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產業活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六、台灣的工業 ; 區位因素, 工業種類, 可節省的生產成本 ; 原料, 水泥工廠、糖廠、鋼鐵工廠. 魚類和農牧產罐頭工廠。
集貨費 ; 勞工, 電子和電腦工廠、鐘錶工廠. 成衣製造廠 ...
一、產業結構
1.產業結構的比較:
(1)第一級:直接利用自然資源的活動,如農業、林業、漁業、牧業等。
(2)第二級:利用第一級作為原料所從事的製造活動,如工礦業、製造業等。
(3)第三級:提供各種服務,如商業、交通運輸、金融業等。
二、台灣的農業
1
台灣南部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長,全年都是生長季,適合農耕,早期台灣即以稻米、糖和茶葉等為重要的輸出品。
2
台灣自光復後,快速工業化促使鄉村人口從事工、商業活動,因此台灣的農業人口比例已逐年下降。
為了提高農業競爭力,正積極進行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並引進新品種,改進生產管理技術,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3
台灣2002年加入WTO後,對傳統農業的衝擊很大,因此農委會提出『一鄉一特產』、『一鎮一景點』、『一鄉一休閒』等農業轉型計畫,以提高農民收益,振興農業經濟。
4.台灣主要農作物:
主要作物
説明
水稻
(1)台灣稻米年可二穫。
(2)近四十年來,台灣稻作面積減少的原因:
A.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
B.稻米單位面積產量增加。
C.灌溉用水不足。
D.農地轉為工、商用地。
E.加入WTO開放外國稻米進口。
甘蔗
(1)早期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傳入。
(2)早在17世紀就有生產的紀錄。
(3)稻米與甘蔗是台灣早期外銷的主力。
(4)多分布於台灣中、南部平原地區。
(5)近年來蔗田面積逐漸減少。
茶
(1)光復初期,茶業外銷量僅次於稻米。
(2)現今茶葉的外銷雖然風光不再,但仍是風行的飲料作物。
(3)台灣著名的茗品有烏龍茶、包種茶。
(4)茶園的分布以中、北部的丘陵地區為主。
檳榔
(1)栽培面積不斷的擴展。
(2)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和山坡地。
(3)影響山坡地水土保持,並不值得推廣。
5.台灣農業經營的特色:
(1)耕地面積狹小:
臺灣山多平原少,耕地有限,所以農業生產成本較高,台灣在加入WTO後,農業受到衝擊也較大。
(2)農業技術先進:
為提高農業競爭力,積極推行品種改良,病蟲害的防治,並且引進新品種,改良生產管理技術,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3)農村勞力老化:
台灣工業化和都市化的過程,促使農村年輕人口外流到都市,農村勞力漸趨向老化。
(4)農業經營集約度高:
由於每位農民擁有的耕地面積狹小,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於是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資金和勞力,集約度很高。
(5)觀光農業興起: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週休二日制的實施,農村成為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不但可結合農業與休閒活動,也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提振農村經濟。
(6)作物轉種:
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對稻米需求減少,農民改種高價值的作物,如花卉、有機蔬菜、水果等作物,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三、台灣的林業
1.台灣的丘陵和山地面積約佔全台的三分之二,且雨量豐沛,固森林資源豐富。
2.
十六世紀時,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台的89%,隨著經濟發展,導致林木砍伐過度,現今僅剩59%。
3.林業的經營型態:早期『砍伐大於種植』、『伐植平衡』,現在是『保育重於砍伐』。
4.森林的功能:供應木材原料、保護土壤、防治山洪、棲息生物、調節氣候和提供休閒遊憩等
5.台灣森林砍伐的過程:
四、台灣的漁業
1.
台灣四面環海,又有寒暖洋流交會,不論是遠洋漁業、近海漁業,或沿海的養殖漁業,都是漁民重要的經濟活動。
2.
政府有鑑於漁業資源保育之迫切需要,於是在台灣沿岸規劃有漁業資源保育區。
3.加入WTO後,利用現代化的科技,發展水產種苗及海水活魚等精緻又具有市場潛力的水產品
4.台灣的養殖漁業:
(1)台灣因工商業發達,帶動養殖漁業的需求,故西部濱海地區有許多魚塭。
(2)台灣西部濱海居民的漁業活動是養殖漁業。
(3)
台灣的西南沿海為了發展養殖漁業而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引發海水倒灌等環境問題。
(4)台灣的養殖漁業,以虱目魚、牡蠣、蝦、鰻魚、九孔等最有名。
5.海洋漁業的類型:
類型
範圍
領域
使用船的種類
沿岸漁業
12浬以內
領海
小型船、筏或不使用船筏
近海漁業
12〜200浬
經濟海域
動力漁船
遠洋漁業
200浬以外
(1)本國公海(2)它國經濟海域
動力漁船
五、台灣的畜牧業
1.
台灣土地有限,畜牧以欄牧為主,早期畜牧一向為農家的副業,現在朝向專業化、企業化的經營。
2.
