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群「突發性耳聾」 病因你也可能有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蘋果日報》報導,吳克群今年5、6月左耳突然不斷耳鳴,一度以為是耳屎過多,清耳朵卻不見好轉,直至就醫檢查才發現是「突發性耳聾」,但因為錯過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其他疾病 吳克群「突發性耳聾」 病因你也可能有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288,621 2016/12/12· 作者/黃惠姍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藝人吳克群因為工作蠟燭多頭燒,壓力過大引發「突發性耳聾」,現在左耳聽力僅剩6成。

據《蘋果日報》報導,吳克群今年5、6月左耳突然不斷耳鳴,一度以為是耳屎過多,清耳朵卻不見好轉,直至就醫檢查才發現是「突發性耳聾」,但因為錯過黃金治療期,聽力無法完全恢復。

很多突發性耳聾的患者,都是一早起床時,發現耳朵突然出現嗡嗡嗡無法中斷的耳鳴,覺得耳朵悶悶脹脹,跟人對談時聽不太清楚對方說什麼;有些人則是講電話時,一邊耳朵突然聽不清楚,要換另外一耳才聽得到聲音,才發現自己聽力功能受損。

「突發性耳聾症狀通常來得又急又快,如果發現單側耳朵突然出現耳鳴、聽力變差,就是突發性耳聾的警訊。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丁義芳指出。

(來源:吳克群粉絲專頁)「壓力過大」,青壯年族群突發性耳聾主因如何判斷突發性耳聾?醫師會在純音聽力檢查中測量連續的三個頻率,一般而言,正常人能聽清楚25分貝的聲音;但若發現受檢者一側耳朵聽力正常,另一側耳朵聽力明顯較差,且連續三個頻率大於30分貝都聽不清楚,就能確定患者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臨床上也發現有10~20歲的患者,像吳克群這類青壯年族群的病人,多數都是因工作壓力大、過度操勞、時常熬夜,或生活中發生重大事件而帶來心理壓力導致。

要探究引發「突發性耳聾」的根本原因,可依發病前的健康狀況推測,目前主要可分為壓力、血管阻塞、病毒感染3大類: 廣告 原因1/壓力:當壓力過大時,身體會藉由神經內分泌系統誘發發炎反應,導致突發性耳聾。

 原因2/血管阻塞(耳中風):冬天常因為氣溫驟降、血管收縮,容易使供應內耳血管的血液循環不佳,引發聽力障礙,通常秋冬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病患增多的時期。

 原因3/病毒感染:突發性耳聾也可能是因為感冒引發病毒感染,導致內耳發炎,造成聽力受損。

 延誤黃金治療期,聽力恐永遠受損丁義芳指出,突發性耳聾的治癒率跟就醫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出現耳鳴、聽力受損的狀況時,最好在3天內及時就醫,通常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若延誤就醫治療,導致神經嚴重受損,聽力功能恐無法完全恢復,像吳克群的左耳聽力便無法回復,目前僅剩6成聽力。

治療方式以類固醇藥物為主,分為口服、靜脈注射及耳內注射三種方式,最好能在急性發炎期的2週內給予治療,效果最好。

療法1/口服類固醇:類固醇藥物的劑量,以每日每公斤體重1毫克為標準。

但口服藥物較傷胃,有腸胃疾病的民眾,可考慮靜脈注射及耳內注射。

療法2/靜脈注射:需要住院治療,優點是可以在醫院休息靜養。

需要注意的是,採用口服及靜脈注射治療,類固醇會經由血液循環至全身,容易影響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要特別留意。

療法3/耳內注射:將類固醇注射進入中耳腔,藥效直接作用於患部,療效最好,可避免類固醇注射至全身引發的副作用。

  廣告 特別提醒,許多人因為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而不敢使用,但丁義芳指出,通常短期高劑量的類固醇治療,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民眾不必過於擔憂,且目前臨床上有6至7成患者治療後,聽力能有效改善,治癒後若能控制好作息、飲食,通常不會再復發。

不過,若聽力喪失程度到50~60分貝都無法聽清楚,且無法回復,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要考慮配戴助聽器。

預防突發性耳聾,生活形態「三好一少」 要避免發生突發性耳聾,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建議,根本之道是改變生活型態,建議遵循「三好一少」原則: 1.好/吃得好: 健康均衡的飲食就是對待身體最好的方法,應避免三餐不定時、不定量。

 2.好/睡得好: 睡眠品質不好或睡眠時間不穩定,會給身體帶來負擔,適當的睡眠、作息正常,能讓身體充分休息,維持良好精神狀態。

 3.好/心情好: 保持心情愉快,面對問題和壓力的調適能力也會比較好。

 4.少/壓力少: 雖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仍要注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狀態,隨時調適和休息。

  廣告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吳克群 壓力 突發性耳聾 耳鳴 聽力受損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幸褔接力,為愛發聲】晚期肺腺癌鬥士為愛發聲熱血助人 熱門文章 1. 染疫醫師周元華「赤手空拳」的自癒之路 不吃太飽太乾時常注意指甲 4. 研究:逾7成新冠患者出院1年尚未康復 這樣做抗發炎、遠離後遺症 2.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D8》新冠肺炎如新型感冒無可避免,調整心態、抓好穩住無懼 5. 立夏養生/夏季型感冒不易好 中醫食療緩解症狀 3. 3類人快篩陽性就算確診恐成保單理賠爭議 6.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D1-3》小心翼翼生活還是染疫,4個原則讓我避免轉重症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保險 快篩陽性確診新制下,防疫險會理賠嗎? 最新專題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散光?老花?徵的就是你?|博士倫隱形眼鏡一副解決,幫你找回清晰好視力 只動不吃比只吃不動,肌肉流失更快!吃對營養,運動增肌更有效 當青春遇上癌症,依舊勇敢前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