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迴避型人格障礙?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相關問題:如何擺脫「迴避型依戀」?一直不知道自己焦慮、迴避、愛獨處的心理問題要怎麼辦。
最近開始看點心理學的東西,發現自...
標籤:人格障礙心理學心理治療精神病學迴避型人格
如何治療迴避型人格障礙?
12-01
Avoidantpersonalitydisorder
相關問題:如何擺脫「迴避型依戀」?
一直不知道自己焦慮、迴避、愛獨處的心理問題要怎麼辦。
最近開始看點心理學的東西,發現自己與「迴避型人格」非常相近。
之所以不稱自己就是「迴避型人格」,是因為不想給自己貼一個標籤,再去套標籤里的條條框框,那樣會讓我更迷局更走不出來。
簡單地說,因為成長過程中的某些事情,導致我在面對人群時候越來越傾向於逃避。
不喜歡群體活動,偏向獨處。
這些都是內心深處的傾向,在真的需要進行社交的場合中,我也可以自如應付。
但這些都是表面敷衍,深層里我是拒絕被侵入私人空間和生活的。
總的來說就是彬彬有禮的拒人於千里之外。
朋友很少。
交心的更少。
不擅長維護朋友關係,往往忽略或者冷淡別人。
過了一陣子發現了疏遠,也不好意思再去暖熱,所以很難交到真心朋友。
面對愛情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覺得被人喜歡是一件很讓我膈應渾身不舒服的事情。
面對異性強勢,不懂展現女性溫柔。
可想而知,自己應該是那種最不受歡迎的女生類型,所以一直單身。
總是想太多,關於人生關於生命關於世界關於生活。
偏向哲理性的東西,對文字敏感異常。
用一句話總結我自己,就是:內心波瀾壯闊,腦內大千世界,面上丁點不顯。
這樣活著挺累的。
因為一直都是獨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出口,無可寄託。
所以愈加孤獨,愈加迴避。
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解脫。
有一種動物,它不能夠保持自身的體溫恆定。
受驚時,身體便蜷縮成一團,包住頭和四肢,渾身豎起棘刺,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它的觸覺和嗅覺很發達,這意味著它非常敏感。
這種動物,性格孤僻,膽小易驚,喜靜厭鬧,白天隱匿在巢內,黃昏後才出來活動。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刺蝟是一種典型的迴避型人格。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像刺蝟一樣,時刻處於一種防禦狀態,不輕易向外敞開心扉,只有在極度安全的狀態下,才會苟且似的鬆弛下來,卸下堅不可破的外殼。
竭盡全力,試圖呈現給大眾完善的一面,然而內心卻迴避競爭,逃避社交,表現出的恰恰是不堪一擊的虛弱。
迴避,只是因為虛弱。
我只想讓你看到,那些我生命意志中最為積極、圓滿的部分,卻可曾想,所有的美滿都有遺憾生的繭。
而遺憾,於我而言,是不願被看破的殘缺。
暴露虛弱,理想的自我就會被摧毀,帶來的是羞恥與自卑。
【注:以下內容的核心觀點來自《神經質人格》一書,為了更貼合問題,個人添加了一些引申,如有不當,望不吝指出】1,『承認卑微』承認卑微並不會導致痛苦,而是表達了勇氣。
勇氣意味著本真,實事求是,不偽裝自己。
所以,首先,要對內在的自我誠實。
可能你會覺得,承認自己虛弱,豈不是自我貶低,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與我的本性不符啊!我活著的意義就是向世人證明『我能行,我並不必別人差,相反,在某些方面,我甚至技高一籌』。
你現在讓我向眾人示弱,這怎麼能行呢?通常,人們有兩種方法提升自我相對價值。
一是『實力碾壓同一級別的競爭對手』,二是『一開始就降低外界的期望值,通過逐漸彰顯的能力提高回升空間』。
而當一個人的能力尚不足以撐起他/她的野心時,後者往往是最明智的選擇。
先把自己放到一個最低的位置,然後蓄勢待發,做出成績,更能讓人刮目相看。
所以,對於迴避型人格來說,承認卑微反而會帶來積極的力量。
2,『培養勇氣』勇氣的培養不是抽象的教導,而是實踐中的磨鍊。
做勇敢的事情,才能培養勇氣。
