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答案的哲學討論就沒意義嗎? - 閱讀最前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問題,我的碩士論文並沒給出完整回答,差遠了。

就算那篇論文裡的論證成功,結論頂多也只是「某個反例主張某個版本的自由意志不會成立,但 ... 電子書 分享書 閱讀最前線 犢創 mooPub Togglenavigation 首頁 閱讀 閱讀好好玩 書單 閱讀意見 好書秒讀 雜誌精選 活動訊息 排行榜 專欄 不定時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譚光磊灰鷹巢城 閱樂書店書沙龍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 瞿欣怡的小貓之流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 歷史檔案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 施寄青的當頭棒喝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 葉佳怡讀字作夢 陳柏青之大人的廚房 三大叔的樂活相談室 維斯塔愛看書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 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 老貓出版偵查課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 GENE思書軒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閱讀夏LaLa 果子離群索書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冬陽一直推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 法律白話文運動 吳曉樂:有時流離 說書SpeakingofBooks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 評書青鳥 外邊世界 每月專題 世界就是我們 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 伊格言之虛構的萬物論 陳栢青之壞品味 專訪/記錄 專訪 活動記錄 產業 華文市場 國際風向 讀犢看出版 更新 犢叔扭扭 版本紀錄 聯絡我們 訂閱閱讀最前線 讀者投稿 活動合作 讀者遞麥 Readmoo電子書 Thefollowingtwotabschangecontentbelow.作者最新文章 朱家安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1987年生的宜蘭人,在哲學系所打滾了九年,最希望的是有朝一日哲學家講話能讓大家都聽得懂。

朱家安的最新文章(more...) 玩變形機器人玩具時,為什麼我們不喜歡用替代零件變形?-2022-05-23 人類有權創造生命嗎?-2022-05-09 被騙是因為你笨,還是因為你善良?-2022-04-25 這篇文章分享一個我覺得很受用的觀念,這個觀念很神奇,可以讓你做事情更有自信同時又更謙卑:看出不完整的東西的意義,看出進展的價值。

做一半,不如不做?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而認為努力和嘗試並不值得,像是: 什麼是心靈?怎樣才是正確的道德原則?哲學問題到底沒有答案?如果沒有,我們為什麼要花時間學習和研究哲學? 你上次在網路上遇見意見不同者並成功說服他,是什麼時候?如果我們在網路上幾乎不可能改變別人的立場,打筆戰(或者,以任何形式在網路上回應不同意見)還有什麼意義? 這種態度不只以「勸退」的方式出現,也可能以「反駁現有想法」的姿態出現。

假設你參與一個討論,關於黑人、原住民或女性在現代社會的不正義處境,大家提出許多觀察和應該改進之處,然而有人這樣說: 老實說我不知道討論這個有什麼意義,畢竟你們都同意,完全的正義社會不可能實現,社會上總是會有一些不正義,無法根絕排除。

這個說法表面上是在勸退大家,但在實際效果上也選了邊站:他站在社會現況那一邊,認為所有指出社會不公平應該改進的主張都是浪費時間。

這種說法設定了過高目標,並草率認為凡是沒達到這個目標的做法都無意義。

若你讀過《反動的修辭》,很可能會聯想到赫緒曼介紹的「無效論」。

「完美正義無法實現,所以追求正義是無效的、不值得做」這說法的問題很簡單:就算只有7%正義,通常也比5%好。

當然,我們可以討論從5%到7%的進展需要多少成本、是否划算,但只要我們開始討論這件事情,至少就已經承認了7%和5%之間的差距有意義,使得前者比後者值得追求。

不完整的東西依然有價值 5%不完整,7%也不完整,但它們之間有差別。

注意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見不完整的東西有哪些價值。

這個話題其實很實際,因為事實上我們很少有機會把事情做到完整。

你念大學寫報告,念研究所寫論文,在這個知識分工的時代,很少有人能獨當一面處理完整的問題,大家都是學術機器的小螺絲釘。

舉例來說,我的碩士論文研究「操弄論證」(manipulationargument)。

操弄論證是一個論點,以一系列的反例來反對相容論(compatibilism),而相容論是一個哲學主張,在「自由意志」(freewill)這個古老問題底下持正方看法,主張人在純粹由自然法則決定的世界裡,依然有自由意志,能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我的論文的主要內容,是提出一些看法來說明操弄論證不會成功。

