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心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鴕鳥心態(Ostrich effect),是指一種人類因為懦弱不敢面對現實,而使用逃避為手段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的行為。

在行為經濟學中則用來形容投資者對負面資訊進行選擇性 ... 鴕鳥心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參照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8年3月11日)參考文獻應符合正確的參照、註腳及外部連結格式。

上海靜安公園內鴕鳥將頭埋在地下的雕塑 鴕鳥心態(Ostricheffect),是指一種人類因為懦弱不敢面對現實,而使用逃避為手段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的行為。

在行為經濟學中則用來形容投資者對負面資訊進行選擇性忽視的現象。

據說,鴕鳥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會停下來把頭埋在沙子裡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但其實鴕鳥在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是人類對鴕鳥的誤解,但該效應卻因此得名。

這一詞語來源於Galai&Sade(2006)的文獻中,在當時被形容為「通過假裝風險不存在來規避顯而易見的金融風險情景」。

但是自從Karlsson,Loewenstein&Seppi(2009)的使用後,該詞語的含義得到了擴充,被用來形容「避免呈現一些(財經等的)資訊,以避免可能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適」。

例如,在股市大跌的時候,人們不願意去看行情,也不願去看相關的財經資訊。

目次 1研究 2批評 3參見 4參考資料 4.1書籍 4.2文獻 5外部連結 研究[編輯] Galai&Sade(2006)通過使用心理學內容來解釋固定收入(英語:fixedincome)市場中的回報差異——其中的心理學現象被命名為「鴕鳥心態」。

這一反常現象阻止了投資者得到潛在的短時損失的訊息。

以色列的一家財經入口網站的瀏覽量與市場淨值呈現正相關,研究人員將之視為這一效應的證據之一。

Karlsson,Loewenstein&Seppi(2009)的研究表明,在斯堪地那維亞,市場條件不好時,人們檢視自己投資當前價值的頻率比起平時少50%到80%。

Galai&Sade(2006)的研究也發現,投資者傾向於風險沒有被披露的金融投資,而非那些風險回報相似但時常披露風險的投資內容。

研究稱,投資者們願意為「無視的快感(theblissofignorance)」打保票。

批評[編輯] Gherzietal.(2014)的研究發現,投資者並沒有較為明顯地忽視或者規避負面資訊,相反正面的市場回報以及日常的負面市場回報條件下,投資者會加強其對投資組合的監視——這時投資者像是高度警覺的狐獴而非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所以這一現象也被稱為「狐獴效應」。

參見[編輯] 鴕鳥心態 鴕鳥政策 否認(英語:Denial) 房間裏的大象 選擇性呈現(英語:Selectiveexposure) 短視的損失規避 參考資料[編輯] 書籍[編輯] Mallard,Graham.BoundedRationalityandBehaviouralEconomics.Routledge.2015:13–14.ISBN 9781317653851(英語).  文獻[編輯] Galai,Dan;Sade,Orly.The"OstrichEffec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LiquidityandtheYieldsofFinancialAssets.JournalofBusiness(英語:JournalofBusiness).2006,79(5)[2020-09-22].JSTOR 10.1086/505250.SSRN 4311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Karlsson,Niklas;Loewenstein,George;Seppi,Duane.Theostricheffect:Selectiveattentiontoinformation(PDF).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2009,38(2):95–115[2018-03-11].doi:10.1007/s11166-009-9060-6.(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6-03-16).  Gherzi,Svetlana;Egan,Daniel;Stewart,Neil;Haisley,Emily;Ayton,Peter.Themeerkateffect:Personalityandmarketreturnsaffectinvestors’portfoliomonitoringbehaviour.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2014,107:512–526.doi:10.1016/j.jebo.2014.07.013.  Sicherman,Nachum;Loewenstein,George;Seppi,DuaneJ.;Utkus,StephenP.FinancialAttention.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16,29(4):863–897.SSRN 2120955 .doi:10.1093/rfs/hhv073.  外部連結[編輯] 檢視維基詞典中的詞條「headinthesand」。

維基語錄上有關headinthesand的語錄 閱論編認知偏誤認知與決策偏誤 不明確性效應 定錨效應 注意力偏誤 可得性捷思法 從眾效應 巴納姆效應 信念偏誤 偏見盲點 啦啦隊效應 支援選擇偏誤 叢集錯覺 雞尾酒會效應 確認偏誤 相合性偏誤 文化偏誤 知識的詛咒 誘餌效應 差異偏差(英語:Distinctionbias) 過程時間忽視(英語:Durationneglect) 移情隔閡 稟賦效應 不當類比 草率歸納 框架效應 功能固著 投射作用 史學家謬誤 基本歸因 達克效應 暈輪效應 難易效應 後見之明 敵對媒體效應 尖角效應 可辨識受害者效應 宜家效應 控制的錯覺 效度的錯覺 錯覺相關 影響力偏誤(英語:Impactbias) 資訊偏誤 妄下結論 公正世界理論 損失趨避 多看效應 心靈投射謬誤 負面偏誤 忽略可能性 正常化偏誤 不作為偏誤 樂觀偏誤 鴕鳥心態 結果偏誤 過度自信效應 空想性錯視 悲觀偏誤 規劃謬誤 當下偏誤(英語:Presentbias) 迴歸謬誤 自利性 現狀偏差 刻板印象 單位偏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熟悉路線效應 主觀驗證 倖存者偏差 雷斯多夫效應 一廂情願 零風險偏誤 姓名決定論 生日數字效應 姓名字母效應 統計與機率偏誤 基本比率謬誤 合取謬誤 辯護人謬誤 估計量偏差 賭徒謬誤 逆賭徒謬誤 熱手謬誤 檢察官謬誤 選擇偏誤(英語:selectionbias) 多重比較謬誤 德州神槍手謬誤 戲局謬誤 其他偏誤 歸納偏置 全文偏誤 教育中的偏誤(英語:Biasineducation) 媒體偏見 虛假平衡 美國新聞媒體與越南戰爭(英語:UnitedStatesnewsmediaandtheVietnamWar) 南亞的媒體偏見(英語:MediabiasinSouthAsia) 美國的媒體偏見(英語:MediabiasintheUnitedStates) 媒體對阿以衝突的報導(英語:MediacoverageoftheArab–Israeliconflict) 媒體對烏克蘭危機的描述(英語:MediaportrayaloftheUkrainiancrisis) 發表偏差 白帽子偏誤(英語:Whitehatbias) 應對方法 認知偏差緩解(英語:Cognitivebiasmitigation) 除偏(英語:Debiasing) 判斷與決策中的啟發式方法(英語:Heuristicsinjudgmentanddecision-making) 主題 分類 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鸵鸟效应&oldid=72367257」 分類:​行為金融學認知偏誤隱藏分類:​自2018年3月維基百科來源清理CS1英語來源(en)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ČeštinaDeutschEnglishفارسیՀայերենNederlands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