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是偏見與仇恨的柴火嗎? | 黃哲斌 - 獨立評論-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Matt Ford舉例,不過一星期前,發生在科羅拉多的診所槍擊案,媒體報導從未強調兇嫌是「白種人」或「基督徒」。

當媒體唯獨將「穆斯林」的個體信仰,視 ... 東南亞移民工 新聞媒體是偏見與仇恨的柴火嗎? 作者 黃哲斌 2015-12-11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十二月三日,加州槍擊案隔天,美國八卦小報《紐約郵報》有兩種頭版。

訂戶版本印刷較早,頭版大標是:「殺戮任務(MurderMission)」。

書報攤的零售版本印刷較晚,警方已發布兩名兇嫌的身分,於是,標題大剌剌寫著:「穆斯林殺手(MuslimKillers)」,《紐約郵報》網站上,同樣放著此一版本。

圖片取自Twitter 當天,《大西洋月刊》的國際版編輯MattFord,寫了一篇文章,批評《紐約郵報》第二個標題「具煽動性且不負責任」。

為什麼?MattFord解釋,「伊斯蘭殺手」、「聖戰士殺手」,甚或「激進穆斯林殺手」都有不同指涉意義;然而,《紐約郵報》僅僅賦予兇嫌一個「穆斯林」的泛稱身分,讓少數的極端暴力分子,與廣大的穆斯林人口無從區隔。

MattFord舉例,不過一星期前,發生在科羅拉多的診所槍擊案,媒體報導從未強調兇嫌是「白種人」或「基督徒」。

當媒體唯獨將「穆斯林」的個體信仰,視為一種身分辨識,就是一種偏執與剝削的媒體標籤;尤其在這類負面新聞中,將對穆斯林社群造成莫大威脅。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巴黎恐怖攻擊發生後,紐約地區已有多名穆斯林婦女指控,自己在街頭遭受語言羞辱、唾痰怒罵或肢體攻擊;有些拉丁裔民眾被誤認為穆斯林,同樣受到惡意騷擾。

《大西洋月刊》的MattFord因而提醒,「多數美國人看見類似《紐約郵報》的頭版標題,不必擔心暴力報復;但是,有些美國人無此優遇。

」 回到台灣,類似新聞標題不勝枚舉。

今年五月,新竹尖石鄉一國中女生遭五嫌性侵殺害,媒體刻意強調兇嫌的原住民背景,甚至標示族群與出生地,就是一種擴大刻板印象的歧視。

面對新移民或外籍移工,媒體也不時出現隱性歧視,例如,電視新聞及其網站曾以「菲勞在台破10萬,民憂影響生活品質」為標題,經抗議後,才改為「來台人數劇增,菲律賓勞工破10萬」。

仇恨像是心理的沈積岩,諸如此類刻板印象,年久月深,很容易在特定負面新聞發生時,加上文化衝突與隔閡,滾動為針對整體族群的仇視。

例如九月間,幾名越籍移工涉嫌殺害貓狗,媒體以「殘忍越勞」等標題報導此一新聞,在網路引發部分動保人士的怒火,將越籍移工貼上「野蠻」標籤,矛頭甚至指向東南亞勞工。

最近引起爭議的案例,是一個擁有二十五萬名粉絲的臉書社團,貼出一張疑似學校考卷的照片,考題要求舉出「五種對台灣生態造成危害的外來入侵種」,在照片中,答題者將「大陸客」與「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等四種動植物並列。

如此歧視特定族群的貼文,卻被台灣媒體廣泛轉載,甚至在標題與內文加碼嘲弄。

此事讓人不安的是,新聞媒體毫無自覺的集體響應,等於認可並放大了這種仇恨邏輯。

當新聞工作者將自身鄉民化,僅僅停留在情緒宣洩的層次,諸如「中國團客配額是否開放過多」、「台灣觀光政策應否修正」等公共議題的問責,自然被輕佻不負責的網路罐頭笑聲淹沒。

