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講中醫學的醫學模式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是男女媾精,胎孕乃成,從世界的物質形式,到論述了生命的物質運動形式,生命運動,我們講,中醫基礎理論講氣化,生命的運動形式就是不斷的進行著升降出入的氣化運動的 ...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theaudioelement. 第4講中醫學的醫學模式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二) 上一節我們講了中醫學理論基本特點,講了第一個特點就是整體觀念,下面我們接著往下講。

講第二個特點。

恆動觀念 什麼叫做恆動觀念?就是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來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醫學問題,把中醫學這種觀點稱之為中醫學的恆動觀念,一言以蔽之,中醫學用運動的觀點,或者叫動態的觀點來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醫學問題,這種觀點就叫做恆動觀點,那麼中醫學這種恆動觀點,它的基本內涵是什麼呢? (1)它強調物質世界的運動性,中醫學在中國古代的哲學、氣、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用這種觀點、思想、方法,來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它集中體現了:一、承認世界的物質性,氣是世界的本源,氣一分為二,分為陰氣、陽氣,再進一步,陰變陽和,化生五行,它們統一於物質,都是物質的概念,那麼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承認,生命也是在運動,生命是物質的,也是在運動,它們具體的物質運動表現為升降出入這樣一種運動形式,那麼氣是在運動,運動的原因是由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 運動,陰變陽和的結果而化生五行,五行也是在運動,它們都是在運動,人用這個思想來構建中醫的理論體系,形成中醫學的一個動態的觀點,也就是說中醫承認世界是物質的、生命是物質的,而且這種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這就體現為:(1)承認物質世界的運動性。

(2)具體的物質世界的運動形式,氣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生命的本源。

氣是物質的,運動是氣的根本屬性,中國古代哲學有一句話叫氣化流行,這樣的一個觀點,這四個字集中體現了運動的觀點,它運動起來以後,為什麼氣能運動呢?根本原因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內部,氣本為一,一分為二,分陰分陽,形成了陰和陽的矛盾運動,中醫的術語叫做陰陽相錯,內經話,叫陰陽相錯,陰陽相錯的結果,運動的結果,具體表現為物質的運動,物質世界的運動,表現出來的形式,動和靜,中醫學從這個形式上來看,說動靜相召,又出現了一個術語,表現出來的形式,動的和靜的,動靜的統一,動靜相召,形成了形和氣,有形和無形的運動,形,氣之有形,氣聚則有形,無形則散,氣散則無形,重歸於氣,講,這裡面講,氣的有形、無形的統一,聚和散的統一,那麼有形和無形、聚和散的統一,這個過程就是氣化運動的過程,這個氣化運動具體表現的形態─升降出入,上面講這些內容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思想,這個哲學思想被中醫學移植過來,形成了中醫學的醫學科學哲學,成為中醫學的氣、陰陽、五行,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運動的結果,這是世界是物質的,這生命是物質的,最後落腳點就是用氣、陰陽、動靜、形氣、氣化、升降出入這些基本的原理闡述了生命的運動,由此得出來生命是物質的,是什麼物質呢?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啊,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那麼具體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呢?男女媾精,胎孕乃成,是具體的精氣,男女的精氣,陰陽交合以後才能形成生命,從宏觀中醫強調,生命本源於氣,從微觀,積極解釋氣,生命到底怎麼形成的?是男女媾精,胎孕乃成,從世界的物質形式,到論述了生命的物質運動形式,生命運動,我們講,中醫基礎理論講氣化,生命的運動形式就是不斷的進行著升降出入的氣化運動的有機整體,這就生命運動,用這樣一個觀點來看待生命過程,看待健康問題,看待疾病問題,用這樣一個觀點來保護人們的健康,使人們能夠延年益壽,這個基本觀點就是中醫學恆動觀念,基本特點中恆動觀念的一個具體體現,這一觀點也同樣是和西方歐洲文化為中心的西醫學相比較而言的,那西醫學,在近代的生物醫學把人作為生物學的人來看待,在近代自然科學的影響下,分析、還原、機械這種哲學思想的影響下,人考察生命的時候,考察細胞、分子、器官、組織的時候,一旦把它分解開,考察的過程無論是生理和生化,當作靜止狀態,不動的,用靜止的觀點看待疾病的變化,看待生命運動的過程,而中醫學卻恰好和它相反,用動的觀點來看。

