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源教授-(1/3)-戰前(2/3)-台大(3/3)討論4. 附錄-思想箝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還有好幾位包括妹婿胡鑫麟被政府抓去,胡教授被判刑並送到火燒島(綠島) ... 大的問題出現,種種的原因使推舉委員會爭議不斷,所推出的謝貴雄更受到 ... 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李鎮源教授-(1/3)-戰前(2/3)-台大(3/3)討論4.附錄-思想箝制 堅持是非、正義及嚴謹的李鎮源教授  (一):前言及戰前的生涯與背景 台灣醫界2014.6月號    朱真一         St.Louis大學及Glennon 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名譽教授 前言  李鎮源教授是台灣醫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不但對台灣的醫學貢獻最多,他更為社會正義努力。

在台灣目前的社會及醫界,最需要李鎮源教授的典範。

我曾寫過一李鎮源教授的傳記,那份李教授傳記刊登於「李鎮源教授學術基金會」出版的《李鎮源院士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上(註1)。

有些人來問,從那書的出版性質,數量及散佈量非常有限,坊間不容易找到。

李教授那麼重要及有貢獻人士,為何不登於發行量多而且散佈廣的《台灣醫界》,尤其我正在寫「台灣醫界典範」系列。

不少人督促我改寫那傳記,於《台灣醫界》此典範系列出版。

我雖不才,當盡力而為。

此典範系列上章,寫醫界典範韓良誠醫師的文中,提到過寫醫界機構的重要使命時,強調advocacy的重要性,那時說這英文字的advocacy勉強可翻譯成「權益代言」(註2)。

那文章特別說,寫李教授的傳記時,進一步瞭解個人也可努力來做advocacy(註3),所以特別舉李教授堅持對醫界及對社會的「正義代言」為例。

個人如李教授,一樣可以advocate對醫界及社會各種不公不義的發言及堅持改革。

為何寫這小傳 兩年多前,被問是否願為李鎮源教授寫傳記時,雖知道比我更有資格為李教授寫的人很多,我毫不考慮地馬上一口答應。

有關李教授傳記的書或文章不少,尤其那年要紀念李教授逝世十週年,還有不少跟李教授更有密切關係的學生,同事及親友,我怎能跟他們比? 我看過有關李教授的書及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他80歲生日,他自己用手填寫的資料表。

其中一項優點下:「正義感、是非分明」。

另外在寫李教授的各種文章中,幾乎所有的資料的作者都強調李教授謹嚴及嚴格的特性,不管研究、教學、辦行政、服務及各種工作,不能馬馬虎虎。

很多人跟我一樣,不時感受並被他的這份精神影響。

   上述是我毫不考慮地,馬上一口答應寫這份傳記的理由。

因為目前台灣的醫界,其實整個社會,最需要的是李教授強調的謹嚴,不能馬馬虎虎。

還有李鎮源教授所堅持的正義感及是非觀念,這裡更要強調李教授的「堅持」。

台灣需要他堅持的這些精神來糾正醫學界、教育界、以及整個社會是非不明及馬馬虎虎。

 為了慎重寫這篇傳記,我廣泛地找參考資料,寫信給有關人士要資料。

希望不辱使命。

我一再閱讀參考資料列出的資訊,這篇傳記寫完後,承蒙「李鎮源教授學術基金會」的厚愛,適逢李鎮源教授逝世10週年,原稿先刊登於《李鎮源院士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上,這篇文章還牽連其他不少的問題,已寫過並出版,不在此重複,有興趣者,請看該文,那文章不難找到(註4)。

這裡為適合《台灣醫界》的讀者而改寫,讀者主要是醫師,不過因在網路可自由閱讀,醫界以外人士也該是對象。

因文章較長在本刊分3期刊登,第一章寫前言及二次大戰結束前的部分,寫家庭、就學的背景,早期在日據時代的學術工作,可幫忙瞭解李教授為何從事下兩章討論的嚴謹學術生涯,以及為何走出學術象牙塔。

第二章談李教授台大醫學院時代的工作,尤其他在學術上的成就。

第三章主要談他卸任院長及退休後為醫界及社會的正義努力,我寫作過程的感觸及結語。

多方找參考資料及作者求證 我跟李教授的接觸並不多,主要盡量找書及文章看,如參考文獻所列。

參考最多的是較新(2002年)那本,由他女兒李明瑱及林靜靜所編寫的《台灣的良知》(註5),收集的內容及考證較詳盡,還有50幾篇別人寫他的文章。

李教授從事社會運動前,除退休紀念冊外(註6),我只找到兩篇(註7,8)。

其他都是比較後期的,或逝世後的紀念文,包括些其他人寫的書、文章及論文(註9-11),還有告別式中分發的紀念小冊(註12)。

看書或文章時,若我有疑問,盡量找作者們詢問。

非常感謝不少作者們回答我,這裡無法一一列出。

有篇用英文寫的紀念文(註13),由外國學者執筆寫出,該文登在學術雜誌上,不但相當仔細而且出乎我意料之外,除了寫他的學術成就外,也寫不少李教授從事社會運動的過程及意義。

特別提出此文,因為外國學者在學術性的雜誌,並不迴避李教授的社會運動成就,或說「政治」方面的貢獻。

這就是不少外國學界注重advocacy的一面,對社會有義務及責任。

所以此小傳的前言及各章各節中討論較多李教授的advocacy。

對醫界及學術界的重大影響 一般談醫學教育工作或學術醫學機構常列出三大使命:教學、研究、服務。

服務主要談醫療,對疾病預防,社區服務也應包括在內。

還有一點較少人談對社會尤其在醫界的責任,對社會及醫界各種不公不義,如對醫學教育、倫理及醫療制度及政策的不當等發言,並力求改革,就是英文較多人說的advocacy。

我以前寫過一文談Advocacy(註3),翻譯成中文時,我一再地講很難翻譯,當時只好用「權益代言」,因為文章內容談病人的權益及社會的責任。

這次為了寫李教授的小傳,讀了不少有關李教授的文章。

我發覺這advocacy,在李教授的身上就是為「正義代言」。

此文將先簡單談李教授生涯,著重於以後影響醫界的部分,他當醫學院院長時,對醫界各方面力主改革,不只是醫學教育,也深深地影響醫療政策、醫學倫理等。

討論他對上述教學、研究、服務及advocacy四使命的貢獻是本文的重點,他人生最後努力於社會的正義只略談而已,希望以後有機會另文詳寫。

這裡主要著重於有關醫學的「正義代言」。

早年生涯—進台北帝大醫學部前 李教授1915年生於在高雄橋子頭(今橋頭鄉),因父親李海當時在橋子頭糖廠工作,母親莊絮及父親兩人本籍台南府城。

李教授7歲時為了讀書有好環境,回到台南外婆家上公學校,父親在李教授十歲時,因瘧疾而逝世,舉家才搬回台南。

因父親遺留筆錢,雖非富裕,母親善於理家,一家人都受高等教育。

李教授深受母親的影響,他一再地提到母親對他的期待及教導方式而使他努力。

還說他不投機而腳踏實地,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原則,源自母親的教導。

公學校畢業後,考入台南州第二中學(今台南一中)就讀,中學時的課業,開始時中等而已,後兩年表現非常傑出,四年後就保送到高等學校。

他說中學校長小形正吉崇尚自由主義,他到2001年跟記者還津津樂道這培育他自由思想基礎的中學教育。

他認為數學對邏輯思考訓練很有用,成績很好。

書上也報導些他中學就重義氣的故事。

保送進入台北高等學校理科乙類,高等學校畢業後,他的傳記中除了談他是桌球健將外,沒看過有文章寫較多高等學校時代的回憶,大家都知道高等學校最大的特徵是自由思想教育。

李教授在學生時代興趣廣泛,喜愛藝術尤其攝影,也廣讀文學書,包括漢文的古典書。

學生時讀過一本日本文學書中有幾句話:「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地球上留下足跡」,他把這幾句話貼在書桌前,隨時提醒自己。

