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讓手機變成植物醫生!幫助非洲小農防治樹薯嵌紋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農友只要用開啟手機的相機功能,拍攝樹薯植株葉片,經過應用程式分析後,系統會立即以簡訊回傳診斷結果,並提出相對應的病害防治建議。

使用這個APP,就能 ... 跳到主要內容 AI人工智慧讓手機變成植物醫生!幫助非洲小農防治樹薯嵌紋病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作者: DorisLin - 1月25,2018 AI人工智慧讓手機變成植物醫生!幫助非洲小農防治樹薯嵌紋病 編譯 柴幗馨/編輯 林韋佑 「樹薯嵌紋病」,不僅嚴重影響非洲農民的生計,甚至引發該地區的糧食危機。

「國際農業組織(CGIAR)」,其下所屬的「根莖類作物與香蕉研究學程」的研究團隊(CGIARResearchProgramonRoots,TubersandBananas(RTB)),為此開發了一款診斷樹薯嵌紋病的應用程式(APP),協助農友藉由植株照片回傳,提供相對應的病蟲害防治建議。

樹薯的塊根是東方料理常見的勾芡食材,地下塊根富含澱粉,可作為製作甜點的原料,在非洲當地則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人民的主食。

然而,近年來因為一種病毒引起的病害-「樹薯嵌紋病」,導致樹薯產量遽減。

這不僅嚴重影響非洲農民的生計,甚至引發該地區的糧食危機。

非洲中部與西部地區的農民飽受樹薯嵌紋病所苦,植株感染嵌紋病毒後,根部會出現棕褐色的細長病斑,因此影響塊根生長,嚴重時甚至必須全株剷除,導致農民收益受損。

由全球各大農業研究中心共同組成的「國際農業組織(CGIAR)」,其下所屬的「根莖類作物與香蕉研究學程」的研究團隊(CGIARResearchProgramonRoots,TubersandBananas(RTB)),開發了一款診斷樹薯嵌紋病的應用程式(APP)。

研究團隊以開源程式TensorFlow設計APP,並和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大農場合作,蒐集了超過20萬張田間樹薯的病斑葉片影像。

利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讓程式產生自行判定病斑特徵的功能,搭配即時簡訊回傳系統,打造「掌上型」的植物醫生。

農友只要用開啟手機的相機功能,拍攝樹薯植株葉片,經過應用程式分析後,系統會立即以簡訊回傳診斷結果,並提出相對應的病害防治建議。

使用這個APP,就能在病害發生的初期,及早診斷及時治療。

該團隊也得到10萬美元(約台幣300萬)的獎助金,期望未來能造福數百萬的非洲小農。

圖說:樹薯嵌紋病診斷APP目前仍在坦尚尼亞進行田間測試中。

圖片來源: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InternationalInstituteofTopicalAgriculture (IITA)) 對於缺少技術資源的非洲小農而言,這款APP可說是農民的救星。

農友只需要一支智慧型手機,就能上傳病斑影像,及時獲得病害管理的資訊,減少嵌紋病的損失。

研究團隊也正計畫加入預警功能,讓農民即時掌握非洲各地區嵌紋病的疫情。

除了及早治療,更能事先預防。

估計在2018年七月以前能建立好預警系統,屆時將能造福肯亞地區將近35萬名的農民。

資料來源:每日科學Sep28,2017 Newappdiagnosescropdiseasesfieldalertruralfarmers 人工智慧 全球農業譯文 植物醫生 樹薯 AI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作者: 農報C編 - 1月10,2018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如何選擇鈣肥?哪時候施?怎麼施? (本文由科技農報(智耕農工作室)與大虫農業共同企劃)作物除了需要氮、磷、與鉀肥等主要元素,次量與微量元素例如:鈣、鎂、錳與鐵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次量與微量元素往往是影響口感、風味、與蔬果品質的關鍵」。

這概念對專業農友來說已是老生常談。

鈣肥種類怎麼選?施用的時機?以及施用方法?以下整理了中興大學土環系吳正宗教授,以及肥料從業人員的經驗分享,期許農友都能「投資肥料有賺有賠,施用前請詳閱使用說明書」。

