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國文是錯的﹞:杜牧〈清明〉. 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比較難解釋的詞應該是「斷魂」,斷魂翻譯成超級大白話,就是「難過死了」的意思。
「欲斷魂」就是我們常說的「快難過死了」。
除此之外,這首詩還有什麼難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你以為的國文是錯的﹞:杜牧〈清明〉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清明〉,你一定記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是不是看完第一句,後面幾句就在腦海中蹦出來了?那麼,你也能把它的意思輕鬆用白話翻譯出來吧。
那麼,請問什麼是「路上行人欲斷魂」?比較難解釋的詞應該是「斷魂」,斷魂翻譯成超級大白話,就是「難過死了」的意思。
「欲斷魂」就是我們常說的「快難過死了」。
除此之外,這首詩還有什麼難的地方嗎?此詩所有字詞幾乎都是小孩也會讀,又跟政府推動的掃墓節有關,因此幾乎在國小階段甚至更早之前,大家都給老師教過了。
不過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清明時節,下著雨的時候,路上行人會難過到要死?是因為下起雨來,大家本來要去掃墓結果去不了,所以很難過?啊,那就是因為清明節這個慎終追遠、大家掃墓的民族節日裡,加上紛紛的雨水當作氣氛背景,使路上行人都因為緬懷先人而難過的不得了,這大概是標準答案吧?但、是!請好好想一下,我們什麼時候看過清明節時,路上行人因為這個節日難過到要死的景象?沒聽說過吧?掃新墳或許有些人會很難過,但多數人清明掃的都是舊墳,沒道理難過到斷魂的。
其實,第二句的關鍵,也是理解全詩的關鍵,不在於斷魂,而是「行人」二字。
對,就是問幼兒園孩子「行人」是什麼意思,他們都會舉手說「我知道我知道」的「行人」。
根據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行人」的意思是:在路上行走的人。
而且就是舉杜牧此詩當作例子。
不過很可惜,杜牧此詩的「行人」,根本不是指「在路上行走的人」。
「行人」這個詞,最早是指外交官員。
周禮裡面就有「小行人」,職責是「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春秋時代,外派到他國去考察、拜訪的人員,也稱為「行人」。
從詞面上看,行人的詞義就是指「出行的人」。
出行有近有遠,範圍可以很廣,這個詞實際上的使用也像它的詞面意思一樣,可以用來指遠行的人,或是僅僅走路到巷口的7–11交停車費的人。
只是一開始的時候,文字是給貴族、統治階層使用的,因此「行人」就用來指外交人員這些需要遠行去跟人家交關的職務。
但當時代推進,文字的使用者廣及士農工商,特別是城市中的住民時,「行人」的意義就逐漸廣泛,可以用來指最常見的「在路上行走的人」了。
今天如果我們要說遠行的人,會用「旅行者」、「旅人」等詞。
但在唐代,通常還是會用「行人」。
比如,跟杜牧同時代的王建,他的〈江南雜體二首〉之二:處處江草綠,行人發瀟湘。
瀟湘回雁多,日夜思故鄉。
春夢不知數,空山蘭蕙芳。
這裡的行人就是指旅人。
旅人從瀟湘二水之地出發,此地的大雁會定期回來,但旅人往往只能看著大雁思念故鄉。
到了夜裡,旅人們作著回家的無痕春夢,思鄉之情迴盪在空山之中。
同樣與杜牧同時代的張籍有〈行路難〉一詩:湘東行人長歎息,十年離家歸未得。
敝裘羸馬苦難行,僮僕饑寒少筋力。
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龍蟠泥中未有雲,不能生彼升天翼。
此詩中的行人,也就是詩人自己,已經十年離家在外打拚,卻闖不出名堂,回不了家。
他的馬已經跑不動了,僕人餓到渾身發軟,錢也用完了,自己整天臉色青筍筍,十年之久,還等著發達的機會出現。
這種情況叫做「羈旅」,也就是在外地被羈絆,久不得歸的情況。
北宋大詞人柳永在當年最轟動的作品之一〈戚氏〉,被宋人評為跟屈原離騷有得比,所謂「離騷寂寞千年後,戚氏淒涼一曲終」,詞裡面的名句「淒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閒。
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
遠道迢遞,行人悽楚,倦聽隴水潺湲。
」就是描寫這種羈旅在外的「行人」,當臨水登山之際,眼裡心中難展的壯志與綿綿的鄉愁共同撞擊之下,那無限無盡的惆悵悽楚。
「行人」也可以用來指出行遠征的人,比如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詩中「弓箭各在腰」的行人是專指出征的軍人,而不是去7–11買養樂多的小孩子和買報紙的阿伯。
「道傍過者問行人」裡的「道傍過者」,才是路人的意思。
路人問軍人(行人)發生什麼事,軍人(行人)只回答說:「就是一直徵召、一直徵召,我就被徵召到了啊!」如同要出征的軍人,即將遠行的人,也可以稱為行人。