學生時代:台北帝大醫學部 李教授的父親盛年(39歲)因瘧疾逝世,他的八位兄弟姊妹當中,有三人還沒滿十歲也因傳染病而去世,所以做醫師救人是他從小的志願。

他說是進入醫學部的最主要原因:「眼見父親及親人因病去世而無力救治,內心非常感慨,立下救人濟世、減少人類痛苦的志願」。

雖從未當過臨床醫師,下面的討論會提到基礎醫學研究,以及他在醫學教育及行政上的貢獻,仍是上述「救人濟世、減少人類痛苦」的初衷。

因為台北帝大醫學部是第一屆,幾屆台灣高等學校學生外,不少日本高等學校學生也來報考,入學考競爭激烈。

部長三田定則,有決心把醫學部辦好,選擇教授嚴格,本來醫專部教授群中,只5位晉升為醫學部的教授。

李鎮源於1936年考進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40位學生中只有16位是台灣人。

進入醫學部後,三田部長重視研究,鼓勵學生早早進研究室學習。

李鎮源第一年暑假就到解剖學科森於菟教授的實驗室研究。

不久就有研究成果,第一篇學術論文〈胎兒骨骼生長過程研究〉,於《台灣醫學會會誌》上發表。

他從此對基礎醫學研究著迷。

二年級時修讀杜聰明教授的藥理學後的暑假,他就開始參與藥理科的討論會和實驗。

順便一提,鼓勵學生去研究室學習是日據時代醫學教育的傳統,我當學生時,台灣的醫學院如台大及高醫還有些這傳統,我寫的台灣醫界人物,不少如黃伯超、陳罃霖教授,因為這種早期學生時代的研究室學習,以後從事學術研究很有成就,以後再專文來討論。

學生時代:領袖氣質及自由主義 學生時期有兩點應提出討論,第一是自由主義教育。

跟他談話或讀有關的文章,他一再談及學生時代的自由主義教育。

多年後仍津津樂道,台南二中的校長小形正吉崇尚自由主義教育。

台北高等學校時代更不必說,自由思想會使學生們興趣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參與多項活動及思想活潑等。

中日戰爭時,台灣人對日本人慶祝日本在中國的節節勝戰,會感到痛苦。

他常提對一些台北帝大教授的自由言論,印象深刻。

自由主義教育對從事學術醫學的李教授,影響深遠, 另一點是學生時期就表現出來的領袖氣質,當過參加校務會議的醫學部學生代表,為同學爭取福利,還創立了「攝影社」等組織。

台北帝大醫學部藥理學教室(科) 1940年從醫學院畢業以後,好幾位教授們爭取李鎮源留在他們的研究室做助手,從事基礎醫學研究。

醫學部只有杜聰明是台灣籍的教授,為了替台灣及台灣人爭氣,他選擇跟隨杜教授。

雖然母親失望反對,後來還是用「先做一陣子看看,以後隨時可以出來開業」來說服母親。

杜教授的實驗室主題以中藥、蛇毒、鴉片為三大題目。

據說藥理學科有一項規定:須先做過有關中藥的研究後,才能在其他兩項中,選擇一項作為論文題目。

有的文章說三項中選其中之一為主論文,另一主題為副主題。

李教授在藥理學實驗室最先做「苦蔘子治療下痢」的研究,中醫用苦蔘子來治療下痢,李教授發現苦蔘子中有一化學成份「糖苷類」可以殺死阿米巴原蟲,可解釋中藥苦蔘子治療痢疾的原因。

我發現他在1953年在《台灣醫學會會誌》有篇用英文發表有關此題材的論文, 可能就是依據那時研究資料所寫。

雖未再從事中醫藥的研究,聽他說過,中藥研究要找出科學上能證明的有效成分。

研究鴉片需要臨床觀察病患,李教授最有興趣的還是基礎醫學研究,所以選擇從事蛇毒研究為論文題目。

他首先對鎖鏈蛇蛇毒的毒物學研究,他推翻以前此蛇毒致死的病因的理論。

下章會在稍提這研究較詳細的討論。

1944年10月升任醫學部助教授。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帝大尚未移交,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在當助手期間,1942年他隨杜聰明教授到日本去,參加藥理學會的活動。

那時日本軍國主義盛行,日本也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運動」,他跟杜教授去找台灣人在日本的民主運動前輩,沒想到還有些支持「大東亞共榮圈」的理念, 他感到很失望。

軍國主義盛行時代,上面提到奉行自由主義大學教授們,還是不能「自由地」表達有意義的「異議」。

下章會提到,跟台灣在二二八事變及以後的白色恐怖時代類似,只好努力從事學術工作。

參考文獻: 1. 朱真一:醫學教育典範:李鎮源教授。

In:李鎮源院士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

台北市,李鎮源教授學術基金會。

2011:96-108. 2.   朱真一:韓良誠醫師(上):典範的生涯。

台灣醫界。

2013;56:395-399。

3.朱真一:Activism(積極行動)及Advocacy(權益代言)的課程。

當代醫學2006;33:506-509。

4.  朱真一:醫界身教的回顧及影響(8):從李鎮源教授的身教談起。

台灣文學評論。

2012;12(4):250-263。

5.  李明瑱、林靜靜:台灣的良知。

台北,商周,2002。

6.  李鎮源教授榮退紀念錄。

台北,臺大藥理研究所,1987。

7.  黃品蒼:基礎醫學的孤獨行者。

文星。

1987;104:73-77 8.  林瑞雄、周碧瑟:探索自然的真理。

文星。

1987;104:78-85. 9.  符文美:李鎮源教授:一位堅持理念之學者從醫學研究到社會改革。

In:何弘能、呂碧鴻、李明濱等著:醫學與人文饗宴-醫學人物誌。

台北市,台大醫學院,2001。

在網站看到:http://health.edu.tw/health/portal/learning/people00/biography/li_chenyuan_01.htm(2011.5.28) 10.李瓊月:台灣醫界大師--李鎮源。

