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中文讀書會— 企業理財- (4.6)資金成本與資本結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MM在1958年所發表的資本結構理論,其實是建立在一系列嚴謹的假設之上的。
其主要假設包括下列幾項:無交易成本;投資者個人的借款利率和企業的借款利率相同,而且負債是 ...
首頁
封存
RSS
AboutMe
CFP中文讀書會是一班來自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SPACE),財務策劃專業文憑畢業的學生們組成的,我們已擁有超過一仟名會員,在呂SIR的帶導下,我們一同推動香港財務策劃及認可財務策劃師(CFP)走上專業地位!
CFP中文讀書會
企業理財-(4.6)資金成本與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的概念和理論 以上已詳細討論公司資金成本的計算。
相信你也知道公司舉債能夠增加股東的回報(每股盈餘會增加),但同時也會導致財務風險的增加(每股盈餘的波幅增大)。
那麼,公司能否設計一種資本結構,使公司的價值最大化呢?因此,尋找“最佳”資本結構,便成為了財務學中一個重要課題,所謂“最佳”資本結構,即是該公司在此資本結構下,其資金成本是最低的,從而該公司的價值達到最大,也達到了公司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
以下部分會先後探討幾個重要的資本結構理論。
傳統資本結構理論 傳統資本結構理論指出,公司在利用財務槓桿作用的最初期,即開始增加負債比率的初期,負債和權益資本的風險都不會有明顯的增加,因此負債成本和權益成本基本上也可維持不變,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也會隨着增加負債的使用而下降,公司的價值會隨之而上升,並且在某限度內達到最高點。
但當公司的負債超過某一定的限度時(如圖一的B*),由於財務風險會因負債過高而明顯地增加,公司的負債成本和權益成本便會跟着上升,並使加權平均資金成本隨之而急促上升,公司的價值也最終會因資金成本上升而開始下降,就如下圖所示。
根據傳統理論,透過財務槓桿,即舉債,公司就能夠擬定出一個使其價值最大化的最佳資本結構(B*)。
MM資本結構理論(無稅負) 在1958年,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二人簡稱MM)發表了一篇突破性的文章,從此大家對公司負債決策有了新的體會。
其後,他們在1963年及1976年兩次發表研究成果,使他們的資本理論更為接近現實世界的情況。
本部分將集中討論他們在1958年所發表的研究,他們主要的結論是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
MM在1958年所發表的資本結構理論,其實是建立在一系列嚴謹的假設之上的。
其主要假設包括下列幾項:無交易成本;投資者個人的借款利率和企業的借款利率相同,而且負債是無風險的;無公司和個人所得稅;無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公司的企業風險相同,則公司所屬的風險等級也相同(以公司的資金成本量度);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收益及風險有同質預期;所有現金流量都是永續年金,即代表公司或個人發行無有期限的負債。
公司將所有盈餘以股息派發給股東,且息前及稅前盈餘的增長率為零。
根據以上假設,MM認為在既定的投資和派息政策下,兩間相同公司(除資本結構不同外)的價值是完全相同的。
公司的價值只取決於其資產而並非其融資方式,否則市場上將有套利機會(arbitrage
opportunities)。
例如舉債公司的市值過高,投資者便會借入資金去投資於相同但沒有舉債的公司,為自己自製財務槓桿(homemadeleverage),便能用較低成本取得相同的報酬。
這樣,舉債公司的價值會下降,沒有舉債的公司的價值則會上升,直至兩者相同為止。
在沒有稅負情況下,MM理論命題有兩項: MM命題
I:沒有舉債公司的價值(VU)和有舉債公司的價值(VL)是完全相同。
假如兩間公司的企業風險是完全一樣的,有舉債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rWACC)和沒有舉債公司的資金成本(即權益資金成本,r0)便會完全相同。
在無稅負情況下,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會是一個常數,並等於完全權益公司的資金成本。
MM命題
II:在沒有稅負和公司既定投資及派息政策下,公司股東所要求的回報率會隨着財務槓桿而增加。
公司股東所要求的股票或權益回報率(returnonequity,rS):rs=r0+(B÷S)(r0-rs)。