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和內在的自我對話,用心辨別哪些想法來自真實的自我(相對弱小),哪些想法來自理想的自我(相對強大)。
你需要做的就是『還原真實的自我,追逐理想的自我』,這就意味著你要時常徘徊在二者的邊緣,做一些『富有挑戰性,而又不至於讓人聞風喪膽的事情』。
例如,選擇合適的時機,試著向真正信得過的朋友袒露心跡,說出你的困擾和擔憂。
注意表達的方式以及控制交流的深入程度等等,這些細節都是你需要考慮到的。
我覺得『恰到好處的表達』是迴避者解決內心衝突之前,首要去演繹的前奏。
3,『實現意向單一化』。
(解決迴避帶來的卑微與羞恥感)絕大部分敏感的迴避型人格,在迴避的同時,內心大都迫切地渴望通過坦然面對來提升存在感。
而當自己無力承擔面對的風險,以及未知的不確定性時,迴避往往成了眼前最為安全有效的選擇,卻也是最無力的吶喊和反抗。
這時,需要的意向就會產生矛盾。
羞恥感,自卑感紛至沓來。
當需要的意向是單一的時,會造成動作的單一,注意力集中,人是向前看的,單純和投入,人可以有效滿足需要。
當需要的意向矛盾時,易形成目標混亂,不了解真正的需要,會造成不行動或行動的低效率,形成逃避或者通過想像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需要的滿足是靠行動來實現的,而不是靠想法。
如果不行動,需要的張力會越來越強烈,人會越來越緊張。
當一個人的行為背離了內心最真切的需求時,不僅精神意志得不到表達,肉體還要承擔相應的約束,最終導致「里外不是人」。
『通過找尋最原始的動機,解釋併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自我的內在和外在世界才會和諧統一』。
這樣的自我,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人。
也只有如此,才能將注意力從自我過渡到外界,從而解放天性,從根本上減少自我損耗。
4,『尋求聯結的意義』。
(包括家庭、愛人)
在愛的關聯中,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情緒障礙放棄,體驗新的快樂和價值。
當通過以上改變培養了自主性後,會產生兩個心理上的積極後果。
一個方面是,具有做事情的積極性,通過行為的創造性,發現了愛好與興趣,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做事情的過程上和道德的愉快體驗上,自我被整合成為一個有力量的做事者。
世界的意義是積極的。
另一個方面是,自主的自我,會形成穩定的高自尊,會使人熱愛和肯定自己。
而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另一個情緒的變化或情緒的精神化,其內容為熱愛別人、相信別人、關心別人、尊重別人。
也不至於有太大壓力。
我看了這個詞條之後對照了一下,發現我之前是這種心理障礙,也發現近幾年情況是在變好的。
說說我的想法吧。
人本來就是孤單的嘛,這麼多年的人格問題,也早該適應了。
從來都不會有什麼標準答案。
無非就是,我們在這個繁縟複雜的世界中,變成自己。
縱使我們的生命宏觀上不過都是一樣的,但那也是無數小事打造的。
對於任何小事來說,我們都有無限自由,完全不用緊張咯。
放輕鬆就好,把自己當做和別人一樣的,別自己一個人憋屈。
不用老是躲著別人,要多分享。
一定會驚喜地發現還有人與你感受相同。
從試著分享自己的感受開始。
自然而然的就能與別人開始交流,事情會變好不少。
迴避型依賴人格的硬傷是,總會忽略別人的感受。
可能一個人反省自己的時候,覺得自己情商很高,但是想要體會別人的感受,需要和別人相處的經驗。
我發現我自己有時候就是沒辦法體會,正確理解別人的想法。
所以這類人心裡傾向就是忽略別人。
還是應該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多積累與人交際的經驗。
我後來認識了一個安全型人格的小夥伴,她使我開始學著信任別人,學著降低自己的心裡防線。
其實這樣的話有時候我們是會受傷的。
但是,每受一點傷,就證明你把自己暴露在陽光下又多了一點。
學著愛自己以外的整個世界。
明確一下,按照下圖的分類,我之前文中的也有提到,我是高焦慮和高迴避,所以為恐懼型。
非專業選手,我自己暫時沒時間去讀論文原文,所以先刪去不明確的部分,等暑假再進一步修正。
謝謝各位的建議!