幾年前,我還在寫那篇論文的時候,如果研討會上有人問我是「做什麼的?」,我會說「我做自由意志」。

但我其實只是做自由意志底下一小塊東西:我對自由意志底下某個陣營受到的一個特定反例提出幾個質疑意見。

當然,我的回答並不是在騙人或把自己的研究表現得比實際上偉大,因為研究者都了解學術分工,通常你不會因為研討會上的某人說他是做語言哲學研究,就天真認為他對語言哲學領域的所有論證都有獨創看法,能回答這領域的所有問題。

對於「人有沒有自由意志?」這問題,我的碩士論文並沒給出完整回答,差遠了。

就算那篇論文裡的論證成功,結論頂多也只是「某個反例主張某個版本的自由意志不會成立,但這個反例本身不會成立」。

這個結論有意義嗎?得看你怎麼想。

有時候過程比結果重要,因為少了過程就無法理解結果 如果你純粹想知道人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不想知道這個問題涉及什麼判斷,也不想知道最後存活的那個答案是出於哪些理由,那我的研究就對你沒意義,因為它無法給你最終解答。

但反過來說,如果你在意這些關於答案的思量,那我的論文(以及這主題底下其他絕大多數的研究)就對你有意義,因為它們就是涉及這些思量,或者說,它們就是這些思量本身。

面對哲學,確實有人持前一種看法,只想知道答案,但不想知道答案怎麼來的。

事實上這種態度應該很常見,許多人就是因為哲學家總是無法給答案,而認為研究哲學沒什麼意義。

哲學家通常無法給答案,這個印象是正確的,以上述研究為例,我們提供的思量很多,但確定的答案很少。

然而退一步想,你會發現若略過思量過程,就算直接獲得哲學答案,其實也沒什麼用: A:我說你們研究這麼久,所以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 哲學家:有的有的,人類有自由意志,沒問題! A:太好了,這樣我就可以繼續過日子完全不擔心了!讚! 事情才不會這麼簡單咧。

上述簡化的劇情少掉的就是思量。

事情是這樣的:一般人想要哲學提供答案,但哲學如果對人要有任何幫助,其實必須透過答案背後的思量。

對照一下: B:我說你們研究這麼久,所以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 哲學家:我們對這問題還沒有共識,不過你為什麼擔心這議題? B:因為如果我們沒有自由意志,就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法律就會失去基礎,像是X案例裡呈現的那樣。

哲學家:X案例很有說服力,但你可以注意它需要Y前提,你接受Y前提嗎? B:原來如此,Y確實有點怪,我可以重新考慮看看。

A和B都跟哲學家討論了自由意志問題,也都得到回應,但除非你認為「學者打包票」在哲學問題上是靠譜的應對方式,否則A其實什麼都沒得到。

而B則對自己在意的案例有進一步了解,並獲得一個靈感去繼續思考。

某意義上,哲學的進展並不是建立在答案上,而是建立在思量上。

同樣的,哲學能給人的幫助,通常也不是藉由對整個哲學問題提供一個答案,而是提供一整組思量,讓對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發展自己的看法。

可是我們是在研究問題,不是在「探索內在、尋找自己」 這種疑問很合理,想像一下,假設我們面對的不是人有沒有自由意志的問題,而是「雞蛋摔到水泥地上會不會破碎?」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無法回答會不會碎,但我可以提供一些相關想法,讓你發展自己對於雞蛋丟到水泥上會怎樣的看法」這種說法給人的幫助就會很有限,除非場景是某種創意課程,而雞蛋問題只是一個教材。

