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滑石(英語:talc, talcum),成分为硅酸镁,是已知最软的矿物,莫氏硬度标为1。

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

滑石一般为白色,略带青色或绿色。

滑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滑石基本資料類別矽酸鹽化学式Mg3Si4O10(OH)2性質分子量379.27顏色白、黄、粉红、灰色至淡綠色晶体惯态葉片狀至纖維狀晶系單斜或三斜晶系[1]解理[001]完全解理断口參差狀韌性/脆性具彎性但無彈性莫氏硬度1光澤油脂或珍珠光澤條痕白色透明性半透明比重2.5-2.8其他特徵熱電不良導體 滑石(英語:talc,talcum),成分为硅酸镁,是已知最软的矿物,莫氏硬度标为1。

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

滑石一般为白色,略带青色或绿色。

皂石(soapstone)是一种大部分由滑石组成的岩石。

目录 1形成 2用途 2.1滑石粉 2.2雕刻 2.3药用 2.4滑石筆 3註釋 4参考资料 5外部連結 形成[编辑] 滑石是其他矿物在地下发生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而成的,属于一种“变质矿物”,通常由镁的岩石经变质而成。

比如由碳酸镁构成的白云岩,在富含硅的高温热液作用下,主要成分就可能渐变成水合硅酸镁,即滑石。

而一些含有橄榄石、顽火辉石、角闪石等其他含镁硅酸盐的岩石,也会在类似过程中发生成分重组,向滑石转变。

用途[编辑] 滑石粉[编辑] 滑石内部的晶体结构非常松散,受摩擦很容易破碎。

因此滑石常磨成滑石粉,被广泛应用于各方面。

由于滑石粉细腻,常用于减小摩擦。

比如医生和电工用的手套,内面抹有滑石粉,戴起来不易粘手。

滑石粉也常會添加氧化鋅、香精等成分,用來作為嬰兒爽身粉。

滑石粉本身对人体无害,因此也被添加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用来美化色泽,改善口感或触感。

不過,由於滑石是天然礦石,未經過濾的天然滑石粉,可能會含有石棉,被人吸进肺裏会危及健康,不適宜直接使用。

現時歐盟要求所有含有滑石粉的嬰兒用品及化粧品均必須使用經過過濾的滑石粉,以免混雜有石棉。

在认识到石棉具有致癌性之前,滑石粉制品并不会对石棉杂质进行过滤清除。

因此早年前滑石粉制品存在人体直接接触的致癌风险。

现时人体接触的合规滑石粉制品都不会含有导致健康风险的石棉杂质。

滑石粉在造纸、塑料、橡胶、陶瓷、涂料制品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雕刻[编辑] 由于软滑细腻,滑石雕刻起来要比其他石头容易。

但因为质地太软,制成摆件不够结实,于是中国古代的滑石雕刻,大多作为明器(随葬品)。

药用[编辑] 中医学用作清热、利湿药,性寒、味甘,主治小便淋沥热痛、暑热烦渴、泻痢等症。

滑石筆[编辑] 由於滑石可在较粗糙的地面上刻画出白色痕迹,遂将天然滑石塊切割或打磨成一定形狀,制成滑石笔,广泛使用于工业领域。

利用其耐高溫特性,應用於電焊切割劃線,記錄等。

划痕比石膏制成的粉笔要清晰,而且不损伤表面。

有時也用於普通牆面、黑板面、地面的書寫。

但其生产成本较高,目前还不能代替用于在黑板上写字的粉笔。

晶體滑石粉 滑石粉 註釋[编辑] ^AnIntroductiontotheRock-FormingMinerals,secondedition,byW.A.Deer,R.A.Howie,andJ.Zussman,1992,PrenticeHall,ISBN0-582-30094-0. 参考资料[编辑] 滑石-chinatal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滑石-Webmineral.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滑石-Mindat.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alcincbyScotu. 外部連結[编辑] 滑石中藥材圖像數據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文)(英文) 查论编粘土矿物 水铝英石(英语:Allophane) 綠泥石 地开石(英语:Dickite) 多水高岭石(英语:Halloysite) 锂蒙脱石(英语:Hectorite) 伊来石(英语:Illite) 伊毛缟石(英语:Imogolite) 高嶺石 蒙脱石 珍珠石 绿脱石(英语:Nontronite) 坡缕石 皂石(英语:Saponite) 海泡石(英语:Sepiolite) 滑石 查论编摩氏硬度标准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長石·7石英·8黃玉·9刚玉·10金刚石 规范控制 AAT:300011161 BNF:cb11981709s(data) LCCN:sh85132075 NDL:0056513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滑石&oldid=72002648” 分类:​层状硅酸盐发光矿物隐藏分类:​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osanskiCatalàČeštinaЧӑвашла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ietuviųLatviešu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Yorùbá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