--------------------------------------------------------------------------------------------------------十分欣喜的是,我們間的危機再次解除,我也發現我本身存在著比我想像中更多的問題。
深入的溝通和加深的信任對順利度過本次信任危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性格對於生活的影響超出了我的預估,更加希望各位觀者及時尋求合理的幫助!2017/05/23-------------------------------------------------------------------------------------------------------各位,很抱歉給大家帶來一個負面的消息,我跟男友的關係垂危,原因不在於我的迴避型人格障礙。
大概只是我的精神潔癖,和他的意識不到的傷害,希望大家僅僅參考我的回答,嚴重情況仍要及時就醫!我的答案僅為個人體驗,僅提供一個共鳴!十分感謝閱讀!2017/05/14--------------------------------------------------------------------------------------------------------原來很嚴重,正在一步步轉好。
感謝我的初戀也是我的ex也是我的現任。
首先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開始痊癒的第一步。
由焦慮和迴避來建立二維坐標系,我是恐懼型,焦慮感和迴避感都很高,幾乎不能承受任何意外的打擊,一旦自我評估一個事情會出現打擊,就立即退縮。
家庭和諧,父母開明,教育合理,學習上進,似乎並無問題,外表看起來樂觀開朗,堅強獨立,然而我的恐懼感非常強。
此前:
我樂於調侃自己,但是一旦他人來調侃我,內心受到巨大的打擊,感到難以繼續生活下去。
遇事喜歡做計劃和預估,一旦預估結果是消極方面的,哪怕消極結果概率較低,仍然會放棄這件事,所謂「害怕失去就主動放棄」。
安全感幾乎沒有,除了自己並不能獲得來自任何人的安全感。
包括父母、朋友、戀人。
後來:
我意識到自身可能存在性格問題,最初自定義的「傲嬌」,已經延伸到「嚴重逃避」,需要及時修正回「傲嬌」。
翻閱知乎各類「迴避型依戀」的帖子,久病成醫。
究其原因:
部分朋友是因為兒時性侵或者猥褻造成心理陰影,而更多地,可能與我相同,外界看來一切與常人無異,但是內里已經千瘡百孔。
家庭和諧,父母教育成功,所以孩子遇事冷靜,聽從理智,剋制慾望。
但同時,為了養成孩子謙虛的性格,父母會施予大量的言語打擊,並很少進行激勵,誇大或者經常提出孩子缺點所在,使孩子養成遇事先自省而後自責,一方面形成了「生而為人對不起」的謙虛善良的品德,一方面自信度和安全感低、自尊心高,對於環境適應能力強的性格。
遇到壓力時,如果擺脫會感到如釋重負,comfortzone很小。
解決途徑:
認識到問題後,積極嘗試按照安全型人的處事方式待人,多次模仿後形成習慣,消除焦慮感。
多了解安全型行為的案例,充分理解「做出安全型人格的行為可以獲取他人信任並提升自身安全感」這件事,如「坦白讚美他人後感到親密度提升」,多次重複並形成確定性,自我暗示「如果我可以突破自身障礙表達對別人的善意,可以得到自身渴求的安全感」。
個人推薦,多看青春純愛日劇和日影,一方面畫面唯美,故事簡單清新,一方面價值觀正確,多為少年人百折不撓的熱血故事,或者傳遞即使一廂情願也於心無愧的積極愛情觀。
也許部分lithromantic認為難以喜歡甚至愛上他人,其實不然。
因為極度缺乏安全感,會很容易喜歡安全型人格的人,但困難的地方在於,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更不用提及表達對於他人的愛意。
而安全型由於心理太過健康,難以察覺和理解lithromantic的想法,加之安全型人格容易吸引他人,所以很多lithromantic處於自身的痛苦中難以自拔,終日鬱鬱寡歡。
此外,除了破除心理障礙表達感情,增強自身能力才是直接增強自信心的方式。
任何類型人格都需要靠真正的客觀上的強大來增強自我認可,尤其是lithromanitc。
焦慮的時候多學習新的東西,儘力不讓情緒吞沒,可以減少下次遇事迴避的概率。
以及,遇到一個靠譜的喜歡的人。
這一點只能平時多攢人品了,喜歡上安全型人格的人對於lithromantic來說,禍福相依。
一旦兩人都很堅定,這一問題可以由溫柔細膩的安全型人格partner輔助解決(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就有這樣的好運氣)。
但安全型partner如果availablepool很大,而且與lithromantic的感情基礎薄弱,很可能就是個悲傷的故事了。
無論如何,請lithromantic不要放棄自救,這一人格不是病態,是萌萌噠的「傲嬌」,是敲可愛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戳大多數人心窩的「反差萌」。
我們要做的不過只是減輕傲嬌的程度,時而在關鍵轉點坦率一下,保證我們的遊戲劇情曲折而動人,結局還是happyending。
感謝一個因為太喜歡Roggy而自救成功的自己,感謝能夠再次接受我這種彆扭性格的Roggy。
也感謝有所反思的父母,他們雖然不能理解但是也在儘力傾聽和提供幫助。
感謝我的朋友們,傾聽並陪伴我,度過所有最差的時光。
希望每一個lithromantic都能最終完滿地轉化為自己滿意的人格,無論是適度的「傲嬌」還是沉穩幸福的「安全型」,或者什麼你一直想成為的,你的人生因此豐富有趣又圓滿甜蜜。
2016/10/8
嗯,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迴避型人格這個名詞。
所以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情況。
剛才打了有一千多字之後手機卡了重啟了。
所以這一次我坐在宿舍樓梯上長話短說。
首先,我十分確信我是迴避型人格。
第二,我確實受到困擾。
第三,我來這純粹是為了傾訴,像所有同道中人。
我看到的那篇文章說,迴避型人格的形成多數起源於童年或受父母影響。
我確實生來就內向,不擅長與人溝通,我的父母也確實是傳統的中國父母,疼我但很少表達對我的感情。
我也不擅表達。
渴望親密關係,但是往往會找個借口逃避。
希望我重視的人同樣在乎我,害怕被拋棄。
最可悲的是,被人放棄的時候,明明心疼的不行,還要假裝不稀罕。
我有朋友,但就那麼一個,七八年了,久經考驗,但是有時候還是會逃避她的親密舉動。
