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教會(英語:Orthodox Catholic Church),又稱東正教會,是基督宗教三大教派之一。

信徒總人數少於天主教會,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聖公宗多出兩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 ... 東正教會 基督教教派之一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介紹的是基督教第二大宗派東正教會。

關於因迦克墩公會議分裂的宗派,請見「東方正統教會」。

關於正教會與東方正統教會共同的東方基督教傳統,請見「東方基督教」。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8月3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東正教會"—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正教會(英語:OrthodoxCatholicChurch),又稱東正教會[2][3][4][5],是基督宗教三大教派之一。

信徒總人數少於天主教會,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聖公宗多出兩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和東歐。

正教會宗派東正教神學東正教神學教體主教政體(英語:Episcopalpolity)[1]領袖牧首同眾之首(英語:Primusinterpares)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域全球創始人耶穌基督(根據東正教傳統)起源1世紀羅馬帝國猶太行省耶路撒冷神職人員宗主教:9位主教司祭輔祭俄羅斯東正教修道院裡的誦經者神職授任禮。

目次 1歷史 1.1政治背景 1.2遷往君士坦丁堡 1.3君主兼牧首制度 2教會 2.1各大聖統教會 2.2西方禮正教會 3神學 4教導 4.1基督 4.2十誡 4.3四規 4.4齋戒 5教義教理 5.1聖經 5.2聖傳 6聖禮儀 7聖像畫 8祈禱(禱告) 9組織 10宗派關係 10.1對宗教改革的態度 10.2近代教派分裂 11教會媒體 12政教關係 13參考文獻 13.1引用 13.2來源 14外部連結 15參見 歷史編輯  根據《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稱為以馬內利的耶穌是上帝之子 產生於公元1世紀的基督教,隨著耶路撒冷被占領,教會的中心逐漸轉向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

從公元1世紀到4世紀初,羅馬帝國皇帝一再對基督徒進行壓迫。

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在313年皈依教會,後歷經多次宗教爭端,狄奧多西一世於380年頒布「薩洛尼卡敕令」,宣布基督教為國教。

公元5、6世紀,日爾曼部族大量南遷,外族的入侵最終導致帝國分崩離析,東方正教會與西方羅馬教會東西教會也隨之各自獨立行事。

在東西教會完全分裂前,彼此對教義的歧見和傳教差異已長期存在。

尤其是羅馬教宗把教義中「聖神由聖父所發」改為「聖神由聖父和聖子所共發」一事,引發了「和子句糾紛」,雙方的爭執至9世紀起越演越烈。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馬格爾·賽魯拉留斯指責羅馬教宗篡改聖經內容以及教義,以各種禮儀問題質問羅馬,如安息日齋戒問題、四旬大齋期不唱哈利路亞等等。

1054年,教宗利奧九世派了宏伯特樞機至東羅馬協調,但隨即雙方談判失敗,宏伯特大怒,取出了教宗的敕書,把賽魯拉留斯破門,逐出教會。

賽魯拉留斯也不甘示弱,當眾把教宗送來的敕書點火燒了,也宣佈把教宗破門。

史稱「東西教會大分裂」。

標誌著基督教正式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

 此為《永援聖母》聖像,正教會稱為誕神女的聖母瑪利亞是上帝之耶穌基督因聖靈降孕道成肉身的母親。

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征服,東正教會則保留下來。

其時,東正教派教會分佈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蘭教的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制。

但是正教派教會在俄國卻非常強大;因此自稱第三羅馬的莫斯科取代了君士坦丁堡成了新的東正教會中心,俄羅斯也成為至今最大的東正教國家。

政治背景編輯  聖薩瓦教堂 東正教作為基督教的一個重要派系,擁有悠久傳統。

與天主教會不同,他們沒有宗教改革的分裂,東正教會相信自己才是地上真正的「基督身體」。

倘若西方基督教人士宣稱東方教會將自己分隔出來,那麼,東方教會就會反駁西方教會,認為西方教會才是與「正統」教會分離。

歷史事實乃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不是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而是東西分裂。

