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種族)歧視,也要適可而止-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種族歧視在全球都是問題,尤其在北美地區,更是相當受到注目。
當然原因很多,例如當初從歐洲移民到北美的部分民眾可能就具有某些特別的屬性(編註:例如認為白人 ...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社會群體
精神心理
反(種族)歧視,也要適可而止
Y.M.Huang
・2011/12/14
・1848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SR值533
・七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偏見(17)
態度(7)
歧視(11)
種族(13)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credit:CCbydanny.hammontree@flickr
種族歧視在全球都是問題,尤其在北美地區,更是相當受到注目。
當然原因很多,例如當初從歐洲移民到北美的部分民眾可能就具有某些特別的屬性(編註:例如認為白人至上),那些新移民對待美洲原住民、黑人以及到現在對待「新新移民」的方式,都讓政府當局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的影響。
對於任何人事物的歧視,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透過環境、社會習得的,人的周遭環境如何對待與自己不同的個體,絕對會對於「你」個人如何看待他們,有很大的影響。
這次要介紹的研究想要了解,用甚麼方式可以最有效的降低對黑人的歧視觀感。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找了一群「非黑人」的實驗參與者(其實這個描述方式非常不恰當,但這就是在論文中他們所採用的說法,不知道為什麼審查委員沒有糾正他們,我已經寫信去抗議了),將這些參與者隨機分配到下列三種情境中的其中一個(詳細的操弄過於繁瑣,請有興趣的朋友直接去看):
觀看自主文宣:文宣裡介紹為什麼擁有歧視的態度是有問題的,以及強調個體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有歧視的態度。
觀看控制文宣:文宣裡強烈的告知個體歧視是不好的,整個社會都不應該有歧視他們的行為。
沒有文宣:單純閱讀解釋歧視這個詞彙的文章。
在看完之後,請參與者填寫兩個量表,其中一個量表 24-itemMotivationtoBeNonprejudicedScale 是與「不歧視動機」有關係的(了解個體有哪些動機會有不歧視他們的行為),另一個量表 SymbolicRacism2000Scale 則測量對於黑人的歧視態度。
前者測量的結果研究者有做一些處理,因為歧視動機的量表中有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自發性的動機、一個是非自發性的動機(通常是因為社會規範而產生的)。
SymbolicRacism2000Scale的指標是他們測量歧視態度的指標。
第一個實驗結果顯示,讀完「自主文宣」後,確實會降低歧視的觀感,但閱讀「控制文宣」那組,歧視的觀感比起「沒有看文宣」的那組還要來的高,顯示並非勸導不要有歧視的觀感,就會降低人們歧視的觀感,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會有不好的效果。
他們另外做了一個有點取巧(因為一般而言不會把控制情境當作路徑分析的一個因子)的路徑分析,透過這個分析,可以推測不同因子之間的關係,例如A是否直接影響B還是要透過C才會對B造成影響。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情境對於歧視觀感的影響會受到動機的調節,但他們之前存在一個複雜的關係。
圖中的紅色線條表示兩個因子之間有正相關(其中一個數值越大另一個的數值也越大,但並不表示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綠色線條則表示兩個因子之間有負相關(其中一個數值越大另一個的數值反而越小,同樣的並不表示兩者間有因果關係)。
用白話來說,就是閱讀自主文宣會提升動機,但閱讀控制文宣時動機則會下降,但是這個關係是受到研究者所採用的分析方式而造成的影響(有點複雜也不方便在這裡解釋,總之要提醒大家這件事情);再來就是這個動機越高,歧視的觀感是越低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閱讀的文宣類型和歧視觀感有負相關,但主要是由於閱讀控制文宣的那一組的歧視觀感明顯提升所造成的,這個效果會透過動機調節的成分較小。
他們另外做了一個實驗,採用一個隱示的指標來推測實驗參與者是否會歧視黑人,結果上大致與第一個實驗類似,所以就不多作介紹了。
根據他們的結果,似乎表示道德勸說不應該用過於強烈的態度,而是應該要仔細說明不同態度所帶來的後果,並提供個體有自主決定的權利。
但這樣的方式可能是過於完美的想像,人都是有主見、有私心的,很難用中立的方式去傳達訊息。
我們也不一定要相信這個結果,因為閱讀控制文宣可能會造成個體產生反感,因而對於任何議題都抱持反對的意見,不僅僅是針對反歧視的道德勸說,很可惜這個研究沒有針對這點去檢驗,留下了一些遺憾。
最後,其實要請大家思考: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歧視?西方研究者特別愛研究種族歧視,我自己很偏激的想法是認為研究者都在做政治正確的研究,有幾個人敢放手去做一些挑戰政治正確的研究?例如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又有多少關切高齡者被歧視的議題?這些遠比起政治正確的種族歧視研究來的重要。
去看這個研究的原始出處
去看這個研究主要研究者的網站
本文原發表於認知與情緒新聞網 [2011-12-14]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Y.M.Huang
96篇文章
・
2位粉絲
+追蹤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http://cogemonews.com)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1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1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如何透過法律制度,化解疫情造成的歧視?
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下)
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上)
有耳朵卻常充耳不聞,有嘴巴卻總笨嘴拙舌。
溝通程式哪裡出了錯?
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到COVID-19,瘟疫如何重塑社會貧富?
1
5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5
1
如何透過法律制度,化解疫情造成的歧視?
法律白話文運動
・2021/07/30
・4834字
・閱讀時間約10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COVID-19(269)
傳染病防治法(1)
媒體(63)
媒體自律(1)
差別待遇(2)
新冠肺炎(84)
日本(45)
歧視(11)
疫情歧視(1)
霸凌(10)
韓國(9)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作者:賴宜欣
隨著COVID-19疫情發展,讓人民在盼望疫苗的同時,陸續出現因為疫情產生的不友善舉動。
在現行法規範下,什麼樣的不友善舉動會構成「不合理的差別待遇」呢?如果構成不合理的差別待遇,會受到處罰嗎?相對地,被害人又有什麼救濟方法?
一起看看臺灣的法規,再比較鄰近的日本及韓國的法制,檢視是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吧!
