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上的五位知名華人- BBC News 中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畫像上看,沈福宗很年輕,皮膚白皙,一身清朝民間服裝打扮,墨綠色長衫,頭戴絨帽,顯得教養良好。

沈福宗在英國見到許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科學家 ... 英國歷史上的五位知名華人胥一凝BBC中文特約撰稿人2019年7月9日華人世界每談及英中關係話題,想到的往往不是19世紀的鴉片戰爭、香港殖民地,便是21世紀的經貿交流和留學潮。

其實,在過去三百年的近現代史上,英中交流遠遠不止上述這些地緣政治大格局。

從人與人的交流層面講,誰是第一位抵達英國的中國人?誰是第一個在英國作畫或著書的中國人?這些在英中交流歷史上創造了眾多第一的華人,他們因何而來,又有何事蹟?歷史紛繁複雜,許多故事也許並不為大眾所知……特稿:一戰百年英國媒體為中國勞工發聲共濟會:從石匠隱秘圈到「臉書」朋友圈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推出東亞廳:清朝扇子與文革文物同堂亮相記者來鴻:大英帝國怎麼成了「萬惡之源」?圖像來源,RoyalCollectionTrust圖像加註文字,沈福宗:英國國王接見的第一位華人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推出東亞廳:清朝扇子與文革文物同堂亮相沈福宗:英國國王接見的第一位旅英華人1687年5月,第一位來到英國的中國人出現了,他叫沈福宗(MichaelAlphonsiusShenFuTsung),南京人,中醫藥師,羅馬天主教徒,他跟隨比利時神父菲利普.庫普萊(PhilippeCouplet)來到了歐洲,後來到了英國。

他在英國引起轟動,畢竟這是第一位到訪英國的中國人。

國王詹姆斯二世接見他。

國王對沈的容貌很好奇,命人畫了一副沈的畫像,掛在他臥室旁邊的房間裏。

從畫像上看,沈福宗很年輕,皮膚白皙,一身清朝民間服裝打扮,墨綠色長衫,頭戴絨帽,顯得教養良好。

沈福宗在英國見到許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科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Hooke)。

胡克嘗試了一次針灸,還做了一個算盤,用於課堂授課。

沈福宗遇到了牛津大學伯德雷恩圖書館(BodleiansLibrary)的托馬斯.海德(ThomasHyde),他正為圖書館裏近百本像天書一樣的中國書籍發愁,沈福宗花了幾個月時間幫助完成了中文書籍的分類整理工作。

沈福宗走的時候,海德寫了一封信送給他,「致閲信人:您現在見到的這位中國人,他和我們一起在牛津將圖書館的中文書籍分類,並告知書籍的大致內容和科目……他的拉丁文有點不完美,但幸好他懂些拉丁文。

」1691年,沈福宗完成了在歐洲的學習和培訓,成為了一名耶穌會傳教士,啟程返回中國。

遺憾的是,他逝世於旅途中,兩年後遺體運到了中國。

黃亞東:第一位留學英國的「海歸」圖像來源,NationalTrust圖像加註文字,第一位留英學生黃亞東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有一幅黃亞東的畫像,一幅英國紳士的打扮。

在英國肯特諾爾莊園(KnoleHouse)裏也藏有一幅黃亞東的畫像,由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第一任院長喬舒亞·雷諾茲(JoshuaReynolds)所畫,畫中的黃亞東頭戴紅纓禮帽,身著對襟衫,右手握著一把半開的扇子,盤腿坐在扶手長椅上。

「我最近在倫敦遇見中國人黃亞東,他是個22歲的年輕人,來自廣州。

兩三年前,他從中國陶塑藝術家鄧其華那裏聽到在英格蘭所受的禮待,決心也到英國來。

一方面他很好奇,另一方面也想多學些科學知識,同時也想在今後能讓他和兄長的生意更上一層樓……他是去年8月到的,英語已經能發音,也能聽懂一些我們說的話,但是他能寫一手英文好字……他對知識的追求,可謂如饑似渴。

」這是刊登在英國國家名勝古蹟信託(NationalTrust)網站上的一封信,寫信者是喬舒亞·雷諾茲。

1774年清朝乾隆年間,在英國商人約翰·布萊德比·布萊克的幫助下,21歲的黃亞東抵達英國,來到肯特諾爾莊園,成為一名侍從,並就讀於附近的七橡樹學校,他是該校接收的最早國際留學生。

英語技能和他的中國背景,還有布萊克爵士的人際關係,使黃亞東成為了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名人。

黃亞東去過在倫敦的皇家學會,英國著名瓷器製造商威治伍德(Wedgewood)的創始人約書亞·威治伍德(JosiahWedgewood)向他請教過中國瓷器的製作工藝,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安德烈·鄧肯曾與黃亞東交流過針灸,並發表過文章。

