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會侵犯兒童神經?發燒到這個溫度要馬上送醫- Heho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內已出現兩例確診兒童出現腦炎後不幸病逝消息,引發許多家長擔憂, ... 小孩發燒39 度以上就容易抽筋,建議媽媽給與退燒藥,也可以擦澡降溫,因為當 ... Skiptocontent 國內已出現兩例確診兒童出現腦炎後不幸病逝消息,引發許多家長擔憂,難道Omicron真的特別會侵犯兒童神經系統嗎?馬偕兒童醫院一般兒科主任、急救加護科主任邱南昌分析:「以歐美資料來看,新冠病毒會侵犯到神經的機率是『極少數』,家長要特別注意,但不要過度恐慌。

」 香港研究:13%染疫兒童有神經學表現 隨著進入嚴重社區感染階段下,校園內病毒也快速擴散,兒童染疫不算少見,但國內已經有兩名兒童染疫後都出現腦炎的狀況,台大醫院急診科醫師李建璋提到:「香港統計發現13%小朋友得到Omicron之後有神經學上的表現,會痙攣也會演變成腦炎。

」 邱南昌也說:「觀察到香港出現幾個腦炎個案,但並沒有在其他國家看到這個現象,以歐美資料來看,新冠病毒會侵犯到神經的機率是『極少數』。

」但不可否認,不同病毒株對於小孩也有不同影響,Omicron在兒童的表現明顯和Delta不同,雖然嚴重發生重症需要到ICU比例比之前Delta少,主要以哮吼和細支氣管炎為主, 仍有極少數兒童會面臨病毒侵犯到神經系統,由於病程變化速度難以預料,個案差異也非常大,最重要有異狀的時候家長要提早反應,其中孩子「發燒」狀態就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之一,邱南昌說:「如果有發燒盡量想辦法要協助退燒,先給退燒藥、打開衣服散熱,不僅讓孩子比較舒服、降低危險低。

」 燒發溫度越高越危險! 一般如果小孩發燒39度以上就容易抽筋,建議媽媽給與退燒藥,也可以擦澡降溫,因為當孩子燒的溫度越高風險越高,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高章指出:「因為小孩子腦部發育不完整,所以稍微有感染就容易發燒。

正常腦溫控制中樞(下視丘),調控溫度很少會超過40度,一旦小孩子發燒超過40度就容易抽筋,當抽筋超過5分鐘以上就容易產生重積癲癇,死亡率50%以上。

」 通常會高燒到40度以上,代表感染比較嚴重,而且腦的調控中樞不好,一種是代表直接侵犯到腦部,像基隆2歲男童燒到42度的狀況,中山醫附設醫院兒童急診謝宗學院說:「兒童只要體溫超過42度,幾乎是嚴重急性腦炎造成,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遭到病毒破壞,才可能出現如此離譜的體溫數字。

」 什麼樣的狀況孩子該就醫? 居家照護階段變成主要靠父母觀察孩子狀態,林高章建議:「孩子只要發燒超過39度半,一直退不下來、或者小孩有抽筋、或者食慾精神很差、或者發燒超過兩天以上,就直接送醫院。

」 另外,觀察退燒後孩子的活動也很重要,邱南昌也說:「發燒時孩子都會看起來比較累,家長給予退燒藥,觀察退燒後以後狀況,孩子如果活力精神有恢復就不用那麼緊張,如果給退燒燒體溫已經下降,但孩子還是病懨懨就要趕快就醫。

」 正常多數孩子感染後還是以發燒、咳嗽為主要表現,且多屬於輕證據多,會進展到影響神經,林高章認為:「通常大概都有基因或者遺傳上的缺陷,正常的小孩照理來說應該比較不會。

」家長不需過度緊張但要提高警覺。

謝宗學提醒:「這段大流行高峰期間,盡量不要帶未滿五歲孩子參與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和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同住大人更需要克制、減少社交活動,要時時提醒自己家中還有無法接種疫苗的幼童,大人染病常是小感冒,但絕對不代表家中幼童染病後不會變成重症。

」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兒童染疫後腦炎為什麼如此致命?典型7大症狀提早警覺整理包/兒童確診怎麼辦?家長必知小孩居家照護準則兒童染疫出現這「5狀況」應進行診療!緊急送醫條件有哪些?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6-142.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4.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5.酪梨16種吃法完整大公開營養師提醒2關鍵正確食用減脂、護心又潤腸2021-07-30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長新冠怎麼治療?哪些人容易長新冠?許書華醫師解析治療方式2022-07-0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