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01【道德難題:沒有道德感的人】《道德可以建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道德難題:沒有道德感的人】 「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呢?」――「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這些論點的價值何在? 你正要走出餐廳時,下起了一場暴雨。
臉譜出版部落格
跳到主文
臉譜出版有著多種樣貌—文學。
人文。
科普。
藝術。
生活。
商業。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
更多資訊,請見:
www.facebook.com/facesread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版位
Apr01Sat201716:12
書摘01【道德難題:沒有道德感的人】《道德可以建立嗎?》
【道德難題:沒有道德感的人】
「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呢?」――「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這些論點的價值何在?
你正要走出餐廳時,下起了一場暴雨。
你沒有時間等這場雨過去,而且你沒有雨傘。
運氣真好(當然是指你的),有些比較注意天氣的客人帶了傘,放在入口處的傘筒裡。
你左右打量了一下,沒人在看。
你拿了一把傘,若無其事地走出去,神不知鬼不覺,彷彿戴上了蓋吉斯的戒指,轉一下人就能隱形。
按照神話的說法,你可以拿走任何東西都不會受到懲罰。
你多少也意識到自己造成某個陌生人的損失,他對你可是什麼也沒做。
不過你沒有真的放在心上。
顯然是那理由不足以阻止你把雨傘拿走。
你就是那種沒有道德感的人,讓哲學家(還有非哲學家)從開始思考道德的問題以來一直覺得很煩。
他們硬是要找到讓人無法辯駁的論據,讓沒有道德感的人從漠不關心的狀態走出去。
在眼前這個特定的例子裡,就是教他不要在暴風雨的夜晚,偷走陌生人的傘。
「為什麼要有道德?」這個問題他們一直想要回答,而且還要做出決定性的回答。
◎為什麼要有道德?
在做還是不做某些事的理由當中,有些是出於個人的小心謹慎。
如果你啤酒實在喝得太多,健康可能出問題。
如果你想保有健康的身體,就有了少喝點啤酒的理由。
還有些理由是要獲得他人認同、擔心遭到他人指責、渴望得到獎賞以及避免懲罰。
如果你實在喝太多啤酒,就得冒著一整天聽別人說教的風險(也是麻煩之一)。
如果你覺得麻煩還是避免比較好,那就有了少喝點啤酒的理由。
我們可以設想出其他眾多理由去做或不做某些事。
宗教性的理由,像是上帝無條件的愛,或害怕上帝的懲罰(死後的尤其糟糕)等等。
有些哲學家認為,不論是要行動還是避免行動,除了出於謹慎、社會性、宗教性的理由之外,還有一些理由「純屬」道德所有。
目前關於這類理由尚未有一致贊同的定義,但大家傾向於如下描寫它們的特性:
(1)這些理由比較是和他人而不是和自己有關,因此它們與出於個人小心謹慎的理由做出了區別。
(2)遵循這些理由不是為了希望獲得獎賞或害怕遭到懲罰,因此它們與社會性的理由做出了區別。
(3)它們不是由超自然的權威以專斷的方式規定而成,因此它們與宗教性的理由做出了區別。
(4)大家比較會覺得每個人都應該遵照這些理由行事,而這一點不一定符合社會性或宗教性的理由。
確實,只有某個社會的成員或某個宗教的信徒,才會認為這兩種是正當的理由。
猶太人與伊斯蘭教徒不吃沒有放血的牛肉,但是他們一般也認為,非猶太人或非伊斯蘭教徒不是一定要這麼做。
相反地,他們認為所有人都不應該偷東西,就算是不同信仰的人也一樣。
(5)它們關係到我們眼中重要的事情(例如生命、死亡、幸福、生命的意義、共同的利益,等等),而不是一些瑣事(去釣魚要穿什麼顏色的襪子)。
有些哲學家還認為,識別道德規則的標準之一,就是違反規則會引起什麼強度的情緒反應。
他們還說,如果違反道德規則所引起的情緒反應,比看到違規停車更激烈,就能說明它在大家的生活中很重要。
關心倫理的學者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他們常常覺得,光是上述條件就足以將道德的理由和其他理由區別開來。
