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中心-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學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暨大通識教育自91年起由共同科轉型成立通識教育中心,為校級一級教學單位。

課程規劃與教師延聘均獨立自主運作。

中心介紹 AboutCentersofSSLC 通識教育中心 發展沿革 依據「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設置辦法」第一條,本校設置通識教育中心之目的乃係為達成「落實大學培養博雅人才的精神,實現全人教育之目標」,以俾達成通識教育之目標:「培育學生積極態度與服務熱誠,厚植人文關懷與科學實踐素養;篤行終身學習與開闊創新視野,成為學問務實與致用兼備人才。

」通識教育中心除了負責提供暨大學生豐富且均衡的通識課程之外,亦負責規劃共同科目、通識講座、服務學習以及特色學程等課程與學習活動之發展,以達到上述之本校通識教育目標。

通識教育中心並設置人文組、社會科學組、自然科學組、體育組,以推動相關之行政與教學業務。

暨大通識教育自91年起由共同科轉型成立通識教育中心,為校級一級教學單位。

課程規劃與教師延聘均獨立自主運作。

教學與研究特色 發展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特色通識四大領域課程 考量學校地理位置,聘請校外師資的交通往返不易,當時為提供專業及豐富的通識課程,積極延攬校內各系所教師投入通識教育中,至今,本校各系所每學期需支援通識中心,開設各領域相關之通識課程。

由各系所推薦具有專業教學能力的專兼任教師,送交開課聯繫單以及課程大綱,於相關之課程委員會審議修正並完成開課流程。

在國道六號開通後解決交通問題,每學期應學生學習需求,對外徵聘教師並送審,確保開課教師人力及專長皆充沛。

在課程規劃與設計上,依三級課程委員會嚴謹運作發展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特色通識四大領域課程;在教師素質與教學品質上,依三級教師評審委員會運作及全校教學發展機制,確保教師專業素養及教學品質持續精進。

在教學資源與環境的建置上,於校內外打造學習據點,舉辦通識講座與多元學習活動、推動服務學習與社會參與式學習,提供學生優質並具特色的學習資源。

在組織、行政運作與自我改善機制上,積極參與全校教學發展相關委員會與爭取校內外計畫之經費與人力支援,並以多元管道蒐集改善建議,於通識業務會議與系院級課程委員會檢討改進,並配合全校自我評鑑,擬定通識教育發展與改善方案。

暨大通識教育中心自105學年度起,針對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特色課程各自再劃分出次領域,定期檢討開課之均衡,以使通識課程能均衡發展。

人文分為文學與藝術、歷史哲學與文化兩個次領域。

社會分為法政與教育、社經與管理兩個次領域。

自然分為工程與科技、生命與科學兩個次領域。

特色通識分為東南亞、綠概念、在地實踐三個次領域。

課程革新之目的在於使暨大學生選修通識課程時既能均衡獲取知識涵養,同時又能具備在地關懷和國際視野。

以特色學程引導教學創新 近年暨大通識教育中心負責推動幾項教育部大型計畫以推動課程革新,如:第一、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本校自100年至103年獲得教育部公民素養陶塑計畫補助,發展在地特色與社區關懷。

通識教育中心在執行在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的操作過程中,透過規劃大一年、通識核心課程、社會參與式學習、核心素養融入專業課程及建構「水沙連大學城」生活學習圈等五個分項計畫的執行,陶塑暨大學生具備倫理、民主、科學、美學及媒體等五大現代公民素養,以達成本校「誠樸弘毅,務本致用」的現代公民教育目的。

第二、教學卓越計畫。

本校獲得教育部102至105年度教學卓越計畫之補助,其中,通識教育為重要發展項目之一。

本中心亦以教學卓越計畫之資源設計新的通識教育課程架構,除了原有的全校共同課程、以及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領域的課程架構之外,加入設計了三種特色領域學程:東南亞文化、生態城鄉與綠色環保學程,以發展本校特色與在地關懷。

