代謝疾病關懷之友協會監事  查看原始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