這個想法頗有爭議。
要描述「純屬」道德的理由,除了上述重點式描繪的方法之外,不太容易找到其他方法,因此,大家可能會想要否定道德理由的特殊性,把它們化約成具有個人謹慎、社會風俗或宗教規範等原由的混合物。
此外,什麼是道德理由,也有好幾種說法。
主要的兩個理由分屬義務論與後果論。
前者提出的理由是,有些事永遠也不能做,像是說謊、殺人或虐待,就算能為自己或社會帶來好處也不可以。
後者提出的理由是,推動程度最大的利益,更明確地說,要把好處增到最大、壞處減到最小。
後果論的角度可能會讓我們覺得,在道德上可以讓一個人喪命以拯救一萬個人,或是折磨一個兒童來拯救十萬個人。
不過,即使可以拯救一萬個人,我們也有可能完全不打算親自動手殺掉某個人,或是折磨某個兒童來救出十萬個人,都不行。
這不是出於懦弱,或是不了解什麼叫做道德上的要求。
而是因為道德義務論的理由,與道德後果論的理由,在我們心中產生了衝突。
不管屬於義務論還是後果論,這些「純屬」道德的理由製造出一個特殊的難題。
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為什麼出自個人謹慎、畏懼上帝或社會輿論的理由,能約束我們不去實行某些行動(偷竊、羞辱他人、讓人白白受苦),或能正面激勵我們執行其他某些行動(幫助他人、為大眾謀福利)。
可是想知道為什麼大家對道德的理由很敏感,就比較難了。
無視道德理由的人,僅僅服從個人生活的經驗法則與國家法律,並且會在為了自己方便的時候違反一下規定,還很確定自己絕對不會被發現,就像那個借雨傘的人。
像這樣的人,能對他說些什麼?
哲學家與非哲學家不斷提起兩個論點。
「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呢?」「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它們代表什麼意思?它們具有決定性嗎?
◎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呢?
大家時常把這個論點和康德「不自相矛盾的普遍性」準則混為一談,但其實必須把它們區別開來。
康德的想法是,如果我們把某些個人的行動規則表現成偉大的道德原則,在所有的情況中都適用於所有人,這些規則也許會變得荒謬或自相矛盾。
就像我們可能偶爾動這個念頭(當然它不是常常出現):「我不想遵守諾言,因為照著去做實在太不方便了。
」
把它轉變成普遍的原則就是:「做出承諾的人,只有在他方便的時候才必須遵守諾言。
」
問題並不是如果每個人各自遵循這個原則,這世界就會一團亂。
而是這個原則既荒謬又不理性,因為它自相矛盾。
做出沒有意願遵守的承諾,該承諾就失去了承諾的專有性質,變成不是承諾的承諾。
康德為測試普遍性提出了評估原則的標準,那就是衡量該原則的概念一致性。
回頭來看,「要是大家都這麼做?」的論點,要求我們想像出實踐的後果。
我們可以說它是某種思想實驗,某種「假想的普遍化」。
乍看之下,它特別像是製造陳腔濫調的機器,命題是真的,但沒什麼意思:
「要是大家同時到社區的游泳池,就沒有地方可以下水了。
」
還有這個,也很無趣:
「要是大家同時上街,就沒辦法往前走了。
」
不過,「要是大家都這麼做?」這個假想的普遍化結果,也可以具有饒富興味的解釋作用。
無論如何,有兩種情況必須加以區別。
那就是「普遍化」涉及道德中立的行動,還是遭評定為道德上有缺陷的行動?
◎道德中立的行動
提出「要是大家都這麼做?」的問題,是要讓我們認識到,有些行動本身不是壞事,也不是沒有理性,但如果很多人在某些相互依存的狀況下,同時做了這些行動,就會變成沒有理性的壞事。
我們可以想到把全部存款從銀行提出來的行動(如果有存款的話),行動本身不是壞事,也不會沒有理性,但如果大家同時這麼做,結果可能非常糟糕。
我們還可以想到擠滿人的舞廳裡發生火災,出口只有一個。
為了逃生急忙衝向出口,既不是壞事也不是沒有理性,但如果所有人同時這麼做,沒有想到其他人的話,結果可能是場災難。
◎道德上有缺陷的行動
只不過,在那些讓我們操心不已的情況中,「要是大家都這麼做?」的問題,並不涉及道德中立的行動,比如把存款從銀行裡拿出來。
該問題所指的行動,每一個乍看之下都有道德缺陷,像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拿走陌生人的雨傘、插隊,或者,到某家聚會是唯一一個空手去又把別人帶去的東西大吃特吃的人。
這個問題的用處是什麼?