我們說,恆動觀念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這裡面重在強調它與近代醫學的,用靜止的觀點來看待生命過程,區別開來的,這裡面就體現,我們現代同志們,用現代生命科學來搞科研,來研究中醫,你用蛋白質也好,基因也好,一旦你從整體也好,從局部也好,從人也好,動物也好,考察中醫一個術語,你取得這些指標以後,你是用靜止的觀點來說明它的問題,你還是動態的來說明它的問題呢?那就是兩種不同的醫學觀,碰到一起去了,如果你把它當做靜止狀態,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回歸到分析還原醫學,近代醫學,如果你通過這些數據,你把它看做是不斷的運動過程中,從運動過程來考察它,來揭示它和中醫某一個術語,某一個原理它們之間的相關性,那就體現了中醫學的觀點,同樣是用一個手段,現代科學的手段,去研究某一個問題,得出的結論可以是中醫的,也可以是西醫的,就看你這個人,你用什麼樣的思想,什麼醫學觀點,對他解釋這個問題,那麼這個觀點有什麼意義呢?畫了底下這個示意圖,這也體現了中醫學,中醫的思維方式怎麼看,第一,我們強調這個生命,這個人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是在不斷運動的,生、長、壯、老、已它是一個運動過程,不斷的運動,就生命而言,那麼是不斷的氣化運動的過程,那麼用我們現代的語言講,叫做生命在運動,也就是生命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生命是一個過程,是個動態,有時向的一個概念,那麼健康呢?運動的結果,氣、陰陽、五行運動的結果,處於和合狀態,用現代的語言表述,或者叫做動態平衡,意味著健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勻平,命曰平人,那麼在運動過程中,在病因作用下,一旦這種陰陽和合,動態平衡被打破,那就出現了,用陰陽說,叫陰陽失調,那麼用五行說,叫陰陽的生剋制化異常,出現了亢害承制,用氣來說,氣和則為正,是健康的,失和則為病,氣失和,那麼表現為平衡失調,意味著疾病,那麼平衡失調是運動的結果,是氣、陰陽五行運動的結果,那我治療過程中呢?要想調節它的平衡,那也是在運動狀態當中來調整它們之間的關係,取得平衡,這就是中醫學恆動觀念的基本意義,一言以蔽之,用動態變化的觀點去考察生命過程,去考察健康問題,去考察疾病問題,去回答醫學的社會問題,這就是中醫學的恆動觀念,區別於西醫學用自己的靜止的觀點看待生命、看待健康和疾病,現在大家搞新藥,一種最簡單的辦法,開一個方子,藥物配伍定下來,那麼這個劑量基本定下來,就是構效關係,考慮構效關係,還沒考慮量效關係,定下來,這個方子,要是我治肝炎,效果好,那麼一旦經過你臨床前,做完以後,經過確實得出結論,確實效果不錯,那麼你能夠得出什麼結論呢?那我就用這一個方子,藥味沒變,結構沒變,量不管老少,東南西北中,都這一個劑量,我這是經驗方,形成一個藥,去治療中醫某一個病,另外一種觀點,不僅考慮它的構效關係,我還考慮每一個藥的劑量的變化,量效關係,包括構效關係和量效關係都考慮起來,再考慮東西南北中,男女老幼,社會文化的差異,找出它們這些要素和我這個構,結構和劑量產生效應的關係,最後得出結論,我這個方子,它適應在什麼條件下,治這個病有效,除此不可以,兩種思維方式,兩種處理方法,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醫學觀,前者搞的是中藥,想辦法治的是中醫的證,實際上是西方靜止醫學觀,不是中醫,而後者則體現了中醫學的恆動觀點,體現了中醫學思想,如果用後者來指導自己的科學研究,才叫做遵循中醫自身的規律。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我想講這個東西,學習這個,講述這個,這個思想理論的意義在於: 解釋意義,用恆動觀念這些內容回答,生命是什麼和為什麼?疾病是什麼,為什麼?這是解釋的意義,說明意義。

