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一故事大明湖九大必訪點美的很有意境! - 欣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素有「泉城明珠」之稱。

一樓一故事 大明湖九大必訪點 美的很有意境!發布時間:2017.04.24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素有「泉城明珠」之稱。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大明湖老景區承載濟南千年文化風韻,是濟南含金量十足的名片。

此次免費將吸引更多的省內外遊客,讓更多人領略到大明湖優美的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

眾說紛紜的「錯字」文化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一說,是因為古時趵突泉噴泉之水高達數丈,幾次立碑都被沖倒了,於是明朝時濟南府請山東巡撫胡纘宗書寫立碑,字寫成後,濟南石匠選上好石材刻碑。

端午這天,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泉」的石碑豎立在趵突泉源頭。

不久卻發現,「突」字上的兩點被騰空的泉水沖走了,都說衝到大明湖去了,其中一點留在了「明」上。

故事很神奇,但也只能當故事聽,是不能當真的。

「明」字多一橫究竟是為什麼呢?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說法,也有人試著從書法的角度解釋。

有人說「目」代表眼睛看見光明,還有人說是因為清代的文字獄,不得已在「明」字中加一橫,其實「眀」字至少在西漢就已經存在了。

  「明」字最常見的有三種寫法:明、眀、朙,我們現在使用的「明」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

《易經》裡說:「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明」字出現的雖早,然而在很早以前的古代,「眀」、「朙」的寫法更為常見。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唐顏元孫《幹祿字書》中只收入「眀」、「朙」兩種寫法,注曰「上通下正」,即「朙為正字,「眀」為通字。

《說文解字》釋為:「朙,照也,從月囧。

」也就說「明」字的正式寫法其實是「朙」。

對於「囧」這個部首,《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囧,窗牖麗廔(lóu),闓明也。

」「囧」與「月」組合在一起,便成了「朙」。

表示月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即光明之意。

「眀」字的產生,則是在「朙」字在篆書向隸書演變過程中出現的。

隸變中,小篆「朙」字左邊的「囧」訛變簡化為「目」,就有了「明」這種寫法。

《康熙字典》對「眀」的註釋為:「古同明。

田藝衡曰:古皆從日月作明。

漢乃從目作眀。

」 山東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院張同秀先生則表示,在書法藝術中,為了字體結構平衡或者美感,經常會有加筆和減筆的情況。

古人這兩處名字的寫法,不能說是錯誤,只是書法藝術的創作。

到大明湖不得不看的九大景最古老的建築:北極閣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北極閣又名北極廟,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廟,是一座道教廟宇。

建於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樂年間重修。

廟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後殿、鐘鼓樓、東西配房組成。

正殿內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龜蛇二將、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傳神。

正殿兩側壁上繪有關於真武修煉成仙的壁畫,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齊魯第一鍾:明昌鐘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明昌鐘素有「齊魯第一鍾」之稱,始建於金代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6年),高2.3米,口徑1.7米,厚0.13米,重8000公斤。

上世紀90年代從大明湖路北側鐘樓寺鐘樓遷移到南豐祠明昌亭內,懸掛於6米高台之上。

鐘鳴蛙靜是大明湖著名景觀。

  最風雅的景點:歷下亭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歷下亭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湖心小島上,因處歷山之下而得名。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於歷下亭,並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

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廣為傳誦,歷下亭也因此名揚天下。

不過,當時的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唐朝末年就傾塌了。

北宋以後,歷下亭移建於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島上重建。

亭中匾額“歷下亭”三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

最悲壯的景點:鐵公祠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鐵公祠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是一民族式庭院,佔地6000餘平方米,由曲廊、三間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覽樓」組成。

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建築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

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鑲嵌在鐵公祠西側「聽荷園」門內牆上。

鐵鉉,字鼎石,鄧(今河南鄧州)人,明建文帝時鎮守濟南,任山東參政。

公元1400年,明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兵至濟南,鐵鉉固守,閻王率公佈下,便繞道濟南攻取南京。

後來閻王勢如破竹,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自立為建文帝,再复取濟南,鐵鉉被俘,寧死不降,在南京受刑而死。