黃亞東還為當時著名的女花卉畫家瑪麗·德蘭妮,講解中國植物的藥用和食用方法。

黃亞東應該是中國「海歸」第一人,他後來回到了中國,繼續經商,並與英國的朋友們保持信件往來。

英國著名漢學家威廉·瓊斯爵士曾經邀請他一起翻譯中國經典作品,但是被婉言謝絶了,「生意太忙了」,他說,但「我將永遠記住英格蘭朋友們對我的情誼」。

威廉·麥考:第一位定居英國的「中國紳士」圖像加註文字,威廉·麥考墓碑銘文威廉·麥考是第五個來到,也是第一位在英國定居和工作的中國人。

他大約在1775年來到英國,當時年約20歲,由蘇格蘭人大衛·厄克特(DavidUrquhart)帶到英國,成為了一名侍從。

她的中文姓名已經無得考證。

他後來成了厄克特湯姆斯.羅卡特(ThomasLockart)的男僕,羅卡特去世後,女主人給了麥考一些資金,並推薦了工作。

「愛丁堡稅務署有一個叫威廉·麥考(WilliamMarcao)的中國人,他個子很小,年紀有點大,黃面孔,皮膚光滑,標凖的中國式眼睛。

」愛丁堡市政廳書記員詹姆斯.勞裏(JamesLaurie)這麼描述。

威廉·麥考的身世沒有記載,也不知道他籍貫在哪裏,但從他順利的職業之路,以及流利的英語和算術技能來看,他應該出生中國一個教育良好的家庭。

他來到愛丁堡稅務署工作,協助處理會計等事務,後來被提升為助理書記員和會計,以及初級總會計師以及「養老基金」會計師,年薪£327英鎊,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的收入。

他在當地也很有名望,曾經擔任當地基督教教會長老,參與教會重要事務的討論和決策,以及愛丁堡收費圖書館委員會的委員。

威廉·麥考在稅務署服務了46年,一直工作到73歲。

他和英國人海倫結婚,育有3個孩子。

郭嵩燾:中國第一位駐英公使圖像來源,CourtesyChineseEmbassyUK圖像加註文字,郭嵩燾:中國第一位駐英公使郭嵩燾,湖南湘陰人,曾任清朝翰林院編修,兩淮鹽運使,署理廣東巡撫等職。

1876年12月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

郭嵩燾的到來,引起了英國政府,媒體和民眾的廣泛興趣,在去國會的路上,英國民眾夾道觀望,維多利亞女王則稱讚郭嵩燾舉止尊貴(dignifiedbearing)。

抵達英國不久,郭嵩燾和夫人在駐英公使館舉行了招待會,這也是第一次由清朝官員在英國乃至歐洲舉行的社交活動,也是第一次有一位中國女士(指郭夫人)出現在這樣的場合。

除積極參與外交活動,郭嵩燾也全面考察了英國議會,鐵路,工廠,學校等機構,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並將1876到1879這三年間見聞寫成了一本《使西臣紀》。

他讚美倫敦:「街市燈如明星萬點,車馬滔滔,氣成煙霧……宮室之美,無以複加。

」他認為英國議會政黨制和行政公開有利於英國統治層了解民意,他覺得英國教育注重實學,學生可選擇天文、地理、數學等科目,不管學什麼都有機會步入仕途,和中國的科舉制度不同,科技給英國帶來的變化讓他很感慨,他說:「中國人才相距何止萬里。

」。

他參觀了皇家鑄幣廠和英格蘭銀行,他對英國的鑄幣工藝讚嘆不已。

「觀所造佩宜銅洋,凡歷數機器廠始成……」。

他認為英國農田器具,「一部機器兼四十人之力,而神速複倍之。

」而電話、電報、留聲機也讓他驚嘆:「蘇格蘭都城愛敦百里人曰貝爾,在沙爾推爾地方安設聲報,可及六十里之遠……於光報之外又悟出一聲報,此間心思之巧,安有窮極也。

」他刻苦學習英語,每天紀錄旅英見聞,日記有時一天寫七、八千字。

他盡可能多讓國人多了解西方世界,擺脫夜郎自大的高傲和自滿。

1877年5月,在郭嵩燾的安排下,嚴複、方伯謙等海軍留學生被分派至英國艦隊中和皇家海軍學院,深入學習英國海軍和軍艦知識。

非常遺憾的是,郭嵩燾編輯的旅英見聞《使西紀程》一書,寄回清朝總理衙門後,激起滿朝官員公憤,因為書中「稱讚西洋政教修明、中國應採用其治國之道」等話語,結果此書被政府禁止出版,郭嵩燾也被召回國內,職位由他人接替。