鈣肥是一種土壤改良資材,用途大多為中和土壤的酸性。

依照鈣肥種類,大致上可分為,石灰類、爐渣類、以及生物性的蚵殼與蟹粉。

好鈣肥的標準,取決於改善酸鹼值的效率,即「以最少施用量就能顯著改善土壤酸鹼度」,因此就環境保育的角度與經濟效益而言,氯化鈣與硫酸鈣是相對等級較差的鈣肥。

閱讀完整內容 【農業洞察AgriINSIDE】改善連作障礙有解方,永續與收益兼顧的科技肥料 作者: 科技農報編輯群 - 11月02,2020 本文由〔科技農報〕和〔國歡植保〕共同撰文,國歡植保致力以「農業科學」推廣農業資材,期盼藉由科技農報的社群傳播力,讓更多農民了解「生物刺激素」在田間的作用機制以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連作障礙救星!永續與收益兼顧的科技肥料面對極端氣候,作物強身健體最重要臺灣蔬果自給率超過8成,國內蔬菜水果類的經濟作物產值非常高。

但農民長期種植同類型葉菜,沒有輪作或讓土地休耕恢復,導致田間出現「連作障礙」。

過去農民受限於活性不穩定的微生物肥料、或是使用效果緩慢的有機質堆肥,在土壤照護與生計中兩難,現在有了新興科技肥料生物刺激素,農民終於可以經濟與永續兩者兼顧。

回不去的地力,連作障礙蔬菜的平均生長週期比雜糧作物短,如蕹菜(空心菜)菜苗移植到田間、生長、到收穫最快3周內就能完成。

農田連續種植同種蔬菜,意味著長期使用相同肥培管理,無形中土壤微生物相越來越單一、好菌越來越少。

而經年使用短效性的酸性肥料,更加速土壤酸化、鹽化、有機質下降等土壤劣化的現象,這就是農業專家常說的「連作障礙」。

 傳統解決連作障礙的策略以輪作、休耕或泡水為主:例如蔬菜和豆科作物輪作,水旱田輪作、或休耕種植綠肥作物。

傳統的土壤改良方式效果較慢,最短也要經一個期作的時間。

當收益與土壤照護兩難下,有些農民只好改用強效的化學肥料、或是投入更多速效型肥料,惡性循環的結果不但加速土壤劣化,也衍生出過度施肥或肥料汙染環境的議題。

四大金剛,向連作障礙說拜拜「益生菌(好菌)」是解決連作障礙最有效的作法,但直接將微生物灑進入土壤往往效果不如預期,其中「活菌的穩定性與菌種對環境的耐受性」是影響肥效的主要因素。

因此提高土壤微量元素以促進好菌生長,成為生物刺激素肥料的優勢之一。

「無機化合物」的生物刺激素,例如鈷元素具有促進土壤中益生菌的生長的效果。

市售產品如「菁大讚」就是透過強化作物,進一步活化土壤微生物,以促進作物根系生長,不但改善土壤菌相,又能確保根系健康。

 「土壤有機質」-讓有機質留在土壤,是土壤改良的首要目標,功效型有機質例如海藻肥,能夠留住土壤中的陽離子,並促進作物吸收鎂肥、鈣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

適量補充土壤中的陽離子有助於維持土壤團粒與保水性,例如「泥好讚」的紅藻多醣及特殊礦物成分,能加速有機質優化土壤的速度,加速地力復原。

 「腐植酸」是影響土壤結構與保肥力的重點肥效的主因。

腐植酸能夠 閱讀完整內容 【柴哥農藝郎】EP2.怎麼種田才能賺錢 作者: 科技農報編輯群 - 4月27,2021 【柴哥農藝郎】EP2.怎麼種田才能賺錢(務農心法大公開)文章為[GooglePodcast]、[Spotify]、 [SoundOn]  的節目摘要,想聽完整內容可在科技農報部落格播放節目,也可以在各大平台追蹤【柴哥農藝郎】的頻道,一起加入柴哥的農業幹古時間。