實踐意義,用這樣一種理論,這種觀點解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指導我們的實踐。

(三)辨證觀念 第三個觀點,叫辨證觀念,過去的教科書就是:一個是整體觀念,一個是辨證論治,就結束了,現代把它分別開來,分頭來、進一步來詳細地講一下,辨證論治這一個思想、這一個原理集中地體現了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第一、什麼叫做辨證觀念?辨證觀念就是指用矛盾的、整體的、運動的觀點來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這樣一種思想,就叫做中醫學的辨證觀念。

辨證觀念的具體內容: 就是用矛盾、整體、運動的觀點看待生命過程,怎樣看待呢? 生命是陰陽運動的結果,就是氣、陰陽、五行運動變化的結果,這是運動的觀點。

矛盾的觀點,就是陰陽的矛盾統一,貫穿生命過程的始終。

整體觀點看待生命,那麼生命是在天地人三才一體,就是人、自然、思維、環境陰陽平衡的狀態下,來完成生命的過程。

一旦在病因的作用下,生命過程被打破,形成由健康轉化為疾病,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同樣是用矛盾的觀點,用運動的觀點、整體的觀點,來看待疾病的問題,比如:一、中醫的強調疾病的發生是邪正交爭的結果,邪和正是一對矛盾,用陰陽學說來解釋,那麼陰陽矛盾、對立,統一失調形成了疾病,陰陽失調,五行亢害承制,五行還有陰陽,亢害承制的結果,發生疾病,而任何一個系統,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系統,任何一個系統發生疾病,同時會影響其他系統的疾病,那麼用聯繫的觀點,也就是整體和局部的統一,是用普遍聯繫的觀點,來看待疾病和健康的問題,這種思想體現在治療上也是如此,這就體現了中醫學看待生命問題、健康問題和疾病問題,它集中體現了它的辨證思想,那麼一言以蔽之,記住用矛盾的、整體的、運動的觀點來看待醫學的問題,這種觀點就是辨證的觀點,中醫學集中體現出了這種觀點,我們通過這個示意圖看,人居於氣交之中,他受天地陰陽、五行、氣化運動的制約,處於這三者之中,既體現了: 矛盾的、運動的, 整體的,人是天地人三才一體當中,最可寶貴的一個要素,人不可以離開天地,那麼表現為整體聯繫的觀點, 運動的觀點,那麼中醫學認為,這個人生命的運動是和天地自然的運動相一致的,運動的規律相一致的,他是不斷的運動的,具體表現。

得出的結論:叫天人合一,表現為世界和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具體的運動,用"氣化流行",把流行去掉,剩下氣化這個概念了,體現不斷的運動變化,哲學術語"氣化流行",放到醫學裡面來我們體現叫氣化,用氣化兩個字來代表人體內外生命運動的過程,那麼具體的表現為,自然界表現為生長化收藏這樣一個運動變化的規律,表現在人體,表現為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這些就是集中體現出中醫學辨證觀點的核心內容,也就是它的基本觀點,總之,記住中醫學是在矛盾、運動、整體、聯繫的觀念下去考察、去回答、去處理醫學的所有問題,把這個觀念,也就是這個思想,就是中醫學的辨證觀念。

