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依附行為發展 - 信誼好好育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依附關係是孩子和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所形成的一種情感緊密的聯結。
... infancy,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9 ( 3, serm NO.
不分齡
懷孕
0-3歲
3-6歲
6歲以上
搜尋
什麼是依附關係呢?依附關係是孩子和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所形成的一種情感緊密的聯結。
而依附關係的形成有下列幾個階段...
文/林惠雅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家中有黏人或怕生的嬰幼兒,的確令一些父母傷腦筋。
父母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要瞭解為什麼孩子會有如此這般的行為反應。
在發展心理學學理中,孩子這種行為反應,是和依附關係(attachment)的發展有關。
什麼是依附關係呢?依附關係是孩子和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所形成的一種情感緊密的聯結。
而依附關係的形成有下列幾個階段(Schaffer&Emerson,1964)(註1):
階段一:無社會性階段(出生~6、7週)
在這個階段,無論社會性或非社會性刺激,均可引起嬰兒的反應。
階段二:無區分性依附關係階段(6、7週~6、7個月)
孩子喜歡和別人親近,對此階段的孩子而言,父母、陌生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階段三:特殊依附關係階段(6、7個月~18個月)
孩子開始和特定對象(如母親或父親或主要照顧者)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
階段四:多重依附關係階段(18個月以後)
孩子和其他人(如家中其他成員)建立依附關係。
但若在壓力的情況下(如第一次上學、上醫院),孩子可能又會依附主要照顧者。
不過,一般狀況下,孩子可以和其他人有情感的聯結。
由上述階段來看,嬰幼兒在6、7個月~18個月左右,會和主要照顧者這個特定對象形成親密的情感聯結,當孩子和主要照顧者分開時,孩子會產生焦慮,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
處在如此焦慮狀況下的孩子,可能出現哭鬧等抗議行為,這種行為就是我們俗稱的「黏人」。
同樣的道理,當孩子看到陌生人時,也會有「陌生人焦慮」,出現「怕生」的哭鬧行為。
註1:Schaffer,H.R.&Emerson,P.E.(1964),Thedevelopmentofsocialattachmentsininfancy,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29(3,sermNO.94).
焦點話題
激活寶寶的感官知覺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透過視、聽、嗅、味、觸覺等感官知覺來探索世界。
所以,寶寶對於新鮮事物,必定會聞一聞、摸一摸、嚐一嚐;寶寶每多看一個新的東西、每多聽到一個新的聲音,都將成為他的經驗….
小一入學適應不焦慮
卸下圍兜、告別遊戲的童年,孩子終於進入小學,您是否擔憂他會有適應上的問題?信誼基金會陪伴爸媽一起幫孩子跨出安穩的第一步,讓孩子可以快樂上學、安心度過適應期。
讓寶貝快樂上幼兒園
寶貝第一次上幼兒園,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或是無法分享上學的狀況,爸媽需要耐心陪伴或引導,一些技巧,可以幫助孩子逐漸步上軌道,縮短上學適應的時間。
最新觀點
從心談教養林惠雅
唱反調、不聽話?看懂孩子的發展蛻變!
翻轉學習力高麗芷
不要忽視孩子的非語言溝通教育
幸福好孕氣鋅鋰師拔麻
比起產後憂鬱,更易被輕忽的「孕期」憂鬱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
育兒電子報
線上購物
孕袋索取
教養問答
親子廣場
加入好友
延伸文章資訊
- 1三歲前幼兒社交互動發展:淺談依附關係 - 愛寶貝親子網
生命的前三年,是孩子認知與神經發展的重要時間,當個體逐漸成熟,社交技巧也會越來越進步。在這段期間,寶寶的主要社交情境是和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
- 2嬰幼兒的依附關係與分離焦慮作者: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鄭 ...
依附關係指的是嬰幼兒和主要照顧者之間交互的、持久的情感連結。 ... 開始下降,例如,1歲半的孩子通常可以離開特定照顧者,和更多熟悉的人互動了,又或者是,2~3歲的 ...
- 3親子依附關係-Dr.方の幼兒學園-安安婦幼中心
如果是在3~6歲失去父親,這時候會因為失去父親而產生極大的心理痛苦、並渴望家庭團圓。如果在6~8歲時父親離開家庭,會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歸咎、認為父親離開家庭是自己造成的 ...
- 43歲前的依附關係,決定3歲後的社會發展
3歲前的依附關係,決定3歲後的社會發展 · 非社會性:基本情緒的刺激與反應 · 無辨識依附:雖須依附親人照顧,卻沒有真實的辨識性,因此只要有人逗他,他都就會 ...
- 53歲前的依附關係,決定3歲後的社會發展 - 天才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