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游資源 - MBA智库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文旅游資源是指以社會文化事物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資源,是古今中外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藝術成就和文化結晶。

人文旅游資源有時也被稱做人造(Man-Made)旅游資源, ... 人文旅游資源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1什麼是人文旅游資源 2人文旅游資源的特征[2] 3人文旅游資源的分類[3] 4參考文獻 [編輯]什麼是人文旅游資源   人文旅游資源是指以社會文化事物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資源,是古今中外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藝術成就和文化結晶。

人文旅游資源有時也被稱做人造(Man-Made)旅游資源,特別是在歐美國家的旅游研究中更是如此。

人文旅游資源的內容豐富,既有有形的人文旅游資源,也有無形的人文旅游資源。

在有形的人文旅游資源中,既有歷史的人造資源,也有當代人有意識興建的旅游資源。

[1] [編輯]人文旅游資源的特征[2]   (一)歷史性   人文旅游資源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人類歷史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人類通過自身的努力,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成果。

其中一部分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消失了,而另一些卻保存了下來,或以文字、思想、精神的形式,或以建築、遺跡等形式記錄著歷史的狀況。

人文旅游資源包括的範圍很廣泛,非自然的物質存在、經過人類改造過的自然狀態和人類的生活狀態都屬於人文旅游資源的範疇。

多種多樣的人文旅游資源有著共同的特征——歷史性,無論是古代建築還是歷史遺跡,無論是民俗生活還是田園風光,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不可能脫離歷史而存在。

從一些人文旅游景觀中,可以看到特定歷史時期的科技文明和審美特色等歷史性的內容。

  (二)民族性   人文旅游資源都是在一定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同時也是在特定的民族生活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形成的,從形態的設計建造和精神內核上都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的色彩。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氣質,也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以及審美標準,因此勢必會產生不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當這些帶有民族風格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為旅游資源時,必然帶有民族性。

比如建築,我國漢族北方的民居建築的典型樣式是四合院,由四面建築圍合而成,~般採用土木磚石為材料,根基深厚,堅固結實;蒙古族的建築是蒙古包,易於拆裝搬遷,非常適合蒙古族傳統的游牧生活方式;壯族的乾欄式建築是竹木結構的,用木柱或竹做成離地面很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造住宅。

住房是和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物質形式,在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物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特點也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征。

  (三)藝術性   人文旅游資源具有鮮明的藝術性特征,很多人文旅游資源本身就是精美的藝術品,比如摩崖石刻、書法繪畫、雕塑、石窟造像、民間工藝品等等,都是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人文旅游資源。

還有一部分人文旅游資源在實用性的基礎上帶有很強的藝術性,比如,建築物,無論是古代建築還是現代建築;都是使用性和藝術性的結合,它們是為了某些特定的實用目的而設計建造的;但本身也是藝術作品,從形態的設計,材料的選擇,色彩圖案的裝飾等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四)宗教性   在人類文化中,宗教占有很重要豹地戧、宗教活動有著很長的歷史,宗教文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產生了眾多的具有旅游價值的宗教性旅游資源。

“天下名山僧占多”,在中國宗教中影響較大的佛教和道教,在全國各地建造了為數眾多的廟宇和道觀,這些宗教建築和其中蘊含的宗教內容和氛圍,與它們周圍的自然景觀及其他類型的人文景觀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或獨立或綜合的旅游景觀。

[編輯]人文旅游資源的分類[3]   關於人文旅游資源的分類,由於目的和分類依據不同,所劃分的類型也就不同。

本書將其劃分為歷史古跡類、宗教類、園林類、城鎮類、民風民俗類、文學藝術類及其他類型。

  (一)歷史古跡類   這類旅游資源是指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遺跡、遺物和遺址,是古代人類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結果,是人類歷史的載體和見證。

它凝結著人類的智慧,展現了當時的歷史;這類旅游資源能滿足旅游者求美、求奇、求知和求異的心理需求。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歷史古跡類旅游資源,給人的審美內容是極其豐富的。

古建築的凝重美,古人類遺址的蒼涼美,古戰場的悲壯美,歷史文物的深邃美和名人故居的滄桑美,無不給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歷史古跡類旅游資源,是歷史的遺物,它對當今人類來說,充滿了神秘奇特。