鐵公祠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年間,山東鹽運使阿林保在濟南大明湖畔北岸修建了鐵公祠,鐵公祠的修建,反映了濟南人民對忠於職守、誓死衛城的鐵鉉的緬懷之情。

如今,鐵公祠已成了大明湖一個著名景觀。

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曾繪形繪色地描寫了在鐵公祠觀佛山倒影的情景。

  最浪漫的景點:雨荷廳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在大明湖風景名勝區東北岸的南豐祠院內南側瀕臨湖岸處,有一廳,喚作「雨荷廳」,紅柱雕窗,青瓦飛簷,四周環廊,東西北三面環水,內植荷蓮,廳前有一畫舫,曰:「天憩舟」。

上掛對聯:高人喜桐樹,君子愛蓮花。

橫批:琴韻荷香。

  千年古建:曾堤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歷史上的百花堤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任齊州知州時,為方便遊覽,在大明湖東南岸修建的一條堤路,當時稱之為百花堤。

為紀念南豐先生,傳承那段歷史,在大明湖擴建工程中,將南豐橋與南豐祠之間的一段路命名為曾堤,堤上楊柳垂蔭,百花飄香,堤兩側湖水縈岸,波濤陣陣,成為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十六景之一——曾堤縈水。

相傳,曾鞏任齊州知州期間,為濟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主持修築堤堰、疏浚水道、開挖新渠、修建北水門,即大明湖匯波門,從根本上解決了城北的水患問題。

  濟南第一庭園:遐園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遐園坐落在大明湖南岸,為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山東提學使羅王鈞創辦山東圖書館時所建。

遐園佈局設計均仿照浙江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的格式,四周曲廊相連。

建成後因景緻清雅,藏書豐富,在當時頗負盛名。

遐園內曲橋流水,幽徑迴廊,假山亭台,十分雅緻,被稱為「濟南第一庭園」。

  稼軒園與辛棄疾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稼軒園是為紀念南宋抗金英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而立。

這組古建築始建於1904年,原為李鴻章的祠堂,新中國成立後改為稼軒祠。

其為傳統的官署型三進院落,院內曲廊環繞、古木參天,內有辛祠碑廊、稼軒祠社、辛棄疾軍旅生涯文化展等內容,在此可充分感受到辛棄疾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的豪邁情懷與人格魅力。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

追贈少師,諡忠敏。

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

  秋柳園與王漁洋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據《歷城縣志》記載,清代著名詩人王洋漁曾在大明湖畔秋柳園讀書會友賦詩,並在水面亭寫下了轟動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

王洋漁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

山東新城(今桓台縣)人。

王洋漁6歲入學,8歲能詩,15歲就有詩文出版,17歲應童子試,三試皆是第一名,被譽為神童。

24歲時,在濟南大明湖賦《秋柳》詩4首。

王洋漁創詩論神韻說,被譽為一代詩宗,是我國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文學家。

秋柳園位於大名湖南岸,與歷下亭隔水相望,門上懸匾額秋柳園三個大字,由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書寫。

園內主體建築為二層仿古式,坐北朝南。

進入大廳,迎面立有王洋漁像,廳內陳列著他的生平、文學成就等。

二樓秋柳詩社為文人活動場所,西牆有王洋漁的《泛明湖記》,東牆懸掛著王洋漁會友圖。

  圖文來源:濟南旅遊資訊網 原文標:有故事有文化,到大明湖不得不看的九大景延伸閱讀煙台最迷人的不只是海 還有煙台山上的古寶歐風青島度假天堂十大熱門景點在青島,迷路也是一種旅行方式!這些方法帶您看見舒心風景名人筆下的濟南竟是這麼美!在書裡、在眼前叫人心醉山東最有故事的七條老街帶你看見城市的美麗與哀愁!---------------------------------------------------------------------------------------------------- 最新最完整的中國旅遊資訊就在「欣中國」!歡迎關注欣中國網站: https://solomo.xinmedia.com/china加入旅中國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hinaadvisor加《旅中國》為Line好友:http://bit.ly/1MLS5v5 立即加入欣傳媒Line@,月月抽好禮濟南大明湖山東山東旅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