你知道哪些舉動將會構成不合理的歧視嗎?圖/envatoelements
小心這些不友善舉動將觸法!
《傳染病防治法》,第11條規定:
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包含感染傳染病病原體之人及疑似傳染病之病人)、施予照顧之醫事人員、接受隔離治療者、居家或集中檢疫者及其家屬」。
同法第12條也規定:
「政府機關、民間團體、事業或個人不得拒絕傳染病病人就學、工作、安養、居住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
如果違反這兩條規定,就會構成不合理的差別待遇,依同法第69條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且若「沒有限期改善,還會按次處罰」。
以下就讓我們來檢視幾個新聞報導的案例,會不會構成差別待遇而受到處罰?
《傳染病防治法》明文規定不得歧視醫事人員。
圖/envatoelements
◆案例1:在醫院工作的護士媽媽,指出兒子疑遭校方帶頭以防疫為由,安排坐在教室最後排,禁止與同學互動
如果在醫院工作的護士媽媽,工作內容確實是對傳染病病人施予照顧,那麼她和兒子就是法規保障的「施予照顧之醫事人員及其家屬」,學校調換座位及禁止互動,就可能構成差別待遇,可以適用《傳染病防治法》對校方處罰。
◆案例2:宜蘭雜貨店母女確診,村民認為確診者自私偷跑回鄉,甚至朝店砸酒瓶
◆案例3:彰化水果盤商家族群聚感染,鄉里責罵害人染疫,到門前棄置垃圾
這兩個案例都是確診案例(傳染病病人),受法規保障,不得歧視、不能拒絕其工作、居住或其他不公平之待遇。
因此,若朝經營的雜貨店砸酒瓶、責罵、棄置垃圾於家門的行為,都可能構成差別待遇,可依《傳染病防治法》,對行為人開罰。
圖/三立新聞報導截圖
◆案例4:房東以房客染疫、居家檢疫而拒絕居住,或因房客是醫護人員為由,拒絕租屋
不論房客是「確診患者(傳染病病人)」、「居家檢疫者」、或「施予照顧之醫事人員」,都是屬於法規保障不得歧視的人,房東若以房客染疫、居家檢疫、或是醫護人員而拒絕租賃,已經構成歧視,可用《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另外,構成歧視的同時,如果損害了相對人的名譽,還可能同時觸犯刑法妨害名譽及信用罪(刑法第309、310條參照),並該負起民法侵權行為的損賠責任(民法第184條參照)。
房東若以房客染疫、居家檢疫、或是醫護人員而拒絕租賃,已經構成歧視。
圖/envatoelements
話雖如此,下面兩個案例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
◆案例5:因疫情宅配量暴增的物流人員,遭到民眾噴酒精等嫌惡舉動對待
◆案例6:部分貨運業者公告暫緩運送疫情熱區的貨物
「物流人員」或「疫情熱區居民」雖被噴酒精,或被暫緩運送貨物,但因他們兩者目前並非《傳染病防治法》中所保障的對象,因此,在這兩個案例中,都不能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對那些舉動開罰。
公布確診者情報、疫情熱區,並非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話說回來,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定時召開說明會、發布確診個案(或確診個案足跡)、點出目前疫情熱區,這樣是否已對被發布的確診個案,或被指出是疫情熱區的當地民眾,構成不合理的差別待遇了呢?
為什麼指揮中心可以公佈個案足跡?圖/指揮中心直播
於防疫期間,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8條規定,指揮中心為避免疫情擴散,得指示對確診病人公布其個人資料、或為其他必要之防治控制措施或處置。
因此,指揮中心是可以因應疫情,公布確診病人資料或為其他必要防治的,而公布標準則是依據「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註一)」。
此外,指揮中心也授權各地方政府以此發布原則,發布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
而根據前述原則,公布確診者時,不會公開其姓名、病史、收治醫院、完整地址、職業、工作內容;針對年齡、性別也僅公布區間,而接觸者的部分,也只公布家人人數及醫護人數。
國內疫情通報不會公佈過於詳細的個資,年齡也只公布區間。
圖/指揮中心
也就是說,基於防疫所為的官方公告,是依法令之行為,且公布內容須有助防疫、並不得指涉特定人,而未過度侵害隱私權,因此不會構成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日本跟韓國怎麼規範疫情下的歧視?