例如:秦始皇陵中千奇百怪的陪葬物,懸崖峭壁上厚重豎實的懸棺葬等,可滿足旅游者求奇的心理需求。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史,歷史古跡類旅游資源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深邃的科學原理,無不給游人智慧的啟迪、知識的擴充和見識的增長,能滿足旅游者求知之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講,旅游是一種文化行為:游人在旅游過程中,需要瞭解文化,其中包括歷史文化。

歷史古跡又是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特別是異族文化。

人們正是通過歷史古跡去瞭解其他民族的風情、風俗和傳統,以此宋滿足求異之需求。

如埃及的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人民的葬俗風情和高超的科學水平。

  綜上所述,歷史古跡成為一類重要的旅游資源。

  1.人類歷史文化遺址   (1)古人類文化遺址。

古人類文化遺址是指從人類形成到有文字記載歷史以前的人類活動遺址,包括古人類化石、原始部落遺址、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例如各種猿人化石、打制和磨製石器以及彩陶、黑陶等。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及其遺址、河南澠池仰韶文化遺址、陝西半坡文化遺址、重慶巫山大溪文化遺址等都是重要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2)社會歷史文化遺址。

這指的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活動場所的遺址,包括古城遺址、古道路遺址、古戰場遺址:千百年來,這些遺址或者由於自然地理環境的變遷而被湮埋,或者由於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被夷為廢墟。

但是,它們在歷史上的輝煌,卻深深地吸引著游客,有的已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例如樓蘭古城遺址、絲綢之路遺址、蜀道遺址以及赤壁之戰遺址、重慶市合川釣魚城遺址等。

  (3)名人故居和活動遺址。

歷史名人以自己的才能、人品以及對歷史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而被載人史冊,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他們的故居和活動遺址,得到後人的保護,現在大多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如山東曲阜孔子故居、湖南韶山毛澤東故居,四川樂山沙灣郭沫若故居等。

  (4)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地。

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為抵禦外族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形成了一大批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地。

它們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現在都已成為旅游資源。

如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舊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革命聖地延安、重慶紅岩村舊址等。

  2.古建築類   (1)宮殿類。

宮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處理朝政之所,是古代建築中級別最高、技藝最精的建築類型。

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拉薩佈達拉宮是其代表。

  (2)樓閣。

樓閣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屋,古代大多為木質結構。

樓的用途很廣,可遠眺和游憩。

閣一般建在高處,四周開窗或設圍欄,除遠眺、游憩外,還可藏書、供佛。

  我國古代樓閣極其豐富,有的已成為名傳千古、遠及海外的重要旅游資源。

我國江南二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北京頤和園中的佛香閣,山東蓬萊的蓬萊閣等,都是典型代表。

  (3)軍事防禦工程。

軍事防禦工程包括城牆和長城。

城牆是城市防禦不可缺少的工程設施,其建築十分完整,城外還有護城河,用吊橋控制其出入,它在古代戰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存較完整的有南京城牆、西安城牆等。

長城是古代最大的防禦工程,其他國家也建有長城,但工程之大、歷史之長、保存之好、文化內涵之豐富,以我國為最。

它是世界級旅游資源,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4)古代橋梁。

我國古代橋梁是重要的交通建築,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科學技術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

我國遺存的古橋很多。

北京永定河上的盧溝橋、廣東潮州的廣濟橋、福建泉州的洛陽橋和河北趙縣的趙州橋為我國四大古橋。

另外,還有懸索橋、廊屋橋等。

其中有些橋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旅游價值,如盧溝橋、大渡河鐵索橋等。

  (5)水利工程。

我國地域遼闊,一年之中總會有些地方發生旱澇災害,因此,古代人民重視水利工程的修建。

這些水利工程歷史悠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科學技術水平。

同時,它們或者獨立構景,或者與山水融為一體,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四川都江堰、京杭大運河是其典型代表。

  3.古代陵墓   陵墓是歷史的產物,是陵墓修建時期的政治、經濟、科學、建築和民俗的集中表現之一,是認識歷史、瞭解歷史的直接材料之一。

陵墓建築、陪葬文物、優美的環境、墓主效應已成為主要的旅游吸引力,在旅游資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國陝西的秦始皇陵、西漢帝陵、唐代帝陵、南京明孝陵、北京十三陵以及河北清代陵墓等,都是極其重要的旅游資源。