辨證觀念它的意義在於:為中醫學確立了一個辨證的思維方式,從認識來說,中醫學的認識問題來說,它的科學思維是辨證思維,這種辨證思維貫穿著生命、健康和疾病整個過程中,治療過程中,這是第三個特點,我們講辨證觀念,實際上辨證觀念,我們第一個講整體,第二個講運動,第三講辨證,講辨證觀念實際是對整體運動觀念的高度綜合,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定義說:中醫學所賴以構建理論體系的科學方法論,這個中國古代哲學的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辨證法,由它所決定,形成中醫學的思維方式,形成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的特點,叫辨證觀念。

(四)辨證論治 最後一個講辨證論治,這在中基教學當中是一個最難的課題,做為本科生,交代一些基本概念就可以了,等到高年級以後,我們再進一步地詳細地展開,對這個進行講述,對於"證"這一個概念,從50年以前一直到今天,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就包括如何定義證,而這也是我們21世紀中醫藥現代化當中一個重大的科學命題,包括對理論的闡述,整理研究,包括用現代手段對它進行研究和規範 第一個講一講辨證論治的概念,現代的定義就是經過學術界共同探討,最後得出的結論,在中李振吉局長主編的《中醫名詞術語‧常用術語》裡面,就是這 樣定義的,比較規範的,應該是現在最新的定義了。

辨證論治的觀念是辨證、論治的合稱,稱之為辨證論治,它是兩個術語構成的,辨證和論治兩個術語構成,這個符合術語學定義的原則,它有什麼意義,這個概念講了,它是中醫學整體、恆動、辨證觀的具體體現,要想了解辨證論治的基本內涵,需要了解以下幾個基本概念: 症狀、證候、疾病的概念 症狀 在中醫學裡面明確的指出,症者,病之發現也,症狀是疾病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異常生命現象,我們今天定義一個症狀,包括症狀、體徵和社會行為異常,症狀是主觀感受到的,而體徵是客觀檢查到的,我們看舌、看脈、望色、望診和切診,通常意義講,狹義的症狀,它的含義就是指症狀和體徵,主觀的感覺異常和客觀檢查到的異常的生命現象,通稱為症狀,這是一,第二、廣義的症狀包括狹義症狀,另外包括社會行為以及生活方式的異常,行為異常,這是現代中醫理論對症狀的定義,也是目前中醫名詞術語規範以後,大家對症狀的定義。

證候 中醫學的證候,從歷史到今天是一個多義詞,也是多義的術語,它有不同的含義: 症狀就是證候 症狀就是疾病 證候就是病機 證候是診斷學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對證候的定義,大概有這麼多不同的意向,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定義,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大致有這麼幾個意向,我們這本教材是21世紀教材,取這個症候的定義,是根據國家衛生部證候規範化的會議,學術會議的定義,參照了國家技術監督局公布的行業標準-中醫臨床術語,根據這兩個,把證候作如下定義: 證候是機體在病因作用下,機體與環境之間,以及機體內部各系統之間關係紊亂的綜合表現,第一句話,證候是綜合表現,是機體在病因作用下,機體與環境之間以及機體內部各系統之間關係紊亂的綜合表現,是一組特定的,具有內在聯繫的,反應疾病過程中一定階段本質的症狀和體徵,第二句話,它說明的是這個綜合表現,具體表現形態是什麼呢?是在一組特定的,具有內在聯繫的,又能反應疾病過程中一定階段本質特徵的症狀和體徵,還有綜合表現,具體體現在症狀和體徵,它要回答的問題: 這些症狀體徵有內在的邏輯聯繫, 它能夠反應疾病過程的某一個階段,反應疾病過程的階段性的本質和特徵,這樣的症狀和體徵是證候的綜合體現, 它回答了什麼問題,它的內涵包括什麼呢?揭示了病因、病機、病位和機體抗病反應能力等等,就是把病因、病位、病機、病性、機體的抗病能力,能回答這麼多內容,最後的作用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依據並指明方向,這個就是根據證候規範學術會議,和行標中醫臨床診斷術語,我們取它,本教材把證候取第四個意向,叫診斷學的術語,作為診斷學意向,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概念,它的內涵和外延,按照上述的表述,定義它,那麼做為一個診斷學概念,已經限定,它的內涵具有什麼屬性呢?所謂屬性是反應證候概念特有屬性,它和別人不同的, 機體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那就是有邪氣。