韓國:「媒體報導」引發歧視時,有多元救濟手段
先說結論,以韓國來說,若不是媒體報導所導致的歧視,則一般人可能會因自身行為,成立刑事(如侵害名譽罪)及民事上責任(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但若是因「媒體報導」所助長的差別待遇,又因COVID-19係傳染病,被歸類為「社會災難」,所以相關報導必須依照「放送法」的「放送審議規定」加以檢視。
韓國特別制定了法規,要求媒體自律。
圖/envatoelements
韓國記者協會等單位就此類災難報導,也制定了《災難報導準則》、《新冠肺炎報導準則》等自律準則來自主規範。
報導機關若不遵守這些規範,造成歧視滋生,被害人可以採取多樣的救濟手段,包括:
刑事告訴:若屬不實報導可能構成名譽毀損罪(註二)。
行政救濟:依據《言論仲裁及被害救濟相關法律(言論仲裁法)》,可請求修正、平衡報導或後續報導(註三),也保障被害人可向言論仲裁委員會申請調停及仲裁。
民事救濟:被害人可向報導機關為首的加害人們,向法院提起民事上訂正報導請求之訴,也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侵害停止、侵害預防,以及廢棄因侵害行為所產生之物(註四)。
另外,韓國設有「國家人權委員會」,並訂有《國家人權委員會法》,禁止沒有合理理由,而以各種因素(包含疾病史)侵害平等權的行為;若媒體報導所涉及到的被害人是外國人,也容易對特定國家的其他外國人滋生偏見。
這種情況,被害人個人及其他被歧視國國民的第三人,都能向國家人權委員會提起陳情。
即使是外國人也能對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提起陳情。
圖/envatoelements
日本:中央、地方及民間三方協力,致力宣導改善,不採處罰
2020下半年,日本官方陸續召開COVID-19相關對策的計劃小組,其中對於COVID-19所導致的偏見、差別待遇等,採取國家和地方自治體、民間團體協力的作法,推動疫情資訊普及化並設立諮商窗口。
中央的法務省(類似臺灣法務部)、文部科學省(類似臺灣教育部)、厚生勞動省(類似臺灣勞動部與衛生福利部的綜合)分別推動人權座談會、消除差別與偏見的教育計畫及感謝醫護計畫等。
地方政府方面,2020年的7到9月間,東京、岐阜、鳥取、沖繩等地更陸續明定《新冠肺炎對策條例》中,明文禁止不當的差別待遇。
民間團體如:公益財團法人人權教育啟發推進中心也展開「不要差別待遇,而是正確理解」的計畫。
日本政府、地方與民間三方協力。
圖/envatoelements
到了2021年初,日本政府也曾考量是否在《新型流行性感冒等對策特別措施法(新型インフルエンザ等対策特別措置法)》中,加入相關罰則;但醫界及護理界皆出現反對聲浪,認為如果制定強制規範甚至罰則,會讓民眾更不願意接受醫療,也會對染病者更加反感,助長差別待遇。
因此,最後在2021年4月1日通過的法律修正案中,只有在該法的第13條2項當中新增:國家及地方公共團體為了讓患者等人(註五)獲得尊重,對COVID-19所衍生的差別待遇,有掌握實際狀況、提供諮詢支援、收集整理分析情報、提供資訊及宣傳等作為義務。
總的來說,日本政府決定推動教育宣導及諮商,提升人民的意識,於事前防止歧視行為的發生,而非事後處罰這樣的歧視行為。
以推動教育、諮商,事前預防歧視發生。
圖/envatoelements
臺灣目前的法規,偏重事後對歧視行為的處罰,但規範細緻度上,不論是事前的歧視紓解,或事後的救濟管道,相較日韓兩國,則略顯不足。
追本溯源來看,不合理差別待遇的形成,很大的原因是來自不了解所衍生的不安,加上民眾獲得疫情消息來源,絕大部分來自媒體,因此,韓國著重在「規範報導媒體,以督促媒體自律」,並採取包含刑事、民事、行政的「多元化救濟」,這種雙管齊下的作法,應是值得參考的。
同樣地,日本著眼「資訊透明化」,用更多宣導來打擊謠言,藉此消除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這樣的做法,乃是採用官民協力的方式,致力於知識普及和諮商推廣,從差別待遇產生的根本上來紓解問題,也是非常值得參考的作法。
因此筆者認為,臺灣目前可以試著用規範,督促媒體在報導疫情消息上,能嚴加自律、並推動疫情相關知識的普及化,再建立暢通的諮商管道,來紓解疫情下易生的不安。
抗疫雖然艱辛,但憑藉臺灣著名的人情味,相信我們這次一定能夠齊心度過這「疫」關!
備註
註一: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109年4月1日訂定、110年2月9日修訂。
註二:韓國刑法第307條第2項、第309條。
註三:韓國《言論仲裁及被害救濟等相關法律(言論仲裁法)》第14條及第17條。
註四:韓國《言論仲裁及被害救濟等相關法律(言論仲裁法)》第27條、第30條;民法第764條、第750條。
註五:這裡所稱的差別待遇,尤其是指以患者等人,或曾經是患者等人(如確診後康復者)為理由,所衍生的不當差別待遇,包含毀損名譽或信用,還有侵害患者相關權益的行為。
前述「患者等人」所指涉的對象,則包含患者、醫療從事人員,此等人員的家屬與其他與此等人員隸屬同一集團的人。
參考資料
韓國部分
大韓弁護士協会「コロナ19法律相談Q&A」韓國國家法令情報中心
日本部分
偏見.差別とプライバシーに関するワーキンググループ(第1回)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に関連して-差別や偏見をなくしましょう罰則導入で「感染隠し」危惧 差別助長の恐れも―保健師ら新型コロナ感染者差別を助長する“罰金”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1/07/30
回覆
法律無法禁止民眾害怕,科技才可以。
當然用賠償金去平衡害怕的心理也是一招。
法律白話文運動
26篇文章
・
526位粉絲
+追蹤
「法律白話文運動」是致力於推廣法律知識與法治思想的獨立媒體,願與讀者一起從法律認識議題,從議題反思法律。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1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1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該擔心猴痘疫情嗎?——《科學月刊》
確診後為什麼會出現「腦霧」與「嗅覺異常」?新冠肺炎對腦神經的影響以及可能的治療方式
陳建仁出新書,用「因果螺旋」試想COVID-19的防疫之道──《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高死亡率必定帶來經濟高衰退率?陳建仁新書這樣解釋──《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辯》
1
8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8
1
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下)
羅夏
・2021/05/26
・4021字
・閱讀時間約8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2)
梅毒(10)
種族(13)
陰謀論(19)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本文接續上一篇: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上)
A編按:從事心理學或醫學研究的人,一定對「人體試驗委員會」(InstitutionalReviewBoard,IRB)不陌生。
只要是「與人有關」的研究計畫,都需要IRB核准才可以執行。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專題與你一同挖掘各種陰謀論的脈絡!當錯誤已成定局,我們必須向未來尋求救贖,而人體試驗委員會的誕生,正是為了避免下一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發生!