  除帝王將相陵墓外,我國民間獨特的墓葬形式,如四川珙縣、重慶巫山的崖墓懸棺以及佛教寺廟前的塔墓,其造型各異,既是佛教文化產物,又是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精晶,它們都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二)宗教類   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原始宗教的產生主要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無法解釋,不能控制,於是便想像出能夠主宰一切的神,幻想以祈禱祭獻或巫術來影響神靈而避禍賜福:原始宗教產生後,逐漸向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擴展,最後形成宗教文化。

  世界上流行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還有一些宗教,只在某個國家內流行,如中國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以色列的猶太教等。

道教為我國的固有宗教,公元142年即東漢漢安元年由張道陵創立,奉老子為教祖,《道德經》為其主要經典。

  各種宗教有豐富的宗教知識,能滿足游客求知的心理。

宗教藝術、雕刻、建築、繪畫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給游客以美的享受。

宗教儀式獨特神秘,可以滿足游客獵奇的心理。

因此,宗教成為重要的人文旅游資源,包括宗教建築旅游資源和宗教藝術旅游資源兩大類。

  1.宗教建築旅游資源   出於人們對宗教的崇拜,著名的宗教建築幾乎都是當時建築的典範。

在結構、用料、裝飾、佈局等方面體現著當時的建築藝術水平。

同時,由於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因而宗教建築受人為破壞較輕,大多保存較好。

  法國巴黎聖母院,德國科隆大教堂,是基督教建築的典範。

我國山西應縣木塔、西安大小雁塔等,都是佛教建築的代表。

宗教建築,特別是寺廟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二者相得益彰,形成眾多的宗教名山。

它們是重要的旅游資源,例如五台山、峨嵋山、九華山、普陀山、青城山、武當山等。

  2.宗教藝術旅游資源   這類旅游資源包括宗教繪畫、雕塑、石窟、音樂、書法等。

河北正定縣隆興寺的銅鑄觀音像、湖北武當山金殿內的真武帝像、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樂山大佛、大足石刻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三)園林類   中國園林是為游覽觀光、起居理事和讀書養性而修建的,包括山、水、石、動植物。

廳堂、館、榭、軒、樓臺、閣、廊、路、橋等各種建築物的綜合建築群。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起源於公元前11世紀奴隸社會後期,歷經三千多年,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風景園林體系——中國園林。

園林“雖由人作,宛白天開”,順應自然,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其構思巧妙、造型精湛的建築美和特色,體現人們思想情感的人文美。

它的藝術價值極高,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園林類可以按如下兩種標準分類:   1.按園林區域分類   (1)北方園林。

主要指北京及其附近的園林,以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為代表。

  (2)江南園林:分佈於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帶,以蘇州、無錫、揚州、鎮江為最。

這種園林多為私園,規模小,但充分利用一切空間造景,以山池為中心,以花草為襯托,小橋流水,儼然成為“城市山水”。

  (3)嶺南園林。

主要分佈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宅園為主。

其風格既具北方園林之粗擴博大,又具有南方園林之纖巧玲瓏。

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多榕樹、木棉和藤本植物,故又具有明顯的熱帶、亞熱帶自然景觀特征。

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番禺的餘蔭山房是其代表。

  2.按園林功能分類   (1)皇家園林。

又稱苑、囿、宮苑,為古代皇家所有,是帝王居住、處理朝政和游玩之地。

在北京有北海、景山、頤和園,在河北有承德避暑山莊。

其特點是規模大、氣勢恢巨集、建築輝煌、景觀豐富。

  (2)私人園林。

又稱“府宅園林”,為古代王公貴族、文人雅士建造供自己家居享用。

多分佈於長江下游的江南水鄉,尤以蘇州、無錫為多,北方也有一些。

其特點是纖巧秀麗,依山就勢,順從自然,造型多樣,體現園主的志向與情趣。

  (3)宗教園林。

即附屬於宗教、祭祀和陵寢的園林,是寺觀、祠堂與園林相結合的產物。

多建在環境幽靜、景色優美的崇山峻嶺之中,並廣植特殊樹木,如松柏、銀杏等,以充分烘托宗教主體建築莊嚴、神秘的氣氛。

北京潭柘寺、白雲觀的園林等是其代表。

  (四)城鎮類   城鎮是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地區,通常是周圍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城鎮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又推動著社會經濟、科學和文化的發展。

