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_直通地方 - 中國政府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省會:哈爾濱省政府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202號郵編:150001 ... 黑龍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 0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58%;臺地海拔高度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新華微博 人民微博 QQ空間 人人網 開心網 豆瓣網 分享 簡體|繁體|English 客戶端|公務郵箱 舊版回顧   國務院 新聞 專題 政策 服務 問政 數據 國情 首頁> 國情> 直通地方   黑龍江 省長:陸昊 省會:哈爾濱 省政府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202號 郵編:150001 省政府電話:0451-82622095 網址:www.hlj.gov.cn    黑龍江省有著悠久的歷史。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就有夫余政權建立,地跨今黑龍江省南部。

唐代設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韋都督府。

遼時歸東京道管轄。

金時屬上京道管轄。

元設開元路、水達達路。

明設奴兒幹都司。

清設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管轄黑龍江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設黑龍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將兩省合併為黑龍江省。

地理和自然狀況 地理特徵        黑龍江省,簡稱黑。

省會哈爾濱。

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

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

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居全國第6位。

  地形地貌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地勢大致是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

黑龍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0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58%;臺地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14%;平原海拔高度在50~2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8%。

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綏芬河等多條河流;有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等眾多湖泊。

  氣候        黑龍江省屬於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全省從南向北,依溫度指標可分為中溫帶和寒溫帶。

從東向西,依乾燥度指標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

全省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春季低溫乾旱,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易澇早霜,冬季寒冷漫長,無霜期短,氣候地域性差異大。

  自然資源      耕地:全省耕地面積15940850.84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87%;園地面積44930.08公頃,佔0.09%;林地面積23245157.92公頃,佔49.39%;草地面積2034742.68公頃,佔4.3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219694.67公頃,佔2.59%;交通運輸用地面積592760.97公頃,佔1.26%;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2182354.05公頃,佔4.63%;其它土地面積1808771.03公頃,佔3.85%。

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416公頃(合6.24畝/人),高於全國人均耕地水平。

   森林:全省森林覆蓋率46.14%,森林面積2097.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8.29億立方米。

   草原:全省共有草地面積207.1萬公頃(3106.6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4%。

其中,天然草地107.1萬公頃(1606.8萬畝)、人工草地3.6萬公頃(54.4萬畝)、其他草地96.4萬公頃(1445.4萬畝),主要分佈在松嫩平原,佔全省草地總面積的49.2%。

   濕地:全省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濕地面積居全國第四位,佔全國天然濕地的七分之一,是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

目前,全省已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87處,其中國家級23處,省級64處,擁有扎龍、三江、洪河、興凱湖、珍寶島、七星河、南甕河、東方紅8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58處國家濕地公園,其中國家級41處,省級17處。

   水資源:全省年平均水資源量81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68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124億立方米;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裏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現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2881條,總長度為9.21萬公里;現有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253個,其中:淡水湖241個,鹹水湖12個,水面總面積3037平方公里(不含跨國界湖泊境外面積)。

主要湖泊有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等湖泊。

   礦産資源:截至2014年底,黑龍江省共發現各類礦産135種(含亞礦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産有84種(含亞礦種、下同),佔全國2013年度已查明229種礦産(含亞礦種)資源儲量的36.68%。

在84種礦産中,除石油、天然氣、地熱、鈾礦、地下水、礦泉水外,其它78種礦産的資源儲量均按《固體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編入《截至二O一四年底黑龍江省礦産資源儲量表》中。

已查明資源儲量的84種礦産按工業用途分為9大類,其中能源礦産6種;黑色金屬礦産3種;有色金屬礦産11種;貴金屬礦産6種;稀有、稀散元素礦産8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産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産7種;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産34種;水氣礦産2種。

已發現尚無查明資源儲量的各類礦産51種。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礦産資源種類較全,且分佈廣泛又相對集中。