台北,玉山社,1995。

11.陳銘城:傳遞智慧的印痕。

台灣評論。

1993(1); 3: 38-41. 12.李故院士鎮源教授紀念集。

2001年11月24日,於台大醫學院景福會館告別式中分發。

13.Hawgood BJ:Professor Chen-YuanLee,MD(1915-2001),pharmacologist:snakevenomresearchatthe InstituteofPharmacology,NationalTaiwanUniversity.Toxicon.  2002;40:1065-1072. 堅持是非、正義及嚴謹的李鎮源教授  (二):台大醫學院期間的貢獻 台灣醫界2014.9月號;此部落格無圖 台大醫學院藥理科 日本投降後不久,台北帝大移交成為台灣大學醫學院,1945年11月李鎮源教授與李淑玉醫師結婚。

1945年12月改任為台大藥理學科副教授。

杜聰明教授除忙於院長及其他行政工作外,身兼很多職位,戰後不久,實質上就由李教授主管藥理科,不過到1955年2月才正式擔任藥理科主任職,一直到1972年改任為台大醫學院院長時。

1963年藥理科正式立案增設研究所,他也兼任所長到1972年。

戰後他跟當時幾乎所有的台灣人一樣,很高興日本戰敗撤離,以為台灣人可當家作主,他誠心地到基隆去迎接祖國的軍隊來台灣。

1947年的二二八事變也更是打擊,以後台灣的環境讓他的心冷了一大半。

           學校內更是大打擊,杜聰明在二二八事變中,差點犧牲,更多教授蒙上莫須有的罪名。

接著而來的「白色恐怖」,使有些同事及學生被槍斃,其中之一是能力高強,當時第三內科主任的好友許強教授。

還有好幾位包括妹婿胡鑫麟被政府抓去,胡教授被判刑並送到火燒島(綠島)監禁。

對這些不公不義的事件,令他震驚、氣憤及失望。

他無能為力,從此埋進實驗室努力研究及認真教學,悲憤該是他工作的原動力之一。

台大醫學院時代的貢獻 1972年轉任台大醫學院院長,開始對台灣醫學有更重要及更高層次的影響,尤其在醫學教育及醫療制度的強力改革。

他以「不妥協」的勇氣與堅持,在台大醫學院及醫院,推動專勤制度及根絕紅包陋習措施。

此章最後兩節及下章會較詳細些討論。

李教授在學術醫學上最有成就,先來討論教學及研究。

教學:        上章及此章列出的參考文獻,很少人提到李教授的教學,他對藥理學的教學如何?1961-62那年我上過他的藥理課及實驗。

雖常有人提到他的口才不很好,大家都知道他嚴謹及嚴格,教學認真,逼我們讀了不少書。

雖很嚴格但不輕易給人不及格,他逼不及格者讀書,一再給他們機會補考。

藥理課實驗跟其他基礎醫學科的實驗課不甚相同,比較先進,不少用當時較新的儀器,以小組來示範藥理的作用。

          基礎醫學實驗課,他是極少數親自來實驗室監督及指導的主任,不知為何,他有次實驗課罵學生們「你們、你們…一點idea都沒有」的形象一直忘不掉,他很生氣地訓我們。

大家都知道他的嚴格,使我們上他的課及做實驗都較認真。

上過他的課或他主管的藥理科教學的學生,包括醫學院所有科系及其他醫學院四十多年來,可能上萬人。

              因為他的嚴格,科內的教員也不敢隨便,更不敢馬馬虎虎,所以藥理科的教學比較認真。

記得當學生時有次到藥理科去,看到科內教職員們,對李教授都很敬畏。

因為他自己謹嚴認真,對藥理科的科內教職員及研究生,要求較高及管理較嚴,是教學比較好的最大理由。

研究 李教授及他指導的研究生主要以蛇毒研究為主,他1986年榮退時,列出的研究論文共129篇以及64篇摘要。

除了早期幾篇去外國進修時代,在當時那些實驗室的研究主題,探討生理有關的研究外,其他都跟蛇毒有關。

李教授1986年退休,1990年他的最後一個入門博士生畢業,研究所共產生13位博士,其中3位是他親自指導。

到1985年最後一個他指導的碩士畢業,共73位碩士畢業,其中25位是在他的實驗室受他指導。

訓練畢業的研究生,不論留在台灣或再到海外,大都成就斐然。

說台大藥理研究所是台灣所有大學中,最傑出的研究所之一,相信絕大部分的人會同意。

這樣的成果,跟上面提到的好教學一樣,來自他治學風範的身教。

吸引好學生去藥理研究所,還讀過一篇文章(註5),他甚至主動去找一藥學系好學生讀研究所。

蛇毒研究的開始 台灣的毒蛇依毒性作用可分成神經毒和出血毒兩大類,兩者有許多的不同。

當李教授開始研究鎖鏈蛇蛇毒時,日本學者認為鎖鏈蛇蛇毒不具出血作用,歸其毒性為一種神經毒類,他觀察後表示懷疑,後來證明台灣鎖鏈蛇蛇毒真正的致死原因是使血液凝固產生血栓,並降低血壓導致休克而死。

寫成論文「鎖鏈蛇蛇毒的毒物學研究」得到台北帝大醫學博士的學位。

上述的論文只以日文及德文摘要寫作,德文只以會議摘要刊出,在國際上並未受到重視。

戰後印度有人得到相同的結果,反被視為首先發現者。

所以以後的論文都以英文發表,這樣國際上才會受矚目。

以後他領導下的台大團隊可說是世界醫學界,對蛇毒研究最有成就的實驗室之一。

蛇毒研究是冷門,研究固然可解開蛇毒會有毒的機轉外,最重要的是李教授以蛇毒素當媒介當工具,進一步瞭解生物學上一些功能,或致病的機轉。

蛇毒不但是台大藥理科,更帶動台灣及世界各地其他機構對蛇毒研究。

他常被人稱為台灣「最典型的本土科學家」,他是國際上最被肯定的台灣科學家之一。

蛇毒研究與國際交流 他的研究在國際交流上特別有意義,不但有收穫而且多向性。

他1952年第一次去美國賓州大學,在Dr. CarlSchmidt教授研究室進修,跟同時到那裡進修的其他國家研究者成為朋友,尤其日本的上條(Dr.K. Kamijo)教授,以後他還跟上條一起發表過有關蛇毒的論文。

為了研究上述蛇毒引起血栓的機轉,自己安排到Wayne 州立大學生理科跟Dr.WalterSeegers研究血液凝固一個多月。

1958年去牛津大學藥理學研究,帶回神經及肌肉有關的實驗技術,在這3個研究室都有很好成果的論文發表。

他以後應用外國進修所學的知識、技術、經驗到蛇毒研究。

越戰期間,美國陸軍研究發展部撥研究基金給李鎮源研究蛇毒,跟他合作的其他機構遍及歐、美、亞、南非各國,他一向以國際水準來自我要求,他強調有時因經費、設備或技術上有困難時,除了更加認真努力外,與國外學者合作,借重他們。