同樣跳針現象,發生在「中國來台學生能否加入健保」的議題上,明明是醫療人權的公共議題,背後能以健保給付結構、保險財務試算、外籍生納保合理性作為討論基礎,且早有不少類似分析(例一、例二);但當媒體隨著特定政治人物起舞,東拉西扯至健保虧損、中國民眾愛鑽漏洞、中共對台一千五百枚飛彈種種論述,無疑假政策討論之名,實則跟隨政客鼓吹歧視與排除、偏見與仇恨。

更嚴重的是,這種排除特定國族的風向若持續擴大、媒體報導相關議題若不能敏感而自制,就像那些紐約穆斯林婦女的遭遇,只會一步步強化中國留學生的孤立感,以及部分人士對中國學生的敵意。

回望台灣的近代開發史,就是一部「分類」、「排除」與「壓迫」的歷史,漢人壓迫原住民、後者又被日本人分為「生蕃」與「熟蕃」;然後,閩客互相排擠、閩南移民又有漳泉互鬥,光是台北盆地的泉州人,又分成同安人、三邑人與安溪人,彼此視同水火,演出頂下郊拚。

二次大戰後,長達半世紀,人口最多的本省人是被壓迫者,如今,不再是弱勢族群。

當我們走過那段歷史,面對婚嫁來台的新住民、東南亞移工、來台求學的中國學生,理應更敏感,更謹慎,不應再以血緣身分區辨或定義敵我。

畢竟,對一個陌生群體抱持敵意很容易,仔細區辨犯錯或惡意的個體相對困難。

就像卞中佩此文的提醒,我們對國民黨某些高層特權尋租的蔑視、對中國政府向外擴張並打壓台灣國際地位的痛恨、對台灣經濟遭對岸磁吸而停滯的焦慮、對當前政府親中路線的憤怒,都可能絞合為一股模糊的排外情緒,甚至演變為一種社會行動,反而危及台灣理應捍衛的共和精神與民主價值。

可作參照對比的是,西方國家正面臨類似困境,尤其美國在反伊斯蘭國的集體情緒中,共和黨民調最高的總統參選人川普,甚至公開倡議「禁止穆斯林入境」。

十二月十日,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在個人帳號上發表貼文,表示將積極捍衛穆斯林的權利,他引用自己的猶太裔身分,表示從小父母就教導他,必須對抗一切對特定族群的攻擊;即使此一攻擊並非針對自己,但是,這些侵害自由的攻擊,總有一天會傷害所有人。

因此,他會支持臉書上的穆斯林社群。

這篇貼文自然引來逾萬留言,其中,迴響最大的一則留言,十小時內就收到五萬多個讚,留言者是一名伊斯蘭教徒NourMachlah,他寫道: 馬克,謝謝你,伊斯蘭教徒不需要支持,我們只需要人們理解:伊斯蘭作為整體,與穆斯林個人的差異,並非每一個穆斯林都代表伊斯蘭。

有些穆斯林會做壞事,並不代表伊斯蘭唆使他們如此作。

所以,這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人性問題,如果你是個好人,你就會是一個好穆斯林、好基督徒,等等。

如果你是個壞人,你就可能是一個壞穆斯林、壞基督徒,等等。

(微笑符號) NourMachlah這段話,值得每一位新聞工作者謹記,無論是主筆、編輯、記者,或臉書小編。

在充滿混亂偏見的世局裡,無論如何,新聞媒體不該成為仇恨的柴火。

瀏覽次數:15178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葉家興:仇恨的供給與需求 延伸閱讀 關鍵字: 媒體 偏見 仇恨 紐約郵報 伊斯蘭 外籍移工 黃哲斌 反作用力 曾是舞台劇演員;雜誌及報紙編輯、記者;新聞網站副總編輯;目前為兩個男孩的爹、天下雜誌特約作者。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黃哲斌 反作用力 曾是舞台劇演員;雜誌及報紙編輯、記者;新聞網站副總編輯;目前為兩個男孩的爹、天下雜誌特約作者。

熱門文章 1 FBI的套話技巧與人性弱點:是什麼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洩漏秘密? 2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3 皇帝的學徒:菁英名校與「戰學歷」背後的階級優越感 4 非裔小美人魚爭議:超越膚色與外貌的選角,才是我們該期待的未來 5 寫在英國女王葬禮之後:推崇皇室只為尊重傳統?保皇派和共和派分別在想什麼?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