如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的大慶一帶;煤炭則分佈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等地;有色、黑色金屬礦産主要分佈于嫩江、伊春和哈爾濱一帶;貴金屬礦産分佈在大、小興安嶺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非金屬礦産主要分佈在本省的東部和中部地區。

   能源礦産在我省礦産中佔有重要地位,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巖、地熱、鈾礦6種礦産,其中石油、天然氣主要以大慶為主。

  區劃人口 行政區劃        全省現轄1個副省級城市,有12個地級市、1個地區行署,128個縣(市、區),省會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道裏區、南崗區、道外區、香坊區、平房區、呼蘭區、松北區、阿城區、雙城區、依蘭縣、方正縣、賓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尚志市、五常市。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建華區、鐵鋒區、昂昂溪區、富拉爾基區、碾子山、梅裏斯達斡爾族區、龍江縣、依安縣、泰來縣、甘南縣、富裕縣、克山縣、克東縣、拜泉縣、訥河市。

   牡丹江市:東安區、陽明區、安民區、西安區、東寧縣、林口縣、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穆棱市。

   佳木斯市:向陽區、前進區、東風區、郊區、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同江市、富錦市。

   大慶市:薩爾圖區、龍鳳區、讓胡路區、紅崗區、大同區、肇州縣、肇源縣、林甸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雞西市:雞冠區、恒山區、滴道區、梨樹區、城子河區、麻山區、雞東縣、虎林市、密山市。

   雙鴨山市:尖山區、嶺東區、四方檯區、寶山區、集賢縣、友誼縣、寶清縣、饒河縣。

   伊春市:伊春區、南岔區、友好區、西林區、翠巒區、新青區、美溪區、金山屯區、五營區、烏馬河區、湯旺河區、帶嶺區、烏伊嶺區、紅星區、上甘嶺區、嘉蔭縣、鐵力市。

   七台河市:新興區、桃山區、茄子河區、勃利縣。

   鶴崗市:向陽區、工農區、南山區、興安區、東山區、興山區、蘿北縣、綏濱縣。

   黑河市:愛輝區、嫩江縣、遜克縣、孫吳縣、北安市、五大連池市。

   綏化市:北林區、望奎縣、蘭西縣、青岡縣、慶安縣、明水縣、綏棱縣、安達市、肇東市、海倫市。

   大興安嶺行署地區: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

  人口      2014年末全省常住總人口為3833萬人,人口密度(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為81人/平方公里。

全年出生人口28.25萬人,出生率為7.37‰;死亡人口24.76萬人,死亡率為6.46‰;自然增長率為0.91‰。

   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2223.52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58.01%;鄉村人口為1609.48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41.99%。

   常住總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449.23萬人,佔11.72%;15—64歲的人口為2998.17萬人,佔78.22%;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85.60人,佔10.06%。

  經濟 國內生産總值      2014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503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6%。

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59.6億元,增長5.6%;第二産業增加值5591.8億元,增長2.8%;第三産業增加值6788.0億元,增長9.0%。

三次産業結構為17.7:37.2:45.1,第一、二、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1%、24.2%和64.7%。

全省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實現39226元,比上年增長5.6%。

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861.9億元,比上年增長7.1%,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52.3%,穩居全省半壁江山。

  農業      2014年我省實現農業(第一産業)增加值2659.6億元,總量比上年增加14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6%。

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925.0億元,增長6.0%;林業增加值90.5億元,增長0.2%;牧業增加值557.3億元,增長4.4%;漁業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4.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8.3億元,增長8.4%。

農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72.4:3.3:21.3:1.2:1.8變化為72.4:3.4:21.0:1.4:1.8。

2014年全省糧食産量實現“十一連增”,比上年增長4.0%,“全國産糧第一大省”的地位繼續鞏固。

   2014年末全省綠色及有機食品種植面積7209萬畝,增長2.9%,其中,A級綠色食品種植面積7156.2萬畝,增長4.0%;綠色食品認證個數1500個,比上年增加100個;綠色食品産業牽動農戶15.6萬戶。