研究上,他絕不畫地自限,總想辦法突破困境,跟國外的交流就是很好的辦法。

研究神經毒素發現神經到肌肉的傳遞機轉(註14-16) 後來李教授選神經毒素作為對象,被雨傘節蛇(Bungarusmulticinitus)咬後呼吸會停止,他與彭明聰教授合作,發現注射雨傘節蛇毒後,動物的橫膈膜神經仍有活性,但橫膈膜肌麻痺, 所以蛇毒的作用是使神經末梢的肌肉麻痺,而非使中樞神經麻痺。

可是蛇毒內成份多種,各種蛇毒素會互相干擾。

決定先以純化蛇毒素為目標,剛好自台大化學系畢業的張傳炯教授參與純化蛇毒蛋白的工作。

從雨傘節屬的蛇毒中先純化出α-,β-及γ-雨傘節蛇毒素(α-,β-,γ-bungarotoxin)。

他們發現各毒素有不同的作用。

一連串的研究後,他們發現此α-毒素,作用於在突觸後(post-synaptic)的肌終板部位,β-及γ-毒素作用在運動神經末梢突觸前。

後來更證實作用於突觸前的β-雨傘節蛇毒素,阻止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的釋放,α-毒素與乙醯膽鹼接受體(Achreceptor)接合,產生不可逆性的神經到肌肉傳導阻斷作用。

他、同事及學生們也研究其他蛇毒毒素,發現不同蛇毒有不同作用。

其中較多報告的是眼鏡蛇的眼鏡蛇毒素(Cobrotoxin)及心臟毒素(Cardiotoxin)。

他還跟不少其他地區研究者合作,廣泛地研究不同的蛇毒,從其論文看來,有些遠在埃及、南非及澳洲等地。

另一方面在這些毒素的化學構造上,台大藥理研究所無法完成的試驗,李教授廣泛地與台灣及世界其他各地機構合作,建立上述的幾種毒素的化學構造,從這些毒素的化學構造,尤其跟其他不同的毒素比較,可用來分析毒性機轉,對生物學整體的研究提升有很大的貢獻。

有關這些蛇毒研究,無法詳述,不難找到下面的參考文獻文章(註14-20),深淺程度不同的都有。

普及讀物可用「科學月刊、蛇毒、李鎮源」到Google網上站搜尋,可找到一文〈李鎮源和他的蛇毒研究生涯〉(註19),此文也列入李教授榮退紀念錄中(註6)。

張傳炯教授於1999年寫了他對此研究的較詳細的回顧(註16)。

朱迺欣有篇文章,把發現α-雨傘節蛇毒素的意義及如何應用到臨床上寫得很生動(註15)。

蛇毒素把乙醯膽鹼接受體跟一些疾病牽連上,尤其用來闡明重症肌無力病(Myastheniagravis)肌肉功能受損的機轉。

張、朱兩文從網站可找到,兩文詳說α-雨傘節蛇毒素成果的論文要發表時,因蛇毒是冷門又是在台灣所研究,不被重視。

一直到李教授1970年親自到法國巴斯德(Pasteur)研究所,跟JPChangeux討論而合作研究。

先用台灣寄去的純化α-雨傘節蛇毒素素,研究乙醯膽鹼接受體的特性,這研究不但應用於於乙醯膽鹼接受體,也是有關接受體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以後推廣到其他領域的研究。

因為這些研究,蛇毒的研究才受重視,兩年後他受邀在藥理學綜合文年刊(AnnRevPharmacol)寫有關蛇毒的化學及藥理學(註20)。

這篇綜合報告,是生物醫學研究中,最多人引用的論文之一。

蛇毒素的研究,由於他的團隊的努力,如上許多重要的發現,對神經傳遞作用及接受體的研究,是神經生物學上的重要突破。

HawgoodBJ在Toxicon上悼李教授的長文(上章註9),較詳細地討論李教授的貢獻。

蕭水銀教授也有篇用英文寫較短些的小傳(註18),在李教授退休時刊出,Hawgood 引用蕭文的資料不少。

蛇毒研究把台灣學術帶到國際 1976年及1980年兩度受邀當美國衛生研究院的Fogarty國際中心學人,以後經常在國際會議中發表專題演講。

1976年在哥斯大黎加召開的第五屆國際毒素學會,獲頒國際毒物研究的最高榮譽獎--雷理獎(RediAward)(圖7)。

1977年李教授榮任為美國藥理學會榮譽會員,那時世界上僅有4位非美國籍的榮譽會員,其中兩位是諾貝爾獎得獎人。

這是很難得的榮耀。

1985年他更被選為「國際毒素學會」會長,這也是台灣科學界、醫界第一次有人能擔當國際學術會的會長職。

1979年應邀主編德國SpringerVerlag出版社的《實驗藥理學-蛇毒》(Lee, Chen-yuan.eds.1979.HandbookofExperimentalPharmacology:SnakeVenoms. Berlin:Springer-Verlag)。