當中:r0=完全權益公司的資金成本,rB=負債成本,B=負債的價值,S=股票或權益的價值。
從以上公式所見,股票或權益的必要回報率是由兩個主要部分所組成的。
第一部分是r0,即完全權益公司的資金成本。
假若公司沒有舉債,公司的資金成本便等於r0。
第二部分是風險溢價(riskpremium)。
這個風險溢價(B÷S)(r0-rs),是由於公司舉債而令股東負上額外的財務風險,所以他們會要求補償。
從這個風險溢價可以看見,它與負債權益比率(debt-equityratio)是正相關的。
所以當公司增加其負債比率時,股東便會要求更多的回報。
所以當公司的負債權益比率增加1%,股東便會多要求(r0-rB)%的回報。
最後,可以看見,雖然rS隨着公司的負債權益比率而增加,但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卻仍然保持不變,所以公司的價值不會因舉債而有所改變。
MM在1958年的文章中所提出的結論非常重要。
他們的結論不單說明在完全資本市場下,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同時也提供線索使我們知道怎樣才可令到資本結構影響公司的價值。
例如,在現實世界中,交易費用(如稅負)是存在的,公司稅率和個人稅率是不同的。
又例如公司是有限責任的,但個人並不是,所以投資者來說,自製財務槓桿並不是一件易事。
雖然我們一直假設公司的融資政策和其投資政策並無任何關係,但是在現實中,其他由融資所產生的成本如破產或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都會影響公司的投資和營運,從而影響公司的價值。
上述問題都會在稍後詳細討論。
以下活動是有關自製財務槓桿和套利活動的。
甲公司和乙公司是業務性質相同的上市公司,並同樣從事生產機器。
兩間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operatingincome)均達一千萬,二者的分別在於資本結構方面:甲公司是完全權益公司,而乙公司的一半資金是以12%利率舉債融資的。
假設乙公司的市值和每年純利如下: 另一方面甲公司的市值為6千5百萬。
在完全資本市場的情況下,公司的市值不會因資本結構而不同。
若你現在擁有1%甲公司的股份,請問你會怎樣利用這個套利機會呢? 你可以同時出售甲公司的股票和購入乙公司的股票。
出售甲公司的股票,你會得到65萬。
接着,你可將一半所得(即32.5萬)存入銀行以賺取12%利率,餘下的32.5萬則用來購入乙公司的股票。
所以,你會擁有325,000÷30,000,000,即是1.0833%乙公司的股權。
在沒有實行這個套利行動前,你會因擁有1%甲公司的股份而獲得10萬(1%x1千萬)的公司利潤。
但當你實行套利活動後,你個人的資本結構便會與甲公司一樣。
現在你的收入如下:公司利潤:69,331.2(6,400,000x1.0833%)利息收入:39,000(325,000x12%)總收入:108,331.2 所以透過套利活動你每年能獲得額外利潤$8,331.2(108,331.2-100,000)。
10年前
延伸文章資訊
- 1MM理論_百度百科
最初的MM理論,即由美國的Modigliani和Miller(簡稱MM)教授於1958年6月份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的“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該理論認為,在不 ...
- 2CFP中文讀書會— 企業理財- (4.6)資金成本與資本結構
MM在1958年所發表的資本結構理論,其實是建立在一系列嚴謹的假設之上的。其主要假設包括下列幾項:無交易成本;投資者個人的借款利率和企業的借款利率相同,而且負債是 ...
- 3MM理論的基本假設為 - 華人百科
最初的MM理論,即由美國的Modigliani和Miller (簡稱MM )教授于1958年6月份發表于《美國經濟評論》的“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該理論認為,在不 ...
- 4MM理論 - 台灣Word
最初的MM理論,即由美國的Modigliani和Miller (簡稱MM )教授於1958年6月份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的「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
- 5MM資本結構理論
關於企業資本結構的理論基礎,最著名的. 就是由Franco Modigliani 和Merton H. Miller. 在1958年發表的《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 資管理》一書中,所推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