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丘是一個中文姓氏,丘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與邱姓同源。

丘氏起源於周朝的山東臨淄,今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南與朝鮮半島。

丘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1年11月29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姓氏  丘姓 《百家姓》中無此姓 -1: 《百家姓》中無此姓 0: 《百家姓》中無此姓 《百家姓》中無此姓 各地寫法 韓國標準語 Gu(구) 讀音/拉丁轉寫 中國大陸漢語拼音 Qiū 注音符號 ㄑㄧㄡ 新加坡 Khoo 丘是一個中文姓氏,丘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與邱姓同源。

丘氏起源於周朝的山東臨淄,今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南與朝鮮半島。

來源(中國)[編輯] 丘姓主要的源出有四:姜姓(呂氏)、姒姓、媯姓(毌丘氏)、少數民族改姓。

丘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且因官職、因地名為氏者遠多於血緣,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5位,人口約4,700,000人,在全中國廣散分布。

齊國太公姜尚,被封於齊,建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於是臨淄為華北地區丘氏家族的祖籍地。

戰國時田氏代齊,田齊將姜齊公族放逐於商丘,因此使用丘姓。

晉朝五胡亂華時八姓入閩,少部分丘氏家族移入福建和廣東,居住莆田縣和蕉嶺縣,成為閩粵籍丘氏的籍貫地,後來部份丘氏因戰爭或國家內亂南移或東移至香港、台灣等地。

北魏時期,鮮卑族的孝文帝行漢化政策,鮮卑族人需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語。

因應漢化政策,來自拓拔部的丘敦氏皆改為丘氏,丘行恭一支丘氏即是源於鮮卑族,其後代世居於陝西寶雞與甘肅天水一帶,成為中國西北的望族。

後來許多貫丘、毌丘、吾丘、浮丘等姓氏人士因簡化或避禍,改為丘姓。

雍正3年(公元1725年),雍正帝下詔,內容為命令丘氏家族需強制避孔子的名諱「丘」,故多數華北地區的丘氏家族皆加「邑」為邱姓。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丘姓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 閱論編臺灣前一百大姓氏01~025位 陳 林 黃 張 李 王 吳 劉 蔡 楊 許 鄭 謝 洪 郭 邱 曾 廖 賴 徐 周 葉 蘇 莊 呂 26~050位 江 何 蕭 羅 高 潘 簡 朱 鍾 游 彭 詹 胡 施 沈 余 盧 梁 趙 顏 柯 翁 魏 孫 戴 51~075位 范 方 宋 鄧 杜 傅 侯 曹 薛 丁 卓 阮 馬 董 温 唐 藍 石 蔣 古 紀 姚 連 馮 歐 76~100位 程 湯 黄 田 康 姜 白 汪 鄒 尤 巫 鐘 黎 涂 龔 嚴 韓 袁 金 童 陸 夏 柳 凃 邵 2018年6月30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黃/黄、溫/温、鍾/鐘分別統計 閱論編中國大陸前一百大姓氏1~25位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朱胡郭何林羅高鄭梁謝宋唐26~50位許韓鄧馮曹彭曾蕭田董潘袁蔡蔣余于杜葉程魏蘇呂丁任盧51~75位姚沈鍾姜崔譚陸范汪廖石金韋賈夏傅方鄒熊白孟秦邱侯江76~100位尹薛閆段雷龍黎史陶賀毛郝顧龔邵萬覃武錢戴嚴莫孔向常出自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蕭與肖、戴與代、閻與閆、邱與丘、傅與付等分別統計。

另見:中國姓氏排名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丘姓&oldid=68942307」 分類:漢字姓氏隱藏分類:自2021年11月缺少來源的條目含有朝鮮語的條目含有漢語拼音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日本語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