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造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期頤:100. 花甲重開:120歲. 古稀雙慶:140歲. B. 襁褓,孩提,總角,豆蔻年華,及笄,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之年,分別 ... 搜索內容 網站首頁 名言賞析 組詞造句 一字一句 詩句歌詞 成語故事 作文句子 勵志台詞 寓意謎語 當前位置:首頁»組詞造句»耄耋之年造句 耄耋之年造句 發布時間:2021-03-2318:17:16 A.「耄耋」之年是什麼意思每個年齡段的名稱都是什麼 齠年:男孩8歲黃口:10歲以下舞勺:13歲至15歲舞象:15歲至20歲豆蔻:女子13歲及笄:女子15歲弱冠:男子20歲而立:男子30不惑:男子40知天命:50花甲,耳順:60古稀:70仗朝:80耄耋:80-90鮐背:90期頤:100花甲重開:120歲古稀雙慶:140歲 B.襁褓,孩提,總角,豆蔻年華,及笄,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之年,分別指哪個 襁褓:指未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總角:指幼年兒童(又叫垂髫);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又稱加冠);而立之年:指三十歲;不惑之年:指四十歲;知天命:指五十歲(又稱半百);花甲:指六十歲(又稱耳順);古稀:指七十歲;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其中,「豆蔻年華」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論語·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古稀」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亦作「古希」。

「耄耋」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以上這些詞都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其他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2)耄耋之年造句擴展閱讀:除了題目的這些稱謂以外,還有其他代指的年齡稱謂,例如: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周歲;出自於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後稱生日為初度。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

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

原本是古武舞名。

《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

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宮》「黃發台背」。

老人頭發由白轉黃。

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

」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之年:指九十歲;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

《爾雅·釋詁》:「鮐背,壽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一百歲;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

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 C.有沒有一些詞類似於「豆蔻年華」「耄耋之年」的詞 一、「豆蔻年華」「耄耋之年」是古代表示年齡的詞,類似的還有:1、弱冠之年【拼音】:ruòguànzhīnián【解釋】:冠:古代儀禮,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指年紀剛到成年的時候。

【出處】:《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舉例造句】:所謂才子者,須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學問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稱之。

2、而立之年【拼音】:érlìzhīnián【解釋】: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

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舉例造句】: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3、不惑之年【成語】:不惑之年【拼音】:bùhuòzhīnián【解釋】: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舉例造句】:他大學畢業年僅20,而光陰飛轉,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4、知命之年【拼音】:zhīmìngzhīnián【解釋】: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指50歲。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舉例造句】: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5、花甲之年【拼音】:huājiǎzhīnián【解釋】:花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

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

指六十歲。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對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舉例造句】:他的爺爺已經到花甲之年,兩鬢斑白。

6、期頤之年【拼音】:qīyízhīnián【解釋】:用以指活到百歲之人。

【出處】:《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二、延伸介紹:豆蔻年華【拼音】:dòukòuniánhuá【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

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舉例造句】: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D.耄耋怎麼造句 1.他爺爺是個慈祥的耄耋老人。

2.他雖已至耄耋之年,但卻像是剛過古稀。

E.耄耋之年怎麼祝福 時光染白您的黑發,歲月雕刻您的臉頰,責任壓彎您的雙肩!留不住的是時光的匆匆飛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奔跑腳步,留不住的是青春的激情釋放!轉眼間,您的頭發已經脫落,您的雙肩似乎更加駝了,您的假牙已經不耐用了!四世同堂,增加幾分的歡躍!兒子女兒,相聚一堂更寬慰!孫子孫女,已經為人父人母!重孫子女,歡聲雀舞更喜悅!爺爺,今天是你八十四的壽辰!古有: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本來,作為你最小的孫子,應該與家人和你一起過這個八十四的壽旦!可是,孫子現在真的回不去,唯有這樣傳達孫子最好的祝福! F.應該是耄耋之年還是耋耄之年多謝! 正確的是耄耋之年,讀音為màodiézhīnián。

釋義: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八九十歲。

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出處:[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6)耄耋之年造句擴展閱讀造句:1、關懷先生,人如其名,耄耋之年仍憂樂天下關懷不止。

2、我已到耄耋之年,懷舊懷友,和他之間的許多片段以及共同經歷的歲月,時常涌進腦際,翻飛再現。

3、霍霆凜左邊,有一位身著元帥服,滿頭銀絲、龐眉鶴發,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

4、八十述懷袁寶華盛世風光滿眼新,耄耋之年幾度春。

5、青梅竹馬因戰爭分離數十載,耄耋之年續前緣。

G.什麼是耄耋之年 意思:指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耄耋(màodié):八九十歲。

耄,音「冒」,耋,音「迭」。

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

出處:(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譯文:八九十歲的老人,都能壽終正寢,恩澤廣泛涉及草木昆蟲。

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在雲南羅平富樂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

該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兒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這兒有延長、達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歲的人,在這兒引申為高壽。

整個的意思為期望父親身體健康,永享高齡(壽),活到八九十歲。

(7)耄耋之年造句擴展閱讀近義詞1、鮐背之年讀音:táibèizhīnián意思: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

出處:《詩經·大雅·行葦》:「黃耇台背,以引以翼。

」譯文:龍鍾體態行蹣跚,匡扶相濟功績偉。

2、期頤之年讀音:qīyízhīnián意思:用以指活到百歲之人出處:《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譯文: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閱讀全文 與耄耋之年造句相關的資訊 什麼員組詞 汾的組詞 槳怎麼組詞語 槐怎麼組詞 阻止的止組詞 江南怎麼造句 潸組詞 井可以加什麼偏旁並組詞 賓加偏旁組新字再組詞 懇組詞 熱點內容 古詩閑適 發布:2022-05-0416:04:36 瀏覽:542 文言文月食 發布:2022-05-0416:04:33 瀏覽:648 教誨的名言 發布:2022-05-0416:04:22 瀏覽:8 古畫寓意 發布:2022-05-0416:00:36 瀏覽:564 什麼員組詞 發布:2022-05-0415:57:33 瀏覽:73 每日一詩加賞析 發布:2022-05-0415:56:49 瀏覽:963 包什麼成語 發布:2022-05-0415:56:46 瀏覽:129 虞美人納蘭性德賞析 發布:2022-05-0415:53:45 瀏覽:874 抗年短句 發布:2022-05-0415:53:36 瀏覽:551 詠菊的詩句 發布:2022-05-0415:51:10 瀏覽:128 ©Designwww.dg-edu.com2017-2021 本站內容源自於網路,如遇問題可聯系相關處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