由他邀請全世界的專家,就蛇毒的化學、藥理、生化學、免疫學及臨床方面,分章撰寫,共計一千一百三十多頁。

這項榮銜肯定了李教授在蛇毒研究最崇高的地位(圖8)。

1986年以前,他的履歷表中列出19次在國際學會中受邀當主題演講、學會討論會的主辦人(organizer)或主席。

他退休後還繼續有論文發表及受邀演講。

這些還不包括他到各大學或機構的演講,最少知道他退休後,到我服務的St. Louis大學及Kansas大學醫學院做專題演講。

印象最深的是,在St. Louis時,藥理科還安排他跟生理及藥理學的研究生聚會,研究生可當面向他請益,這是我服務的大學,對真正大師級學者的難得榮譽。

台大醫學院的改革 李教授1972年至1978年台大醫學院院長種種改革,是他對台灣醫界很大的貢獻。

李鎮源以他主持藥理科同樣的精神,要改革台大醫學院及附設醫院。

他推動兩項重要的改革--「專勤制度」及「根絕紅包」。

基本上仍是他堅持「是非分明」的精神,更是他一心一意地要提倡的學術研究及增強整個醫學院的良好風氣。

當時的改革雖然遭受到不少的阻力,但李教授仍堅持自己的理想,絕不妥協與放棄,全力推動院內各項改革。

固然由於醫學院薪資低落有關,戰後台灣社會環境改變多,價值觀念轉移,學術醫學漸漸變質。

醫師態度的變化更明顯,不少醫師較關心金錢收入。

這種環境下,送小禮物感謝醫師,變成收紅包才能「辦事」,夜間兼差或開業習以為常。

以前的院長及校長們雖認為不妥當,但是歷年來的「姑息」下,沒改革而使問題變嚴重。

李教授對此兼差開業以及紅包文化陋習,大不以為然,決定要大刀闊斧地改革,首先推動「專勤制度」及「根絕紅包」。

李教授認為若不專勤,為賺錢兼差尤其晚間開業,如何能專心研究,醫療服務及教學。

雖然遭受到不少的阻力,但他仍堅持自己的理想,「是非分明」的心,不妥協與放棄。

他用「不開業獎金」來推動專勤。

臨床醫師一再地反對,他設計有退路的「臨床教授」及自願簽約體制。

臨床醫師還是反對,最後以「若要擔任主管或升等時」,一定要簽專勤,院務會議中也通過。

臨床醫師雖不敢公開批評,不少人還是用各種方式反對。

紅包問題也一樣有問題,無法杜絕。

台大醫學院外的貢獻 他在台大醫學院服務期間,他對其他學術機構的教學、研究一樣影響很多,不但帶動蛇毒,更影響其他科學研究,上面已討論過(註14-20)。

院長期間對台大醫學院/醫院的改革,尤其「專勤制度」及「根絕紅包」,首先在歷史悠久及規模大的醫學院/醫院推動,對台灣整個醫界影響,不在話下,下章繼續討論。

李教授除致力學術研究成果卓著外,也為提升國內的有關學術研究水準而努力,他發起成立「中華藥理學會」外,,還發起聯合「生理學會」、「生化學會」、「臨床生化學會」及其他生物學組織,共同組成「生物醫學聯合學術年會」,成為國內最大的基礎醫學的組織。

參考文獻:(一般參考文獻,請看上章註5-13;這裡主要補充跟研究較有關的一些文獻) 14. Halliwell R:A shorthistoryoftheriseofthemolecularpharmacologyofionotropic              drug receptor.TrendsPharmacolSci.2007;28:214-219. 15. ChuNS:Contribution ofaSnakeVenomToxintoMyastheniaGravis:The  Discoveryofα-hungarotoxinin Taiwan.JHistNeurosci.2005;14;138-148. 16. ChangCC:LookingBackontheDiscoveryofα-Bungarotoxin.JBiomedSci.      1999;6:368–375. 17. 楊玉齡、羅時成:台灣蛇毒傳奇:台灣科學史上輝煌的一頁。

台北,天下文化,1996。

18.  Lin-ShiauSY:BiographyofProfesssorC.Y.Lee.AsiaPacificJ Pharmacol.1987;2(2):vii-viii.   19.     李鎮源:李鎮源和他的蛇毒研究生涯。

在科學月刊網站:http://campus2.chgsh.chc.edu.tw/science/content/1985/00110191/0003.htm (2011.9.1) 20. LeeCY: Chemistryandpharmacologyofpolypeptidetoxinsinsnake venoms.AnnuRevPharmacol.1972;12:265-86. 堅持是非、正義及嚴謹的李鎮源教授  (三):為醫界、社會正義代言及結語 台灣醫界2014.9月號; 此部落格無圖  朱真一         院長卸任後仍堅持 不但在六年院長任內,他卸任後,仍以其他方式來堅持推動專勤制度及禁絕紅包措施。

他繼續反對好幾位曾兼差或拿紅包的醫師當院長,堅持沒有醫德的人不能當領導人。

有些人雖因此不能任命,有些人找管道,政治介入醫學院院長及醫院院長的任命,關說的高官官階節節升高。

李教授還是敢向高官們,高分貝公開地嗆聲。

他親自去找校長談,有時成功,有時失敗。

這種政治的介入,不但使台大醫學院的名譽受損,以後院內的行政弊端漸多。

退休後的1987年,《文星》登出一訪問李教授的文章。

他自己說,他推動的專勤制度算是「失敗」,紅包陋習仍存在。

訪問中還自己分析為什麼專勤制度及禁紅包陋習措施失敗。

不過他的努力推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以後同樣政策實施時成功。

這裡應該強調,他是不隨俗的改革者,是先知先覺,早時代多年。

目前台灣的醫學院/醫院大都能實施「專勤制度」,去信問台大醫學院及醫院最近幾任的院長,沒有人願回信。

聽說大致上「專勤制度」實施成功,只是有人質疑「正式」到其他醫院兼差,違背李教授專勤的用意。

去信去問其他醫學院,有些願回答者說他們推行得很好。

高雄醫大2000年王國照校長推動專勤時,臨床醫師反對而且阻力也不少,專勤制度最後終能成功(註21),王校長認為李教授25年前的「拓荒」幫了大忙。

他推動「拒絕紅包」的改革,當時顯然如他自己所說,沒有成功。

1994年左右台灣的媒體又廣泛地討論紅包問題,主要針對台大醫院。

那時的台大醫學院內的討論就沒有禁忌,要求校方院方「展現大是大非」的聲音就很響亮,譬如有不續聘來懲罰的機制。

以後紅包問題在台大或其他各大學醫院,不會沒紅包就不開刀或住院的陋習。

雖非圓滿,據說都已不是醫界大問題,該是成功地達到「拒絕紅包」改革。

以後的進步,應該歸功於當年李教授的堅持。

醫界、社會正義代言 李鎮源堅持理想的醫界,跟那些積極用高官來關說求爭取院長者,是非常強烈的對比。

他的人格在台灣醫界可說樹立正確的典範,有人說他是台大醫學院的道德力量代表,他這精神,在下節的院長任命糾紛中更可看出。

李鎮源教授除了對台大醫學院及醫院,他對整個台灣醫學學術界、醫療界的各種不公不義,最常發言及堅持改革,對醫界的正義代言是他最重要的貢獻。

他退休後,仍一樣不改初衷,更跨出學術的天地,積極投入非學術界的大社會,推動「愛護台灣運動」的社會運動,更進一步地對社會「正義代言」。

1986年自醫學院退休,轉進生涯的另一新戰場,尤其1990年代以後,開始走出醫學院踏進台灣社會,致力於民主運動及政治運動。

其實我認為對李教授而言,從事社會運動跟他從事醫學工作一樣,是他「愛台灣本質」的更上層樓。

社會運動的大環境下,範疇則更廣而影響力更深遠,他是為社會正義代言的表率,所以這第三章就以此為主題來討論。

上法院申告醫學院院長違法 上段提及有人運用高官關說得到院長職位,以後院長改用選舉方式。

台灣選舉的弊病在院長選舉上,展露無遺。

李鎮源就曾在院長選舉時,上台公開批評選風不是最高知識份子應有的示範。

院長選舉抬轎的人,所謂的「十三太保」輔選院長有功,以後還推送院長更上層樓當上台大的校長,選舉的後遺症出現。

當1993年再度要推選醫學院院長時,更大的問題出現,種種的原因使推舉委員會爭議不斷,所推出的院長更受到質疑,因簽約專勤制度,為迴避不能另行開業的問題,把自己家租給所謂「總統牌醫師(軍醫沒受正式醫學教育,在總統指示下,不必考試,不必學歷,而有正式醫師執照)」開業,不是真租給總統牌醫師看病,有些由科內訓練中的醫師診治,還有「垂簾聽政」式教授診治,校長還是任命為院長。