這次分裂在1054年進入白熱化的階段。

東西方教會的分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6]:159  君士坦丁大帝 遷往君士坦丁堡編輯 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將帝國的首都遷往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君士坦丁堡,此處是貿易要道和軍事要地,擁有防範異族入侵的屏障。

但卻在宗教上使得教會分裂更加確定,同時也因為政治權力減縮,不再輕易受到管轄。

遷往君士坦丁堡後,羅馬失去首都的政治重要。

另一方面,遷移政府使權力真空,令羅馬主教得以增加其在世俗和屬靈事物上的影響。

羅馬的宗主教(即後來的教宗)逐漸得到強大的政治權力。

330年君士坦丁遷都至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的期間,教會面對兩個相抗的中心。

特別是當查理曼在800年被加冕,實質上成為另一個羅馬帝國後,東西方的紛爭更趨明顯,兩者幾乎分裂。

至此,兩個皇帝互相競爭。

而在宗教方面,羅馬的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亦互爭權力。

[6]:159 君主兼牧首制度編輯 在東方,大主教與君主之間並無如羅馬教宗與世俗國家君王間的相爭。

東方教會與治理君士坦丁堡的長官保持密切的合作。

這種關係非常密切,被西方教會人士和歷史學家稱為「皇帝兼牧首制度」,意即教會事務完全順皇帝的管理,教會實際上成為政府的一個部門。

不過東羅馬帝國的歷史學家駁斥這項指摘,指出皇帝不是教士,且大主教有權將皇帝給破門,革除教籍(按:歷史上,並無牧首把皇帝破門,反而是皇帝則多次指派宦官充任牧首。

),支持東正教的神學學者,寧願用「和諧」(symphon)來代替「皇帝兼牧首制度」。

和諧的意思是指宗教和政治權力互相支持,教會讓信奉基督的領袖管理國家;但整個社會是由上帝眷顧的,君權神授,皇帝的大權亦是託上帝洪福的。

「皇帝兼牧首制度」的指控,是東西方教會分裂過程中一個重要事件。

而當時的西方教會在數百年來,亦努力令教權高於政權。

[6]:160 教會編輯  東正教徒佔世界各國人口比例一覽圖  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聖像,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基督普世君王聖像(英語:ChristPantocrator(Sinai))蠟畫(英語:Encausticpainting),現藏位於西奈半島的聖凱薩琳修道院。

與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領導中心的形式不同,東正教由一些稱爲「自主教會」或「自治教會」的地方教會組成。

自主教會是東正教最高級別的獨立教會,所有自主教會均不受其他教會的管轄,可被視為獨立的教廷。

東正教最早的四個自主教會位於羅馬帝國的四個重要的東方城市,即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和安提阿。

後來,俄羅斯正教會也取得了與它們同等的地位。

比自主教會低一級的是東正教自治教會,它們由某一自主教會的領袖管轄。

現在東正教共有16個自主教會。

這些教會完全承認君士坦丁堡正教會的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普世牧首的地位,可是,在大公會議中普世大牧首除了充當主席以及整個正教會的發言人之外權力並不高過在場其他牧首,與其保持完全的共融。

