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線的種類與組合 - 東默農編劇實戰教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篇幅短,需要的故事線就少且短,​ 篇幅長,需要的故事線就多且長,​ 所以長篇故事會比短篇變化更多,​ 因為故事線的組合 ... 很多編劇書都說「慾望是故事的骨幹」。

​ 跳至內容 Home編劇教學文章故事線的種類與組合 Home編劇教學文章故事線的種類與組合 為了避免把故事弄得太玄乎,​ 什麼短篇怎麼寫長篇怎麼寫,​ 我用一個簡單的方式,​ 解釋短篇與長篇的差異。

​ ​ 故事其實就像堆積木,​ 由許多的故事線組合而成,​ 篇幅短,需要的故事線就少且短,​ 篇幅長,需要的故事線就多且長,​ 所以長篇故事會比短篇變化更多,​ 因為故事線的組合方式更多。

​ ​ 故事線的基本組成,​ 就是「角色+想要+行動+結果」。

​ 男孩愛女孩,向女孩告白,女孩答應了,​ 這就是一個故事線,​ 只不過是一條平淡的故事線,​ 為了增加戲劇性,​ 我們會放入阻礙和轉折,弄出故事曲線,​ 男孩愛女孩,女孩卻愛事業不愛他(阻礙),​ 男孩幫助女孩(行動),女孩利用男孩(阻礙),​ 男孩無怨無悔付出(行動),女孩被男孩真心打動(轉折),​ 女孩最終接受了男孩(結果)。

​ ​ 你會發現透過阻礙和轉折的加入,​ 故事變長了,這就是加長故事線的方式,​ 加長故事線有兩種方法,​ 一個方法就是增加阻礙和轉折,​ 想要帶來行動,行動遇上阻礙,​ 阻礙帶來新的行動,週而復始。

​ 不斷加入阻礙和轉折,​ 不斷延後主角實現想要的時間,​ 故事就會不斷延長。

​ ​ 另一個方法,​ 就是呈現角色的反應。

​ 男孩被女孩拒絕,倒在床上哭泣,​ 拿出照片、簡訊重溫記憶,​ 吃一塊蛋糕安慰自己,​ 打電話與朋友哭訴,​ 在哭訴中沉沉睡去。

​ 這一整段基本上故事都沒前進,​ 沒有新的想要、阻礙和行動,​ 但比起純粹推動劇情,​ 我們更貼近男孩的感受,​ 更理解男孩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 ​ 越強調情節樂趣的故事,​ 就越常使用方法一,​ 越強調角色情感的故事,​ 就越常使用方法二。

​ 所以為什麼很多藝術片情節少,​ 甚至被稱為「極簡情節」?​ 因為創作者更多利用方法二來表現角色,​ 不想用目眩神迷的大量情節吸引觀眾,​ 而希望你看到角色的反應。

​ ​ 原則上好看的戲都會一二兼具,​ 只是比例上不大相同,​ 方法一越多,情節越豐富,但角色通常較單薄,而且共情較少,​ 方法二越多,角色越豐富,共情越強,情節越簡單。

​ ​ 說回故事線。

​ ​ 故事線的發展是有極限的,​ 如果篇幅依然不足以滿足長度要求,​ 創作者就必須想辦法,​ 基本上方法有三種:​ 1.增加原角色的想要。

​ 2.增加新角色來創造新的想要和阻礙。

​ 3.切換視角,帶出不同角色的想要。

​ ​ 說穿了,就是增加新的故事線,​ 因為新的想要就必然帶來新的行動和結果,​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成:​ 什麼叫故事線?想要就是故事線。