除此之外,最讓我自己慶幸的是,現在我和我爸媽的關係從未有過的好,我非常信賴他們,當然,我無法表達。
有過的幾段不成形的感情都因我對親密關係的恐懼而告終。
現在這是影響我最多的問題之一。
另一個是人際關係。
與人相處對我來說並不容易,我沒法保持理智又可愛,多數時候用瘋狂和尖刻掩飾我對親密關係的又愛又懼。
我沒法像常人一樣表達情緒,好像怕被看透,怕別人無法接受而拒絕我。
對,就是怕不被認同。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想說:很不幸,我們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改變我們的人格,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
我覺得吧,我們的過度敏感和過度思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困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
想要不那麼累,可以試著做一些簡單卻有意義的事,比如看書,練字,散步,聽歌。
不要總是糾纏於和他人的關係。
多看看這個世界,換種方式填補自己的心。
或者,最簡單的,找一個安全型的人帶你走出泥潭吧。
相信我,內心變強大的自己,雖然還是會逃避,但是輕鬆多了。
2016.5.21更新發布了這個回答之後收到過幾次私信。
現在我有了新的想法,所以還想要分享一下。
我最近才明白過來的一件事情是:我很沒有自信,很怕受到傷害。
不管是人還是物,如果我不能有很大的把握確信擁有過後不會失去,一般我就放棄了,就算稍微地爭取了一下,遇到障礙還是會放棄。
我想,過去很多時候,我都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
但我相信也確信,人是可以改變的,因為環境,或者別的什麼,明天的我,只會比今天更好。
我自認為自己受影響的程度在減弱中。
但有些朋友還在迷茫著,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被影響著,也許很困擾,並且缺乏幸福感。
關於這個我想說,人活著是一件很神奇很美好的事情。
我們的心靈也沒有想像中脆弱,哪怕破了個洞,也有著痊癒的可能,只要你堅持追求美好的事情,發自內心的感受這個世界的所有善良與溫暖。
當然,如果你的自愈能力不夠強,試著找一個人,能夠理解你、接受你的人,讓他為你帶來陽光吧。
2017.5.26更新畢業啦。
今天和一個朋友見了一面,在咖啡廳聊了近兩個小時。
他說我很犀利,很複雜,「像個無底洞」,還說我高冷,而且不止一個人這樣說了。
我說我只是不太會和人相處,並且及其慢熱。
他說我強勢又獨立,我說其實我只是個需要別人照顧的孩子。
第一次見面在學校機房,但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卻是在四年後。
對不熟悉的人,我真的是害羞被動到極致。
其實我並不願意給自己打上什麼標籤,什麼「人格」,什麼「心理」,那看起來像是對這個浮躁不安的社會的附和。
在我心裡,我總是那個害怕和人打交道的孩子,尋找著一個願意照顧我一生的人。
2017年8月14日更新因為有的朋友給出了一些很讓人心疼的評論,所以我想說,我從沒覺得自己「有病」,我認為我的心態我的感情算是一種「小瑕疵」,但這是人生常態,我在接受,在努力。
取匿了我想正視一些東西只是隨手評論了一個缺愛的戀人的相關答案說明了自己事實也是缺愛但是性格表現與其截然不同對方指出我大概是迴避型依戀點開話題了解一番非常確認自己即是這種人格自從意識到自己長期長期情緒低落與暴躁之後尋求過心理醫生和業餘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但我覺得沒什麼卵用其實我的內心還是非常抗拒他人因此我總是不時覺得自己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不時又想大喊心理醫生是傻逼都去死吧非常厭惡需要與人交流的場合需要人幫忙的時刻希望任何事情都能自己用錢解決非常厭惡與人交心並且厭惡在交心中以為自我成熟的人但能接受別人向我尋求幫助但實質都是套話回答對方覺得實際上沒有什麼好說非常厭惡除了必要的禮節之外過分的親密非常厭惡被迫定性關係非常厭惡什麼事情都要一起做的人非常厭惡長時間共處拒絕與他人一起旅行我很想要朋友可我不知道什麼樣可以被我自己叫作朋友因為無論如何不會交心地說話會做任何覺得朋友應該一起做的事情但是並不是真正想做在戀愛中獨處時想到對方覺得非常幸福非常和美與戀人待在一起時渾身不舒服想逃離常常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開始情緒崩潰但源頭是因為對整個生活的焦慮和無力感性格偏執表達刻薄又很愚蠢有時候覺得自己或許真的有嚴重的心理疾病有時候覺得自己只是個在給自己貼標籤來尋求優越感的傻逼有時候想努力證明給自己看自己很正常有時候認真地想求救傻到發說說一句tasukete告訴別人我剛剛真的很想死看到「大家都想死啊努力活著吧你要想想你父母」類似的話就想著你個傻逼去死吧上一次第一次碰見這樣對我說的所謂朋友我竟然還努力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心理狀況想被理解愚蠢之至雖然不得不承認即便這樣我們還會被算作是好朋友不知道哪裡得來的想自殺先求救的觀念至少照做了但果然還是非常愚蠢因為沒有什麼用細細思考自己的生活還是覺得去死來得最為輕鬆可是想到死後這些傻子們可能會對我的自殺做一些什麼樣的評論「真脆弱啊」依舊對我死前的一切心理上的水深火熱毫不知情自以為是地評頭論足然後繼續自己的傻逼生活我就覺得噁心恐懼也想過把自己的心裡路程寫下來然後再去死然而因為行動力的不足只會在原地哭泣然後考慮怎麼去死主要還是因為害怕怕評頭論足怕疼怕死前的一瞬後悔怕死得太難看可是活著也讓我好害怕這種持續的長期的害怕是不是不如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害怕來得痛快呢這樣想覺得自己從來都沒有被接受也沒有自我接受更不能接受他人好想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可是我會厭惡這種愛我甚至厭惡和父母一起旅遊甚至厭惡父母打算陪我去醫院的想法好想感受到來自朋友的愛可是我根本沒法接受一個人靠我太近對我做的事情要問要關心要參與以為自己在給予愛其實只是在自我安慰而已非常做作地做出一些看起來是真情流露的事情其實都是理性覺得應該這樣做同時心裡會因為自己的付出而得到慰藉和滿足寫了好多我不知道我究竟是算了解自己還是不了解自己每日對自己的質問:你個傻逼這麼矯情為什麼不去死啊?