台灣為增加食物中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在農業區推廣酪農業,頗有成效,有些牧場也轉型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如台東初鹿牧場,苗栗通宵的飛牛休閒牧場。
六、台灣的工業
1.工業發展的演變:
(1)民國四十年代:
採取進口替代策略,進口大量機器和紡織原料,利用台灣低廉的勞力發展輕工業,如紡織、食品工業。
(2)民國五十年代:
A.採取出口擴張策略,大量生產工業產品出口國外市場,以賺取外匯。
B.加工出口區的設立
在此時期台灣缺乏資金和技術,但有價廉質優的勞工,政府利用此優勢,吸引國外需要大量勞工的工業來台設廠,將原料或零件加工後,銷至國外。
民國五十四年設立高雄加工出口區,因具有海運便利的優勢,最早設立;民國五十八年設立楠梓和潭子加工出口區。
(3)民國六十年代:
A.發展重化工業,推動十大建設,如石化、鋼鐵、造船等工業。
B.台灣由勞工密集工業逐漸升級為技術及資本密集工業。
(4)
近年來,台灣的工業逐漸轉型為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價值大、能源密集度低、外銷潛力大的高科技工業,如電機、機械、資訊、電子等工業。
(5)台灣高科技產業設立的目的:
為了促進工業升級,政府設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引進高級工業技術和人才,發展高科技產業
(6)台灣現有三個科學園區:新竹科學園區、台南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
2.台灣的工業區:
(1)台灣設置工業區的目的:
A.提供工業用地及基本設施。
B.集中管理工廠生產的廢水、廢棄物。
(2)台灣的工業區,依其分布的位置,分成都市型工業區和鄉村型工業區。
(3)都市型工業區和鄉村型工業區的比較:
工業區
優點
工業區所在地
都市型工業區
A.接近市場,銷售方便。
B.勞工顧請容易。
C.交通運輸較為便利。
D.未與住宅區混雜,可減少污染。
高雄市臨海工業區基隆市大武崙工業區
鄉村型工業區
A.增加鄉村工作機會,減少人口流失。
B.地價較便宜,可以節省土地成本。
嘉義朴子工業區雲林離島工業區
3.工業區位:
(1)工業的區位因素:
指選擇工廠合適的設置地點須考慮的因素,包括原料、動力、勞工、市場、交通、土地、科技、政府政策等。
(2)工業區位因素的比較:
區位因素
工業種類
可節省的生產成本
備註
原料
水泥工廠、糖廠、鋼鐵工廠
魚類和農牧產罐頭工廠。
集貨費
台灣鋼鐵業的原料從國外進口,且大都市對港鐵的需求也較多,故須考慮交通和市場區位因素。
勞工
電子和電腦工廠、鐘錶工廠
成衣製造廠、紡織(紗)廠、
塑膠品加工業等。
加工費
動力
冶金、煉鋁、煉銅工廠、
陶瓷工業等。
加工費
市場
麵包廠、紙盒工廠、飲料工廠、家具工廠、煉油廠等。
分配費
交通
外銷為主的工廠,宜設在海港附近。
分配費
七、台灣的國際貿易
1.國際貿易是指國與國之間的商業行為。
2.國際型態:
(1)入超(逆差):指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
(2)出超(順差):指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
3.
台灣因缺乏資源,必須從海外進口原料,加工後再將成品銷往海外,因此進、出口業很發達,自民國六十年代以來,台灣地區的貿易均屬於出超。
4.
依據(民國90年1〜8月),台灣的前三大貨物進口夥伴為日本、美國、東南亞;前三大貨物出口夥伴為美國、香港、歐洲。
5.國際分工:
(1)意義:一個企業各部門分別設置在不同國家分工的現象,稱為國際分工。
(2)原因:
每個地區所具有的資源不同,企業在設廠時為求降低生產成本,將工廠外移到成本較低廉的國家,行銷、研究部門留在本國,以高科技技術、快速的資訊研發商品,再送到國外工廠製造。
6.全球化:
(1)意義:
國際分工之下,各國互通有無,國家邊界逐漸打破,各國經濟朝向整合成一個相互依存的體系,此種發展的趨勢稱為『全球化』。
(2)全球性經濟貿易組織的形成:
地區與地區之間具有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於是各國組成全球性經濟貿易組織,維持國際貿易的順序,如世界貿易組織(WTO)。
單元實力考驗
延伸文章資訊
- 1產業分析-趨勢洞察
產業分析-趨勢洞察-台灣趨勢研究. ... 台灣餐飲業營業額自106年的5,160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747億元,109年受疫情影響,銷售額成長趨緩.....(閱讀全文) ...
- 2推動「6大核心戰略產業」—讓臺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為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政府於105年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作為驅動臺灣下個世代產業成長 ... 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高科技研發中心 109-06-23.
- 385個台灣黃金小鎮有21個國際級產業世界亮點產業少不了台灣
台灣,這個小島的人口不到全球0.3%,陸地面積僅占萬分之2.4,在世界地圖上,僅是一個小點。但,這顆小螺絲釘,發揮了關鍵的力量,成為全球233個國家 ...
- 4正視台灣產業結構失衡發展危機 - 名家評論
近年以來台灣在致力透過少數「護國神山」明星科技產業創造出口榮景,藉此促進經濟持續成長的背後,其實造成許多傳統產業陷入停滯萎縮現象。
- 5經濟部2020 產業發展策略
ECFA 貿易協定將在2020 年使台灣國民生產毛額. (GDP)上升4.5%。若沒有此協議,台灣的GDP 可能將萎. 縮近1%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I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