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 -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柔道規則. 柔道的技可以分為3 種:分別是投技(摔擲使對手跌倒的技巧)、固技(對手跌倒 ... 2018 年第3 屆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年奧運會, 劉俐伶, 國際混合團體/ 中國, 金. 描述 獎牌紀錄 成績紀錄 選手名單 參與賽事 相關報導 柔道是發源於日本的一項武道,在1882年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創立。

一般被歸類於現代武術,後期慢慢演變為博擊運動並被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

柔道最特殊的的一點是其比賽的方式:目的是將對手摔擲到地上或扭倒在地,再利用壓制使對方無法移動,或是利用關節技或是勒頸等技術使對手屈服。

直接擊打手腳或武器防守亦是柔道的一部分,但只容許在型的訓練中使用,在柔道比賽和亂取訓練中是被禁止的。

柔道的哲學及其教育學成為了其他日本古武道發展成現代武術的模範,亦促進了桑搏及巴西柔術等的發展。

柔道第一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是1932年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的柔道示範賽,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與大約200名柔道學生示範。

1964年第18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成為男子獎牌項目。

1988年成為女子奧林匹克運動會示範項目,並於四年後正式成為女子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項目。

柔道規則 柔道的技可以分為3種:分別是投技(摔擲使對手跌倒的技巧)、固技(對手跌倒後,限制對手行動)及當身技(攻擊技巧),並以其投技及固技著名。

柔道練習者也會練習受身(不會造成重大傷害的安全跌倒方式)。

受身包括後受身(後滾翻)、橫受身(側後滾翻)、前受身(前滾翻)等。

柔道展示中展示技(投技、固技或當身技)的會稱為取者,展示受身的則會稱為受者。

競技級別大多數是以個人體重分級。

但不同團體有不同的分級方式。

※投技 投技中包括了所有摔擲或絆倒對手(受者)的技術,一般目的是使受者的背部朝下躺在地上。

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破勢:破壞對方平衡。

*取位:轉身開始摔擲。

*施術:進行及完成摔擲。

投技又可以分為二種:一種是立技,取者在站立姿勢下摔擲對手,另一種則是捨身技,取者為了摔擲受者,自己先行跌倒。

立技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用手臂摔擲受者的手技、利用腰部上移摔擲受者的腰技、利用腿移摔擲受者的足技。