我寫這麼多好像並沒有什麼用因為對面是一個一樣在忍受苦痛的人或許我們還無法互相理解我自己都還不知道我究竟要不要去找心理醫生聊聊因為之前的治療根本在吃屎寫都寫了發出去吧
人就喜歡做幾件事,一呢是歸類,像貨物一樣,整整齊齊的,一切就變得簡簡單單了嘛,而蘿蔔也喜歡往坑裡追求歸屬感,哦我不是異類,我是有小夥伴的。
十二星座知道吧?我也曾經年少輕狂相信過。
二呢,是喜歡歸因,把行為合理化。
什麼你說我煩?這是沒辦法的事嘛因為人家有依賴型人格障礙~不要隨便的任性把自己歸為某一類人格障礙。
你只是一個害羞內向不喜歡社交內心感性的人,這樣的人千千萬萬,他們也活得很好。
如果你的喜歡質疑自己,就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質疑自己「有迴避型人格」這個信念是不是錯誤的。
PS:我學變態心理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迴避型依賴型強迫型表演型邊緣型偏執型分裂型人格障礙。
再PS:其實人格特質的分類應該是按照維度來分……
我感覺我也有迴避型人格。
我曾經交了兩位朋友,之前都是很要好的,但是突然間我就感覺不舒服,於是和他們慢慢都淡了。
還找各種借口。
其中有一位是我無法接受他無意中的批評。
他們都覺得我很奇怪,突然就淡了。
實際上我只是不由自主的害怕和別人親密。
但相反,我又會不由自主地想和陌生人交好,但交好之後自己很容易產生不舒服感。
如此循環。
經常自我反省和陷入幻想之中,現實毫無改變和作為。
實在是很痛苦。
為此傷害了很多人。
-----這裡答主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沒去醫院。
後來去了醫院確診了抑鬱症和強迫症。
不知道有沒有必然關係,但是我吃了一段時間葯後,感覺迴避型人格好像有點改善了。
我就是這樣的人,只是「百思不得其解」改成「感覺這樣的行為毫無意義」但身邊卻找不到符合我這種觀念的同伴迴避與外界的接觸,事實上是在害怕失望,相信「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可能是在人際交往中有過挫敗的經歷、個人性格不太受歡迎等以及自身的,確實的性格問題或是不夠自信不擅表達的內在問題這種人格,因為擯棄了不少交際時間,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形象以及自我反思上,通常向內探索會相當深,但也只是停留在「learnabout"的層面,而很難做到「change」畢竟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問題時,年齡都不會太小了,人格已經成型大半,也因此有這樣的困擾沒有什麼良方,放下對他人評價看法的過度關注,也不急於讓他人看到成效,真正進行反思,並逐步將新思維方式形成習慣,從改變自己開始,之後你想要的「行為成效」只不過是那時「新思維方式」的順勢而為了
樓主說的很多癥狀都有。
我的經歷主要來自於失望吧,對別人失望,面對別人的離開無能為力。
久而久之,麻木了,也不想盼望了。
有時候真的很痛苦,尤其是得不到別人的理解,被他人議論嘲笑的時候。
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導讀:「你為什麼喝酒?」小王子問道。
「為了忘卻。
」酒鬼回答。
小王子已經有些可憐酒鬼。
他問道:「忘卻什麼呢?」酒鬼垂下腦袋坦白道:「為了忘卻我的羞愧。
」「你羞愧什麼呢?」小王子很想救助他。
「我羞愧我喝酒。
」酒鬼說完以後就再也不開口了。
諮詢微信s4526s正文:小王子在一個小星球上遇到了一個酒鬼,喝酒——羞愧——喝酒。
《肖申克救贖》中,有一句對白:制度是這樣一種東西,你一開是厭惡它,後來離不開它。
兩個例子,就是想說明一個現象:反應模式一旦形成,人就開始陷入其中,被其慢慢蠶食。
迴避型依戀者,由於自己初次面對不安的感覺,形成了迴避的反應模式,進而開始主動疏離。
而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也來自於這種迴避型的疏離行為本身。
主動疏離,就是酒鬼的酒,肖申克的制度。
其實,每個人都會度過兒童的共生期,意識獨立的代價,就是對父母的感情疏離。
毫無疑問,迴避型依戀者具有常人難以捕捉到的情緒細膩敏感。
在意識獨立過程中,確立子女和父母的感情距離,在非迴避型依戀者看來,只是一個必然過渡期。
可是,在敏感細膩的迴避型依戀者看來,這是無法面對的傷害,無法直視這種傷害,產生了迴避型應對模式。
在成年後的時間裡,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迴避傷害,就變成了他們主要行為。
