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就是會在意!》:自我意識過剩的人,常會覺得所有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像這樣,自我意識過剩的人當中,有一類人會覺得所有的事情都跟自己相關。

在心理學上這叫「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世界是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0/08/03,生活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和田秀樹就算你停下來,世界依然在轉動我把寫部落格當成興趣。

前些日子,針對某個樂團寫下自己喜歡他們的原因分析,發了一篇稿。

昨天,在電視上看到某位女性藝人跟我使用相同的話來稱讚這個樂團,我真是大吃一驚。

難道說,她有在讀我的部落格嗎?(打工族.21歲.男性)像這樣,自我意識過剩的人當中,有一類人會覺得所有的事情都跟自己相關。

在心理學上這叫「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世界是圍繞著自己運行的,或是靠著他們的力量在轉動的。

「我的行為是不是對世間有所影響?」「拜我的部落格所賜,這個流行起來了!」會這樣想的人,占有一定數量。

實際上,越是沒有影響力的人,越傾向於如此思考。

只不過,因為難以證實,也不知是真是假。

為「轉帳詐騙」命名?偶爾,我也想過:「難道,是因為我?」我從前擔任電視評論員的時候曾經說過:「使用『是我是我詐騙』這個詞語,其實不太好。

」「如果取了這名字,大家就會想,這是打電話來說『是我是我』的詐騙手法,結果反而被其他不說『是我是我』的詐騙手法給矇騙。

其實所有電話詐騙的共通點,就是要你當天轉帳。

因此,叫做『當日轉帳詐騙』比較好。

」我是這麼說的。

我發表的看法被警方看到後,好像大家就開始叫它「轉帳詐騙」了—電視導播有一天告訴我這件事。

當然,有可能是別人說了才開始的,但我有點想要相信那是我命名的啊!在我心裡很想自認:「我可是轉帳詐騙的命名者!」只因為沒被大家正式承認,我不知是真是假,就不自覺的信以為真。

像這樣,當人類聽到彷彿是拜自己所賜,讓世間發生了改變,就會感動萬分,想說:「啊!我就是轉帳詐欺的命名者呀!」還因此雀躍不已,真是單純的動物。

相信自己對他人有影響力世間有許多勤快的人,當中常有經營補習班或事業稍微成功的人會寫信給我。

然後,一年裡會有幾次收到寫著個人讀書心法的長篇原稿或自家印製的書,其中有些是希望我轉介給出版社。

總之,會有很多東西寄來。

非常抱歉,這些書本我都沒瀏覽,不看也不讀。

因為要做的事太多,已經沒有剩餘的力氣去看那些。

寄書來的人可能是觀眾,收看節目之後恰巧讀到我的書,發現跟他自己寫的內容、概念剛好一致或相似,於是就打電話或寫信來抗議我「抄襲」。

事到如今,我也必須聲明:「你寄書來之前,我就在其他書上寫了啊!」我不提出證據也不行,因而造成很多麻煩。

反正,這類人物就是想要證明自己對他人是有影響力的。

像先前提到的諮詢個案,有人在偶然間發覺自己部落格裡寫到的內容,與某知名人士提到的想法類似,就立刻自作多情起來。

「原來,那個人是我部落格的讀者喔!」或者「會是我部落格的讀者轉告給他的嗎?」抱持著彷彿是自己讓那位名人說出口的錯覺。

「會錯意」也沒關係當然,會錯意也不見得都是壞事。

在此舉個例子,那是我所尊敬的精神分析學者海因茨.科胡特還在維也納大學讀書期間的軼事。

曾為他進行過心理分析的老師,也是佛洛伊德的直傳弟子告訴他:「佛洛伊德為了逃離納粹的迫害,要從維也納逃到倫敦,預定搭東方快車(OrientExpress)。

為了避免太過醒目,我沒辦法自己去送,你想看佛洛伊德本人的話,就在這個時間去,便可以送行。

」科胡特真的到了車站,他脫下帽子向佛洛伊德致意,這時佛洛伊德也微微拿起帽子。

雖然只是這樣,但科胡特還是認定:「佛洛伊德看著我,他把帽子拿起來。

」在科胡特的傳記裡,有人不懷好意的寫著:「佛洛伊德那個動作恐怕只是巧合。

」不過,就算巧合好了,科胡特還是會認定:「我被佛洛伊德認可了!」後來他一直努力,在美國的心理分析領域中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學者,就是這件事支持著他,這對科胡特本人來講無疑是件好事。