※固技 固技可以進一步再細分為絆倒及將對方壓制在地的壓制技、利用鎖喉或悶住使對方屈服的絞技、及對關節施力使其疼痛的關節技,在競技柔道中只允許對肘關節的關節技。

另一個相關的概念稱為寢技,是在非站立姿勢下使用的技巧。

友站連結 中華民國柔道總會 賽事類型 金牌數 銀牌數 銅牌數 奧林匹克運動會 0 1 0 亞洲運動會 3 4 21 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1 1 0 東亞運動會 0 5 21 亞洲武藝運動會 0 1 5 亞洲青年運動會 0 1 1 阿拉夫拉運動會 4 1 0 賽事名稱 選手姓名 競賽項目 成績結果 2021年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楊勇緯 男子60公斤級 銀 2021年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林真豪 女子48公斤級 第7名 2021年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連珍羚 女子57公斤級 16強淘汰 2018年第18屆雅加達亞運會 楊勇緯 男子60公斤級 銅 2018年第18屆雅加達亞運會 連珍羚 女子57公斤級 銅 2018年第3屆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年奧運會 劉俐伶 國際混合團體/中國 金 2014年第2屆南京青年奧運會 王俞珺 國際混合小組賽 銀 2013年第2屆南京青年亞運會 林琬筑 女子44公斤級 銀 2013年第2屆南京青年亞運會 蔡明諺 男子66公斤級 銅 2013年第6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蔡明諺 男子60公斤級 銅 2013年第6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簡家宏 男子66公斤級 銅 2013年第6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邱湘庭 女子48公斤級 銅 2013年第6屆天津東亞運動會 王思筑 女子78公斤級 銅 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會 王沁芳 女子63公斤級 銀 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會 曾漢捷 男子90公斤級 銅 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會 連珍羚 女子57公斤級 銅 2009年第1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黃君達 男子73公斤級 銀 2009年第1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何豫傑 男子66公斤級 銅 2009年第1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吳陳穎 男子81公斤級 銅 2009年第1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謝佩玲 女子48公斤級 銅 2009年第1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連珮如 女子52公斤級 銅 2009年第1屆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韓宜頻 女子70公斤級 銅 2009年第5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連珍羚 女子57公斤級 銅 2009年第5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陳佳欣 女子63公斤級 銅 2009年第5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蔡秀雅 女子78公斤以上級 銅 2009年第5屆香港東亞運動會 蔡秀雅 女子無限量級 銅 2007年第8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羅友維 男子81公斤級 金 2007年第8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林慧珉 女子48公斤級 金 2007年第8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程秋蓉 女子78公斤以上級 金 2007年第8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程秋蓉 女子無限量級 金 2007年第8屆阿拉夫拉運動會 林慧珉 女子57公斤級 銀 2006年第15屆杜哈亞運會 劉書韻 女子70公斤級 銅 2002年第14屆釜山亞運會 王沁芳 女子63公斤級 銅 2002年第14屆釜山亞運會 劉書韻 女子70公斤級 銅 2001年第3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陳昌寧 男子81公斤級 銀 2001年第3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李曉虹 女子78公斤以上級 銀 2001年第3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柯震宇 男子60公斤級 銅 2001年第3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施佩均 女子52公斤級 銅 2001年第3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王沁芳 女子63公斤級 銅 2001年第3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李曉虹 女子無限量級 銅 1998年第13屆曼谷亞運會 李曉虹 女子78公斤以上級 銀 1998年第13屆曼谷亞運會 吳玫玲 女子63公斤級 銅 1998年第13屆曼谷亞運會 陳秋萍 女子70公斤級 銅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葉信宏 男子60公斤級 銀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黃愛春 女子56公斤級 銀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李曉虹 女子無限量級 銀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林文濤 男子65公斤級 銅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陳治平 男子71公斤級 銅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羅友維 男子78公斤級 銅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余淑珍 女子48公斤級 銅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李雅雯 女子61公斤級 銅 1997年第2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吳玫玲 女子66公斤級 銅 1994年第12屆廣島亞運會 葉雯華 女子72公斤以上級 銀 1994年第12屆廣島亞運會 羅友維 男子78公斤級 銅 1994年第12屆廣島亞運會 黃玉欣 女子48公斤級 銅 1994年第12屆廣島亞運會 曾小芬 女子52公斤級 銅 1994年第12屆廣島亞運會 吳玫玲 女子66公斤級 銅 1994年第12屆廣島亞運會 陳秋萍 女子72公斤級 銅 1993年第1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林友銘 男子78公斤級 銅 1993年第1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曾小芬 女子52公斤級 銅 1993年第1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吳玫玲 女子66公斤級 銅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蔡淑惠 女子56公斤級 銀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黃建龍 男子65公斤級 銅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廖德成 男子78公斤級 銅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嚴國哲 男子無限量級 銅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黃玉欣 女子48公斤級 銅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廖典英 女子61公斤級 銅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陳美慧 女子72公斤以上級 銅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 陳鈴真 女子無限量級 銅 1958年第3屆東京亞運會 張聰輝 男子三段 金 1958年第3屆東京亞運會 陳再乞 男子四段 金 1958年第3屆東京亞運會 李清楠 男子四段 金 楊勇緯 連珍羚 林真豪 2020東京奧運會 2018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年奧運會 2018雅加達-巨港亞運會 2016里約奧運會 2014仁川亞運會 2014南京青年奧運會 2013天津東亞運動會 2013南京青年亞運會 2012倫敦奧運會 2010廣州亞運會 2010新加坡青年奧運會 2009香港東亞運動會 2009曼谷亞洲武藝運動會 2008北京奧運會 2007阿拉夫拉運動會 2006杜哈亞運會 2004雅典奧運會 2002釜山亞運會 2001大阪東亞運動會 2000雪梨奧運會 1998曼谷亞運會 1997釜山東亞運動會 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 1994廣島亞運會 1993上海東亞運動會 1992巴塞隆納奧運會 1990北京亞運會 1988漢城奧運會 1984洛杉磯奧運會 1972慕尼黑奧運會 1958東京亞運會 2020東京奧運披甲出征中華代表團進場服發表設計團隊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108年第3次運動教練甄選簡章 新的日籍國際奧會委員可望接替Takeda於國際奧會的職務 匈牙利布達佩斯體育大學國際教練課程2019年春季班招生 Share CloseMen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