不讓病患接受治療,塔斯基吉梅毒實驗公諸於世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在醫學界不是甚麼秘密,公衛局一直持續向醫學界公佈實驗數據。
大部分醫師都不覺得這個實驗有倫理上的問題,也都支持實驗繼續,但仍有醫師提出質疑。
例如1965年,亨利福特醫院的沙茨(IrwinJ.Schatz)醫師發表文章抨擊:「我十分震驚醫師居然容許病人在致命疾病有療法的情況下,不讓他們接受治療。
就我看來,如果覺得為了從未受治療的群體中獲得資訊,有些人的犧牲是值得的。
那我建議美國公共衛生局和實驗相關醫師在道德倫理的操守上,有必要重新評估。
」不過沙茨醫師的抨擊,完全沒能引起公衛局和醫學界的注意,但下面這位就沒這麼好打發了。
邦斯頓(PeterBuxtun)是公衛局的性病探訪員和研究者,1966年的一天中午,邦斯頓在午餐時無意間聽到同事們談論塔斯基吉實驗。
他感到困惑,因為這不像是為了提升公眾健康的單位會做的實驗,於是向公衛局調了塔斯基吉實驗的相關報告。
他看完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公衛局竟然核准這種嚴重違反人性與倫理的實驗。
出自良心的壓力(也冒著丟飯碗的風險),邦斯頓多次向上級反應停止該實驗,但都被龐大的官僚系統掩蓋。
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無力的邦斯頓找來媒體做為後援。
1972年,他將實驗的相關報告和資訊爆料給二個媒體:紐約時報與華盛頓星報。
1972年7月26日,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登上紐約時報的頭條,舉國譁然。
面對排山倒海的輿論和憤怒的群眾,公衛局宣布停止該實驗。
揭露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邦斯頓。
圖/維基百科
1972年實驗終止時,最初的399名受試者中,只剩74名仍活著。
29名直接死於梅毒;100名死於梅毒併發症;40名受試者的妻子感染了梅毒;有19名受試者的子女出生即患有梅毒,但此時公衛體系仍沒有安排剩餘的受試者就醫。
人體試驗委員會的成立
美國國會於1973年針對塔斯基實驗召開公聽會,邦司頓與公衛局官員在會上的證詞,證實政府允許這種違反人性與倫理的實驗,讓數百位國民於政府的默許中,在致命疾病有治療方法的情況下痛苦地死去。
公衛局的官員在公聽會上編織各種謊言(例如受試者有簽署同意書、有定期給他們些微治療等),試圖降低自己的責任。
但兩位受試者在公聽會上的證詞,讓這些謊言不攻自破。
這讓主持公聽會的參議員相當憤怒,要求公衛體系立刻給予剩餘的受試者和其家屬最好的醫療照顧。
國會也認定有必要立刻建立人體試驗的相關準則。
1974年,美國國會通過國家研究法,規定所有由國家資助的研究機構必須成立內部評審單位,也就是人體試驗委員會(InstitutionalReviewBoard,IRB)。
各項有關人體試驗的研究,必須經過IRB的審核通過後方可執行。
而IRB的成員除了該領域的專家,也須包含法律、倫理道德等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多方面的觀點來保障受試者的權益。
另外也規定研究者在提出人體試驗計劃之前,應先證明在實驗室及動物實驗上有效。
計劃也必須對如何選擇受試者、對受試者可能的危害、受試預期效果等做清楚解釋。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徵得受試者的同意並獲得同意書授權。
1979年,全國生物及行為研究人體受試者保護委員會出版的「貝爾蒙特報告」提出三項IRB的最高指導原則:尊重人格、行善和正義。
美國政府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希望避免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悲劇再次發生。
提出IRB三項最高指導原則的貝爾蒙特報告。
圖/德州大學
道德爭議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可謂是人體試驗的經典「反例」,有上過IRB課程的讀者一定都聽過,因為它幾乎全方面的違反了人體試驗的準則。
首先是受試者來源,研究團隊選擇當時社經地位都處於最低的黑人族群進行實驗,已經符合易受傷害族群的標準。
再來他們以欺瞞、誘騙的方式引誘受試者加入,並且沒有充分告知受試者梅毒與實驗的相關風險,讓他們處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等情況。
最後,當青黴素成為治療梅毒的有效工具後,這個實驗就該停止了。
沒有任何理由要繼續觀察梅毒感染末期對人體的病理影響,因梅毒已經不是難以治癒的惡疾了。
但他們不僅沒有停止,甚至還多次阻止受試者接受治療,任由他們繼續被梅毒折磨,眼睜睜的讓受試者在痛苦掙扎中死去!
黑人種族滅絕陰謀論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曝光後,幾乎讓美國政府與醫療單位在黑人社群心中信用破產,很多黑人從此不再相信政府與醫療界,他們不再參加各種醫療項目,甚至許多貧窮的黑人也不願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醫療服務,深怕又被當作實驗對象。
當時就有黑人以「有計畫的種族滅絕」來形容這個實驗,這讓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服務,在黑人心中被貼上「種族滅絕陰謀」的標籤。
因此當1980和1990年代的愛滋病風暴席捲美國時,黑人社群內流傳著這樣的陰謀論:「愛滋病是人造疾病,目的是要我們服用治療藥物,藉此消滅我們!」很多黑人不願意接受治療,讓公共醫療單位在對黑人愛滋病的治療及宣導教育上困難重重,這導致愛滋病對黑人族群產生更重大的傷害。
時至今日,「種族滅絕」的陰謀論在黑人社群內仍時有所聞,甚至各類流行文化中也不乏這種論調。
可見塔斯基吉實驗對黑人社群傷害如此之深,至今仍無法弭平。
塔司基吉梅毒實驗的受試者們。
圖/examiningtuskegee.com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結果
1974年12月,美國政府與實驗剩下的受試者們達成和解。
美國政府同意支付37500美元給每位存活的受試者;15000美元給每個已故受試者的繼承人;16000美元給每位存活的控制組成員,以及5000美元給每個已故控制組成員的繼承人。
雖然受試者得到金錢補償,但沒有任何一個公衛局的官員為此實驗道歉與負責。
這群官員在公聽會上被問到對二戰納粹和日本的非人道人體試驗時的態度,都表示嚴厲譴責,也都認可紐倫堡守則註1對人體試驗的重要性。
但回到塔斯基吉實驗上,就沒有人認為自己有錯了。
他們都認為自己只是服膺於當時的官僚體系和社會價值,換做任何人也會繼續進行實驗(這個說法是不是很耳熟~)。
不過仍有一人對受試者們感到深深的抱歉,那就麗芙斯護理師。
麗芙斯護理師是讓塔斯基吉實驗順利進行的重要關鍵,同是黑人的麗芙斯護理師在實驗期間真誠地與受試者互動,把他們視為自己的家人,且真心相信實驗對黑人有所助益。
黑人們也都非常敬愛與相信麗芙斯護理師,甚至稱她為「眾人的護理師」。
因此實驗上許多的不順暢,總能在麗芙斯護理師的解釋與黑人對她的信任下順利完成。
麗芙斯護理師真心把受試者們視為自己的家人。
圖/examiningtuskegee.com
但身為黑人的麗芙斯護理師,為何不認為實驗有種族歧視?首先當時的職業分工,治療病患是醫師的職責,護理師只負責執行醫師的指令,並不會去質疑醫師。
此外當時的社會氛圍(女性之於男性、黑人之於白人等權威等級)也限制著她的作為與想法。