東正教的各個教會彼此在管理上獨立,但皆有著共同的信仰並且在聖禮上完全共融。

再者,正教會認為聖靈領導著整個正教會主導的大公會議的論點走向,亦在信道的人之間形成上帝在塵世的代表,所以不需要有一個教宗。

各大聖統教會編輯 目前正教會有16個自主的教會。

這些自主教會權力相同,按歷史榮譽順序排序如下: 君士坦丁堡及普世正統基督教會 亞歷山大及全非洲地區正統基督教會 安提阿及全中東地區正統基督教會 耶路撒冷及全巴勒斯坦地區正統基督教會 俄羅斯正教會(建立於1589年) 喬治亞正教會(建立於466年) 塞爾維亞正教會(建立於1219年) 羅馬尼亞正教會(建立於1925年) 保加利亞正教會(建立於927年) 賽普勒斯正教會(建立於434年) 希臘正教會(建立於1850年) 阿爾巴尼亞正教會(建立於1937年) 波蘭正教會(建立於1924年) 捷克和斯洛伐克正教會(建立於1951年) 美洲正教會(建立於1972年,尚未被廣泛承認為自主教會) 烏克蘭正教會(建立於2019年,尚未被廣泛承認為自主教會)有些自主教會有下屬的自治教會或管轄的教會,自治教會以†標識,例舉如下: 君士坦丁堡正教會下設:芬蘭正教會、愛沙尼亞正教會、中華民國基督正教會、韓國正教會耶路撒冷正教會下設:西奈山正教會俄羅斯正教會下設:拉脫維亞正教會、摩爾多瓦正教會、烏克蘭正教會†(俄宗)、日本正教會†、朝鮮正教會†、中華東正教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蘇聯政府簽訂協議令教會脫離俄羅斯正教會管制,20世紀50年代中華正教會自治。

因兩位中國籍阿爾巴津人主教相繼去世,也未曾按立新的主教繼任,文革前教會基本停止活動。

)羅馬尼亞正教會下設:比薩拉比亞都主教區†塞爾維亞正教會下設:奧赫里德大主教正教會西方禮正教會編輯 西方禮正教會是與普世東正教會共融,在聖餐禮中較多使用有酵餅成聖體,不使用《尼西亞信經》中「和子」句,不承認教宗至上論及教宗無誤論、聖母無染原罪等晚期天主教教義和敬禮的使用西方禮(米蘭禮、高盧禮、脫利騰拉丁禮、盎格魯禮、莎霖禮根據聖公會1928年公禱書修訂的聖吉洪禮等)的東正教會。

多分布在天主教和傳統新教較多的西方國家,在俄羅斯聖統域外東正教會和安提阿聖統北美洲教區都有很多的教堂。

神學編輯 一般來說,東正教派的神學和對於經卷的解釋都是遵循基督教興起初期教父們所傳下來的典範。

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繼續和延續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學和信仰。

神學上的創新往往帶來質疑;如果一個意見真的和最初的教會所教導的不同的話,那麼這意見很可能被視為異端邪說。

然而進一步的詳細解說傳統神學是可以被接受的。

東方教會從不堅持要禁止敬拜圖像,而西方新教教會最後都放棄敬拜圖像。

事實上,東西雙方為圖像敬拜都設立界線,並且訂立了規條。

然而當這個問題引致教會與政府發生磨擦時,東西方教會的關係就受到嚴重傷害。

726年,皇帝利奧三世頒發反圖像崇拜的命令,羅馬主教因而指斥他,導致皇帝報復,撤消羅馬對很多地方的管治權。

羅馬在失去了寶貴的土地的同時,另外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影響到羅馬的地位,矛頭因而重新指向東方教會,指出其傾向國王兼教宗制度。

皇帝干涉很多宗教的問題。

[6]:163但實際上所謂的國王兼教宗的制度是西方教會對正教的一種迷思,但正教會中,東羅馬皇帝的地位視為教會的守護者而非教宗。

東正教永遠的領袖是基督與聖靈,沒有教宗一般所謂塵世間的宗教領袖。

(實際上東正教會之中每一個自主教會都有一個自己的教宗(牧首),而有重大的神學議題必須討論定調時就由眾教宗眾主教開會共同討論,為之大公會議。

) 另外東正教的原罪觀與救贖觀已與西方教會不盡相同,對東正教而言,在人的墮落一事,真正的罪不是「亞當喫了禁果,而那果子裡裝滿了罪孽與貪嗔癡」,而是亞當自己選擇遠離耶和華,也就是遠離一切善與生命存在之源。