喜歡柴哥的節目,也別忘了訂閱、分享、或是追蹤頻道喔!▌大家好,我是柴哥!歡迎收聽柴哥農藝郎。

今天的主題是【怎麼種田才能賺錢】!種田賺錢的秘密,很多人都猜不懂看不清,種田最大的祕密就是:「低點的時候種,高點的時候賣」,就是這麼簡單。

返鄉務農有賺有賠,進場前請先訂閱柴哥農藝郎。

上個月鳳梨外銷中國受阻,全民搶救鳳梨農,4月初又傳香蕉價格崩跌,農業媒體上下游在臉書上呼籲大家「幫忙」吃香蕉。

接著是最近的乾旱危機,一些種花生、小麥的農民抱怨「抗旱雜糧種了沒人收,賺不到錢。

」到底怎麼種田才能賺錢?種田賺錢要考慮兩件事,一是「持有的成本」,也就是生產作物或是經濟動物的成本,二是「出貨的價格」,也就是賣出產品賺錢。

▌首先,要降低持有成本,必須提高收穫量、減少病蟲害、適當使用農藥肥料提高田間管理效率,這樣才能「種在低點」。

賣在高點,則需要提升種田的技術、提高作物品質、減少災損,甚至能做到計畫生產,讓農產品在市場上有「稀缺性」,量少品質又好的前提下,價錢自然能喊高。

具體的做法有兩項,第一個必須要精進生產技術,包含作物管理、土壤肥料管理、甚至病蟲害防治技術,這次柴哥不講生產技術。

需要朋友可以去大學旁聽園藝作物學、農藝作物學、或是畜產、養豬、水產養殖的課程。

這些基礎課程非常夠用了。

第二個必須,「要會賣農產品」,注意喔,柴哥說的不完全是寫寫故事,賣給消費者的的文青行銷(那個叫做廣告)。

知道什麼作物消費者會喜歡,收穫之後要「賣給誰」及「怎麼被賣出去、透過什麼運銷管道給盤商、給全聯、菜市場」,這些都要有基本的概念。

很多人會說,柴哥你遮𠢕講!那推薦種什麼?台灣農業的總面積相對小,內銷作物價格的市場特性大致沒有太大差異。

現在柴哥就用做股票的概念,快速的分析不同「作物標的」的價格特性。

大家可以評估自己的獲利策略,看是喜歡風險高一點的波段進出,還是偏好穩健投資的方法。

不知道要上哪班車的,這集節目請多聽幾遍!▌股票標的可分成不同產業類股,例如金融股、半導體股、消費性電子股 閱讀完整內容 關於【科技農報】 科技農報部落格 各種合作請私訊粉絲專頁 農報影音頻道 讀報人數 所有文章(依日期) 一月20222 十二月20212 十一月20213 十月20211 六月20211 四月20211 三月20212 一月20211 十一月20203 九月20201 八月20202 五月20201 四月20203 三月20201 十月20191 七月20195 九月20181 八月20184 七月20181 六月20182 五月20186 四月20189 三月20186 二月20183 一月20189 十二月201710 十一月20176 十月20175 九月20175 八月20177 七月20175 六月201710 五月20176 四月20178 三月201710 二月20176 一月20179 十二月20169 十一月20167 十月20169 九月20168 八月201610 七月20168 六月20169 五月201613 四月20168 三月20168 二月20166 一月201612 十二月201515 十一月201519 十月201515 九月201518 八月201516 七月201516 六月201520 五月201513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載入中… 標籤 人工智能2 人工智慧2 土壤7 土壤、環境與氣候變遷21 土壤有機質1 大豆3 大豆選別機1 小米1 