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是一份工作嗎?家庭主婦高工時、沒薪水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是過去或現代女性,選擇為家庭全心付出,實質上是屬於無酬的工作,是全年無休,24小時的多重角色(保姆/老師/打掃阿姨/...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BBCNEWS中文X康健雜誌 全職媽媽是一份工作嗎?家庭主婦高工時、沒薪水,丈夫卻認理所當然 收藏 圖片來源/TPG/GETTYIMAGES 瀏覽數14,535 2021/12/24· 作者/BBCNews中文 ·出處/BBCNews中文 放大字體 「無論是過去或現代女性,選擇為家庭全心付出,實質上是屬於無酬的工作,是全年無休,24小時的多重角色(保姆/老師/打掃阿姨/司機/總管/伴侶/特助)。

這份工作的薪酬應該加總計算,加上以你的能力不外出工作的機會成本,這應是家庭主婦透過自己努力應得的薪酬,不是被贈與或施捨的。

」 這是來自知名華語流行歌手王力宏前妻李靚蕾上週在微博的發文。

針對她與王力宏這段婚姻結束前後的種種細節及傳言,過去從未接受媒體訪問的她,選擇自行揭露,引發全球華語世界一片嘩然。

短短幾天李靚蕾微博公眾號的粉絲增加了300萬,12月17日首篇相關貼文有千萬人點讚,儼然是2021年底最引人注目的新聞之一。

不過,全球華人讀者除了關注王力宏多年來以「優質偶像」及「龍的傳人」的正面形象,在李靚蕾指控其不斷外遇甚或精神暴力的指控下化為烏有之外,其中李靚蕾有關呼籲各界正視「家庭主婦」的發言,引發眾多女性讀者共鳴。

外界分析這是李這次獲得眾多支持的主因之一。

(圖片來源/Weibo)(圖片來源/Weibo)(圖片來源/Weibo)李靚蕾就離婚事件發出的第一條微博引爆了眼球。

一週後她的微博粉絲數飆升300多萬,她於12月23日發出的最新微博說,希望為此事畫上句號。

香港執業心理師崔仲君(NastassiaTsuei)向BBC中文表示,根據她多年經驗,在伴侶關係中,女性一般來說最感到不舒服之處便是她們在家中的「軟性工作」被丈夫視為理所當然,且被認為不像賺錢養家一樣有工作壓力。

換言之,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家庭主婦在家時間很多很輕鬆,但實際上,就好像大家疫情期間在家辦公(workfromhome)一樣,很多人認為待在家工作其實比在辦公室更累,因為隨時都在工作,沒有休息時間。

廣告 「用這個來比喻的話就是先生只要在公司上班,回來就可以什麼都不管了,而太太則是workfromhome,時刻不得閒。

」她補充。

無論如何,李靚蕾讓華語娛樂圈翻天覆地的發言,同時將傳統婚姻內,有關「男主外,女主內」,家庭主婦工作無以回報等公不公平的老話題,再次端上台面。

個人經歷升級為社會議題據李靚蕾在社交媒體的公開發文,即便是如她與王力宏之前共組的家庭,雖然坐擁美台各地數棟豪宅及億萬財產,並僱有多名保姆及司機等人協助家務,但她仍認為當代家庭主婦因為走入家庭,放棄就業而損失的所得議題,都應該被看重。

推薦閱讀:白家綺:若他不是這麼好的爸爸,我打死都不要再生解析李靚蕾發文,她認為現今許多女性的教育及工作能力與男性並無二致,然而仍有許多家庭主婦向先生要求各種生活花費反而會被伴侶或社會抨擊為「拜金」等負面形象,忽略了家庭主婦維繫家庭,包含育兒甚或照顧家中長輩等等的隱形工作。

「我身邊的家庭主婦,很多人戶頭裏都沒有自己的積蓄或收入,平時用先生賺來的錢也會感到不好意思,用錢也會看看自己先生的臉色。

女性如果開口聊到錢的話題,就會被社會譴責為市儈,或質疑是不是拜金女。

」李靚蕾說。

廣告 (根據聯合國婦女署(UNWomen)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全球女性平均每週在無償育兒方面的時間比男性多6小時,這樣的差距在疫情期間增加至7.7小時。

圖片來源/GETTYIMAGES)而李靚蕾提到的議題,引起許多共鳴,特別是許多家庭主婦或在工作及家庭育兒兩頭忙碌的女性。

台北一位部落客高瑞希,便在李靚蕾的貼文下留言稱,「我的媽媽從小帶著我長大,我的爸爸和你的前夫是一樣的。

但是,我媽媽一路靠著自己建立她的王國,她到現在都是我很大的榜樣!」另一位網友MayChien也留言說,「不是抱著八卦心情來的,是抱著身為一個人妻人母來替你打氣的。

」推薦閱讀:母親是最難扮演的角色 賈靜雯往日子裡掘取意義外界評論,李靚蕾引起廣大迴響及支持,原因不僅是她在捍衛自己聲譽,更重要的是她將個人遇到的困境,上升到社會議題,爭取了其他經歷過或正在婚姻中的女性支持。

當然,也有評論認為,離異的兩人在公眾媒體上,不斷地揭露婚姻中的隱私及不堪,這是否引發「網路公審」之虞,年幼子女未來如何面對這段糾紛,令人憂慮。

家庭主婦處境 廣告 根據聯合國婦女署(UNWomen)統計,在新冠疫情之前,全球女性平均每週在無償育兒方面的時間比男性多6小時,這樣的差距在疫情期間增加至7.7小時。

統計結果是女性現在每週花費31.5個小時育兒「幾乎是一份額外的全職工作」。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今年公布的研究結論稱,女性負擔不平等照顧責任的時間愈長,就有更多的女性永久離開勞動力市場,這不僅讓實現性別平等的進程倒退,也阻礙了經濟成長。