迴避的主要方式,就是傷害對方(起碼,在第三者的視野看起來是了,他們就是在做出這樣的行為)。
面對可能帶來的傷害,寧願選擇結束關係。
這是迴避型依戀者特有的行為模式。
這種傷害到伴侶的疏離行為,恰恰是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所在。
這種行為,背後代表的自我認知動搖。
如果說安全感還有另外的因素,那就是對自己認知的不斷確認。
(很好奇一個問題,自我認知的確認,無論是那種類型的人,確認手段,都來自與外界的間接確認。
別人認可自己,所以我認可自己。
這種思維的背後,到底是什麼邏輯?雌雄異體原因?假若雌雄同體,是不是就不需要這種間接證明了?)最好的外界證明,就是有人喜歡。
喜歡是可以帶來收益,收益能促使人產生安全感。
所以,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來自與兩方面,避免自我認識的動搖,確認外界對自己價值的認可。
換句話說,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來自於迴避依戀這個行為本身。
基因的遺傳,兩性的吸引,生育能力和生存資料的交換,本身就索然無趣的行為。
為了補這個缺,產生的宗教信仰,就是愛情。
看起來,高一級一點兒。
可是愛情是人為定義出來的。
在生物行為角度來看,迴避型依戀者,更遵從於基因擴張的策略。
多重或者多樣的親密關係的可能性,即能帶給迴避型依戀安全感。
之前聊過,人類認知速度遠遠小於知識存儲容量,所以,長期親密關係,帶來的是子代哺育成功率提升。
這個角度看來,迴避者的基因策略,又是失敗的。
除非,哺育子代的另一半,具有較高的哺育水平和技巧,起碼,需要對待子代有強烈的感情意識。
按照這個類型,不難發現,這恰好是焦慮型依戀者的特質。
有趣的是,焦慮和迴避,又是彼此具有很強吸引力。
開始說,怎麼辦?兩種情況,怎麼給迴避者提供安全感,迴避者自我怎麼獲取安全感。
怎麼給迴避者提供安全感?和迴避者建立親密關係,比一般關係,更為考驗伴侶。
按照迴避者的安全感體系,他們需要現有關係的破壞和新關係的可能。
伴侶提供,盡量低頻的親密關係,造成親密關係破壞的假象。
自我形象的多重轉變,造成新關係的錯覺。
通俗說,就是在關係中,向後推一步,時刻秀出新的自己。
迴避者的安全感的建立。
基因生存策略是天性,不能避免的。
能夠正視,並完成良好對的自我疏導,能夠彌補這種天性。
首先,迴避者的敏感天性,要求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會產生豐富的體驗。
可是,這會讓對方很累。
如果對方不能回應,迴避者會感到收到傷害,繼而走向更多親密關係的選項中。
應對辦法是,從間接認可,最終過度到自我認可。
(這需要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最終,能夠結束迴避者的迴避行為模式,只能是自我的認可。
如同蜘蛛和烏賊一樣,如果人的情緒感觸也由觸角的話,迴避者對的情緒觸角應該比一般人觸及面積更大,更容易捕捉到更多的細微變化。
自我認可的過程,就是自我關閉觸角的過程。
這個觸角,會給親密關係的伴侶帶來過多的負擔。
換個角度說,我認為迴避者,從未實現真正的情感獨立過程,缺乏自我認可的能力。
這才是,迴避者的最本質的問題。
自立而後愛人,自愛才能自立。
當然,道理如此,仍然會出現迴避者的伴侶,迴避者自身無法改變的種種阻力。
親密關係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目標設定,就是親密關係雙方對關係預期的定位。
小學時候,我同桌特別逗。
遇到很難的數學題,沒法解答,就說,題出錯了,然後改了題目,開心作答,偷懶的辦法也是如此。
如果不能維持或者給予一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那麼,直接在接觸初期,明確表示這個情況,避免彼此目標不一致。
畢竟,允許多樣性的存在,進行長期演化,孰對孰錯,也不一定呢。
更多迴避依戀分享關注公眾號msj4526諮詢微信s4526s
這麼說吧,我也有迴避型人格障礙(未確診),典型,但是不是特別嚴重。
我自己感覺就是跟人打交道比較難。
就好像色弱一樣,雖然你也能分辨基本的顏色,但是你看到的綠色和別人看到的綠色是不一樣的,所以迴避型人格障礙跟正常人交流時會讓正常人不理解,但是一旦別人懂得你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人家反而會理解了,可是我們又不願說給別人聽,畢竟聽上去這就是一種病,一種人格缺陷。
當然,不願說的原因也在於真正理解這個詞語的人少之又少。
