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尼西林:拯救無數生命的偉大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盤尼西林是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至今幫助了無數的病人。

不少人都知道,盤尼西林是由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的。

然而,還有不少科學家,例如霍華德‧弗洛裏、厄內 ... 主頁 《科言》電子版 精選文章第二十二期第二十一期第二十期第十九期第十八期 學生部落格 活動Instagram攝影比賽 訂閱網上訂閱學校訂閱(教師) 關於我們 更多特別鳴謝捐款及贊助海外升學指南(2014-2016) English FacebookInstagram 主頁 《科言》電子版 精選文章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一期 第二十期 第十九期 第十八期 學生部落格 活動 Instagram攝影比賽 訂閱 網上訂閱 學校訂閱(教師) 關於我們 更多 特別鳴謝 捐款及贊助 海外升學指南(2014-2016) English 提交你的電郵地址,你將會免費收到每期「科言」。

郵件列表會員可參與抽獎,得獎者可獲得蘋果iPadMini一部。

姓名 學校 電郵地址 提交 ByChantelleSullivan蘇盈安 盤尼西林是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至今幫助了無數的病人。

不少人都知道,盤尼西林是由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的。

然而,還有不少科學家,例如霍華德‧弗洛裏、厄內斯特‧錢恩和諾曼‧希特里,亦對盤尼西林的發現和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8年9月的某一天,弗萊明離開實驗室時,忘了清理細菌培養皿。

數天後,他回到實驗室,發現其中一個培養皿內長了霉,但霉的周圍並沒有細菌。

弗萊明假設這種青黴菌──Penicilliumnotatum──可能帶有能殺死細菌的物質,並將這物質命名為盤尼西林。

不過,培養這種霉並不容易,而且透過口服方法使其進入人體亦不奏效。

大量生產盤尼西林似乎太困難,成本亦太昂貴。

弗萊明的發現可謂為科學家帶來了解決提取和生產抗生素問題的第一個提示。

1938年,兩名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弗洛裏和錢恩,看到弗萊明關於盤尼西林的文章,決定研究改善抗生素的提取。

錢恩的下屬希特里成功運用逆萃取的方法生產純度較高的盤尼西林。

希特里先將酸化霉液和乙酸戊酯混合,以遺留一些多餘的雜質。

然後,該液體透過逆流系統引入到水中[1]。

透過冷凍乾燥法,便能得到1%純度的盤尼西林粉末。

這方法讓科學家得到足夠的盤尼西林去對老鼠進行實驗。

結果顯示,被注射鏈球菌屬細菌的老鼠得到盤尼西林後便痊癒了[2]。

到了1941年,英國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到重大打擊,科學研究的資源不足,弗洛裏唯有到美國繼續研究。

他在伊利諾州皮奧里亞城組成了團隊,希特里亦是成員之一。

科學家用以玉米提取物為基礎的培養基來培養霉,產量提升了十倍[1]。

但是,研究團隊決心找出另一品系的細菌,以生產更多的盤尼西林,解決大量生產抗生素的問題。

1943年,團隊依然致力尋找新的品系。

他們在哈密瓜中發現金黃青黴,它能生產比弗萊明的品系多200倍的盤尼西林,額外的提煉更能使產量提升五倍[1]。

希特里的創新主意讓科學家離大量生產盤尼西林又再接近一步。

希特里運用任何他找得到的材料,例如飲料瓶和牛奶攪拌器,使他的逆萃取方法機械化,加快生產速度和減少人手工作。

此外,加入一種名為甘油單蓖麻油酸酯的消泡劑能預防嚴重的起泡情況出現,讓黴菌有新鮮空氣生產盤尼西林[1]。

此時,盤尼西林已經可以被大量生產,產量足以供應參與戰爭的士兵,防止因細菌感染造成的死亡。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抗生素才供給大眾使用。

接著,其他科學家亦合力生產不同種類的抗生素,針對其他種類的細菌,當中亦包括一些盤尼西林不能殺死的細菌。

基於弗洛裏、錢恩和弗萊明在這項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以及為將來抗生素研究所鋪下的路,他們在1945年共同得到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可惜的是,希特里並沒有因著他對盤尼西林發展的重大貢獻得到相稱的認可[3]。

盤尼西林的發現和之後其他抗生素的發明,是醫學科學領域中的重大轉捩點,大大改變了藥物的使用,並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

參考資料: [1]AmericanChemicalSociety.DiscoveryandDevelopmentofPenicillin.AmericanChemicalSocietyInternationalHistoricChemicalLandmarks.Retrievedfromhttps://www.acs.org/content/acs/en/education/whatischemistry/landmarks/flemingpenicillin.html [2]Bédoyère,G.TheDiscoveryofPenicillin.London:EvanBrothersLimited,2005. [3]Rooney,Anne.TheStoryofMedicine.London:ArcturusPublishingLimited,2009. ByPostedin第十三期4.00AvgRating LeaveaReplyCancelreply Youremailaddresswillnotbepublished.Requiredfieldsaremark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