華人社會女性婚後就業率低一直是港台評論已久的話題。

根據香港婦女事務委員會統計,2018年數據顯示香港婦女就業率55.1%,較男性的68.3%低不少,而女性不加入勞動市場的主因是為了料理家務,因這一原因未就業的婦女佔總數比例達35%,遠高於男性的1.6%,不少婦女因照顧家庭,未能工作。

台灣官方統計則稱2020年女性就業率僅為51.41%,男性則為67.24%。

(圖片來源/BBCNews中文)中國大陸《中國婦女報》也刊出評論稱,眾人在聚焦明星德性及人設崩毀的同時,也開始將焦點轉向「絶望的家庭主婦」身上。

該評論說,選擇不選擇當全職家庭主婦是個人意願,但是「女性參與職場,保留職場的競爭力,還是最有安全感的選擇」。

​台灣學者,同時是「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代表劉毓秀教授過去接受台媒採訪時說,台灣目前是「高教育、低就業、低生育」的情形。

她分析,台灣因升學制度等原因,致使女性就業時間較歐美及日本等國稍晚,且在25至29歲間達到就業高峰,就業率達到90%,但同時間,女性也開始迎接生育年齡到來,這時便有很多女性會選擇離開職場,當全職家庭主婦。

所以一旦過了25至29歲的區間,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便高速下滑。

劉毓秀強調,歐洲國家如瑞典女性雖在25至29歲區間的就業率僅有81%,但55至59歲區間的就業率卻高達82%,德國則還有72%,日本65%,台灣僅剩35%。

她認為,台灣生育成本太高,政府對於女性托育及就業上的支持不足,導致女性就業率低,生育率也是亞洲最低。

(圖片來源/BBCNews中文)解決之道然而事實上,這些數字背後,實則反映出許多夫妻間許多潛在的矛盾及摩擦。

根據BBC之前的報導,許多研究顯示,為人母比為人父精神壓力要大,要更疲憊,也較不快樂,而父親照顧孩子則較母親快樂,部分原因是父親與孩子互動較多的是有趣的玩耍娛樂:「瑞典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女性認為家務分配不公平,並且對雙方的付出有不同看法,就會導致婚姻問題,並增加離婚的可能性。

」崔仲君告訴BBC,在華人文化裡女性被認為是執行家務的角色,先生較少參與協助,「先生的角度會認為我只要把錢拿回家負責生活開銷已經盡到責任,所以家中大小事未必會上心,有的可能連衛生紙放在哪裡也不知道。

」。

妻子則會覺得,先生除了拿錢回家,對家中一點貢獻也沒有,先生如果遭受這種指控當然也會很不舒服,「覺得妳不用出去賺錢還不滿足,許多太太還要工作呢!」她補充。

推薦閱讀:職場、小孩只能二選一?台灣IBM女總座:兼顧孩子與工作 女人雙贏解決之道之一,崔仲君說很多時候妻子需要的是理解和態度(gesture),在她備菜的時候問問是否需要幫忙,或是站在旁邊即使不能幫忙也陪陪聊天,妻子即使辛苦也會做的甘之如飴等等。

對於女方,則鼓勵女性主動「溝通」,需要幫忙的時候就一定要開口。

「婚姻關係本來就是互相付出與支援,如果能夠增加關係中的相聚(togetherness)時間,很自然的也會增加理解的程度和共情的程度,進而增進關係,」她說。

在制度面上面,劉毓秀稱,借鑒北歐福利國家經驗支持女性就業的標竿在於小孩0到2歲的公共托育應該普及化,讓女性能在生育後,有支持制度,讓她繼續就業。

從台灣知名立委高嘉瑜遭遇男友暴力攻擊及李靚蕾發文細數家庭主婦的困境,兩名高學歷或高收入的女性都遭遇到兩性關係的難題,有分析稱,因此社會上更少資源的女性,遇到相同問題時,需要付出更多心力。

對這一話題李靚蕾的說法是,「​​所以女孩們!一定要好好的防範於未然,我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會經歷這些,你也許也會跟我一樣覺得不可能!未雨綢繆的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做打算一定沒錯。

」(圖片來源/BBCNews中文)(本文由「BBCNews中文」授權轉載)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王力宏 李靚蕾 家庭主婦 女性 育兒 家務 BBCNEWS中文 BBC中文網是一個24小時不斷更新的中文新聞時事多媒體網站,與BBC的英語及其它語種網站一樣,是BBC多語種及多媒體網上新聞時事平台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

BBC中文網由BBC中文部負責,我們的專業新聞工作者每天24小時不停編輯製作來自各方面的文字和音頻視頻材料,併發表在網站上,同時也對網站內所有內容的公正及準確性負責。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論壇】擔心復發怎麼辦?癌後壓力管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帛賢 熱門文章 1. 精神科醫師方俊凱一年半減重19公斤不復胖,消腹肉祕密武器是「它」 4. 「手掌」是降溫關鍵?專家推「3寶2招」,預防中暑、安全快速降溫 2. 第四劑疫苗要打嗎?誰可以預約?第四劑間隔時間一次看 5. 「BA.2.75」首叩關!傳播力高,已於多國出現病例 3. 止痛藥何時吃最有效?需要消炎成分?副作用、禁忌公開 6. 吃綠色葉菜比冰淇淋消暑!夏天吃「它」能解熱 搞懂5大消暑觀念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藥物知識 止痛藥何時吃最有效?需要消炎成分?副作用、禁忌公開 最新專題 牙齒保衛戰 現在開始遠離牙周病、老年缺牙危機 精準養好腸道菌,拿回基因主導權 腸道改造大作戰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