沒有自信的人,或者無法把自己的認定變成力量的人,如果也能想著「都是拜我所賜」,倒也不壞。

因為他們在快要忙翻時,總會一邊工作一邊抱持著:「我真的有用嗎?」「我有活著的價值嗎?」的疑問。

這種人如果能夠想著「連我都是有貢獻的」或者「如果沒有我的力量,這工作也不會順利進行的。

」不論是哪一種思路,都是有意義的。

「自責」,不等於「負責」我從事製造業,屬於管理階層。

前一期我的部門業績下滑,一想到「如果我再加把勁就不會這樣了」就覺得自己應當負起責任。

我自己狀況好的話,部門整體也會順利的,今後我還是要管理好自己,讓公司鴻圖大展。

(製造業勤務.33歲.男性)有著自我指涉式發想的人,經常會在情況良好時以為是自己的功勞;而情況不順時則把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前面也提到過,發生好事情是自己的貢獻,這想法有時是正面的。

但是,當壞事發生時,認為「都是我不好」,卻會招致很多的弊病—容易引發憂鬱症,或者限制自己的行動,這都是問題。

首先,最要緊的,是別老是立刻下「是我不好」的結論,然後馬上感到沮喪,我希望你記住以下這一點—百分之百是「因為自己的錯」而導致的事,在世上幾乎是不存在的。

順利也好,失敗也好;工作也好,別的事也好,完全不憑藉他人的力量、百分之百靠自己一個人執行的事,也是不存在的。

被甩的理由,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樣我跟第一個女朋友只交往一個月就被甩了。

她不跟我說理由,我想一定是我太胖了,她不中意。

我覺得以後再也不會出現想要跟我交往的人了。

(學生.20歲.男性)以這個案為例,有許多人在失戀的時候,不會把責任歸咎給對方,寧可認定是自己不好。

但真的是這樣嗎?就算真是因為他太胖了就不喜歡,失戀的原因也可能不只這個。

為什麼呢?即使他太胖、女朋友不中意,也不至於分手。

也就是說,他太胖可能是原因;但無法接納的女友,也是原因之一。

事實上,也有女性喜歡胖胖的男性。

所謂的戀愛,也關乎某種相容性。

因為關係中有一個對象,你不能因為交往不順利,就全部認定是自己不好,這是大錯特錯。

一旦被異性甩了就認定自己不好—只要你還是這麼想,就很難重新談戀愛。

因為,把被甩的原因推給自己的某項缺點,認定:「其他的異性也都討厭這個缺點!」就會獨自一個人陷入錯覺。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和田秀樹​​​​​​​可是,我就是會在意!:給人際玻璃心,看透自導自演內心戲,停止煩惱的無限放大自我意識自我意識過剩 BrandStudio2022/05/25,國際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全球缺水危機正對人類生命帶來威脅,缺水地區的人們在渴死以前,往往是因為缺乏乾淨水源而造成疾病、進而死亡。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天有超過700位五歲以下的兒童因為不安全用水、不良衛生環境導致腹瀉死亡。

無水之地的悲劇不只影響當地居民,其衍生的疾病也可能會衝擊全球的未來。

為了呼籲讀者重視全球缺水議題、重視其所帶來的公衛挑戰,本文專訪具有公衛專家背景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從公衛的角度談缺水問題。

並邀請社會各界付出行動,別因為輕視缺水衍生的公衛危機,而造成下一次的大流行瘟疫。

當人們病死在無水之地——乾旱、缺水、髒水與公衛的關係在2030年前,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乾淨可負擔的用水、以維持個人健康衛生及永續管理,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的目標之一,也是當今世上所有人都應共同努力的任務。

除了要確保現有的水源維持乾淨安全、減少污染,也要確保雨露均霑、人人有水,同時也不能忽視氣候變遷導致的乾旱、洪水對水資源造成的影響。

儘管要努力的方向還有很多,「飲水思源」仍是世人時常忘記的課題。

2021年初,台灣曾遭遇旱災缺水危機,幸運的是我們有足夠因應的措施與設備,國人仍能保有安全衛生的淨水生活,但也可能因此未有深刻的缺水之痛。

事實上,現在仍有許多國家或地區深陷乾旱的痛苦,並因為缺水或骯髒的水源導致大量疾病與死亡;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光是因為洪災及水媒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就佔了整體天災死亡率的70%。

對此,陳建仁表示:「其實缺水問題,恐怕是不輸COVID-19的嚴重公衛危機。

COVID-19目前造成全球約5億人感染,且隨著病毒株變化和疫苗興起,這場流行病或許耗費2~3年就會減緩。

但全球缺水問題卻有高達8億多人受影響,若不付出行動改善,當地居民只能一直面臨無水之苦。

」接著,陳建仁為我們上了一堂課,娓娓道來「水源與疾病」兩者之間的高度關聯性。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前副總統陳建仁,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直以來,人類期望從大自然取得乾淨水源,但是隨著人口增加、城市中的水源污染、氣候變遷造成的水災或乾旱,乾淨水源只會愈來愈得來不易。