小麥3 小農友大數據1 小蘇打1 川普1 中秋節1 中國2 六級化產業1 文旦1 日本7 木質素1 木質纖維1 水果1 水耕2 水稻6 牛奶1 世界糧食日1 加州1 包心菜1 台灣2 台灣農業週報141 永續農業2 玉米2 甘蔗1 甘藍1 生物分解技術1 生物多樣性1 生物刺激素4 生物肥料2 生物炭1 生物農藥1 生物農藥與肥料4 生態友善1 生質能源2 田裡有喵1 甲烷1 甲殼素1 全球農業譯文156 印度1 回收1 多樣性1 年年春1 有機5 有機殺蟲劑1 有機農業5 有機飼料1 有機質肥料2 米3 米粉1 自交不親和1 亨丁頓舞蹈症1 作物栽培與田間管理23 抗逆境3 抗蟲機制1 肝癌1 芋頭1 芒果4 豆芽1 豆科作物1 豆腐1 乳牛1 兒茶素1 呼吸系統1 咖啡1 咖啡渣2 奇異果2 孟山都2 武漢肺炎2 河川1 物聯網1 狗尾草1 矽1 肥料6 芝麻1 花生1 花椰菜2 芽菜1 金針2 阿美族野菜1 阿茲海默症1 青花菜1 青農1 非洲1 非基改作物3 南進政策1 品種1 品種權1 城市恢復力1 城市農園3 政府公報6 柑橘1 染劑1 柚子1 柳丁1 省水栽培1 科技肥料4 科技農報9 紅茶1 紅藜1 苦瓜2 英國衛報1 重金屬汙染1 食安問題1 食安與健康22 食農教育2 香蕉1 害蟲紙1 柴哥農藝郎2 校園農圃計畫1 根瘤菌1 桃子1 氣候變遷11 浮萍1 海藻肥2 病蟲害1 益生菌2 益收生長素1 真菌1 砷1 茶4 茶黃素1 草莓8 馬鈴薯1 高粱2 乾旱1 國際產情與政策分析38 國際農業政策分析8 國歡植保9 基因改造1 基因編輯11 基改12 婚禮1 採收後處理5 殺草劑2 殺菌劑1 殺蟲劑8 氫化物1 移工1 蛋白玉米1 連作障礙1 都市農業1 野生蜂1 剩食2 善待大地1 幾丁質1 廁所1 循環農業2 晶片1 智慧農業2 植物工廠1 植物專利權5 植物醫生1 氮1 無人機2 無毒1 無障礙空間1 無機化合物1 番茄1 硝酸鹽1 菜價1 菲律賓1 萊豬1 間作1 黃豆1 黃龍病1 催熟劑1 微藻1 新聞摘錄政策科技32 新聞摘錄食安生活34 痲瘋樹1 節氣話新聞2 聖誕紅1 腦神經1 葡萄1 葡萄柚1 葡萄酒1 農1 農人拍立得25 農民之聲24 農事體驗1 農情月刊6 農產品1 農產品標誌3 農場1 農業4.06 農業好站推薦1 農業青時代2 農業保險1 農業政策1 農業洞察29 農業缺工2 農業基因工程20 農業推廣1 農業產值1 農業統戰1 農藥7 農藥與肥料11 酪農業1 嘉磷塞1 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8 熊蜂1 福島核災1 精準農業2 綠色革命1 聚電解質1 蜜蜂3 辣椒1 鳳梨3 歐洲2 歐盟5 稻米1 蓮藕1 蔥2 蔬果清洗1 蔬菜1 輪作3 樹薯1 機器人1 激勃素1 糖尿病1 螢光1 螢光蛋白1 遺傳多樣性1 餐桌上的作物學31 環保1 環境友善2 環境賀爾蒙1 磷肥2 聯合國農糧組織2 避孕藥1 韓國1 糧食2 糧食政策3 覆蓋作物2 轉型1 雜交2 雜草防治1 藜麥1 蘆筍1 蘋果1 蘑菇3 櫻花1 灌溉3 鐵1 蘿蔔硫素1 Agrocité1 AI2 covercrop1 CRISPR4 GA1 ICRISAT1 IoT1 Let's便當1 Lr671 TTIP1 Urbanresilience1 UVC1 Zespri2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