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生物科學新境界興大發現新種甲烷古菌 - Taiwan New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報載,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賴美津教授主持的太古生物實驗室,近年來發現第一株以台灣、福爾摩沙命名的新種產甲烷古菌(Methanogenic Achaea),是 ... 保持登入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註冊會員 E-Mail 送出 返回登入頁 密碼設定成功,請使用新密碼登入  | 首頁 社會 根據報載,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賴美津教授主持的太古生物實驗室,近年來發現第一株以台灣、福爾摩沙命名的新種產甲烷古菌(MethanogenicAchaea),是台灣特有的極端環境微生物。

所謂古菌(Archaea),是一類與細菌及真核生物顯著不同的生命的第三種形式,大多活在於極端環境,主要包括產甲烷古菌(MethanogenicAchaea)、極端嗜鹽古菌(ExtremelyHalophilicArchaea)和極端嗜熱古菌(ExtremelyThermophilicArchaea)等三大類。

甲烷古菌是一種極其古老的微生物,比細菌還要原始。

它們能在無氧、無陽光的條件下生存,借助化學反應的能量或地熱等新陳代謝,是地球上唯一能產生甲烷的生物。

預計甲烷古菌這種微生物每年為全球產生的甲烷達4億噸。

賴美津教授指出,甲烷古菌絕大多數存佸在無氧環境中扮演超級清道夫的角色,專門消耗有機物質分解後的氫氣、二氧化碳和醋酸。

存在於溪河底層的泥土中,或是稻田到垃圾掩埋場、污水處理廠,甚至人類口腔和結腸之中。

而興大太古生物實驗室是從彰化二林溪出海口及彰化王功臨海漁業養殖場的水樣中,發現了「台灣礫形甲烷古菌」及「福爾摩沙泡形甲烷古菌」。

由於甲烷本身是很好的燃料,甲烷古菌已早已被先進國家視為替代能源的救星,凡是附帶沼氣發電功能的廢棄物處理廠,都充分利用了甲烷古菌。

賴美津教授指出,由於甲烷古菌吃了氫氣和二氧化碳,就會產出甲烷,有不少科學家正致力將古菌生產甲烷的效率進一步加以提升,或是再將甲烷轉化成含氫氣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氣做為燃料,也能研製成甲烷燃料電池。

凡此種種,都能為台灣的新能源工業增添生力軍。

Tweet 更新時間:2021-12-2715:06GMT+08:00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