麗芙斯護理師一方面協助這個毫無人性的實驗,一方面又無私的照顧每位受試者,這種矛盾性讓我們很難稱她為「壞人」。
或許這表明了塔斯基吉實驗在當時的社會氛圍、價值觀與官僚系統等因素下,並非我們所想的如此黑白分明。
1999年,柯林頓總統代表美國政府對該實驗的受試者道歉,但只剩8個受試者活著見證這個遲來25年的道歉了。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受試者與柯林頓總統。
圖/TuskegeeSyphilisStudy
後記
在有IRB審查且倫理認知不斷提升的現代,塔斯基吉實驗的悲劇還有可能發生嗎?個人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科學研究並非我們所想的那般客觀中立,社會氛圍、價值觀、政治思維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科學研究的立場。
畢竟科學家和科學社群也處在這個社會中,也會受到社會的影響。
另外科學研究出於對知識的好奇,被知識誘惑而做出非人道實驗的事件至今仍時有所聞。
而為了獲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不少研究人員打著「進步」的口號,想方設法規避法規與監督。
有時研究人員一時的偏見與便宜行事的心態,加上體制的默許,讓這些小問題不斷累積最終釀成大禍。
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總能義正嚴詞的批評這些事件。
但換做是我們,有辦法辨認出自己已被社會價值影響,而做出有偏見的判斷嗎?有發現自己做事時便宜行事的心態嗎?面對體制做出傷及他人的不合理時,能勇於提出反對嗎?
這些問題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回答的,但如果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與反省,類似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事情,只會一再上演。
註釋
紐倫堡守則:是一套人體試驗之準則,是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紐倫堡審判的結果。
具體地說,其準則是由於納粹於戰時對人類進行不人道的實驗而來。
參考資料
梅毒疾管署梅毒簡介灑爾佛散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fierycloud
2021/05/26
回覆
只是,最近突然發覺,西南非的人類,可能跟走出非洲的,有13萬年以上的分歧之後,就突然覺得,會不會結果不見得適用?而且也才突然想到,之前一直覺得,一些特別的不吃某類食品的飲食風潮,好像還沒有排除所有的美洲物種的?然後又突然覺得,排除西南非洲或是紐澳的物種,應該也能是一類非長久適應歷史的?
羅夏
52篇文章
・
400位粉絲
+追蹤
同樣的墨跡,每個人都看到不同的意象,也都呈現不同心理狀態。
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一人會體驗和看到一樣的事物。
因此分享我認為有趣、有價值的科學文章也許能給他人新的靈感和體悟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1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1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
阿不就你最聰明?COVID-19的陰謀論研究:越「信邪」的人確診率越高
我們的目標是地心世界!帶動極地探險的「地球空心說」是怎麼來的?
防疫別忘補腦,跟泛科一起展現宅實力!
是陰謀論?還是最完美的資訊封鎖?——日本「小天使事件」與神秘名冊
5
66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5
66
2
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上)
羅夏
・2021/05/22
・4847字
・閱讀時間約10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2)
梅毒(10)
種族(13)
髒血(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A編按:Covid-19疫情肆虐,儘管美國政府大力宣導注射疫苗,但許多非裔美國人社群仍對疫苗保持觀望。
非裔美國人不信任政府醫療體系,並非是一兩天的事情,過去也曾傳出政府用藥物進行種族滅絕等相關陰謀論。
而這一切不信任與陰謀論的源頭,正是惡名昭彰的「塔斯基吉梅毒實驗」。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專題與你一同挖掘各種陰謀論的脈絡!帶你深入了解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濫觴。
前些日子,美聯社發表了新冠疫苗在美國各族群間接種率的報導,其中黑人族群的接種率比起其他族群明顯較少。
其實不只新冠疫苗接種,美國黑人社群普遍對公共醫療體系極度不信任,很多黑人甚至拒絕任何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
而在黑人社群中,還有個甚囂塵上的陰謀論:「愛滋病和其治療藥物都是政府研製的生化武器,是要將我們種族滅絕的手段!」
我知道你可能會這樣想:「種族滅絕?生化武器?太荒謬了吧!」。
不過,在看完下面這個曾在美國進行的梅毒人體實驗,或許能讓你稍稍理解黑人社群對醫療體系不信任的心理。
梅毒,摧毀身心的疾病
在講述這個梅毒的人體試驗前,勢必要先聊聊梅毒。
梅毒是一種細菌型的性傳染病,病原體是梅毒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m),最早於1905年被分離出來。
梅毒隨著感染期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
初期會出現生殖器潰瘍、全身性紅疹等症狀。
這些症狀會自行恢復,之後進入長度不一的潛伏期(短至幾個月長至數年)。
潛伏期雖無症狀,但梅毒在人體內仍會持續造成傷害。
梅毒感染末期對人體最具破壞力,其主要特徵病變為梅毒腫,是一種黏稠、橡膠狀的肉瘤。
這些腫瘤會導致皮膚大規模的潰瘍與骨頭結構變形,導致病患毀容。
若腫瘤出現在器官內,會嚴重傷害器官功能。
梅毒造成的全身性紅疹(左)。
末期梅毒使患者五官扭曲(右)。
圖/維基百科
神經和心血管系統也是末期梅毒的攻擊目標。
當梅毒腫出現在血管壁上,會形成傷疤組織,進而使血管壁擴張,血管壁的擴張可能導致動脈瘤。
而動脈瘤破裂會讓患者猝死。
梅毒對神經系統的破壞性同樣很強,常見的症狀有脊髓炎、輕癱、精神錯亂等。
另外梅毒也會攻擊視神經和聽神經,讓病患眼盲耳聾。
因為神經無法再生,梅毒對神經系統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許多梅毒末期的病患,不僅身體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心靈也會逐漸被破壞,可謂是讓人身心俱毀的疾病。
雖然人類已和梅毒纏鬥數百年,但直到20世紀初,醫學界才首次獲得能有效對抗梅毒的藥劑——灑爾佛散。
灑爾佛散雖能對抗梅毒,但副作用極大。
灑爾佛散是有機砷化合物,毒性非常高。
醫師對其施打的劑量和次數,都要極小心。
另外使用灑爾佛散都常會在病患的潰瘍處塗上水銀軟膏,內外夾攻下才能有效消滅梅毒。
灑爾佛散。
圖/Wasarsenicapoisonorasalvation?