城鎮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齊全完善,旅游機構集中,是旅游集散地。

同時,城鎮人口多,文化水平高,經濟發達,也是主要的客源地。

在旅游活動中,城鎮類旅游資源分為歷史文化名城、現代都市等類型。

  1.歷史文化名城   這類城市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化等原因而逐步建設發展起來的。

它們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能滿足旅游者求知、求奇的旅游需求,因而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在全國各地普查申報的基礎上,國務院於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後3次公佈了99座歷史文化名城。

我國有名的“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南京、安陽、開封、杭州是其代表。

它們以種類繁多的歷史古跡、豐厚精深的文化內涵、奇特多彩的都市風貌而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上千萬中外游客。

  除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審定公佈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小城鎮,成為當地的旅游資源。

如江西景德鎮、河北吳橋、山東濰坊,重慶酉陽龍潭等。

  2.現代化都市   現代化的大都市,具有高聳的摩天大樓、龐大的城市廣場、繁華的街道、舒適的購物商場、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校、頻繁的體育賽事、各種風味的名特美食等,能滿足人們游、購、娛等方面的需求。

因而,近年來在一些大都市開展了一種新型的旅游類型——都市旅游,如北京三日游、重慶一日游等。

  (五)民風民俗類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全國有56個民族。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民風民俗。

  所謂民俗民風,就是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是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儀、社會生活方式和習慣的總稱。

一般說來,這類旅游資源具有廣泛性、豐富性、自發性、時間性和參與性等特點。

所謂廣泛性,是指地球上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存在這種旅游資源。

所謂豐富性,是指這類資源的內容和活動項目極多,從傳統觀念、道德修養到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體現在衣、食、住、行、婚、喪等方方面面。

所謂自發性,即民風民俗是自發產生的,不受是否開展旅游活動的制約。

它在該民族這種風俗習慣形成時,就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歷代傳承下來,在一定條件下(例如節慶時)自發地重覆進行。

所謂參與性,即旅游者要參與其中,才能真正體會到原汁原味的各民族的風土人情。

所謂時間性,表現在這類旅游活動有一定時間限制,如漢族春節、傣族潑水節、彞族火把節等,部只在固定的時間內舉行。

由於具備上述特點,這類旅游資源就能滿足旅游者求奇、求異、求知、求美、求樂的旅游需求。

這類旅游資源包括節慶、服飾、飲食、民居、婚娶等。

  1.節慶   據統計,我國務民族從古到今各種節日達一千七百多個,其中大部分是參與性極強的旅游資源。

  (1)時令節日。

根據一年之中季節的變化而形成的節日。

如春節、中秋節等。

此外,各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如傣族的潑水節、彞族、白族、佤族等民族的火把節等。

  (2)宗教節日。

各種宗教有自己的節日,如基督教的聖誕節和複活節,伊斯蘭教的開齋節,佛教的佛誕節等。

  (3)其他節日。

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某方面的需求而形成的節日,如國慶節、建軍節、青年節、教師節等。

  2.服飾   人類服飾,最初的用途是遮羞蔽體、禦寒防曬。

隨著生產力發展,人類文明和審美情趣的提高,服飾的功能逐步發展為美化身體,甚至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不同民族身著不同服飾,已成為一類參與性極強的旅游資源,如蒙古族的長袍、藏族的藏袍、傣族的花筒裙、赫哲族的魚皮衣等。

  3.飲食   品嘗各民族不同的飲食,是旅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在這些餐飲過程中,旅游者從飲食原料選配、烹飪技術、品嘗方式到與此相關的文學藝術、歷史背景等,都可以得到美的享受,生理需求的滿足。

所以,飲食旅游資源一直為旅游者和旅游地所重視。

  由於地理環境和人文背景不同,我國逐步形成了以川、魯、蘇、粵、閩、湘、浙、徽八大菜系和各個少數民族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

北京烤鴨、重慶火鍋、滿漢全席、手抓羊肉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4.民居   由於自然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和生產力水平的差異,我國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民居形式。

各種民居造型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實用價值。

它既是游客的觀光對象,又是旅途中的特色旅舍,因而成為一類重要的旅游資源。

塞外的蒙古包、湘西的弔腳樓、陝北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雲南的竹樓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5.婚娶   婚娶習俗,是一個民族的民俗特點之一,反映了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民族秉性。