然而,雞蛋和自由意志的一個差別在於,後者在概念上複雜很多,許多細節真的需要我們「探索內在、尋找自己」才能獲得。

想知道雞蛋怎樣會碎,我們可以用室友的雞蛋做實驗(不要這樣)。

想知道自由意志是怎麼一回事、需要哪些前提,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只能不斷問自己:我是怎麼理解自由意志這玩意?這個概念和其他概念(例如「自然法則決定事物運行」的想法)有什麼關聯? 在一些哲學領域,這種情況更明顯,像是關於道德規則的問題(死刑該廢除嗎?該要有同性婚姻嗎?該強制高中生穿制服嗎?)。

討論這些議題的時候,有時候你很難分辨自己到底是在追求答案,還是在跟其他人一起協調出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如果「人有沒有自由意志?」的問題需要我探索自己的內在,挖掘我對自由意志的理解,協調不同想法之間的衝突,那麼「我們該要有同性婚姻嗎?」的一種探究方式,似乎就是社會整體成員做為一個「我們」,去挖掘大家對於道德、婚姻、幸福人生的理解,協調不同想法之間的衝突。

不管你把這些描述成一種探究還是一種協調,都不能否認過程比結果重要:一方面我們不可能跳過過程達至結果,另一方面,當別人跟你分享他達至的結果,若你不知道他曾經經歷哪些過程,就很難從這個分享知道什麼重要的事情。

哲學說法常常不完整,無法對哲學問題做出確定的回答,但只有理解為何不完整的答案有價值,有朝一日你遇見完整的答案,才能知道它厲害的地方。

看見價值才能掌握價值 嘗試從不完整中看見價值,這種態度不只適用於哲學。

寫作是我的工作之一,假設某天有人跟我邀稿討論死刑存廢的議題,我想了想,發現自己的情況是: 我死刑的誤判情況有一點想法,但沒有多到能讓我在支持和廢除死刑之間選邊站。

我該怎麼辦?兩個選擇: 跟對方介紹我討論誤判的大綱,問他這樣是否符合文章需求。

跟對方說「抱歉我對死刑沒有完整的想法,將來有其它合作機會請再找我」。

答案應該很明顯:要是我選(1),不但可以拿到稿費,還能藉由寫作進一步發展自己對死刑的看法;要是我選(2),好吧可能還是很難選,因為選擇(2)的話可以打一整個下午的電動。

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網路筆戰不太可能說服對方,所以不值得打,對嗎?你可以把說服留言罵你的人當成在網路上發表論述的唯一目標,然後一直覺得很挫敗。

或者你可以發現這類寫作的其他價值,像是: 說服其他旁觀的人。

讓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在想什麼。

讓你發現自己論證需要修正的地方。

(當然,當這種事情發生,你為了面子不願意承認,我也可以理解) 讓反對你的人更了解你的想法。

(當然他不見得會改變說法,不過你可以想像,就算他內心動搖,為了面子不願意承認,也很好理解,就跟我們每一個人一樣) 要掌握價值得先看見價值,有時候你做的事情已經很棒了,只是你剛好沒有用更具想像力的眼光,去看到那些事情的價值。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有人說「就看規則怎麼訂」的時候怎麼討論下去? 「你到底什麼意思?」──需要討論定義的三種情況 價值制服反動的修辭同性婚姻哲學操弄論證朱家安死刑無效論碩士論文筆戰編輯推薦自由意志討論赫緒曼道德 ←【讀者舉手】那些不純的愛,可能更直接濃烈、妖異盛開 就是愛群聚的客家人:宗族聚會的當代意義→ 您可能還想看...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啊嘶~少年仔,要不要來點自由主義啊~ 159月,2017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是別人語言癌,還是你語言潔癖? 143月,2016 為什麼每代人都覺得「一代不如一代」? 38月,2020 從論文寫作到吵架策略的實用祕笈 65月,2019 Copyright©2020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粉絲團,天天帶給你有趣的閱讀新聞 Readmoo電子書店 加入Line好友 訂閱電子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