義務論者會說,什麼用也沒有。
在他們看來,「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只可能和社會性有關:我們可以問,如果這種行為很常見的話,那麼對它的容忍度會更強還是更弱。
不過這樣的問題和道德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它涉及的罪行公認重大時,我們更能看到這個問題的空洞。
要懲罰殘忍的謀殺犯時,沒有人會問「要是大家都這麼殘忍謀殺怎麼辦?」之類的問題。
當然,插隊或吃白食不是那麼嚴重的罪行,但絕不是正當的行為。
義務論者會認為,只要知道這麼做不正當就夠了,不必再加上「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呢?」,這種問題完全多餘。
儘管如此,萬一我們的目的是要找出論點讓沒有道德感的人改變行動,那麼使用義務論者的道德理由,像是「你不該這麼做,因為這樣是錯的!」,其實一點用也沒有,因為主角正是對這類型的理由毫無感覺。
必須跟他講講別的道理:「要是大家都這麼做怎麼辦?」,不過這樣說有沒有用?
乍聽之下,這種話對沒有道德感的人而言,一點影響也沒有。
「要是大家都這麼做?」指的不是「如果你插隊、如果你吃白食、如果你在雨夜中偷別人的傘,害的是你自己」。
當然,如果有人這樣說,實在滿可笑的,因為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如果要當作論點,「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倒是和後果有點關係。
求助於這個論點的目的,似乎是讓插隊的人、吃白食的人或雨夜中「借」傘的人能理解,他們什麼也不做,只是活得像是道德體系中的「寄生蟲」。
要是再也沒人遵守排隊規則、再也沒人帶東西參加聚會、再也沒人把傘放在傘筒裡,這個沒有道德感的人就不可能再插隊、揩油、雨夜中拿走陌生人的傘。
他靠的就是多數人都遵守道德規則,才能享受不遵守規則帶來的好處。
然而,沒有道德感的人,不見得會因為被指控是個寄生蟲而嚇到。
他完全有理由不在乎這種道德主義的評價。
要讓沒有道德感的人心生疑慮,那麼「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會不會是更有效的論點呢?
◎「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
這個論點必須和同判報復區別開來,後者秉持報復的原則,准許我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是辯論型態的問句。
當你對某人造成傷害,例如打掉他一顆牙時,大家有此一問,期待的答案是「不」。
可是這個回答完全沒有說出你應該承受的處罰(甚至沒有提到你應該接受處罰)。
更沒有讓那個被你打掉牙齒的人,也打掉你一顆牙。
「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似乎更接近著名的黃金律,而不是同判報復。
黃金律寫道:「不想要別人怎麼對你,就不要那樣對別人」,或是「想要別人怎麼對你,就先那樣對別人」。
這就不是報復的原則,而是善心的展現。
然而,黃金律跟同判報復一樣,屬於具有特定內容的相互作用,明確指出什麼是該做的:對待他人要用我們希望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以及不要對他人做出我們不希望他人對我們做的事。
然而,如果大家盲目地跟著教條走,可是會導致一些荒謬的結論。
受虐狂說不定就可以虐待別人(想要別人怎麼對你,就先那樣對別人)。
不希望自己的盲腸被切除的醫生,也不該切除病人的盲腸(不想要別人怎麼對你,就不要那樣對別人)。
至於「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就沒有明確的內容,它只是要測試我們的態度有沒有偏私。
怎樣才能把它用在拿走別人雨傘的情形?
我們的前提是:你不喜歡別人在暴風雨的夜晚拿走你的雨傘(否則這個論點就失去作用了)。
如果你是公正的人,絕不會認為:要是別人拿走我的傘,它就屬於道德事件,但如果拿走的傘不是我的而是其他不管誰的傘,那就不是道德事件。
當然,如果別人拿走的是你的傘而不是另一把傘,極可能對你造成心理上的差異。
可是如果你以毫不偏頗的角度看事情,對你來說,它不會有任何道德上的差異。
秉持這個不偏袒任一方的角度,至少你有了一個理由,不會在雨夜拿走某個陌生人的傘。
也正是這個同樣的理由,必須用來阻止別人拿走你的傘。
問題是(進行道德思考的時候總有新的問題會跳出來),這個理由不見得能支配你的行動。
你可以找出一個做還是不做某件事的理由,然後又發現一個更有力的理由,讓你不這樣做。
你可以找出一個做還是不做某件事的理由,然後又缺乏個人動機來這樣做。
◎別再管沒有道德感的人了!