當亞當跑去喫那果子,也就是背棄了神,最終造成「罪的代價是死亡」(《羅馬書》第6章第23節)的一個結果。

按照東正教會的教導,耶穌基督的救贖不僅是為了替人贖罪,而是要用醫治的方式,使罪遠離人類。

並由死裡復活一事,作為他就是彌賽亞的見證。

教導編輯 基督編輯 東正教相信耶穌為上帝聖父的聖子、全人類的救世主、「彌賽亞」、「基督」,降生成人,救贖萬民,免其受苦。

十誡編輯 東正教的十誡: 第一誡:曰吾乃爾主上帝,吾之外毋奉他主。

第二誡:毋造捏偶像及凡天上地下土中水間,所有諸物之像,毋叩拜奉事之。

第三誡:毋以上帝爾主之名而輕發。

第四誡:記憶以第七日為聖期。

六日間任爾做工營爾諸務,而第七日乃屬上帝爾主。

第五誡:孝敬爾父母則吉祥必及爾身而延壽於世。

第六誡:毋殺人。

第七誡:毋行邪淫。

第八誡:毋偷盜。

第九誡:毋妄證。

第十誡:毋戀人妻、毋貪人之宅屋田莊僕婢牛驢等並一切凡系人之物。

耶穌總結摩西十誡的大意為:「你當全心、全靈、全意,愛你的上帝﹔應愛你的鄰人,如愛你自己」。

四規編輯 東正教基督徒信仰生活的規範,除上帝十誡外,尚有東正教會所立的教規。

教規共有四條: 一、凡主日暨諸瞻禮之日宜上帝聽經祈禱。

二、遵守聖教會所定齋期。

三、解罪至少每年一次。

四、領聖體血每年至少一次。

不過部分禮節可因個人因素加以調整(例如不少神父會規範其牧群內的孕婦於齋期可以吃肉) 齋戒編輯 東正教有較天主教以及新教稍嚴格的齋戒禮儀,一般齋戒分為小齋禮以及大齋禮。

除了小齋以及大齋之外,東正教徒於禮拜三以及禮拜五亦必須守齋。

星期三守齋因為耶穌於週三遭到背叛,於周三守齋提醒自己關於自己的罪過、以及必要的懺悔,星期五守齋則是紀念主耶穌的釘死與復活。

一般而言大齋還是小齋的行為有齋食內容作為分別。

大齋即忌食全葷(有趣的是魚以外的水生動物在東正教理裡亦被歸為素菜,而奶、蛋類則歸為葷菜,然後傳統基督教文明圈不吃的動物例如青蛙則沒有相關規定)以及忌食橄欖油、忌飲酒,修行較普羅大眾嚴格的僧人則食全素(接近佛教的標準但不包含蔥蒜);而小齋則是周末可以吃油、魚以及飲酒。