李教授出面開記者會抗議,自己去教育部請願,又到監察院檢舉都沒效果。

最後到台北地方法院按鈴申告,他堅持的仍是「大是大非」。

          校長及校務會議,仍不敢決定,院長不願自動辭退。

地方法院正式提起公訴,後來判徒刑及緩刑。

校長在判刑前,就職一年後,才以不續聘打退堂鼓,院長離開台大後到長庚當兒童醫院院長。

下列書或報導都沒人提到,李教授告訴我,他曾向長庚抗議無效,憤而辭長庚醫學院董事職。

順便一提,由於李教授的耿直性格,他跟上級力爭一些無理、非法或私心的措施無效,也辭去台大醫院整建委員會及台大醫學院景福基金會的理事會,不願同流合污。



圖9.退休後夫婦兩人齊心參加愛護台灣活動時。

愛護台灣運動 1990年3月,李鎮源教授首次走出醫學院,陪學生靜坐,訴求「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擬定政經改革表」。

1991年李教授與十多位醫學院同仁到土城看守所探視被以預備叛亂罪拘禁的李應元和郭倍宏。

1991年9月參與成立「100行動聯盟」,並任發起人。

最後終於通過刑法第100條修正案,廢止「和平內亂罪」。

後來參與「一中一台行動聯盟」,發起不看聯合報及退報運動,1996年出任建國黨第一任黨主席。

他上述的抗議心源於愛護台灣的至善心,就是這章一再說的為「正義代言」(圖9,10,11)。

此文為《台灣醫界》而寫,對李教授對社會改革的努力,非本文主題,不能詳細討論,請多參考其他的書或文章(註4-13)。

以後有機會,另文再來較詳細討論,李教授這些愛護台灣的社會運動。

李教授的參與投入其實仍是他堅持「大是大非」的一貫精神。

圖10.一夫擋關;萬「警」莫敵 圖11.堅持把關,令人懾服 醫學有關的社會運動,只要有利台灣,他不會缺席。

1992年組台灣醫界聯盟及基金會,並創辦「醫望」雜誌,提倡更廣泛地關注醫學有關的問題,尤其對醫學教育、醫學人文、醫療平權等等。

積極協助推動台灣政府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WHO),同時也爭取台灣加入聯合國以及參與國際事務。

因他參與上述各種社會運動,對醫界人士的影響更是深遠。

台灣的醫界在這之前或許是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受創至今,對社會冷漠。

因李教授的參與及關切社會,醫界跟隨李教授身教繼續不斷地參與及關切社會。

           他曾說他將餘生獻給台灣社會政治改革,最近看到賴其萬的舊文「我聽過最讓我動容的是,…晚上出席台灣同鄉會的聚會時,有人問他(李教授)為什麼到這把年紀才開始走上街頭從事政治運動?他回答說,當他過了七十四歲生日時,他對他的夫人說『我現在已超過了台灣人的平均壽命,所以我不應該再怕死而不敢談政治』,而毅然挺 身為台灣的民主化獻身」(註22)。

從學術到社會運動的一貫精神 回顧李鎮源院士的一生,畢生奉獻台灣醫學界,在學術上的大有成就外,對醫界對社會對台灣更有貢獻。

最希望從我寫的此報導,讀者們從李教授的生涯及精神,找到我們可以學習的榜樣。

另一項上面沒提到,更應該強調,李教授更具有懷疑及探討的個性,這也是他一向的治學與研究的原則,譬如上述他開始研究鎖鏈蛇蛇毒,他懷疑其毒性為一種神經毒。

他後來證明鎖鏈蛇蛇毒真正的致死原因是使血液凝固產生血栓。

他也懷疑雨傘節毒蛇毒性在中樞神經,後來證明是在末梢神經到肌肉的麻痺。

同樣地不因Pasteur研究所的盛名,他懷疑該所JPChangeux的乙醯膽鹼接受體和乙醯膽鹼分解酶是同樣成分的理論,趁開會到法國跟他討論,供給蛇毒素,證實他跟張教授研究結論正確。

他的懷疑及探討心,使不少研究更邁進一大步。

上面談推動專勤制度、院長任命案時,一再地談他的堅持及不妥協的精神。

其實這也是他對治學及研究的態度。

在研究時若有懷疑,一樣堅持想辦法尋求答案。

他這種治學精神,延續到他對醫學界及對社會的正義代言。

不論對醫界或社會各種不公不義,對制度或政策不當等發言及堅持改革,都採取一樣的原則。

必須在此再強調,李教授謹嚴/嚴格的特性,不馬馬虎虎的精神。

他的學生、同事、朋友以及我自己都受影響。

李教授最注重論文,就是印好後仍要看上兩、三遍,發現不夠完整之處,還要重新更正。

李教授一再強調,文章是萬年事,絲毫馬虎不得。

這認真及不馬虎的性格在最後政治社會活動上仍一樣,據說他還幾乎天天去醫界聯盟及建國黨黨部「上班」。

看文獻時,有好幾位都提到,李教授從不劃地自限,很尊重其他人的專業並善於利用他人的知識與經驗,結合團隊的力量,共同分工,彼此合作,是他成功致勝的另一項重要因素。

他從事科學研究主要為求知求真,並不一定會馬上可應用,他常說基礎醫學學術研究本不計名利。

跟李教授的接觸               我個人除了在學時,修藥理學外,跟李教授幾乎沒有直接的接觸。

醫學院畢業後出國,只偶而幾次在實驗醫學的大型學術會議時,碰到李教授,看到外國學者對他的敬重,也只是遠遠地目睹而感到光榮,台灣的榮幸。

               一直到1987年我提名李教授及林宗義教授為台美基金會科技獎的候選人,才跟李教授有接觸。

在此之前科技獎從未頒給台灣之學者,我去跟他連絡解釋其意義後,他欣然答應並親自來領獎。

台美基金會獎當時仍不見容於台灣政府,由於他的領獎,在台灣的學者不再把此獎當禁忌。

順便一提,他把獎金悉數捐入「李鎮源學術基金會」。

              以後好幾次機會親自、電話或書信向他請益(圖12),才知道他平易近人。

有一次到他辦公室請教台灣醫學史話題,他拿出當年畢業紀念冊,一一跟我介紹他的同班同學。

他一直推崇班上同學,尤其懷念同學許強。

許強曾任第三內科主任,能力高強,又有領導能力,他說許強無辜犧牲,不只是台大醫學院,更是台灣一大損失。

他以後好幾次為推動上述的社會運動來美,高齡的他天天換地方轉換飛機,大家都不忍安排,但他堅持多跑幾處,愈多愈好。

有年為宣揚廢刑法100條惡法,巡迴美國各地,到我居住地的St.Louis宣揚時,曾住我家兩晚,他是最能體貼別人的長者。

那兩天都有同鄉聚會討論,他又剛好牙痛吃得較少,回到家後我太太特地煮較熟且軟的食物到他住的房間怕他餓了﹐每次他都把碗在浴室洗好。

他回到台灣後,他把照像機中的相片,加洗有多人在場者,不管認識與否,李教授先整理好寄來,每位都有一疊他們在內的幾張照片。

圖12.筆者回台灣時,向兩位台灣醫學教育重要的前輩(最左黃伯超教授)請益。

榮譽            上面寫出他不少的榮譽,他還有其他榮耀我沒提到。

1969年獲頒教育部的醫科學術獎及197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也獲得民間的聯合基金會的「醫學貢獻獎」、台灣行政院的「科技人才獎」以及美國台美基金會的「科技獎」。