經過多次嘗試後,灑爾佛散加上水銀軟膏的處方,成為治療梅毒的標準療程。
不過該療程不僅副作用大,也需耗時一年,同時醫師也要密切注意病患的狀況來調整灑爾佛散的注射劑量,因此治療費用並不低。
但這仍讓醫學界看到戰勝梅毒的一線曙光。
為了治療「髒血」的梅毒示範區計畫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梅毒的感染在美國鄉下的黑人族群中越發嚴重。
而當時的白人醫師普遍以「種族醫學」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他們認定黑人與白人因身心理上的差異,造就兩個族群間在感染梅毒後的症狀不同。
因此黑人在梅毒的高致病率和死亡率是由於他們的體質,以及懶惰、骯髒、濫交的天性。
梅毒在黑人身上並不只是一種傳染病,更是對黑人劣等天性的懲罰,是黑人自取其咎!
但在公衛官員的眼裡,種族差異顯然不是主因。
雖然他們認為種族之間固然存在差異,但環境衛生才是影響梅毒感染的關鍵。
如今黑人族群中的梅毒感染問題,已威脅到白人族群的健康,因此公衛官員們不得不去改善黑人的衛生與醫療條件。
隨著灑爾佛散和梅毒檢驗方法的問世,美國公共衛生局於1920年展開了梅毒控制計畫。
計畫對於梅毒控制確實有效,但灑爾佛散昂貴且漫長的療程,讓許多貧困的鄉下地區無法得到有效治療。
為了更好的提升計畫,公衛局與羅森沃德基金會合作,決定在有大量黑人的鄉下地區,提供血液檢驗與藥物治療,並建立梅毒控制示範區。
在公衛局的推薦下,最終基金會選定阿拉巴馬州的梅肯縣為示範區。
梅肯縣是個極為貧窮的農村社區,這裡八成的人口是黑人,以種植棉花維生。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更是重創此區。
絕大部分黑人生活在衛生條件極差的環境中,平日僅能靠玉米餅、鹹豬肉等粗食度日。
梅肯縣的黑人居民們。
圖/維基百科
公衛局與基金會為了能在梅肯縣順利施行計畫,他們爭取到有「黑人哈佛」之稱的塔斯基吉學院註1的支持,並且雇用一名黑人護理師——麗芙斯(EuniceRivers)增進與黑人社群間的聯繫。
該計畫的施行可謂非常順利。
這些黑人大多是佃農,早已習慣服從白人的命令與權威。
另外出於對塔斯基吉學院和麗芙斯護理師的信任,加上參加計畫能獲得免費的熱食、醫療檢查和治療,誘因很大。
但公衛官員覺得要向一群從沒聽過梅毒的黑人解釋計畫實在太麻煩,因此直接以「髒血」一詞代替梅毒。
「髒血」在黑人社群中是多種疾病的代名詞,對於他們來說,身體上的各種疾病都可能是髒血所造成,接受治療意謂著可以解決一切病痛。
而這一時的便宜行事,導致研究與受試雙方資訊不對等,也為日後實驗的變調埋下伏筆。
1931年,為期一年的梅毒控制示範計畫開始。
計畫一開始就順利招到不少受試者,但也因受試者太過踴躍,讓公衛局發現梅肯縣的梅毒盛行率極高。
基金會在派人實地考查後,認為計畫的經費完全不足以妥善治療這麼多受試者,因此折衷辦法為讓高傳染力的受試者在短期內不具傳染性即可,並認為這樣的感染規模應由國家處理。
同時,受到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基金會決定在計畫結束後便不再提供資金贊助。
這讓負責計畫的公衛局醫師克拉克(TaliaferroClark)十分沮喪。
但看到梅肯縣黑人族群的高梅毒盛行率,且接受過治療的人數少之又少,加上有一批配合度這麼高的受試者,讓他靈機一動,有了新計畫的想法。
公衛局的新計畫——塔斯基吉梅毒實驗
1928年,一位挪威的醫師發表了數百名白人男性,在梅毒未經治療的情況下,其病理徵兆自然演進的回溯性報告。
前文有提到,當時的醫生普遍認為白人和黑人在感染梅毒後的症狀並不相同。
因此克拉克醫師覺得梅肯縣的計畫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如果能觀察黑人男性不接受梅毒治療的自然症狀變化,或許能為梅毒病理學開拓新的知識,同時也能讓種族差異被科學證實。
克拉克(TaliaferroClark)醫師。
圖/TuskegeeSyphilisExperiment
因此在基金會的計畫一結束後,克拉克醫師的想法獲得公衛局的支持,公衛局也提供他經費。
同時克拉克醫師也說服塔斯基吉學院協助新計畫,因受試者會到塔斯基吉學院進行一些檢驗,因此該計畫又被稱為塔斯基吉梅毒實驗。
在經過同儕的迅速審查後,塔斯基吉梅毒實驗於1932年正式啟動。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各方支持塔斯基吉梅毒實驗是很荒謬的。
首先這個計畫從根本上就違背了醫學倫理準則註2,另外以黑人為主體的塔斯基吉學院支持也很奇怪。
但如果以當時的角度看,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科學研究在當時的醫學界具有崇高的地位,如果臨床醫師能參與研究計畫,是莫大的榮耀。
另外當時的醫學界非常封閉,且具有高知識門檻。
醫師之間基本不會質疑對方的專業和計畫。
再者,計畫雖說不治療梅毒,藉此觀察梅毒在黑人身上的自然症狀發展。
但克拉克醫師的計畫只設定8個月,而且計畫結束後便會給受試者提供灑爾佛散的治療。