跟色弱一樣,其實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說出去感覺不對勁,受到歧視,所以都不願大大方方地講出來。
要說迴避型人格障礙最大的缺陷,不在於交際,而在於上不了檯面。
只要是大型活動,一般來說都沒戲,除非受到外界逼迫。
平時不苟言笑,讓人覺得沒感情,其實內心是很豐富的。
缺乏好勝心,但是又非常強調原則,可謂老莊哲學典範。
迴避型人格障礙還是適合交真心朋友的,前提是你了解迴避型人格障礙,並且能夠理解為什麼不出席聚會之類的,其實人家並不是不在乎你,相反,可能一直很關心你。
不過世界就是這麼奇妙,雖然迴避型人格障礙適合做真心朋友,但反而是找不到朋友的,因為大家都會覺得他是個怪胎,但是真正了解以後才發現這人還是很不錯的。
說實話,這世界確實很不公平,長得好看的和外向活潑的確是非常有優勢,難以企及。
(可怕的是長得好看的一般都挺外向,無他,長得好看自然自信很多,也就落落大方了,除非有些心理障礙或者走高冷范)有的時候迴避型人格障礙會同好友失去聯繫,失去聯繫的原因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自己不擅長打理人際關係,但又因為我們的社會是複雜的,他和你是好朋友不錯,但是你也有其他關係不錯的朋友,所以你可能就不會再跟他有非常親密的接觸(典型的比如同學畢業後)。
然後,由於他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他不會主動去聯繫你,而且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局外人,久而久之,關係便淡化了。
所以,假如你認識一些不錯的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朋友,請主動與他們保持聯繫。
還有一種是關係不斷深入以後便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斷開聯繫,類似於永遠恐懼登上舞台一般,所以自行選擇斷絕關係,具體方法是自行淡化,比如不再見面、聯繫等,但也不至於拉黑之類的。
典型的做法是不再去看乃至登陸QQ,即便對方發了消息也不一定回。
平時路上見到面也故意繞道走。
即便路上遇到,也不會打招呼,其實內心還是想說幾句的。
以我自己為例,上了高中就換了一個新QQ號,算是比較典型的做法,不過好在後來高中和大學還一直用同一個QQ號,沒再換一個。
那麼,既然我換了QQ號,自然初中的一切都與我無關了,而且我明顯感覺到回不去了,這種感覺準確來說就是你自行退出了他們的圈子,那麼又怎麼能再輕易地加入這個圈子呢?但其實,我還是想回去的。
至於說當初為何換QQ號,我還真說不好,反正就是感覺換一個才好過。
然而,想當年還是我的初中同學帶我入QQ號這個坑的,我還記得我們曾經一起調侃誰誰誰的QQ空間上掛著的偶像是誰。
現在么,我基本上也就用用微信,QQ也不再登陸了,上面的同學、同學群,也都不再關心了。
內心會很豐富,不過由於心理、經濟條件等限制,無法再深入探索。
像我在宿舍裡面因為幾個室友都比較對胃,所以也會聊得很嗨,但是不怎麼接受聚餐、出去玩類似的事情。
如果不對胃的話,那麼可能就會不說一句話,但我不一定就是非常討厭那個人。
解決的辦法多一些自主性,多自己決定要做的事、要走的路,就會光明一些。
親朋好友少一些逼迫,多一些理解。
性格倒是很難改了,但是也會算作一個優勢,畢竟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很浮躁,自己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也會有一番作為的。
曾經有段時間(基本上有幾年了),經常思考人生的方向、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云云之類的,現在看了書,眼界擴大了,才明白沒必要想太多,活著就好好的,讀書的年齡就好好讀書,工作就好好工作,很簡單,不用太複雜去鑽牛角尖
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籤
啊!我也是迴避型人格!其實自己有很多朋友,但都是覺得交不了心的!自己因為自卑有很多負面情緒不敢跟身邊的人說,怕傷害別人、怕被遠離、也怕被親近!感覺應該和小時候的經歷、家庭有關!我也很想改正自卑心理,前幾天男友給我打電話,我不敢接,總覺得雙方之間聊天時互相不說話會很尷尬!怕男友會因此而討厭自己,覺得自己不該被愛,被人誇時總覺得別人只是基本禮儀而已!我很想大大方方的去接受,可我沒有勇氣,我那麼多缺點的一個人怎麼配得起這些誇獎呢!打到這我有點想哭!不想繼續了,怕心裡更自卑!唯願大家都能擺脫這種心理,陽光而又自信!