機體內外環境關係紊亂。

全面揭示疾病過程中疾病的階段性的本質。

這是上述對證候定義它的內涵,這abc三者的綜合構成了上述作為診斷學概念的證候的內涵,那麼它的外延呢?外延,從邏輯學來說,它反應的是概念中事物數量的範圍,那麼這個範圍是什麼數量範圍呢?是一組特定的,具有內在聯繫的症狀體徵的綜合表現,咱們中醫古書把它叫外候。

疾病 傳統來講,定義疾病,就是疾病與健康相對,而現在隨著人們對亞健康的這種認識不斷的加深,咱們中醫界也開始引入這樣一個概念,亞健康是西醫的概念,不是中醫的概念,那麼現在的亞健康,它既不是健康的,也不是屬於疾病狀 態,所以現在提出疾病的概念,應該是與亞健康和健康對照,那麼什麼叫做疾病呢?疾病是指機體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為邪正交爭而導致機體內部內外環境關係失調,陰陽氣血紊亂,臟腑經絡生理功能或形態結構發生改變,適應環境的能力下降的異常生命過程,疾病是異常生命過程,具體表現為:一、在一定病因作用下,二、邪正交爭的結果,導致機體內外環境關係失調,那麼內外環境關係失調,具體影響了機體哪些生理、病理變化呢?影響了使機體的陰陽氣血紊亂,臟腑經絡生理功能或者是形態結構發生改變,那麼生命機能發生改變,哪裡改變呢?表現為適應環境能力下降,具有這樣幾個要素的異常生命過程,就定義為疾病,在這裡再補充一下,當前對於亞健康的認識,從西方現代醫學來說,亞健康有不下十幾個術語,有灰色狀態,有第三狀態,有亞健康,有亞健康狀態,現代的定義,既不是疾病,又不是健康,中醫怎麼看這個亞健康狀態?中醫是用證,這個概念,來表達人體的疾病狀態,那是中醫病機學的特色概念,那麼這個疾病狀態一定是機體的陰陽失和,氣血紊亂,表現出證,那麼健康狀態呢?就是陰陽氣血合和了,那麼亞健康狀態: 不是陰陽氣血和合,就是不是陰平陽秘,陰陽相錯, 它可以是陰陽失調,只要是陰平陽秘失調,失去平衡,它就是陰陽失調,但是它在量的變化,變化的程度達不到證候這樣一個病理程度。

在這種狀態下就叫做亞健康,這在我們搞中醫理論的人,從中醫到中醫的理論本身,對亞健康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也是一個探索,這是我的看法,假如說我們現在想治療亞健康,按照中醫的辨證論治來治療亞健康,你這個診斷的標準,治療的方藥和治療疾病狀態下那個症侯一模一樣的話,就等於你自身否認了亞健康的存在,亞健康是中醫學一大優勢,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現在人們亞健康人群大概已經超過百分之四十,最多的超過到百分之七十了,中醫干預亞健康也是十五期間一個重大的命題,科研課題,也希望大家都能夠積極參與這樣的課題,再進行研究,至少最基本的亞健康的定義是什麼,亞健康是個什麼樣子,那麼到現在剛剛開始研究。

症狀、證候、疾病的關係 用這個示意圖,來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先說一個最基本的觀點,我們理解症、證、病之間的關係,從中醫這個角度,中醫叫審察內外,四診合參,考察異常的生命現象,由外至內來看這個機體是否具有疾病,也就是說我們中醫確定疾病的根據,是通過四診合參,由內至外,由外至內,特別是由外至內,通過這些異常的生命現象,把它綜合起來,判定是否他有病,那麼綜合的異常生命現象,用診斷學術語來說,就是症狀,我們把這些舌脈都統統歸納到,主觀客觀所涉及到,這是症狀,那麼由此分析得出來,構成疾病這個概念最基本的要素,應該是什麼呢?症狀,這是第一個觀點。