​ 這也是為什麼,​ 很多編劇書都說「慾望是故事的骨幹」。

​ ​ 由想要延伸的行動有兩種,​ 一種是主動的,​ 一種是被動的。

​ 或你用另一種更直白粗暴的理解:​ 一種是自己救自己,​ 一種是被別人救。

​ ​ 例如男孩愛女孩,​ 如果是自己努力自己追,​ 雖然中間有朋友幫忙,​ 但基本上是男孩的功勞,​ 就是自己救自己。

​ 如果男孩追到女孩,​ 靠的是好朋友的盡心盡力,​ 創造各種巧合、​ 替男孩張羅各種道具,​ 教男孩該講什麼台詞,​ 那就叫被別人救。

​ ​ 故事線基本上就兩種:​ 1.救人。

(無論救的是自己或別人)​ 2.被救。

​ ​ 但光是這兩種故事線,​ 配合故事裡許許多多的角色,​ 就能組成各種故事。

​ ​ 單線型:​ 單主角,主動型故事線=一般商業片。

​ 單主角,被動型故事線=一般藝術片。

​ ​ 雙線型:​ 單主角,兩個想要,主動線=主線與支線(例如事業與愛情)。

​ 雙主角,各單一想要,一主動一被動=單向雙主角(如《刺激1995》)​ 雙主角,各單一想要,雙主動=雙向雙主角(如《一路玩到掛》)​ ​ 多線型:​ 多主角,各單一想要,主動線=群像劇(如《101次新年快樂》)​ 單一主角,多角色視角參與=常見的漫畫(如《進擊的巨人》)​ ​ 類單元劇型:​ 單一主線,有一個大想要,每集一個案件(小想要)=法庭女王型​ ​ 單元劇型:​ 每集以配角想要為主,主角被動解決=深夜食堂型​ 每集以配角想要為主,主角主動解決=銀魂型​ 主角生活中遇到各種狀況,產生多個想要=情境喜劇​ ​ 龍傲天型:​ 單一主角單一想要,但阻礙對別人而言是阻礙,對主角來說不是。

​ ​ 有時候故事一開始是單主角,​ 但隨著故事發展,​ 角色越來越多,​ 視角也越來越多,​ 從單線變雙線,或單線變多線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 ​ 當故事角色越來越多,​ 視角越來越多,​ 想要越來越多,​ 世界觀越來越大時,​ 我們會說這個故事「正在展開」;​ 反過來說,​ 當故事開始定型,​ 每條故事線漸漸解除,​ 或是聚合在一起(眾人的想要聚合到同一個行動上的正反兩方),​ 我們會說這個故事「正在收線」。

​ ​ 但萬法不離宗,​ 無論你想講哪一種型態的故事,​ 故事線的基本配方都是不變的:​ 「角色+想要+行動+阻礙+轉折+結果」。

​ ​ 其實也就是三幕劇,​ 每條故事線,都是一個三幕劇,​ 整體再組成一個巨大的三幕劇。

​ ​ 所以三幕劇是不是很老套?是。

​ 但千變萬化的故事有沒有真的離開三幕劇?​ 我有點懷疑。

​ ​ 因此當你的故事陷入混亂時,​ 不妨跳脫出來,​ 利用角色和他們各自的目標,​ 整理出你故事裡的故事線,​ 看看它們彼此有沒有可能起到交互作用,​ 有沒有可能透過一個事件把所有線包進來,​ 相互協助、互為阻礙、以揭露A線來推進B線等等,​ 應該就能找到一些新的方向。

想要系統化地學習編劇?歡迎參考延伸課程:《編劇入門—創作故事的必修課》 文章導覽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請留言取消回應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

關於東默農 東默農 接案編劇、作家、編劇講師 擅長各式類型片的創作與文本結構分析,對編劇技巧有一套自己快速從創意發展為故事的系統方法,風格多元,尤其能寫幽默與感人的類型。

文章搜尋 Searchfor: 學員回饋吳小姐:「人生重要的事,是無法等一下的,如果你想要當編劇,老師的課就是你人生重要的事。

」李小姐:「老師上課非常用心,業界實戰經驗豐富!受益良多。

」度小姐:「很平易近人的老師,使人感到安心。

」文章分類 其他(173) 取材(11) 影評賞析(111) 微電影(11) 情節安排(36) 故事情節設計(182) 格式(9) 漫畫/動畫/遊戲(8) 編劇基礎知識(130) 編劇技巧(160) 編劇教學文章(382) 編劇書推薦(12) 編劇格式(13) 編劇業內資訊(214) 編劇筆記(223) 觀念(130) 角色(27) 關於對白(27) 關於角色(45) 電影(73) 電視劇/影集(22) ShoppingCart 查看購物車 捲動至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