噢!已分手!
我覺得真正的迴避型人格不會考慮如何改造自己去適應大眾所以題主也行沒那麼嚴重放輕鬆
我不喜歡給自己貼上「迴避型人格」的標籤,因為這樣聽起來彷彿給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找到了一個可以原諒的借口。
對我來說,我的人格是不存在任何障礙的。
我很外向,可以說是個自然熟的人,身邊也有很多朋友。
沒有人看出來我與別人有什麼不同,除了我異性朋友挺多卻一直單身的情況。
我過得挺好的,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已經承認了現在的生活方式。
我會遇到喜歡的人然後進入一個類似於暗戀的心裡寄託狀態並為自己的狀態感到滿足但是我的戀愛過程只會到這裡前進一步或者後退一步都會感到不適然後放棄之所以說我承認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因為我已經完全不去追求「在一起」這種事情了。
我認為能體會到對一個人心動的感覺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我不確定這樣能不能算是治療方式,但是至少靠著這樣的思維,我的生活也算是豐富多彩。
我之前有過深刻記憶的一共四次暗戀和初戀。
(暗戀其實有n次,戀愛只有一次),最近和初戀分手後回頭看了自己一直在記的日記。
前兩次暗戀在對方向自己暗示好感後迅速冷,開始懷疑自己的心理問題。
後兩次在高中,發現自己喜歡上同班同學後,日記里的話是「我等著這樣的心情再次消失的那一天」。
曾經的我還挺自豪的,「像我這樣可以用對別人的喜歡為動力,不斷完善自己而且不會心碎的人一定很少見吧。
」這是真的,當喜歡的人戀愛了或者表現出和預期不一樣的行為時,我不會傷心,同樣,這樣的感情又會冷卻。
我沉迷於這樣的狀態,沉迷於一次次的暗戀。
後來高考完,難得的我的暗戀被他發現了,時間正好允許一次戀愛,那是我第一次嘗試去改變自己的狀態,然後鬼使神差我和他在一起了。
結果很明顯,忽冷忽熱神經質的我把他逼走了。
分手後我才無意中發現了「迴避型依戀」這個詞,同時學醫的我也恰巧在心理課上接觸了這方面的知識,看到它占的比例我挺開心的,至少和這個有關的不是我一個人。
初戀有段時間挺傷心的,那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對他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而這樣的傷害永遠不是你對他說自己是「迴避型」就能彌補的。
我的初戀可能是我唯一一次戀愛吧,因為從它教給我不負責任的喜歡是怎樣一種經歷後,我就放棄了戀愛,就這樣一直暗戀或許也挺好的。
一個人向前走總好過用短暫的熱情去傷害愛你的人。
或者我們就適合用這樣的方式生活。
只想說作為一個迴避型人格,有一個親姐姐算是我一生中很幸運的事情
我就大概也有點,很喜歡審視自己,有種吾日三省吾身感覺,直到現在。
最早認為是自卑,缺乏對外交流,後來發展到自負,或許也是為了掩蓋,但自大得很明顯,最後便有點超然。
不為所困了。
對很多事看待很淡,人稱淡定哥。
哈哈。
不過還是很喜歡發獃,腦洞無限。
推薦閱讀:
※迴避型人格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是什麼?他們希望伴侶給予他們什麼?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內心戲是怎樣的?※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陽光型抑鬱症或者是迴避型人格?
TAG:心理學|心理治療|人格障礙|精神病學|迴避型人格|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拯救過無數受困心靈的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應對焦慮型、迴避型
換言之,在控制型的人當中,會看到支配這種些許自戀的徵兆。 文:岡田尊司. 一、焦慮依附型人格應對法. 不要刺激焦慮依附.
- 2不是不想靠近,而是禁不起傷害:淺談迴避型依戀與 ... - 方格子
迴避型人格障礙容易伴隨著社交焦慮症、憂鬱、恐慌症狀的產生,最主要就是他們的核心認知與情緒狀態是扭曲的,這些扭曲的狀態可能會有不當的連結,也就是 ...
- 3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 博客來
書名: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原文名稱:回避型愛着障害:絆が ... 即使過著「普通」的生活/逃避型依戀與人格/自閉症譜系障礙與逃避型依戀形式
- 4如何治療迴避型人格障礙? - GetIt01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相關問題:如何擺脫「迴避型依戀」?一直不知道自己焦慮、迴避、愛獨處的心理問題要怎麼辦。最近開始看點心理學的東西,發現自...
- 5迴避型人格障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迴避性人格障礙(英語: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簡稱AvPD),或译畏避型人格障碍、逃避型人格障碍、畏惧型人格违常,屬於人格障礙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