如果沒有道德感的問題,不是出在他缺少道德理由去做某些事,而是缺少個人動機去照著做,那麼再怎麼教訓他也毫無益處。
重複那些他已經知道的事有用嗎?
要讓他離開道德惰性,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加強他的個人動機,以便按照道德規則行事,意思是指不要去向他重複行動的道理,而是找出能讓人行動的原因,不論是生理的、心理的或是社會的。
所以要改變沒有道德感的人,最好還是讓他接受道德制約程序,也許不必像伯吉斯(AnthonyBurgess)的《發條橘子》那麼激進,但這種方式不見得有什麼道德價值。
如果不進行這類改造計畫,而是乾脆不要管這些沒有道德感的人,會不會比較好?
知道這世界上一定有這樣的人,並且與他們和平共處,會不會比較好(當然我們還是要提防這些人)?
《道德可以建立嗎?》在麵包香裡學哲學,法國最受歡迎的19堂道德實驗哲學練習課
出版時間︰2017.03.30作者︰胡文‧歐江(RuwenOgien)定價︰380元
有時候,不需要什麼,就能讓人表現得像個魔鬼;也有時候,只需要更少的一點什麼,就能變成聖人沒有哪個學說是不能推翻的,沒有哪種道德是絕對的!
法國長銷哲普書――――19個道德難題,人人都可練習的哲學思辨★名家讚譽推薦――――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家朱家安 哲學雞蛋糕腦闆沈清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吳豐維 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張鐵志 文化評論家一項學術研究發現,熱麵包的香味會讓人更願意慷慨助人,提高道德感。
那麼,我們得到一個十分經濟的結論:只要等可頌芳香劑上市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有道德?對那些道德體系中的「寄生蟲」,有什麼可行的改造計畫?●侵犯一個人的權利和侵犯更多其他人的權利比起來,前者「不道德的程度比較低」?●把好事最大化、壞事最小化,用「數量」來討論「道德價值」,在哲學上站得住腳嗎?這是一本討論道德的書。
然而,它沒有要教導人如何生活的遠大抱負,也未抱持傳授道德思想史的神聖使命。
本書的志向謙虛多了。
作者提出一個邀請,邀請讀者用不同角度探討道德哲學,自由思索何謂倫理。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十九個道德難題,第二部分針對第一部分提到用來解釋這些難題的理論和實驗進行系統性論述。
讀者會在書中發現暗藏著罪行的故事:如果不犧牲救生艇上的一人則小艇就有翻覆的可能、沒人想要使用能讓人感到快樂的機器、無論如何都要讓失去控制的電車停下來。
大家將讀到不少實驗紀錄,有些讓我們看見不需要什麼就能表現得像個魔鬼,還有些則證明了只需要更少的一點什麼,差不多就能變成聖人:在街上偶然撿到的一枚硬幣、經過店面聞到剛出爐麵包的香味。
大家也會面對一些道德上的難題。
「我這一生很值得,但我寧願沒出生」,這種說法合邏輯嗎?可以任由某個人死去只為了把他的器官移植給五個需求孔急的病人?即使是工業養殖雞短暫而可悲的一生,也好過從來沒活過?本書的目的不在表達知道什麼是善或惡、公平或不公平是件很難的事,而是要提供某種智識的工具箱,在正視道德爭論的時候不致於讓那些偉大的字眼,諸如尊嚴、美德、義務等等,以及崇高的原則嚇到。
來點哲學不會有壞處的!◎道德難題練習【緊急狀況:為了不讓救護車上的五名重度傷患死去,可以因此讓某個冒失的路人喪命嗎?】
●一號劇本:見死不救
你正以高速往醫院衝去,車上載著五個爆炸事件的重傷患。
分秒必爭!如果你浪費太多時間,他們就會死。
突然你看見路旁有個可怕車禍的受害者,流了很多血。
你大可以把他也救上車,如果不這麼做,他必死無疑。
可是如果你這麼做了,就會耗掉不少時間,原來的五個人會死。
你是否還是得停車呢?
●二號劇本:撞過去
你正以高速往醫院衝去,車上載著五個爆炸事件的重傷患。
分秒必爭!如果你浪費太多時間,他們就會死。
突然你看見路中央有個冒失的行人穿越馬路。
如果你緊急煞車,車子會打滑,就要損失不少時間,你載的那五個人會死。
如果你不煞車,就會撞死那個行人。
你是否還是得煞車呢?