比較廣為人知的東正教齋戒月為聖誕齋月以及復活齋月,聖誕齋月(聖誕節前四十天)一般而言守小齋禮,復活齋月(復活節前四十天)則守大齋禮。

通常正教會對於守齋的立場是建議而不是硬性強制,守齋無疑是對身心健康的維持以及靈魂靈性的鍛鍊大以幫助,因此鼓勵教徒守齋。

東正教教義裡對齋戒唯一的規範為:勤祈禱、不失禮、不張揚。

如果不祈禱,齋戒便只是節食,對靈性並無幫助。

如果別人招待受齋者喫戒食之葷,則受齋者應欣然接受並與之共食是為齋戒的一部分。

最後,受齋者不應大聲張揚齋戒,或過度在意期取食之加工食品之成分,因為如此一來便會分心,使靈修前功盡棄。

教義教理編輯 東正教的教義是由聖經、聖傳兩部分組成。

東正教把《聖經》作為基本經典,並且是教義的中心依據。

《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

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等等。

聖經編輯 東正教和所有的基督宗教一樣,都是以聖經為經典。

並作為教理的依據。

正教會神父認為,聖經是「照亮道路的光,照亮腳下的燈」。

[7]東正教和天主教一樣都是把次經納入正典,稱為第二正典或次正典。

因此東正教和新教的聖經不盡相同。

正教會的舊約聖經為七十士譯本,卷目為50卷(包含不被天主教承認的4卷次經或合併在天主教舊約聖經中的個別篇目),新約聖經為27卷。

目前中國的東正教會由於沒有進行聖經譯經等工作,舊有的文言文譯本亦不能廣泛使用。

故中國東正教基督徒目前同時使用天主教聖經中文譯本的思高本和新教聖經中文譯本的和合本(多使用和合本上帝版)這兩個版本的中文聖經,俄羅斯東正教會在涉及中文聖經的使用時,例如每年復活節至聖禮儀的中文宣讀福音書環節,也採用和合本或和合本修訂版。