因此塔斯基吉學院認為,這項實驗的進行能讓當地的黑人們在計畫結束後得到醫療上的幫助,因此願意提供醫療設施和相關人員參與。
這次實驗為了清楚了解梅毒症狀的發展,克拉克醫師決定選擇觀察末期梅毒感染病患。
前文提到,梅毒感末期染對人體的破壞最大,也會影響神經和心血管系統。
而神經和心血管的影響無法從外觀判讀,必須要定期進行脊髓穿刺(會造成病患強烈的疼痛與癱瘓的風險),並對往生者進行驗屍才能觀察。
雖然有基金會計畫的基礎,但黑人受試者們普遍對脊髓穿刺和驗屍有疑慮。
為了增加意願,公衛局除了提供免費的熱食、醫療檢查和藥劑(維生素和阿斯匹靈)外,在實驗第一線的馮德勒爾醫師(RaymondA.Vonderlehr)將先前的「髒血」把戲再玩一次,他以一封標題為「免費特殊治療的最後機會」的信件告訴受試者們,進行脊髓穿刺是為了治療髒血的必要手段,如果不參加實驗就再也沒機會治療髒血了。
另外針對驗屍,公衛局也以喪葬補助來誘使往生者家屬同意驗屍。
雖然黑人們依舊有顧慮,但在「自己人」麗芙斯護理師的努力下,最終該實驗召集399名末期梅毒感染的黑人,另外召集201名健康黑人作為控制組。
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受試者們與麗芙斯護理師(圖片最右方的女士)。
圖/維基百科
1933年,隨著克拉克醫師從公衛局退休,實驗按計畫也要落幕了,但馮德勒爾醫師卻不這麼想。
因為他接觸到大量梅毒末期病患的第一手病理資訊,認為這些資料非常可貴,應該要繼續實驗。
正好馮德勒爾醫師接下克拉克醫師在公衛局的位置,他決定延長這個實驗。
這一延長就是40年,同時也是整個實驗變調的開始。
實驗變調,非人道實驗的開端
馮德勒爾醫師對這個實驗的想法和克拉克醫師不同,他完全不打算治療這些黑人,而是任憑梅毒在他們身上持續自然發展,直到所有的受試者死去為止,這樣才能獲得末期梅毒症狀的完整資料。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公衛局不只同意馮德勒爾醫師駭人聽聞的想法,也核准實驗繼續進行。
馮德勒爾醫師之後的實驗主持人,也都照著這個方向進行實驗,完全沒有人質疑其中的倫理問題。
馮德勒爾醫師(RaymondA.Vonderlehr)醫師。
圖/TuskegeeSyphilisExperiment
公衛局為了持續這個實驗,將這些受試者與梅毒治療「完全隔離」開來。
在二戰期間,250名受試者被徵招入伍,但他們在新兵體檢時被查出患有梅毒,並勒令接受治療。
公衛局接到消息後,立刻阻止他們接受治療。
1947年,青黴素成為醫學界認可的梅毒治療標準用藥。
比起昂貴、療程長且副作用巨大的灑爾佛散。
青黴素不僅便宜且能快速有效的消滅梅毒,同時副作用也非常小,梅毒從此不再是難以對付的惡疾!美國政府因此開啟數個公共醫療計畫,希望能用青黴素這個新武器消滅梅毒。
但當這些醫療計畫來到梅肯縣時,公衛局又再次出面,將這群受試者隔絕起來,不讓他們有任何接受青黴素治療的機會。
後續實驗期間,許多受試者就算想自行就醫,也都被麗芙斯護理師阻止。
就這樣,這些受試者在梅毒已能完全治癒情況下,仍被梅毒持續地折磨並痛苦的死去。
註釋
塔斯基吉學院:現已改制為塔斯基吉大學,是一所位於阿拉巴馬州塔斯基吉的傳統黑人大學,有「黑人哈佛」的稱譽。
醫學倫理四準則:尊重自主、不傷害、行善、正義。
參考資料
梅毒疾管署梅毒簡介灑爾佛散
繼續閱讀: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下)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5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anehsu0120
2021/05/25
回覆
想請問下篇是被刪除了嗎?
#2
A編
2021/05/26
回覆
#1
下篇5/26就會正式刊登嘍
#3
鄭國威Portnoy
2021/05/30
回覆
真是歷史的傷口。
#4
ChenJason
2021/07/14
回覆
因受試者太過踴躍,讓公衛局發現梅肯縣的梅毒「盛性率」極高。
→盛行率
加上有一批「配合度這麼」的受試者,讓他靈機一動,有了新計畫的想法。
→高?
#5
A編
2021/07/14
回覆
#4感謝抓錯,已經補上
羅夏
52篇文章
・
400位粉絲
+追蹤
同樣的墨跡,每個人都看到不同的意象,也都呈現不同心理狀態。
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一人會體驗和看到一樣的事物。
因此分享我認為有趣、有價值的科學文章也許能給他人新的靈感和體悟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1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1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下)
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到COVID-19,瘟疫如何重塑社會貧富?
你所不知道的刻板印象正在威脅你!刻板印象、偏見、歧視有什麼不一樣?