第三、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B類無邊界大學計畫。

本校自104年至106年獲得教育部無邊界大學計畫補助,以通識教育課程為主幹進行實驗性的教學創新,培養暨大學生關注城鄉發展議題,打破原本諸多的教學限制,引發暨大對於社區發展、青年返鄉、地方創生等重大社會議題的教研學術能量,倍受教育部及各大學肯定。

第四、高教深耕計畫。

本校獲得教育部107至109年度教學卓越計畫之補助,除延續過往通識課程之改善、擴大R立方學程之教學課程廣度與深度、規劃新型態之通識教育發展,並且與各院推動之USR計畫、跨領域教學進行合作與推廣。

本校推動通識教育對大學生的教學目標在於:具備人文關懷的氣質、培養積極進取的態度、提供多元創新的學習、強化知識實踐的能力。

近年教學課程的推動上均朝向上述目標努力。

通識教育之教學特色 學習場域 學習活動 通識課程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透過八個次領域的課程,讓大學生均衡學習,同時透過通識講座、多元學習活動啟蒙大學生有更廣闊的學習經驗,另於校內和水沙連地區建立起學習據點,讓大學生浸潤於豐富的學習資源之中,透過課程、活動、場域的組織和設計,期能建構起暨大大學生的八項核心能力: 道德思辯 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倫理判斷的能力,以及思索生活層面的人生實踐課題 溝通表達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進行跨領域、跨學科的意見溝通,並清楚地表達論述進行討論對話,尋求共識與合作方案 創新學習 培養學生對於實際問題有深刻的觀察和理解,提出創新的分析觀點與問題解決能力,並形塑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美感涵養 培養學生們藝術鑑賞的眼光,強調感性的作用,追求人生的平衡與美感 專業知能 賦予學習課題的知識承載度,讓學生知悉各種不同專業科學領域的主要理論與操作技術,運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 團隊合作 在學習過程以團隊形式進行討論作業,學會相互尊重、採納建議、分工合作 國際視野 強化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並培養其關注全球各地的多元文化,尤其是東南亞的區域議題與發展動向 社會責任 透過學習過程,讓學生有更多社區參與的機會,在社會現場養成公共議題的問題意識,並進行在地實踐 未來發展願景 通識課程強調的全人教育和博雅精神是指以整全的知識觀去培養大學生成為具備思辨能力的自由人,讓通識教學回歸到真正的通識教育精神,這是目前當代大學的發展趨勢。

此外,暨大通識教育近十年已經累積起許多教學實驗的創新經驗,於校內外建置起超過60處的學習據點,對於地方發展的議題相當熟悉,可說是目前校內最積極也最具在地共學共工的指標性教學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是近年來暨大具代表性的特色教學單位,既兼顧各個院系學生的未來發展契機,同時也成為學校師生的共同學習資產。

對未來,有以下三項發展願景: 第一、持續優化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習活動,以及深化與各學習據點的合作。

近幾年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品質獲得很大的提升,舉辦的學習活動均受大學生好評;透過教學課程與地方組織締結的合作亦相當穩固。

未來將持續致力發展優質的教學內容。

第二、建置教學創新的制度性法規以及鼓勵專兼任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

近年來,暨大通識教育中心堪稱校內投入教學創新最積極的單位,未來將設置相關的辦法,制度保障教學創新的教師們願意投入更多的教學能量,以及鼓勵教師爭取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將研究成果反饋於教學。

第三、組織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師社群,協助專兼任教師討論並改善教學內容。

透過教學研討、經驗分享的方式,建立教學性質或方法相近的教師們溝通討論的平臺,條列教學實務的困境或彼此觀摩學習。

另透過各層級委員會回應教學改善之做法。

歡迎加入我們! GrowwithShuiShaLianCollege! 54561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049-2910960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招生簡章 招生報名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學院介紹 研究中心 學程介紹 活動內容 法規/表單下載 水沙連學院各中心介紹 社會參與教育中心 美感教育中心 體育健康教育中心 水沙連學院各學程介紹 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碩士學位學程 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暨微學程 運動教練專業知識學分學程暨微學程 常用連結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招生資訊網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中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