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産品産量1290萬噸,增長18.3%;實現産值1120億元,增長38.3%;實現利稅85.7億元,增長38.0%。

  工業      2014年全省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741.8億元,比上年增長3.0%,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31.5%。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下同)實現增加值449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3051.9億元,增長2.7%。

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907.5億元,增長5.0%;重工業增加值3592.3億元,增長2.5%。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加值3564.6億元,增長2.6%;小型企業增加值910.4億元,增長5.4%。

   201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3086.0億元,比上年下降2.9%;實現利稅2129.2億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利潤985.0億元,下降14.9%。

其中,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17.2億元,下降20.3%;利潤354.4億元,下降19.5%。

   2014年裝備、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導産業實現增加值3835.9億元,比上年增長2.4%,佔規模以上工業的85.2%。

其中,食品工業增長7.1%;石化工業增長5.2%;裝備工業增長6.2%;能源工業下降0.6%。

  投資      2014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5%。

其中,第一産業增長22.9%,第二産業下降7.7%,第三産業增長7.2%。

全年施工項目12864個,比上年下降12.8%;新開工項目9672個,下降18.7%。

   2014年建築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5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8%。

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的建築業企業(指總承包及專業承包企業,不包括勞務分包企業)實現利潤56.3億元,比上年下降16.0%,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034.6萬平方米,下降13.9%,其中實行投標承包的房屋建築施工面積佔79.2%。

  消費      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64.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

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6096.4億元,增長12.2%,其中城區4898.9億元,增長12.5%;農村(縣以下)零售額867.8億元,增長12.6%。

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060.3億元,增長12.2%;零售業零售額5100.5億元,增長16.0%;住宿業零售額76.4億元,增長7.4%;餐飲業零售額721.1億元,增長10.0%。

  進出口      2014年實現進出口總值389.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1%。

其中,出口173.4億美元,增長6.8%;進口215.6億美元,下降4.8%。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281.3億美元,增長0.6%;邊境貿易進出口91.2億美元,下降3.8%;加工貿易進出口8.5億美元,增長5.9%。

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進出口164.9億美元,下降7.7%;民營企業進出口210.8億美元,增長7.5%;三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進出口13.4億美元,下降5.6%。

從國(地區)別看,我省與39個國家(地區)貿易往來超億元,其中,對俄貿易佔比約60%。

對俄羅斯進出口232.8億美元,增長4.1%;對美國進出口21.5億美元,增長9.8%;對印度進出口5.0億美元,下降17.7%;對歐盟(28國)進出口18.5億美元,下降19.2%;對巴西進出口9.5億美元,下降31.5%;對馬來西亞進出口5.5億美元,下降9.5%;對韓國進出口4.4億美元,增長0.1%;對日本進出口3.7億美元,下降14.3%;對新加坡進出口4.2億美元,增長13.3%。

從商品類別看,機電産品出口56.2億美元,增長17.2%;高新技術産品出口3.4億美元,增長16.4%。

  財政      2014年實現公共財政收入1031.0億元,比上年增長1.8%。

其中,主體稅種中,國內增值稅168.6億元,增長11.1%;營業稅250.5億元,下降6.5%;企業所得稅103.1億元,增長4.4%;個人所得稅37.0億元,增長3.8%。

公共財政支出3434.2億元,增長1.9%。

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服務、醫療衛生和科學技術等民生類重點支出分別增長11.2%、10.3%、16.4%和2.2%。

農林水事務增長5.4%,節能環保下降3.8%。

  社會發展 教育科技      小學3115所,比上年減少146所;招生22.71萬人,比上年減少4.73萬人;在校生148.6萬人,比上年減少5.40萬人;畢業生26.71萬人,比上年減少6.29萬人。

專任教師13.16萬人,比上年減少0.49萬人。

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1.22%(專科以上),比上年提高2.41個百分點;小學生師比為12.97:1。