還獲得不少生物科學會、其他科學學會及校友會的獎。

很多人不知道,他還獲得「台灣人權獎」。

為禮讓年輕人,推辭不少獎。

編輯蛇毒經典書、國際毒素會會長、蛇毒的化學及藥理學的綜合報告是最多人引用的文獻之一、美國藥理學會榮譽會員、美國《科學人》及2007年《藥理學趨勢(TrendsPharmacolSci)》等雜誌為文推薦他在神經傳遞接受體的貢獻等,是無「獎」狀但更深一層的榮譽。

HawgoodBJ在Toxicon上悼李教授的長文,詳細討論李教授醫學生物學上的貢獻外,還長篇地談他參與社會及政治運動的意義。

這些受外國人或機構的推崇,是李教授的榮耀外,我一再地感覺更是台灣的光榮。

其實更重要的榮耀,是李教授的訓練出來學生們的成就,這裡無法一一詳述,學生們以後對醫學及社會的貢獻及影響深遠。

學生們對李教授的推崇,請看參考文獻榮退時學生們舉辦的研討會,以及他的各類學生們推崇他的文章(註4-13)。

結語 看李教授的女兒寫懷念他父親文中,幾次在最後加上「我來為種樹,我去花未開,豈無顏色在,留待後人看」的幾句詩。

我很感動,的確他的許多貢獻,尤其像專勤制度及根絕紅包措施的推動,他自己說他推動失敗。

但是幾十年後,成功的「顏色」就給「後人看」到。

其他的醫學教育的教學、研究、服務及正義的代言,何嘗都不是如此。

他教學的莘莘學子,以後服務社會,他的研究精神薪火不斷。

醫學制度改良,台灣人參與政治的環境改善等等。

李鎮源教授的生涯多采多姿又富傳奇,在醫學教育上述各方面的貢獻,都可當後輩的典範。

感謝吳文星教授推薦,李教授女兒李明瑱教授及台大藥理科鄧哲明、蘇銘嘉等教授的一再幫忙。

吳文星、陳榮基,廖運範、黃月桂、賴其萬等教授的詳細校閱初稿及建議。

還有其他數不清的人供給資料。

更謝師母李淑玉教授過世前審閱初稿。

參考文獻:(一般參考文獻,請看第一章註5-13;有關研究第二章註14-18) 21)王國照:重披白袍。

2010;台北,望春風。

22)賴其萬:杏林筆記:行醫路上的人文省思。

2010;台北,經典雜誌。

補註:上面提到《科學人》之原文沒找到,可能原引用者寫的文獻不確。

------------------------------------ 附錄-「國家教育研究院」思想箝制 原載《台灣文學評論》12卷4期pp250-263之文〈醫界身教的回顧及影響(8): 從李鎮源教授的身教談起〉的ㄧ節 〈醫學教育典範:李鎮源教授〉不能正式出版 「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出版《教育愛:臺灣教育人物誌》系列。

編輯委員之一來信邀請我寫李教授的傳記。

雖然明知比我更有資格寫李教授傳記的人很多,我毫不考慮地馬上一口答應,最大理由,目前台灣的醫學界及教育界最需要的,就是李教授這類謹嚴,不馬馬虎虎以及堅持正義及是非的學者,若我來執筆,我可以強調。

我戰戰兢兢地廣為收集資料,求證於更多人士,寫了相當長約一萬兩千字的傳記。

對引用的資訊也效法李教授詳查,絕對不敢馬虎。

如此慎重因為要符合,下面會一再談到李教授的標準。

寫好後,因為該文在《臺灣教育人物誌》會慢點出版,台大藥理科為了紀念李教授逝世十週年,早些出紀念刊。

藥理科先徵得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同意,在《李鎮源院士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圖3)內先行刊登,登出時還特別用紅印註明(圖4),說此文預計於《臺灣教育人物誌》2011年11月才出版,先在此預先出版。

可是該文後來在《臺灣教育人物誌》無法出版。

我特別在此身教系列來說明,這就是台灣最代表性的「思想箝制」,堅持要刪改我的文章,編輯大幅刪改,但很可能有更高的主管授意。

那單位的聯絡人來信說:「文稿中若有與主題較無相關之篇幅,惟有忍痛割愛」。

我略對照一下,知道有十幾段被「割愛」,刪除的部分約1800字,佔正文全部的約六分之一(16%以上)。

不少最重要部分被刪及修改,上下文意義不能銜接。

幾乎一談到台灣的政府、社會甚至醫界有問題或不當處,就被刪改,這些都是李教授最努力要去改革的,刪改後意義盡失。

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刪改 這裡把主要刪改處列出,因為這些是李教授他最重要及最有意義的地方,就是本文要強調的部分。

雖有些重複,還是列出來加強。

主要的如下: 1)「對社會或醫界各種不公不義、對社會制度尤其醫療政策的不當等等發言,並力行爭取改革」被刪。

2)「戰後他跟當時幾乎所有的台灣人一樣,很高興日本戰敗撤離,以為台灣人可當家作主,他誠心地到基隆去迎接祖國的軍隊來台灣。

可是以後台灣的環境讓他的心冷了一大半。

軍隊對人民的騷擾,公務員要特權及貪污枉法等等,令他受不了。

1947年的二二八事變也是大打擊,回到祖國但人民的權利比日據時代更差,新來的政權對台灣人更壞」被刪。

3)「接著學校內更是大打擊,醫學院內的環境一樣險惡。

杜聰明在二二八事變差點犧牲,更多教授蒙上莫須有的罪名。

接著而來的「白色恐怖」,更是直接的打擊。

有些同事及學生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槍斃,其中之一是能力高強,當時第三內科主任的好友許強教授。

還有好幾位包括妹婿胡鑫麟被政府抓去,胡教授被判刑並送到火燒島(綠島)監禁。

對這些不公不義的事件,令他震驚、氣憤及失望。

他從此埋進實驗室努力研究及認真教學,悲憤該是他工作的原動力之一」被刪。

4)談台大醫院要改革原因的如下一段被刪:「固然由於醫學院薪資低落有關,戰後台灣社會環境改變大,價值觀念轉移,學術醫學(Academic medicine)漸漸變質。