這個觀點和西醫對疾病的認識,它們倆沒有區別。

第二個觀點,中醫對疾病的認識,認為疾病是一個過程,它是一個機體陰陽、氣血、五行生剋制化的運動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階段,它以證候這個概念表現出來,這第二點是中醫學和西醫學的根本區別,西醫學沒有證候的觀念,而中醫學有證候的概念,那麼證候是怎麼樣反應出來,症候既然是在疾病過程中不同階段,它反應出階段性的概念,疾病的概念,那麼每一個階段,都是由症狀和體徵構成的,第二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證候也是由症狀和體徵構成的,也就是說症狀、體徵,也是證候的構成要素,基本要素,但是證候是疾病過程中某一個階段,它不是疾病過程的全程,這是講它們的關係,這是第二個觀點。

第三個觀點,症狀,異常生命過程的現象,是構成證候和疾病的最基本的要素,這一個觀點就決定了中醫學看待疾病,我們在臨床實施診斷治療中一定嚴密的觀察,患者各種各樣的異常的生命信息,只有全面的系統的了解病人的異常生命信息的條件下,你才能夠全面的占有資料,這樣才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做出正確的證候判斷和疾病的判斷來,那麼最後一點,從這個示意圖理解,講的就是證候和疾病有什麼關係,兩者相同的,組成要素都是症狀,不同的證候,它由特定的一組症狀構成以後,它一定具有時向性和階段性,而疾病是反應整個邪正交爭過程,演變規律過程,全程的規律,普遍的規律,證候只表現為局部的規律,還有階段性的表現規律,揭示階段性的本質。

中醫學來看症狀、證候和疾病,從疾病而言,疾病整個過程可以由若干個證候所組成,大家注意,這是用動態的觀點來考察一個疾病的全過程當中,它可以出現若干個證候,不是幾個證型,它是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考察這個疾病,累及哪臟、哪腑、哪經、哪絡?它們在病因的作用下,通過邪正交爭是怎樣運動變化的,在運動變化,在不同的階段,我們用中醫證候學的概念,考察它們會出現什麼樣的證候,不是某一個證型;每一個證候,它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由一組特定的,具有內在聯繫,又能反應疾病階段性本質的症狀所構成;每個證候都是如此,這就是疾病證候和症狀的關係。

症狀,我們從最基層、最基礎構成要素看,症狀,一它是生命異常現象的一種表現,它也揭示了疾病的本質,不能說症狀不反應疾病的本質,但是它僅僅反應了某一點,某一個局部的特質,就是它給的信息是局部的,是點,也可以稱為線,但是絕不是整體,而證候所體現出來的特徵,它雖然有症狀構成的要素,但是它不是簡單的症狀的相加,那麼構成證候的一組症狀,它們之間有嚴密的邏輯聯繫,它們構成了一個整體,反應了疾病的階段性的本質,這些要素,缺一不可,這就是證候和症狀之間的區別,聯繫和區別。

而疾病和證候它們相同的,最基本的構成要素都是症狀,但是疾病反應在病因作用下,機體陰陽失調的全部運動變化過程中,症狀變化演變的規律,它回答了疾病的本質,全面系統地回答了疾病的本質,而在疾病過程中所反應出來的若干個證候,每一個症候只能反應疾病的階段性的本質,它不能反應疾病全部過程的本質,系統全面的本質,這就是疾病和證候的區別。

這是我們中醫理論當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僅僅介紹的是目前學術界研究數十年,證候規範化的診斷學研究,這是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其中這裡面有我自己的看法,這個教材就是持這種觀點,我主編這個教材就是持這種觀點,供大家來研究,這僅僅是通行這樣來解釋,通行的認識,那麼對證候的概念,證狀的概念,疾病的概念,還有好多定義,假使大家感興趣,將來可以提供大家一些文獻,在這本課件裡面提供了一個中醫現代研究一部分內容,還提供了歷代文獻摘錄的內容,將來通過這些資料去了解這個,大家可以去看,一直是中醫學研究一個瓶頸,一個重大的科研命題,也是爭論最大的,把這些信息,(1)就教學來說,給本科生,我們提供他一些信息,(2)對於我們這些同志來說,還要掌握哪些信息,大家有個全面的了解。