【面對脫序的人群:為了避免屠殺,可以處死一個無辜的人嗎?】
●一號劇本:脫序的人群
一大群憤怒的示威者來到法官面前。
他們居住的社區裡有人遭到殘忍的謀殺,於是要求趕快把罪魁禍首找出來,並揚言要是再找不到,就要攻擊當地的另一個社區,因為他們懷疑凶手受到該社區的庇護。
凶手是誰,法官毫無頭緒。
為了避免城市一隅遭到破壞、眾多市民被屠殺,他決定判處某個無辜的人有罪並將他處死。
法官的考量是:侵犯一個人的權利,是為了避免侵犯更多其他人的權利。
法官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當的,因為他已盡力把基本權利受到侵犯的總數化為最小。
我們能不能因為這樣而譴責他? ●二號劇本:盡責的機師
在快要墜毀的飛機上,機師將飛機開向該地居民最稀少的區域,他知道自己一定會造成好幾個居民死亡,但這麼一來可以避免更多人受害。
犧牲一小部分人以避免大量死亡,這想法似乎並不違背我們的直覺。
我們極有可能把這樣的做法看成是理性的表現,甚至說那是道德職責所在。
這個論點在哲學上站得住腳嗎?
◎對本書的讚譽
「法國哲學家胡文‧歐江用事實鑒定各大理論。
……作者以絕對的認真,剖析我們的道德性,尋找其中最小的共同點,然而他找不出任何足以確信的基點。
」
――《快訊雜誌》(L’Express)
「胡文‧歐江,道德實驗哲學的大師,努力擺脫承襲自過去的道德主義。
呼籲我們負起責任。
……既有學術性又通俗,作者讓我們了解沒有道德感的氣息,給人類智力帶來的影響。
」
――法國音樂藝文雜誌《搖滾不朽》(LesInrockuptibles)
「胡文‧歐江給異常嚴肅的道德哲學找了個大麻煩。
這位知識分子在本書中藉由現有的難題,考驗我們的道德推理能力。
……說的是道德,但不說教。
」
――解放報生活文藝網(LibérationNext)
「〔提出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思想實驗〕目的是要指出,關於道德的一切都可以、也必須接受質問。
大家所倚仗的直覺,從來都不像自以為的那麼清楚或可靠。
」
――《世界報》(LeMonde)
「哲學家剖析我們的行為,並藉由數個學說之間的對照,指出在道德之中,沒有絕對的原則。
名符其實的智力自我防衛對抗周遭道德主義。
」
――《心理學雜誌》(PsychologiesMagazine)
◎讀者書評
「胡文‧歐江的作品讀起來就像一本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而在這本小說裡,警官會跌破眾人眼鏡,發現其中可能沒有犯罪、沒有受害者,也沒有凶手。
」
「本書帶有深思熟慮的幽默,提出的研究角度恰如其分,又不落入懷疑論中;能夠毫無顧忌,又不過於放肆;但最重要的是,從書名浮現出的意象及書中的解釋,非常引人入勝,同時具有教育意義。
」
「歐江傑出的文筆能將最荒謬的經驗,轉變為逗趣的道德困惑練習題,十分有益健康——這當然是經過證實的。
」 目錄
前言倫理學的反教科書
導論思想實驗的作用是什麼?
【第一部問題、兩難與悖論:十九個道德難題】
題目列表
01緊急狀況
02池塘中溺水的兒童
03失去理性的移植手術
04面對脫序的人群
05殺人電車
06絕對無辜的亂倫
07沒有道德感的人
08享受人生的機器
09生命即使短暫平庸也比沒出生要好?
10我寧願自己沒出生
11為了讓動物自由必須把牠們除掉?
12效益怪物
13有人把小提琴家綁在你身上
14衛生部長是科學怪人
15沒有我自己的器官,我是誰?
16如果性行為是自由的?
17有意行善要比有意作惡來得難
18就算未來全都白紙黑字寫下來了,我們仍然是自由的
19惡人與聖人
【第二部道德「料理」的材料】
1直覺與規則
2來一點方法
3我們的道德直覺還剩下些什麼?
4道德本能到哪兒去了?
5對自己道德直覺的極限早有警惕的哲學家,一個扺得上兩個,甚至更多
6要了解道德推論的基本規則
7勇敢批評道德推論的基本規則
結論不要試圖「建立」道德!