校舍建築面積924.76萬平方米。

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比例56.63%,體育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40.26%,音樂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39.04%,美術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39.20%,數學自然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40.39%。

   初中1569所(其中職業初中1所),比上年減少18所。

招生26.32萬人,比上年減少1.57萬人;在校生91.63萬人,比上年減少1.65萬人;畢業生26.96萬人,比上年減少10.37萬人。

專任教師9.54萬人,比上年減少0.18萬人。

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78.33%(本科以上),比上年提高2.54個百分點;生師比9.60:1。

校舍建築面積1019.08萬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比例66.03%,體育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61.76%,音樂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59.66%,美術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60.48%,理科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64.75%。

   高中階段教育學校789所(不含技工校),比上年減少13所;招生26.71萬人,在校生81.79萬人,畢業生30.65萬人。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29%,比上年提高0.59個百分點。

   全省高等教育學生總數105.5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7.97%。

   全省有中直科研院所19家,省屬科研院所126家,中省直院所從業科技人員13530人,其中中直院所4489人,省屬科研院所9041人。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中國機械科學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電子科研集團49所、中船重工第703所等一批國家科研機構佔據行業重要位置;黑龍江省農科院、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黑龍江綠色食品研究院、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地方院所,不斷改革創新,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醫療衛生      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1241個,其中醫院1003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72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453個、其他各類衛生機構60個。

衛生機構床位數201538張,衛生技術人員212469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530.6萬人。

  文化體育      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8個,文化館148個,公共圖書館107個,博物館158個。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      全省新聞出版行業擁有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組織發展到7291個,其中,圖書出版單位13家,音像(電子)出版單位4家,網絡出版單位18家(部分圖書、音像、報刊出版單位同時也具備網絡出版資質),報紙89種,期刊315種,印刷複製單位4536家,出版物進出口單位1家、物資供應公司1家,發行單位2601個,在冊從業人員58904人。

全省境內有省級廣播電視臺1座,市(地)級廣播電視臺13座,縣(市)級廣播電視臺66座。

全省中短波發射臺、轉播臺41座;調頻發射臺轉播臺143座;有無線電視發射臺轉播臺233座;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8.59%.和98.79%。

全年自製廣播節目242136小時;全年自製電視節目14337小時。

2014年全省廣播電視從業人員18807人。

  對外交流 國際交流      黑龍江省已經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友城關係80對,其中省級21對,地市級59對。

2012年、2014年黑龍江省先後榮獲全國友協和國際友城聯合會授予的“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和“國際友好城市特別貢獻獎”。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美國華人聯合總會、英國華僑華人總會、法國法華工商聯合會、韓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泰國中華總商會、馬中經貿總商會、菲律賓中華總商會等100多個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建立密切聯絡。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濱海邊區、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和外貝加爾邊區建立省州長定期會晤機制,在機制的框架內每年舉行地方領導人定期會晤,就促進經貿投資合作、加強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口岸通關便利化、加強友好交往和人文領域交流等進行深入探討,推動了同江-下列寧斯闊耶鐵路界河大橋建設、華宇經濟貿易合作區、烏蘇裏斯克經貿合作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合作。

   黑龍江優良的發展環境和雄厚的産業基礎吸引了眾多海外投資者,美國沃爾瑪、可口可樂、約翰迪爾,英國聯合食品公司,瑞士雀巢,日本伊藤忠商事等一大批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紛紛落戶黑龍江。

  通訊交通 通訊      2014年全省全行業完成電信業務總量386.0億元,同比增長14.2%;實現電信主營業務收入249.8億元,按可比口徑測算同比增長0.6%;完成電信固定資産投資97.0億元。

全省電話用戶增加330.0萬戶(含固定和移動用戶),總數達到4098.2萬戶。

目前,全省電話普及率達到106.9部/百人,其中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16.7部/百人(高於中部地區8省平均普及率2.4個百分點),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0.2部/百人(高於中部地區8省平均普及率11.4個百分點)。