比如宋代詞人陳與義的〈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尊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開宴送行之際,歌者悽愴地為了行人而哽咽,這裡的行人絕對不是路上行走的人,而是即將作船遠去衡州的朋友。
在古代,為了某種原因出遠行,往往多年不能返鄉,這是多麼使人難過的事情。
而到了應該與家人在一起活動的特定節日時,以這些無法歸家的「行人」為主角的詩歌,更是俯拾即是。
杜牧的「清明」也是其中之一。
另一個對此詩的重大誤解,是來自政府對於慎終追遠的清明節(民族掃墓節)的強調,加上古代重要節日「寒食」消淡的結果。
於是提到清明,今天大家都以為那只是一個掃墓的日子。
但實際上古代清明之所以受到喜愛,不是因為掃墓,而是因為寒食以及上巳這兩個與清明相近的節日。
在唐代,清明可不是一定要掃墓的日子,而是24節氣之一。
(其實到政府訂民族掃墓節之前,清明都不是一定得掃墓的日子)但是這個節氣與寒食和上巳很接近,逐漸變成了節日。
寒食簡單說就是「禁火」的日子,所以大家吃冷食,因此稱為寒食。
「潤餅」就是這節日的主角食物。
而上巳就熱鬧了,這是一個游春的日子。
到了上巳這天,女孩子可高興了,可以穿得漂漂亮亮,出去外頭盡情踏青。
還有很多女孩子喜歡的民俗活動和遊戲。
而男人們會和女仕一起出外,歡慶佳節。
簡單來說,就是春天的國民郊遊日,甚至是青年男女的戶外約會良機,以及大家開著賓士休旅車和保時捷Cayenne在郊遊景點互相炫富的日子。
唐代時,由於寒食和清明接近,兩者逐漸融合成一個節日。
而上巳也因為日期和這兩者接近,又沒有固定的時間(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後來逐漸固定在三月三日),許多上巳日的習俗早就與寒食清明混合了。
反正放假嘛,大家都會想方設法找樂子,讓節日快樂點,古今一樣。
所以,當杜牧描寫清明佳節時,他可不是寫大家去掃墓啊!!!!不是寫大家去掃墓啊!!!!不是寫大家去掃墓啊!!!!(真的很重要啊啊啊啊啊!!!!!)但是因為當前政府政令的緣故,今天的清明被定為民族掃墓日,幾十年下來大家早已忘記清明那個歡樂的國民郊遊日的一面,只知道這是大家慎終追遠的日子。
杜牧的清明一詩,也就被解釋成掃墓氣氛中,苦中作樂找樂子(上酒家喝酒)了。
PhotobyQuentinDronUnsplash最後,我要用比杜牧小好幾輩,但生年有稍微重疊的晚唐詩人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之二結束這個回合:遠近垂楊映鈿車,天津橋影壓神霞。
弄春公子正回首,趁節行人不到家。
洛水萬年雲母竹,漢陵千載野棠花。
欲知豪貴堪愁處,請看邙山晚照斜。
或許,杜牧做為羈旅在外的行人,一個人孤伶伶在杏花村喝悶酒的時候,皮日休也寫下了「弄春公子正回首,趁節行人不到家。
」的句子與他呼應,也說不定呢!下次清明節,別再教錯孩子囉!Morefrom鬍渣爸的教育觀察站Followhttps://www.facebook.com/EALfun/Lovepodcastsoraudiobooks?Learnonthegowithournewapp.TryKnowable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鬍渣爸的教育觀察站117Followershttps://www.facebook.com/EALfun/FollowMorefromMediumJacobStoryMidnightinPeckhamAaron/AzdiffNieR:Automata — EndingAAhsenKarakayaTheArtsInSocietyLivingmylifebehindHarderthanexpected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延伸文章資訊
- 1《清明》这首诗的简单意思 - 瑞文网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少诗人更是在清明节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这首诗的简单意思,欢迎大家阅览 ...
- 2清明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清明這首詩的意思。 - 櫻桃知識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 ...
- 3清明詩的意思,清明這首詩的意思。 - 好問答網
清明詩的意思,清明這首詩的意思。 ...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向人詢問酒家**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 ... 紛紛:形容 ...
- 4清明杜牧(唐‧七言絕句) - 古詩誦賞
- 5《清明》全詩的意思是什麼杜牧的《清明》全詩的意思是什麼?
杜牧的《清明》全詩的意思: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淒涼的,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