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布可以做什麼?台灣紡織科技的奇想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紡織綜合研究所產品部黃博雄主任,向觀眾揭開不可思議的台灣紡織科技。

圖片來源:大愛電視提供。

來自台灣的布料,從不在運動比賽中缺席. 其實台灣紡織業 ... 社會觀察 一塊布可以做什麼?台灣紡織科技的奇想 作者 黃博雄主講 謝元凱整理 2019-12-07 「布花園」在花博園區中的展示。

圖片來源:布花園FabricGarden 已成功複製連結 剛從德國參展返國的紡織科技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博士,在演講一開始,就提起他此行的小故事和引人深思的感嘆。

這次,他的夫人託他在出國時代買法國巴黎某知名品牌的水餃包,而他自己想要購買美國某大品牌的男性公事包。

這兩款包包的布料、材質、血緣,其實系出同門,一樣是台灣某家廠商研發代工的產品,而且廠商老闆就跟他一起參加展覽。

但諷刺的是,這些委託代工的知名品牌都不願意讓消費者知道這樣的內幕。

黃博雄表示:「台灣的紡織業長久以來,都是隱形冠軍!」 紡織綜合研究所產品部黃博雄主任,向觀眾揭開不可思議的台灣紡織科技。

圖片來源:大愛電視提供。

來自台灣的布料,從不在運動比賽中缺席 其實台灣紡織業所做的布料遍及各種產品。

例如現代汽車不可少的配備──安全氣囊,就是台灣紡織很重要的技術產品,延展度高且具有彈性的布料可以讓安全氣囊爆炸瞬間還維持高堅韌度。

水上活動的充氣汽艇、汽車爆胎後換胎用的布千斤頂、水災時可用於臨時避難或交通的充氣床墊,都是來自台灣紡織科技布料。

而每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台灣其實已經連續四屆未曾缺席,從球衣、球鞋、護具到足球皮革的材料,都有台灣創新研發的環保科技產品,已經成為多國球隊選手十分愛用的品項。

黃博雄說:「基本上,每次競賽有一半以上的球隊,都是採用台灣製造的產品。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生產800萬件這類環保衣物,台灣就佔有60%的生產量!」 還有,奧運中曾有金牌選手穿著「鯊魚裝」比賽,造成其他泳將競相使用,而製作鯊魚裝布料的廠商就在桃園,以「仿生學」模仿鯊魚魚鱗編織成布,在水中可以減少3%的阻力,讓選手決勝於關鍵的零點幾秒。

不只能穿、能用,還能拿來種植物! 紡織布料的應用如此多元,創新研發的腳步不斷前進,點子也推陳出新,竟然在園藝方面也能神乎其技。

黃博雄於2011年以「布花園」作品榮獲德國iF設計大賽金獎,是台灣首次摘金的紀錄。

「布花園」的設計靈感和核心概念來自於黃博雄當年幫孩子做自然課實驗作業時的啟發,就是將植物像種豆芽菜一樣直接「種」在不織布上,讓纖維變成根的住家;再加上布的延展性,不但可以到處擺放,也能作為園藝造型而更加多元化。

當年為了響應環保,研發出不織布的技術,再經過黃博雄的團隊長期耐心實驗,不斷克服問題,終於讓「布花園」的設計獲得成功。

不織布的原料聚酯纖維多來自回收再利用的寶特瓶,製成的布料堅韌而不易腐爛,能承受植物的重量。

以立體織造技術形成格格相連的口袋狀結構後,在袋中塞入類似白色棉花的聚酯纖維進行無土植栽,僅施予水分,植物便可以自然成長而生機盎然,不僅病蟲害較少,壽命也更長。

運用這種不織布材料的「布花園」產品,除了應用於園藝,還可以披覆於建築物垂直外牆或者內部空間,有隔熱防護的效果,又容易清潔維護,兼具節能和綠化功效。

最近南港落成不久的一棟「砳建築」,除了鵝卵石弧形造型的特殊美學設計,還導入綠色環保概念,因而勇奪國際最佳辦公大樓建築優勝獎。

這棟建築的部分外觀就是應用「布花園」的方式呈現,成為黃博雄自豪的作品。

台灣紡織產業的創新研發,不但產製出舒適便利的衣物,以及具有機能性與智慧化的紡織科技產品,在全球市場發光發熱,還能讓建築物穿上外衣,美化外觀,搭配成為建築設計的一環,更對地球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更多演講論述,請看大愛電視《人文講堂》節目:〈布可思藝〉 大愛一台:首播12/7(六)17:00,重播12/8(日)22:24 瀏覽次數:2244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堅定而深遠──「新旺集瓷」傳承與轉型的力量 台南西裝大叔最摩登 台灣是世界前三名的資源回收大國,為什麼國際形象始終沒跟上? 延伸閱讀 關鍵字: 紡織 台灣 產業 布料 布花園 創新 葉嘉雯 大愛電視《人文講堂》 邀請社會各界精英或意見領袖,以24分鐘講演方式,分享個人故事、學識涵養與人文觀點。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葉嘉雯 大愛電視《人文講堂》 邀請社會各界精英或意見領袖,以24分鐘講演方式,分享個人故事、學識涵養與人文觀點。

熱門文章 1 母親節的禮物與懲罰:我們歌頌母愛偉大,卻又無限貶低母親的角色 2 身為育兒教養的旁觀者 3 「我的所有文字都要燒掉」:違背卡夫卡遺願,在烈焰中倖存的文學作品 4 世代間多元的台語經驗:九天玄女「台灣國語」風波告訴我們的事 5 模仿越南口音好笑嗎?一個越南新住民的感想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