醫師態度的變化更明顯,不少醫師只關心金錢收入。

這種環境下,送小禮物感謝醫師,變成收紅包才能「辦事」,夜間兼差或開業習以為常。

以前的院長及校長們也認為不妥當,但是歷年來的「認可、姑息、包庇」下,不圖改革而使問題變嚴重」。

5)談從前有人找管道找人關說台大醫學院長,他極力反對一段被刪:「不但六年院長任內,他下任後,仍以其他方式來堅持推動專勤制度及禁紅包措施。

他繼續反對好幾位曾兼差或拿紅包的醫師當院長,他堅持沒有醫德的人不得當院長。

有些人雖因此不能任命,有些人找管道,政治介入醫學院院長及醫院院長的任命,關說的高官官階節節升高,他還是敢向國民黨的高官們,高分貝地公開地嗆聲。

據我的瞭解,他親自去找校長談,有時成功,有時失敗。

這種政治的介入,不但使台大醫學院的名譽受損,以後院內的行政弊端漸多」。

 6)《文星》雜誌的報導被刪:「1987年《文星》訪問李教授的文中,他自己說,他推動的專勤制度失敗,紅包陋習仍存在。

訪問中還自己分析為什麼專勤制度及禁紅包陋習措施失敗。

他努力推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以後同樣政策實施時成功。

」 7)上法院申告醫學院院長違法的三段整節被刪:「上段提及有人運用高官關說得到院長職位,以後院長改用選舉方式。

台灣選舉的弊病在院長選舉上,展露無遺。

李鎮源就曾在院長選舉時,上台公開批評選風不是最高知識份子應有的示範。

院長選舉抬轎的人,所謂的「十三太保」輔選陳維昭當院長最有功,以後還送陳維昭更上層樓當上台大的校長,選舉的後遺症出現。

當1993年再度要推選醫學院院長時,更大的問題出現,種種的原因使推舉委員會爭議不斷,所推出的謝貴雄更受到質疑,因簽約專勤制度,為迴避不能另行開業的問題,把自己家租給所謂「總統牌醫師(軍醫沒受正式醫學教育,在總統指示下,不必考試,不必學歷,而有正式醫師執照)」開業,不是真租給總統牌醫師看病,有些由謝教授科內訓練中的醫師診治,還有「垂簾聽政」式教授診治,校長陳維昭還是任命。

李教授決定出面開記者會,自己去教育部請願,又到監察院檢舉。

最後到台北地方法院按鈴申告。

他堅持的是「是非」及「法律」的爭議。

       可悲的是校長及校務會議,仍不敢決定,謝教授不願自動辭退。

地方法院正式提起公訴,後來判有期徒刑一年6個月,緩刑3年。

陳校長在判刑前,就職一年後,才以不續聘打退堂鼓,謝教授離開台大後到長庚當兒童醫院院長。

下列書或報導都沒提到,李教授曾向長庚抗議無效,憤而辭長庚醫學院董事職。

順便一提,由於他的耿直性格,他跟上級力爭一些無理、非法或私心的措施無效,也辭去台大醫院整建委員會及台大醫學院景福基金會理事會。

」 8)「尤其懷念同學許強。

許強曾任第三內科主任,能力高強,又有領導能力,他說許強無辜被殺,不只是台大醫學院,更是台灣一大損失」被刪。

9)「台灣的醫界在這以前或許是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受創至今,對社會冷漠。

因李教授的參與及關切社會----」(刪掉後,編輯改用不一樣的詞句) 10)其他幾處談李教授如何堅持推動「拒絕紅包」及「專勤制度」的方針,有兩段被大幅度刪改。

當我跟該「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的聯絡人說,這些在李教授的生涯應該很重要,上面已略討論過。

若「割愛」,傳記不完全,不能表達寫作的原義。

此文已在上述藥理科紀念專輯上全文登出,若再由國家資源出版的刊物,流傳更廣泛的將會是辭不達義的刪改版,不但造成不同版本的的混亂,更抹殺李教授最特別最重要的貢獻。

國家教育研究院堅持要刪,我寧可不要出版而撤回。

研究院還多方施壓,要我接受「思想箝制刪改版本」。

上面談到李教授對不「法」及不合理的事項,他不願同流合污,寧可辭一些委員會職。

我深深受感動,上面談過使我更瞭解「大義凜然」的意義。

我怎敢答應該刊物刪改十幾段最重要的部份。

由於李教授的身教,我知道我不應該跟國家教育研究院「同流合污」,尤其不願發生於李教授的傳記,絕不敢同意讓他們刪改出版,所以後來沒在《臺灣教育人物誌》出版。

       這次為了寫此章,再看傳我寫的傳記〈醫學教育典範:李鎮源教授〉更加強我的信念,不能同流合污。

該傳記在《李鎮源院士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已全文未刪改登出,向台大藥理科詢問,應該不難找到全文。

以後想以其他方式,更廣泛地出版此傳記的內涵。

張貼者: jyAlbertChu朱真一 於 晚上7:48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追蹤者 網誌存檔 ►  2020 (1) ►  九月 (1) ►  2017 (5) ►  十二月 (1) ►  九月 (3) ►  二月 (1) ►  2016 (1) ►  二月 (1) ►  2015 (3) ►  十二月 (1) ►  七月 (1) ►  一月 (1) ▼  2014 (63) ►  十月 (7) ►  九月 (1) ►  七月 (15) ▼  六月 (9) MySunflowers,flowers,vegetables 種菜樂:種瓜何只得瓜/時髦又易種的好蔬菜 〈Guai-sii、紫蘇、シソ(Shiso)〉的迴響及後續 賴和前輩120歲生日回顧(3):入祀、逐出、復入忠烈祠 沈乃霖博士 停業進修獲頒醫學博士:黃文陶、盧萬德、韓石泉博士 賴和前輩120歲生日回顧(2):抗議、本土及創新 李鎮源教授-(1/3)-戰前(2/3)-台大(3/3)討論4.附錄-思想箝制 賴和前輩120歲生日回顧(1);前言及資料;120歲的賴和今日醫界典範 ►  五月 (9) ►  四月 (8) ►  三月 (8) ►  二月 (5) ►  一月 (1) ►  2013 (57) ►  十二月 (11) ►  十一月 (3) ►  十月 (2) ►  九月 (4) ►  八月 (5) ►  七月 (8) ►  六月 (9) ►  五月 (14) ►  四月 (1) 關於我自己 jyAlbertChu朱真一 朱真一(Jen-YihChuMD,Ph.D)1940年生,新竹中學畢業,1965年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

赴美後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獲營養學哲學博士,後又繼續小兒科及小兒血液及癌瘤學訓練。

1975年起任職聖路易(St.Louis)大學醫學院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曾任小兒血液科及繼續教育醫學部主任。

2006年8月退休擔任名譽教授。

在專業領域之外,特別關懷臺灣的歷史文化,尤其是醫學史、醫學人物故事、教育、人文及客家文化等。

曾獲「賴和紀念特別獎」、「客委會客家貢獻獎」、「美國臺灣人生物科學會服務獎」、列名MarquisWho’sWhoinAmerica等殊榮。

除專業著作外,尚有 《府城醫學史開講》、《早期留學歐美的臺灣醫界人士》、《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看臺灣文學寫臺美人文學》、《臺灣熱帶醫學人物》等,請看此部落格2013.5.9的:請看下LINK有書/其他著作的介紹、目錄、推薦及0rder。

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3/05/9-centcopy-8x11-90-10-45-5-dr.html\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