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增加25.0萬戶,達到484.6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普及率達到12.6%,4M及以上用戶佔比92.7%(位居全國第6位)。

  交通      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62464公里,公路網密度為35.86公里/百平方公里。

其中按行政等級分:國道6983公里,省道9149公里,縣道7929公里,鄉道54780公里,專用公路18469公里,村道65135公里。

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4084公里,一級公路1771公里,二級公路10598公里,三級公路34030公里,四級公路84550公里,等外公路27431公里。

除農墾、森工系統外,全省931個鄉鎮全部通公路,其中930個實現通暢,通達率和通暢率分別達到100%和99.9%;9121個建制村中有9118個通公路,其中9111個實現通暢,通達率和通暢率分別達到99.97%和99.9%。

   全省共有港口17個、135個碼頭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貨運1517萬噸,客運238萬人(次),其中國家主要港口2個(哈爾濱、佳木斯兩港被交通部列為主要港口),地區重要港口8個,一般港口7個,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哈爾濱、佳木斯、黑河、同江、撫遠、漠河、呼瑪、奇克、嘉蔭、名山、饒河、孫吳、富錦、綏濱、悅來15個水運開放口岸。

水運開放口岸數是我國內河最多的省份,是黑龍江省擴大對俄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窗口。

全省有水運企業314家,其中國有企業及股份制企業145家,個體、私營企業169家,黑龍江航運集團為最大的國有骨幹企業。

   全省現有各類運輸船舶1611艘(含沿海船舶26艘),總功率17.19萬千瓦(含沿海船舶功率5.08萬千萬)、2.18萬客位、凈載重噸位30.19萬載重噸位(含沿海船舶6.55萬噸),年運輸能力24億噸公里。

貨運船舶噸位較大,專業運輸船舶以1000噸、600噸級駁船為主,駁船平均載重量599噸,遠高於全國內河平均水平;船型標準化程度較高,貨運船舶以推駁船隊為主,分節駁佔駁船總量60%左右;客運船舶形成了以水翼艇、氣墊船高速客運為主,以普通客船為輔的格局。

黑龍江水運擔負著對俄貿易,沿江煤、木、糧、油大宗貨物及江海聯運等任務,在全省經濟發展、支援邊疆建設、擴大對俄開放、運送國際物資等方面一直髮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直通地方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香港 澳門 臺灣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 國務院部門網站 外交部 國防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民委 公安部 監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土資源部 環境保護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 水利部 農業部 商務部 文化部 衛生計生委 人民銀行 審計署 國家語委 航天局 原子能機構 核安全局 國資委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 工商總局 質檢總局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體育總局 安全監管總局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統計局 林業局 知識産權局 旅遊局 宗教局 參事室 國管局 預防腐敗局 版權局 僑辦 港澳辦 法制辦 國研室 臺辦 新聞辦 防範辦 新華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發展研究中心 行政學院 地震局 氣象局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社保基金會 自然科學基金會 信訪局 糧食局 能源局 國防科工局 煙草局 外專局 公務員局 海洋局 測繪地信局 鐵路局 民航局 郵政局 文物局 中醫藥局 外匯局 煤礦安監局 檔案局 保密局 密碼局 地方政府網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香港 澳門 台灣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駐港澳機構網站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駐外使領館網站 駐外機構 新聞媒體網站 人民日報 新華社 中國網 中央電視臺 求是 中國日報 中國廣播網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中青報 光明日報 經濟日報 中央企業網站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公司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中國鋁業公司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 中國誠通控股公司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中國輕工集團公司 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 中國鹽業總公司 中國恒天集團公司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中國中車集團公司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普天信息産業集團公司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中國中絲集團公司 中國林業集團公司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中國國旅集團公司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華僑城集團公司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 中國鐵路物資(集團)總公司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有關單位 供銷總社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 中央政府採購 國家域名註冊管理網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關於我們|網站聲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微博、微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