汞蒸氣、癒創木?那些治不好但治得死的梅毒療法——《哥倫布大交換》
梅毒怎麼爆發的?淫掠一時爽,事後火葬場——《哥倫布大交換》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0
0
反(種族)歧視,也要適可而止
Y.M.Huang
・2011/12/14
・1848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SR值533
・七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偏見(17)
態度(7)
歧視(11)
種族(13)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
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
credit:CCbydanny.hammontree@flickr
種族歧視在全球都是問題,尤其在北美地區,更是相當受到注目。
當然原因很多,例如當初從歐洲移民到北美的部分民眾可能就具有某些特別的屬性(編註:例如認為白人至上),那些新移民對待美洲原住民、黑人以及到現在對待「新新移民」的方式,都讓政府當局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的影響。
對於任何人事物的歧視,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透過環境、社會習得的,人的周遭環境如何對待與自己不同的個體,絕對會對於「你」個人如何看待他們,有很大的影響。
這次要介紹的研究想要了解,用甚麼方式可以最有效的降低對黑人的歧視觀感。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找了一群「非黑人」的實驗參與者(其實這個描述方式非常不恰當,但這就是在論文中他們所採用的說法,不知道為什麼審查委員沒有糾正他們,我已經寫信去抗議了),將這些參與者隨機分配到下列三種情境中的其中一個(詳細的操弄過於繁瑣,請有興趣的朋友直接去看):
觀看自主文宣:文宣裡介紹為什麼擁有歧視的態度是有問題的,以及強調個體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有歧視的態度。
觀看控制文宣:文宣裡強烈的告知個體歧視是不好的,整個社會都不應該有歧視他們的行為。
沒有文宣:單純閱讀解釋歧視這個詞彙的文章。
在看完之後,請參與者填寫兩個量表,其中一個量表 24-itemMotivationtoBeNonprejudicedScale 是與「不歧視動機」有關係的(了解個體有哪些動機會有不歧視他們的行為),另一個量表 SymbolicRacism2000Scale 則測量對於黑人的歧視態度。
前者測量的結果研究者有做一些處理,因為歧視動機的量表中有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自發性的動機、一個是非自發性的動機(通常是因為社會規範而產生的)。
SymbolicRacism2000Scale的指標是他們測量歧視態度的指標。
第一個實驗結果顯示,讀完「自主文宣」後,確實會降低歧視的觀感,但閱讀「控制文宣」那組,歧視的觀感比起「沒有看文宣」的那組還要來的高,顯示並非勸導不要有歧視的觀感,就會降低人們歧視的觀感,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會有不好的效果。
他們另外做了一個有點取巧(因為一般而言不會把控制情境當作路徑分析的一個因子)的路徑分析,透過這個分析,可以推測不同因子之間的關係,例如A是否直接影響B還是要透過C才會對B造成影響。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情境對於歧視觀感的影響會受到動機的調節,但他們之前存在一個複雜的關係。
圖中的紅色線條表示兩個因子之間有正相關(其中一個數值越大另一個的數值也越大,但並不表示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綠色線條則表示兩個因子之間有負相關(其中一個數值越大另一個的數值反而越小,同樣的並不表示兩者間有因果關係)。
用白話來說,就是閱讀自主文宣會提升動機,但閱讀控制文宣時動機則會下降,但是這個關係是受到研究者所採用的分析方式而造成的影響(有點複雜也不方便在這裡解釋,總之要提醒大家這件事情);再來就是這個動機越高,歧視的觀感是越低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閱讀的文宣類型和歧視觀感有負相關,但主要是由於閱讀控制文宣的那一組的歧視觀感明顯提升所造成的,這個效果會透過動機調節的成分較小。
他們另外做了一個實驗,採用一個隱示的指標來推測實驗參與者是否會歧視黑人,結果上大致與第一個實驗類似,所以就不多作介紹了。
根據他們的結果,似乎表示道德勸說不應該用過於強烈的態度,而是應該要仔細說明不同態度所帶來的後果,並提供個體有自主決定的權利。
但這樣的方式可能是過於完美的想像,人都是有主見、有私心的,很難用中立的方式去傳達訊息。
我們也不一定要相信這個結果,因為閱讀控制文宣可能會造成個體產生反感,因而對於任何議題都抱持反對的意見,不僅僅是針對反歧視的道德勸說,很可惜這個研究沒有針對這點去檢驗,留下了一些遺憾。
最後,其實要請大家思考: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歧視?西方研究者特別愛研究種族歧視,我自己很偏激的想法是認為研究者都在做政治正確的研究,有幾個人敢放手去做一些挑戰政治正確的研究?例如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又有多少關切高齡者被歧視的議題?這些遠比起政治正確的種族歧視研究來的重要。
去看這個研究的原始出處
去看這個研究主要研究者的網站
本文原發表於認知與情緒新聞網 [2011-12-14]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Y.M.Huang
96篇文章
・
2位粉絲
+追蹤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http://cogemonews.com)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1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1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如何透過法律制度,化解疫情造成的歧視?
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下)
去髒血除百病?種族滅絕陰謀論的原型——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上)
有耳朵卻常充耳不聞,有嘴巴卻總笨嘴拙舌。
溝通程式哪裡出了錯?
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到COVID-19,瘟疫如何重塑社會貧富?
繁
简
延伸文章資訊
- 1人权高专办| 种族主义、仇外心理和相关的不容忍现象 - OHCHR
反犹太主义、《德班宣言》、研究金方案、新纳粹主义、非洲人后裔、警察暴行、种族歧视、种族偏见和煽动种族仇恨、种族正义和平等.
- 2种族主义_百度百科
种族主义(Racialism)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自己所属的团体,例如人种、民族或国家,优越于其他的团体。
- 3種族主義 - 巷仔口社會學Streetcorner Sociology
楊佳羚/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這是一篇拖延許久的文章,起源於法國查理週報編輯總部被攻擊的事件(結果不小心寫長… 閱讀全文性/別化的種族歧視:後殖民女性主義的 ...
- 4反(種族)歧視,也要適可而止- PanSci 泛科學
種族歧視在全球都是問題,尤其在北美地區,更是相當受到注目。當然原因很多,例如當初從歐洲移民到北美的部分民眾可能就具有某些特別的屬性(編註:例如認為白人 ...
- 5種族主義 - Wikiwand
種族主義(英語:racism)指一套極右翼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基本信仰為人類可以被分類成不同和互不附屬的「人種」,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