聖傳編輯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

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聖事禮儀、聖職聖品等等。

正教會目前使用的是傳統的三階聖品制,即執事、神父、主教。

關於教會曆法,東正教會使用儒略曆和格里高利曆作為教會曆法。

聖禮儀編輯 即等同於天主教的彌撒,聖禮儀在東正教會中,佔重要的位置。

透過「聖禮」信徒能與教會保持關係。

「東正教的神學家認為,宗教儀式是教會對教徒思想發生影響和作用的重要手段。

」[8]東正教與天主教一樣也有七大聖禮:受洗、塗聖油、受聖職、告解、婚配、終傅、聖體血。

聖體血聖事又稱為「事奉聖禮」、「聖上帝事奉聖禮」或「聖祭禮」。

是最重要的一項聖禮。

東正教會每周日(主日)都會舉行一次聖體血。

目前普世東正教會使用的事奉聖禮主要有:聖金口約翰侍奉聖禮、聖瓦西里侍奉聖禮、聖格里高利預祭(預先成聖)侍奉聖禮等。

西方禮東正教會,多使用米蘭彌撒禮儀,高盧彌撒禮儀和脫利騰拉丁彌撒禮儀。

西儀正教中使用脫利騰拉丁禮的教會在禮儀上幾乎與天主教無異,也把聖禮儀稱為彌撒,彌撒經文中也有托馬斯阿奎那的祈禱文。

只是沒有為羅馬教宗的祈禱文。

聖洗聖事東正教的信徒受洗,都要浸到水中。

因為東正教認為,浸到水裡可以洗除原罪和本罪,並且可以得到「上帝的恩惠」,因此再生,之後才有資格領受其它的聖禮。

聖體血聖事東正教之聖餐用有酵餅、紅色酒、水。

謂此三者,乃紀念耶穌當日水血湧出之狀。

嚴格來說早上領聖體血之前,從半夜12點起就不能進任何食物和飲料了,水和藥品也禁止。

如果在子夜領聖體血,則從18點起不能進任何食物和飲料了,水和藥品也禁止。

聖膏聖事「聖油」需要經過主教祝聖之後才能被使用。

塗聖油是表示「聖靈恩賜的印記」。

這是在剛受洗後的施行的,為的是使新入教者堅定對三位一體上帝的信仰。

聖秩聖事受聖職是當有人擔任神職時,所舉行的聖禮。

懺悔聖事又稱為「告解」。

當信徒有犯錯時,可以透過此行動能得贖罪的方式。

東正教會規定:七歲兒童以上,需要先懺悔告解後,才可以領聖體血。

婚配聖事透過一套儀式在教會內舉行婚禮。

婚禮中有一個儀式名為加冠,即新人們被加冠為其未來家庭的國王與王后。

傅油聖事即終傅,在信徒臨終前所行的儀式,亦可以在信徒重病、遇到身體和心靈的考驗時使用。

在信徒的眼、耳、口、鼻、臉頰、胸、手、腳塗抹聖油。

目的是讓信徒可以免受病痛之苦,赦免罪過。

臨終的信徒可以安心的進入天堂。

聖像畫編輯  拜占庭帝國的天使長米迦勒黃金聖像。

由於《舊約聖經》禁止崇拜偶像,因此正教信仰區域,遂發展出以聖畫像來作為瞻仰耶穌、聖母、使徒的獨特傳統。

聖像畫,簡稱聖像,是指以平面畫像的方式來表達神靈、聖者或神跡,為東正教的傳統藝術品,但亦有人反對聖像崇拜,視之為等同於偶像崇拜。

東羅馬帝國時代,皇帝與正教會曾為了禁止聖像崇拜,而大肆迫害畫師與信徒,許多聖像被毀,還有許多人因而被殺死或遭活活刺瞎雙眼,是為聖像破壞運動。

然而最後終究不敵民間對聖像的強大支持力量,不得不讓步妥協,因而再次肯定聖像傳統的尊貴性。

其中一位聖像支持者大馬色的聖約安稱,既然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格聖子以肉身的形式向人類顯現,就有理由描繪基督,但是聖父沒有肉體物質形象故仍然不得描繪聖父。

[9]聖像畫在正教會地區中被譽為「天堂的窗戶」「天國之窗」,彷彿畫可通往天堂,畫裡的聖人就個著窗戶(畫框)看著前來追敬(venerate)的信眾;但這並不表示畫本身被當成神明來膜拜。

祈禱(禱告)編輯 東正教祈禱的靈修學的兩個最主要屬靈體驗,正教屬靈的體驗有兩個核心:心禱和默觀。

心禱是使用《耶穌禱文》在去除一切雜念僅以懺悔之心進行逐步漸進的深入內心的最終與呼吸結合的祈禱方式,耶穌禱文東正教會中文翻譯的句式是:「主耶穌基督,上帝之子,憐憫我罪人。

」東正教徒或使用特製的念結繩或念珠進行詠念。

默觀是通過聖像和聖畫進行默觀祈禱。

組織編輯 主教制是最古老的制度。

而天主教的主教制則是源自1世紀早期教會的主教制度,所以可以說主教制是整個基督宗教中歷史最悠久的神職人員制度。

從最早的基督教會開始,教會(教堂)就散佈到不同的地方,每個地方的教會領導者就成了「主教」。

其他受派的「長老」就成了「神父」,然後受派的「僕人」就成了「執事」。

一個地區的最重要城市的主教有時候被稱為「大主教」,其他小一點的地方教會就會向大城市裡的教會尋求領導。

東方基督教教會(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一直都允許結過婚的神父和執事,只是婚禮要在上任前完成。

如果離婚或是成了鰥夫,神父和執事不能再婚,除非他們不再當神父和執事。

主教一直都是不能結婚因為他們是從僧侶中選出來的。

主教,神父和執事一直都是由男性擔任,女性是不可以擔任主教或司鐸的,女性以前曾可擔任女執事但這項制度目前沒有使用但亦沒有廢除或排除以後恢復女執事聖品的可能。

不同的正教派教會間可以說是以共同的信仰和各種儀式聯繫起來,但是卻沒有政治上的從屬關係。

俄羅斯的正教教士一般不太重視教理與經典研究。

重視的是儀典上的細節(而大阿拉伯地區的安提阿自主教會則剛好相反,重視教理以及經典研究並對儀典細節保持較寬鬆的態度),俄羅斯的正教教士,分別是黑品受戒教士與白品世俗教士。

受戒教士必須入修道院過刻苦生活,不得結婚,教會的高層多由他們充任。

後者地位較低,但可以結婚,他們在農村中不事生產,又與農奴一樣窮困,地位不高,因此常被嘲諷。

俄羅斯正教由金帳汗國可汗忙哥帖木兒發詔書,免其差役。

俄羅斯都主教不再由拜占庭指派希臘人出任。

由俄羅斯人出任,這時期是正教最自由的時代,也較前更強固。

宗派關係編輯  弗拉基米爾聖母聖像畫 對宗教改革的態度編輯 以全球而言東正教會並無經歷宗教改革,但仍然在俄國發生過俄羅斯東正教分裂活動與索洛維茨基起義。

東正教認為,新教主張的惟靠聖經論是有謬誤的。

正教會認為,聖經的權威性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沒有當時教會神職人員的整理,聖經只不過是一本雜亂的古書。