回頭來理解症狀、證候與疾病的關係,但是它講他們三者之間的關係,中醫學看病核心是審察內外,四診合參,全面掌握信息,要辨證論治,那麼現在缺乏的,臨床醫生就缺乏這個基本功,如何用中醫的方法全面收集信息,用中醫的思維,用中醫的理論比較正確的確定下證候和疾病的診斷,施以治療。

3辨證論治的運用 第二個,我們講一講辨證和論治的關係,這個簡單,比如這個示意圖,辨證,我們要通過四診合參,經過分析歸納得出個結論,揭示出病因、病位、病性、病機、機體的抗病能力,最後得出個結論,為論治提供依據和前提,我們辨證說脾氣虛,病機揭出了,說定的它是脾氣虛證,它告訴我們病位在脾,虛實的變化,邪正交爭、虛實的變化是氣虛;治療,決定治療方向,怎麼辦呢?就是健脾益氣,為使用健脾益氣的方藥來治療提供前提和依據。

治療,大家注意,中醫的治療不是簡單開一個方子,扎一個針,做一下按摩,施術,叫論治,論治,它是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中醫的道理來組合方子,處方,這一個無論是藥的方子或針灸的方、按摩的方,它體現了中醫的理論,它思維過程要經過運用理論來分析綜合,最後得出結論。

一旦得出結論以後,這幾個藥處方遣藥,方劑構成以後,回頭從方劑這裡頭的幾味藥,回過頭來,又來說明體現辨證的結果,就這個意義講,中醫講的治療,不是簡單的技術,它本身包括了深刻的理論內涵,所以學習老中醫的經驗,學習中醫主張讀方書,學習中醫的經驗要讀方,通過它這幾味藥,這個構效關係、量效關係,這一變化加減與化裁,它體現一種理論,體現一種學術思想,本身這張方既是論又是治,關於它的結果,是辨證的結果,它體現的既是論又是治,不是簡單的幾個藥相加,這就是論治。

什麼叫論治,那麼論治它有什麼作用呢?它反饋回來,用它來檢驗辨證正確與否,咱們中醫用動態的辦法,動態的觀點去看待疾病過程,那麼第一次來診的時候,我們辨證得出的結論開方出去,吃三天,抓幾劑藥,開三天,開幾天,患者回來反饋的信息告訴醫生,我吃了你的藥以後,哪些症狀減輕?哪些症狀沒有變化?哪些症狀加劇?一般的規律認識是,只要病人沒有異常改變,沒有變化就是有效,只是你效果顯著不顯著而已,如果我吃了你的藥,病情哪一點加重,甚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異常改變,意味著辨證不準確。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一定接受這個信息,來重新認識辨證的結果,來對這個複方重新進行化裁,這一個過程就是檢驗自己,第一次辨證結論的過程,那麼這樣一種思想,體現了中醫用辨證、運動、矛盾、整體的觀點去看待疾病,去治療疾病,我們現在講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咱們中醫辨證論治就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結果如何,就看這個方開出去有效沒效,效果如何? (1)辨證的過程和方法 下面簡單的歸納一下辨證論治怎麼運用的過程,這張示意圖體現的就是我們這個看病的思維過程。

我們辨證的過程四診合參,我們主要是看臨床表現,臨床表現是表現為症狀和體徵,這一些都是具體的生命異常現象,我們通過四診合參收集來以後,由現象到本質進行抽象,我們的思維要抽象了。