詞彙
參考書目
謝辭 作者
胡文‧歐江RuwenOgien法國當代哲學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主要關注道德哲學和社會科學哲學。
曾於布魯塞爾、特拉維夫、劍橋大學、巴黎、哥倫比亞大學及蒙特婁接受教育。
1981年加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成為研究員。
思想深受彌爾(JohnStuartMill)和雅克‧布弗萊斯(JacquesBouveresse)影響,發表數十部哲學相關論文及著作。
著有《對色情的思考》(Penserlapornographie)、《康德的剃刀與其他實踐哲學的論文》(LeRasoirdeKantetautresessaisdephilosophiepratique)、《羞恥是否不道德?》(Lahonteest-elleimmorale?)、《道德恐慌》(Lapaniquemorale)及《生命、死亡、國家》(Lavie,lamort,l'Etat)等書。
譯者 馬向陽法國巴黎八大語言學碩士,現任法國文化協會法語教師。
譯作包括《希姆萊的大腦叫做海德里希》、《逆轉人生》、《實習醫生狂想曲》、《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壞女兒》、《當蜜蜂消失的那天》、《凡爾納》、《身體的日記》、《幸福的抉擇》等。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facesfaces
臉譜出版部落格
facesfaces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政論人文個人分類:人文科普此分類上一篇:《道德可以建立嗎?》法國最受歡迎的19堂道德實驗哲學練習課
此分類下一篇:書摘02【道德難題:惡人與聖人】《道德可以建立嗎?》
上一篇:攻殼機動隊CompleteBox【首批《攻殼機動隊1.5》P.41-44彩頁錯植道歉啟事&免費換書辦法說明】
下一篇:書摘02【道德難題:惡人與聖人】《道德可以建立嗎?》
歷史上的今天
2021:《好設計,4個法則就夠了》〔全新中文範例暢銷升級版〕
2020:搶先看3-2_《霜雪之銀,焰火之金》(《盤根之森》作者全新單本獨立作)
2019:【#內頁預覽】SOURCE:21《字形散步走在台灣--路上的文字觀察》
2019:SOURCE:21《字形散步走在台灣--路上的文字觀察》
2018:內文試閱(2-1)_《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一千一百哩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
2016:精采摘文-《禁忌之子》他不被任何人需要,卻被所有人追獵。
2015:書摘-從小開始做家事《孩子的家事課》
2015:內文試閱《無魂者艾莉西亞3》
2015:內文試閱_《小森食光1》(電影《小森食光》原著作品)
2014:《媽媽去哪裡?》培養勇氣、獨立面對成長,親子共享的最佳讀本!
2014:書摘2_日本寫真的輪廓《日本寫真50年》
2014:書摘1_前言《日本寫真50年》
2014:《日本寫真50年》好禮抽獎活動
2014:《日本寫真50年》縱觀日本寫真五十年發展全貌的第一本書
2013:書摘_SAMURAI是一項專案《可士和式》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meters山岳文學書系(12)PaperFilm(108)Q小說(90)卜洛克專區(46)商業企管(256)文學小說(422)運動/健護(102)生活風格(108)心靈養生(148)人文科普(471)親子共享(27)藝術設計(200)SOURCE︰(87)學習新知(10)活動快訊(77)部落客推薦(0)
近期文章
最新迴響
文章搜尋
最新訂閱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QRCode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忽然發覺這個社會上。越是沒有道德感 - 輕鬆奔跑
因為沒有道德的人總是自私的,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他們活的比較輕鬆,還有規矩,有道德感,臉皮薄的人,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生怕得罪任何 ...
- 2心理專家:道德感太強的人會進精神病院 - 每日頭條
沒有婚姻自主權,改嫁的女人低人一等,在當時的社會,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正確的,一旦有女性去違反,就會備受凌辱。而在現在看來,我們都知道,那是對女性的 ...
- 3做一個沒有道德感的人是什麼體驗? - GetIt01
我是一個沒有道德感的人,人生對我來說,一切皆虛,一切皆允。從小撿到錢我都會自己花掉,但我不會背叛朋友,我只做我想做的事,可以滿足我慾望的事。但我也...
- 4書摘01【道德難題:沒有道德感的人】《道德可以建立嗎?》
【道德難題:沒有道德感的人】 「要是大家都這麼做呢?」――「你希望別人也這樣對你嗎?」這些論點的價值何在? 你正要走出餐廳時,下起了一場暴雨。
- 5做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是什么体验? - 知乎
我是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人生对我来说,一切皆虚,一切皆允。从小捡到钱我都会自己花掉,但我不会背叛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