蔣彝:筆繪英倫華人第一藝術人圖像來源,CourtesyVictoriaandAlbertMuseum圖像加註文字,蔣彝在英國出版的書赫德:幾乎被北愛家鄉遺忘的晚清名人英國畫廊中的《趙氏孤兒》中國啟發西方的經典案例中國近代史風雲人物: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留英「海歸」第一人——清朝書生黃亞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駐倫敦的美國士兵所搶購的一本書叫《中國書法》(TheChineseEye:anInterpretationofChinesePainting),作者是蔣彝,來自江西九江。

蔣彝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精通書畫,曾經參與北伐,並在暨南大學執教,後從政。

擔任九江縣縣長期間,試圖改革縣政,屢屢受阻,於是辭官,來到英國,渴望「觀摩西方政治為將來之用」。

1933年蔣彝來到英國,租住在北倫敦漢普斯特(Hampstead),創作繪畫和插畫,他的一幅"中國樹"的作品在倫敦旗幟晚報刊登,吸引了環保組織「樹之人」(menofthetrees)創始人理查德.貝克的注意,他邀請蔣彝參加一次籌款展覽活動,隨後在倫敦騎士橋一家商業畫廊蔣彝舉行了第一次個人畫展,抵達英國不到4年,蔣彝已成為一名知名的中國藝術家,畫家和作家。

他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寫關於英國的書,這在當時很少見。

他第一本書名叫《啞行者:中國藝術家遊湖區》(TheSilentTraveler:AChineseArtistinLakeland),融合了個人逸事,詩歌,笑話,插畫等,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思考,書出版之後極度暢銷,被再版9次。

隨後他出版了《啞行者》系列書籍,包括牛津,倫敦和約克夏山谷等,他稱自己是以「中國的畫筆,墨水,顏色,用中國式的繪畫技巧,來詮釋英國的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蔣彝也是「CocaCola」(可口可樂)的中文譯者。

1975年,離開中國42年的蔣彝離開英國返歸故鄉,和家人團圓。

更多相關內容特稿:一戰百年英國媒體為中國勞工發聲2017年11月7日共濟會:聖殿騎士團的「臉書」朋友圈2018年2月14日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推出東亞廳:清朝扇子與文革文物同堂亮相2019年2月5日記者來鴻:大英帝國怎麼成了「萬惡之源」?2018年4月9日赫德,字鷺賓——幾乎被北愛爾蘭鄉親遺忘的晚清海關重臣2018年11月14日英國畫廊中的《趙氏孤兒》中國啟發西方的經典案例2019年3月7日中國近代史風雲人物: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2019年4月18日中國留學英國「海歸」第一人——清朝書生黃亞東2019年2月25日英國詩人拜倫在20世紀中國的「變臉」2019年6月1日視頻,種茶賣給中國的英國花匠2017年6月23日頭條新聞拜登四度表態防衛台灣:美國「戰略模糊」趨清晰與「零成本」嚇阻北京?8小时前烏克蘭境內四大俄佔區籌劃緊急入俄公投6小时前中國「停貸潮」再起?購房者稱爛尾樓進展緩慢要求政府更快行動2022年9月21日特別推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生平——恪盡職守終生不渝2022年9月8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王儲生涯中的那些重要時刻2022年9月1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圖片中的一生2022年9月8日為何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兩餸飯」?2022年9月13日英國女王逝世:公眾瞻仰靈柩及國葬的安排2022年9月11日英國女王逝世:細看女王輕鬆幽默的一面2022年9月13日再見「事頭婆」兩位香港市民記憶中的英女王與港英年代2022年9月13日上合組織峰會:習近平與普京舉行雙邊會晤2022年9月16日熱讀1「毅力號」:美國火星探測器採得「令人驚異」的岩石樣本2烏克蘭境內四大俄佔區籌劃緊急入俄公投3伊朗年輕女性違反頭巾法被捕後喪生引發抗議4拜登四度表態防衛台灣:美國「戰略模糊」趨清晰與「零成本」嚇阻北京?5中國「停貸潮」再起?購房者稱爛尾樓進展緩慢要求政府更快行動6隔離大巴慘烈車禍、「核酸盛世」與「清零國策」點燃中國公眾怒火7美國總統拜登:新冠疫情大流行在美國已結束8如果你一直還沒有感染新冠可能不僅僅是因為運氣好最近更新:2022年6月9日9艾滋病是什麼?解開HIV/AIDS八大迷思最近更新:2018年11月28日10香港警方以煽動罪拘捕一名悼念英國女王男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