我們過第一關就是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屬陰、屬陽、症狀和體徵,然後看陰證和陽證,陰證和陽證看完以後,就看疾病的性質是屬寒還是屬熱,然後再判斷邪正交爭的結果,就是正氣和邪氣的對比,導致邪正是虛還是實?這是第一關要過的,就從宏觀上過的,那麼僅僅得出來陰陽、寒熱、虛實,能不能具體操作呢?還不可以,還要進一步下一個概念,還要進一步來分析,那麼看看具體的定位,是氣血津液,那麼氣血津液的氣血紊亂,津液失調,它是人體總體的生命物質的變化,氣化的異常變化,具體它通過臟腑經絡等等各個系統體現出來,最後還得落實到用臟腑、經絡、六經、衛氣營血、三焦,這種辨證的思維方法來考察具體的臨床表現,用它來進一步來抽象得出結論,它體現了中醫的思維,在臨床思維過程中高屋建嶺,先從最抽象的,一般的抽象,然後,再一次抽象,再一次抽象,由抽象到具體,最後到具體,得出結論,那就是心氣虛,或者是太陽病,或者是衛分病,到了這個程度的時候,才能指導治療。

(2)論治的過程和方法 論治的過程,上面講的是辨證的過程,辨證的思維過程,那麼論治的思維過程,第一、我們要確定一下症候,確定下症候以後,我們就知道如何來治病求本,怎樣扶正祛邪,確定標本緩急,三因制宜,症候的概念回答這麼多內涵;具體確定治療原則,汗、吐、下、和、溫、清、補、消,這是大的原則。

僅有這個還不夠,必須在治療原則的指導下來確定具體的治療方法,而這個治療方法,又是從整體入手,整體和局部的統一,任何一個處方都體現了這樣的思想,至於說採取的哪些措施和手段,中醫學有藥物的,也有非藥物的,那麼這個過程就是論治的過程,介紹這個辨證論治的應用,辨證的過程和論治的過程,旨在強調給學生來加深認識中醫臨床思維的過程和方法,它濃縮地反應了中醫學的、樸素的、系統、整體、辨證的思維方式,濃縮地反應了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它把中國古代哲學的氣、陰陽、五行、臟腑、經絡,通過辨證論治的過程集中的體現出來,這也是學習中醫最難學的一點,也是中醫學的基本功,最難學、最難學,學習中醫理論條條,什麼叫辨證,什麼叫治療,它們什麼樣的關係,很容易背下來,通過這些字面,這些判斷,這些術語,反應出來一個思想是最難掌握的,所以咱們從古到今,學習中醫強調熟讀精思,貴在心悟,心悟,要心領神會,要靠自己的悟性去體會,才能夠掌握,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

我們今天從上午到下午,把導論全部講完了,導論所要回答的問題,要講述的問題,重點問題: 什麼是中醫學?什麼是中醫理論體系? 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條件,從中醫學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關係,從中醫學的文化特徵入手,來闡述中醫理論體系形成的基本條件,那就是說哲學基礎、自然科學條件、社會科學條件。

中醫學的醫學模式和中醫學的基本特點:醫學模式就集中體現了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中醫學的醫學模式,叫做整體的醫學模式,這個醫學模式體現了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就是用矛盾、整體、運動的觀點來考察生命過程,來考察健康和疾病的運動過程,來考察生命、健康、疾病的關係,來處理和預防疾病,最終的終極目標是保證人類的健康。

這就是我們今天在導論裡面所要講述的主要問題,這個導論回答的一些問題,都是從比較理性的層次、較高的層次,來闡述中醫學的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學術思想,它最基本的科學思維方式,這也是學習中醫必須過的一關,必須掌握的,怎樣來理解和遵循中醫自身的體系和規律,那只有按照上述所說的遵重中醫學的科學思維、遵重中醫學的科學觀、醫學觀和方法論,來認識、來分析、來處理生命、運動建康和疾病的問題,才叫做遵循中醫學的自身的規律和體系,否則就不叫遵循中醫學自身的規律和體系了。

好,今天課程到這裡,下課。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