而不良水質當中,可能含有微生物細菌、病毒、化學污染物等,會造成霍亂、傷寒、阿米巴痢疾、病毒肝炎、癌症等疾病,因此缺水地區的人往往不是渴死,而是病死的。

」 回顧人類歷史上跨國性的重大流行傳染病,就是起源於水中細菌的「霍亂」。

19世紀中葉,霍亂從印度傳到歐洲,甚至傳播到中國和裏海;最後終結全球霍亂的關鍵,則是「流行病學之父」約翰・斯諾(JohnSnow)在倫敦霍亂流行時發現霍亂是因為嚴重的水污染所傳播。

陳建仁說明:「霍亂是污水引起,而非瘴癘引起。

約翰・斯諾建立了這樣的觀念,可以說是公共衛生學上一項重大事件。

」陳建仁也強調,因為污水引起地方性疾病、後來蔓延至其他地區的案例,至今仍相當常見。

「尤其因為氣候變遷而引發的洪水或暴雨,其過境之地使糞水、污水被沖刷出地面,更容易引起大範圍地區的公共衛生污染,所以,通常水災後的三個月內,受災地區又會流行好一陣子的腸胃道疾病感染。

」「時至今日,全球仍約有8.4億人無法享用安全乾淨的水,其中有3.4億人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為了取水,當地人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取水,兒童也因此無法上學受教育。

連飲用水都不足,遑論吃飯洗手的用水、或有沖水馬桶的廁所。

水的問題尚未解決,公共衛生措施又該如何推展?」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電子顯微鏡下的霍亂弧菌。

「流行病學之父」約翰・斯諾(JohnSnow)發現霍亂是污水引起,而非瘴癘引起。

不潔淨飲水,曾引發台灣地區性烏腳病而台灣因為水污染引起疾病的經典案例之一,就是1950年代在西南沿海盛行的「烏腳病」。

「烏腳病的患者,主要病徵是手掌與腳蹠皮膚發紫、角化、潰瘍,手指或腳趾末梢只要稍微受傷,就會壞疽發黑並且壞死脫落,而且伴隨劇痛。

」陳建仁接著向我們說起這段故事。

在台灣盛行烏腳病的年代,當時的孫理蓮牧師娘(LillianR.Dickson),與王金河醫師、謝緯醫師三人心疼受苦病患,便展開義診與照顧服務。

不只免費為病人截肢,還設立「烏腳病患手工藝生產中心」,由王金河醫師的太太王毛碧梅女士教導病患編織竹簍等工藝,習得一技之長以自食其力,照顧病患的生命尊嚴。

「然而,光是截肢並不能解決層出不窮的烏腳病病例。

」因此,謝緯醫師找上台大醫學院的陳拱北教授(後被譽為「台灣公衛之父」),與當時多位台大醫學院菁英組織研究團隊,試圖找出烏腳病的原因。

「後來發現是居民飲用了深達地下30至100公尺的「地河井」水源,由於部分深井水的砷濃度很高,因此居民飲用後產生砷中毒現象,烏腳病也就是其中之一。

」陳建仁說。

而在這段台灣烏腳病的流行史上,陳建仁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0年,我從美國學成返台,當時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主任吳新英教授就給了我一筆經費,授命我去研究烏腳病。

」因此陳建仁走訪烏腳病盛行地區,採訪了300多位病患,發現慢性砷中毒不只造成烏腳病,還引起多重健康危害,包括缺血性心臟病、頸動脈硬化、癌症等。

」為了徹底解決烏腳病問題,陳建仁積極投入砷中毒研究,並估計出飲水砷濃度的可容忍極限。

後來這項台灣研究算出的標準,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也正式採用,修法將標準濃度從50μg/L改為10μg/L。

而當時全世界最嚴重的飲水砷中毒地區還包括孟加拉。

為了解決缺水、污水引發的消化道疾病與死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世界銀行援助孟加拉的公共衛生工程處共同開發地下水,以提供人民「安全」乾淨的飲用水,殊不知又遇到砷中毒的挑戰。

後來世界衛生組織取經陳建仁的研究,陳建仁也大方分享台灣經驗,推廣並協助檢測井水砷濃度含量,篩選可飲用的水源,才得以緩解這項全球公衛危機。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1990年代,陳建仁研究團隊在宜蘭地區發現因飲水造成的砷中毒、烏腳病案例。