正教會還認為,許多教會的信仰並不出自聖經,而是由歷代所積累下來的傳統實行的。

這些傳統,正教會稱作聖傳(希臘語LeraParadosis),脫離了聖傳,聖經並無實質上的意義。

[10]基督新教派教會對正教會的態度一直不明。

雙方開始時維持著熱忱和友善的關係,但是基本的教條神學歧見並不比與天主教少,尤其是關於神聖傳統,聖靈/聖神由父分出(東正教不認同和子說)、自由意志、神聖預定、稱義(釋罪)、聖禮/聖事的數目、洗禮(正教會的「全部浸在水裡」相對於馬丁·路德的「用撒或是淋水」)以及是否要如同正教派的「在洗禮後馬上施行聖油禮和聖餐禮/聖體聖事」,聖餐禮變動的意義以及使用未發酵的麵包,教會和大公會議的無錯誤,崇敬,盛宴,對聖者、聖者塑像和遺物的祈禱,齋戒和其他教會的傳統。

這些分歧使兩者在基督教合一運動中無法更加密切聯繫。

某些較現代主義的新教教會對於東正教會則是保持憎恨的態度,因為新教以及宗教改革追求"恢復到最初的教會",可是東正教會認為自己證明了東正教會即是最初教會,基督教不需要再恢復什麼,再加上東正教堅持依照聖傳統(使徒教父的其他註解以及手稿還有教父一代一代載重教宗(牧首)之間的教義口頭傳統)解經,不同意新教"solascriptura"(唯有聖經)、自我解經的模式,使現代主義的新教諸教派教義的正當性備受質疑。

正教會一方也批評一些新興的新教會去除了聖傳卻自稱「早期的教會」,因為正教會認為自己實際上就是早期的教會經過聖傳承襲至今的。

[11] 近代教派分裂編輯 帝俄在彼得大帝領導時,曾試圖統一俄國東正教會的儀式,即彼得大帝改革的一部分。

但遭到反對和反而衍生出很多新的教派和教會來,還爆發了較小型的宗教戰爭即索洛維茨基起義,實際在俄國形成了像宗教改革的動蕩。

雖然表面上沙皇獲勝但反對派教會仍然存在,而官方教會也有人實際作自己保留舊派或個人化的儀式和解說。

以下是主要的俄羅斯正教會的教派分裂的非官方教派和教會:[12] 舊禮儀派 逃亡教堂派 否定派 北方沿海派 費多謝耶夫派 皈一派 教堂派 反教堂派 逃亡教派 反祈禱派 真正東正教基督徒漫遊派 阿里斯托夫派 屬靈基督教派 反禮儀派 閹割派 鞭身派 莫羅勘派 約翰派 史敦達派 托爾斯泰派 英諾肯提乙派 真正東正教會 真正東正教會基督派 緘默派 革新派 活的教會 吉洪派教會媒體編輯 在美國,OrthodoxChristianNetwork(OC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教會自己的媒體組織。