如傣族、苗族的“搶婚”,土家族的“哭嫁”,壯族的“拋繡球”等。

在旅途中若有幸碰上並應邀參加這些婚禮則是一大快事。

  (六)文學藝術類   文學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包括小說、散文、詩詞、音樂、電影、電視、歌舞、繪畫、書法等等。

它們在旅游活動中,是一類特殊的旅游資源。

它們在旅游活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

第一,能直接導致旅游資源產生。

人們根據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內容,開發出旅游地,如根據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開發出的“桃花源”,湖南有,重慶也有,並且都取得較好的效益。

電影“芙蓉鎮”的上演,使拍攝地湖南省永順縣王村成為湘西重要的旅游地。

其他還有以《三國演義》,《水滸傳》、《岳陽樓記》、《滕王閣序》為題材而開發的旅游地。

第二,某種藝術形式可成為旅游資源,如重慶大足石刻、四川樂山大佛、河南龍門石窟等。

以一些藝術形式而形成的節目,也成為旅游盛會,如山東濰坊的風箏。

第三,文學藝術修養是旅游從業人員必備的素質。

因為旅游與文化的關係很密切,若旅游從業人員不具備較高的文藝修養,那麼他經營的旅游地,或策劃的旅游項目,其文化含量是較低的,當然質量無疑是較差的。

導游人員更是如此。

第四,文藝修養也是旅游者必備的素質,具較高文藝修養的旅游者,能提高對景物的鑒賞能力,獲得較好的旅游效益,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七)其他人文旅游資源   這類旅游資源包括博物館和人造景觀。

  1.博物館   博物館是保管、研究、陳列展覽有關革命,歷史、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文物標本的機構。

從宇宙現象、地球歷史、科學技術、民俗民風,名人遺跡到日常生活所涉及的細小事物,都可成為博物館展覽的內容。

因此,就滿足游客求知欲望而言,當首推博物館;博物館分綜合博物館和專題博物館-前者如北京的首都博物館,後者如地質博物館、恐龍博物館,等等。

此外,還有各種紀念館,如山東曲阜的子L廟、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等。

  2.人造景觀   顧名思義,人造景觀就是人們為旅游而修建的模擬景觀,也叫主題公園?其基本方法是利用各種科技手段,將歷史或異國他鄉的自然和人文現象仿建並集中在一個地方,以達到人們游覽的目的。

這方面,世界最成功的例子當數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我國深圳的“世界之窗”、無錫的“三國城”等都是成功之作,每年接待大批游客。

[編輯]參考文獻 ↑孫月婷,蔡紅.旅游學概論.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9 ↑姚昆遺,貢小妹.旅游文化學.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7. ↑王昆欣,王長生.旅游資源與開發.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 取自"https://wiki.mbalib.com/zh-tw/%E4%BA%BA%E6%96%87%E6%97%85%E6%B8%B8%E8%B5%84%E6%BA%9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 赏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下载MBA智库,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

本條目相關文檔  人文旅游資源63頁 人文旅游資源52頁 人文旅游資源16頁 論旅游形象的塑造和營銷——以安康市人文旅游資源優化為例3頁 開發東江人文旅游資源促進惠州旅游業快速發展5頁 人文旅游資源構成2頁 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的融合3頁 導游基礎知識第六章中國人文旅游資源24頁 淺談人文旅游與旅游文化產業聯動的發展對策1頁 人文資源的利用與旅游業的發展4頁 更多相關文檔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y桑,林巧玲,Mis铭,方小莉,刘维燎. 頁面分類:旅游管理 評論(共0條)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文旅游資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导航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国际MBA 個人工具 用戶登錄創建新帳號 打开APP 搜索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29,811个条目   首页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查看 條目討論編輯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上載文件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链接 導航 最新資訊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第一性原理纏論內捲R90睡眠法柯西中值定理HR三支柱模型麥肯錫邏輯樹分析法哲學綠色供應鏈管理新的七種質量控制工具 奶頭樂理論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則情緒ABC理論100個最流行的管理辭彙垃圾人定律21天效應破窗效應SWOT分析模型懶螞蟻效應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最後更改16:13,2016年10月19日. 智库首页- 百科首页- 关于百科- 客户端- 人才招聘- 广告合作- 权利通知-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2021MBAlib.com,Allrightsreserved.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707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