當時陳建仁火速建議宜蘭縣縣長游錫堃改善之道,後來宜蘭縣在短短三年內完成自來水管線的全面鋪設,確保民眾享有乾淨安全飲用水,減少砷中毒罹病風險。

再將時間往前推移,相信不少讀者的童年,有著每逢開學都要吃驅蟲藥、貼蛔蟲貼片的回憶。

「台灣早期農業習慣直接用水肥灌溉,因此很多寄生蟲卵會接觸到蔬果,若沒有清洗乾淨,誤食寄生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即會造成腸胃道寄生蟲病,例如:蛔蟲。

」另外,早年的偏鄉或山區較少公共廁所,尚未有自來水廠,民眾多取用山泉水,或習慣隨地便溺,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大量引發兒童下痢、A型肝炎等案例。

雖然這些經驗因為環境衛生措施和人民衛生習慣改善而愈來愈少,不過陳建仁也強調:「隨著台灣經濟發達、人口愈來愈多,水源供應的挑戰仍不會結束。

」從污水處理下水道的普及化,水庫集水區、河川遭到農業農藥或工廠廢水污染的問題,以及水資源再利用等,仍是近年台灣必須直接面對的水資源課題。

萬一忽視水資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最終付出代價的仍是人類的身體健康。

PhotoCredit:世界展望會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天有超過700位五歲以下的兒童因為不安全用水、不良衛生環境導致腹瀉死亡。

疫情下的反思:全球已是命運共同體,別讓地區性缺水釀成全球大瘟疫「住在台灣的我們很幸福,但我們必須要知道世界上仍有許多人連喝水都有困難。

」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Taiwancanhelp.Taiwanishelping.」陳建仁期許國人透過台灣世界展望會水資源資助行動,為改變世界盡一份心力。

從歷史上有名的幾次全球霍亂大流行,到近年最令人感同身受的COVID-19,無不揭示著全球化時代、國際交流與旅遊盛行的現代,傳染病的擴散之速,已不可同日而語。

當世界上仍有許多偏遠角落的居民面臨缺水帶來的死亡威脅,而COVID-19疫情也印證了全球已是命運共同體,若人們持續對缺水議題保持冷漠,那麼其所衍生的公衛問題,將是全球人類共付代價。

陳建仁不只祈願世人能發揮愛心、疼惜他人,也期許台灣人能實踐地球村一份子的義務,透過資助的方式加速國際救援的影響力。

陳建仁說:「我和台灣世界展望會是老朋友了,一直以來都有關注展望會的行動。

這次台灣世界展望會倡議關注水資源議題,並且看見水源與疾病的關係,我很敬佩也很支持。

」即使無法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到實地服務,或許也能透過資助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水資源救援行動,為改變世界盡一份心力。

事實上,在世界展望會的行動下,每10秒就多1個人獲得乾淨的水;每1天多3所學校因安全飲用水受益。

光是2021年,世界展望會即幫助300萬人擁有安全水源、230萬人改善家中衛生環境,並向350萬人宣導建立良好衛生習慣。

「Taiwancanhelp.Taiwanishelping.」陳建仁不只為我們上了一堂「水源與疾病」的通識課,也呼籲國人付出實行,展現台灣人的愛心與國際救援力。

Icanhelp!Iamhelping!立即資助台灣世界展望會,展開水資源救援行動閱讀數位敘事:把水送進最遙遠的地方|台灣世界展望會#WASH計畫 猜你喜歡Tags:陳建仁水資源乾旱缺水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疾病WASH計畫世界展望會水資源救援行動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3則觀點獲「官方認可」翻譯泰劇不搶快,看台灣25人團隊的「地瓜字幕組」如何力抗「中國字幕組」1則觀點同呼同吸的異鄉人,香港原來有烏克蘭菜——東歐餐廳1則觀點國民黨中常會提名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有信心讓藍天再現,組成疫情後的「台北隊」走向國際1則觀點最新數據:總勞動人口跌幅創40年最高2則觀點《娛樂已死未?》:香港關鍵詞「古天樂」2則觀點行政院會通過刪除《礦業法》霸王條款,為何原民和環團認為「一次性同意」可能有問題?1則觀點為什麼小馬可仕叫「邦邦」?關於菲律賓取「名字」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慣例4則觀點中職開季洋砲表現回顧:貴卻不好用,大洋砲時代即將夭折?2則觀點石沉大海的中歐投資協定(下):中國、歐洲、美國的利益,彼此之間有什麼衝突?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