政教關係編輯 東正教會嚴正規定,神職人員不得用任何方式宣揚其政治立場。

因為教會是所有人的教會,不應被屬於世界而不屬於上帝的政治綁架。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Marshall,ThomasWilliam.NotesoftheEpiscopalPolityoftheHolyCatholicChurch.London:Levey,RossenandFranklin.1844.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EasternOrthodoxy.EncyclopædiaBritannicaonline.[2021-09-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英語).EasternOrthodoxy,officialname,usedinBritishEnglishaswell,isOrthodoxCatholicChurch,oneofthethreemajordoctrinalandjurisdictionalgroupsofChristianity.  ^Ellwood,RobertS.;Alles,GregoryD.EllwoodEncyclopediaofworldreligions.2007:128[2021-09-06].ISBN 978-1-4381-1038-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1)(英語).TheEasternOrthodoxChurchesareproperlyknownas"theOrthodoxCatholicChurch."  ^RichardR.Losch.Themanyfacesoffaith:AguidetoworldreligionsandChristiantraditions.Wm.B.EerdmansPublishing.2002-05-01:76[2021-09-06].ISBN 978-0-8028-052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7)(英語).TheofficialnameofthebodyistheOrthodoxCatholicChurch.  ^Tsichlis,Fr.Steven.FrequentlyaskedquestionsabouttheOrthodoxChurch.Irvine,CA:St.Paul'sGreekOrthodoxChurch.[2014-05-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0)(英語).ThefulltitleofourChurchis"TheOrthodoxCatholicChurch."  ^6.06.16.26.3奧斯丁,比爾.基督教發展史.許建人、馬傑偉譯.香港:種子出版社.2002:159.ISBN 9-622-30679-9.  ^科奈爾利斯,安托尼,「慕善集初學導讀」,東正教修道主義,第34頁。

^樂,峰.東正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神學出版社.2005:25.ISBN 9787500424383.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八世紀的一位教會教父,曾在教會內破壞聖像(反聖像)爭端最嚴重的時候撰文的大馬色的聖約安解釋道,因為上帝聖言成了肉身(約安福音/約/若1:14),我們不再是嬰孩;我們已經長大了;上帝已經給予了我們辨別的能力,我們知道什麼可以被描畫什麼不能夠被描畫。

既然三的第二位格在肉身向我們顯現,我們就能夠描繪他,再現這位紆尊降貴讓我們看見的上帝,好讓我們凝視他。

我們可以坦然地把不可見的上帝描畫為一位為了我們的緣故通過承擔我們的血肉而使自己可見的上帝,而不是一個不可見的存在。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常常聽見新教徒質疑東正教徒說:只要有聖經就好了,為什么正教會又重視「聖傳」? ^[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使徒統緒 ^樂,峰.基督教知识问答.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102–128.ISBN 9787802541726.  來源編輯 比爾·奧斯丁:《基督教發展史》.馬傑偉、許建人譯(香港:種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羅金聲:《東方教會史》(香港,香港聖書公會) 華爾克:《基督教會史》.謝受靈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5) JohnMcMannners:《牛津基督教史》。

張景龍等譯(貴州: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陶理:《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譯(香港:海天書樓,1997) 黃彼得:《認識基督教史略》(香港:金燈臺出版社,2005) 莫菲特:《亞洲基督教史》.中國神學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編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0) 理察·哈里斯、亨利·梅爾-哈亭:《基督宗教簡明史》.晴天譯(台灣:啟示出版社,2006)第四章,pp.91-124. 外部連結編輯 AnOnlineOrthodoxCatechismArchived2013-02-26atWebCite(英文) OrthodoxWiki(英文) 東正教詞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東正教聖像畫(羅馬尼亞文) 俄羅斯正教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台灣基督東正教會(正教會普世宗主教聖統-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 「中國正教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海外華人東正教團體「正教會中華諸聖會」的網站) 靈性傳統。

全球生態。

香港環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介紹不同宗教對生態的看法,並展覽香港獨特的生態面貌,完全免費,由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提供參見編輯  基督教主題 基督教:基督教歷史 教會四特徵:使徒統緒、大公教會 基督教派系:基督教教派列表 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拉丁禮教會、新教等 東方基督教:東儀天主教會、東方正統教會等東方正教會主題:東正教自主教會 希臘正教會 俄羅斯正教會 東正教北京傳道團 東正教自治教會 中華東正教會 正教會普世宗主教聖統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 聖像畫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東正教會&oldid=7170577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