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 ...
日不落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語:elimperioenelquenuncaseponeelsol,英語:theempireonwhichthesunneversets)指不論何時都有領土處於白晝中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全球性霸權的帝國。
而如今該詞在一定的場合用來形容帝國主義,而未必特指某一統一的國家政體。
目前西方還有嚴格物理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註1],但如果一國沒有足夠的國力去管理大片領土,也不是通常所說的傳統「日不落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目次
1詞源
2兩個「日不落帝國」
2.1西班牙帝國
2.2大英帝國
3擴展
3.1昔日其他殖民帝國和今日英法
3.2美利堅合眾國
4注釋
5參考資料
6延伸閱讀
7參見
詞源[編輯]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論述:「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1][無關引用]。
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
兩個「日不落帝國」[編輯]
西班牙帝國[編輯]
圖1.西班牙帝國400多年來的版圖,詳情請點擊地圖
主條目: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
腓力二世時期是西班牙帝國的極盛期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
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
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
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
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
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或阻擋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鄂圖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
這表現在1525年俘虜法王的帕維亞之戰、1527年擒獲教宗的羅馬之劫,確立西班牙在西歐與南歐的霸權地位。
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採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
腓力二世時期(1556-1598年在位),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併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獲得了後者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尼德蘭、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甚至還一度包括臺灣。
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見圖1)。
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
1800年的西班牙帝國國土面積達1600萬平方公里。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荷蘭、英國等新興海權抗衡壓制,但其仍不失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但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一蹶不振,從其偉大的頂點迅速跌落下來,雖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從此在歐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為一個大國。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獨立。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更給西班牙以最後一擊,美國占領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所有殖民地和菲律賓,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薄西山。
1975年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獨立後西班牙帝國壽終正寢。
大英帝國[編輯]
主條目:大英帝國
圖2.時間交錯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
地圖上的各種顏色的意義說明如下:1.粉紅色:英國其他屬地。
2.鮮紅色:英屬印度行省。
3.綠色:英屬印度土邦。
4.深紅色:英屬託管地或其他受委託管治的領土。
5.暗棕紅色:二戰前的英屬自治領。
6.紫粉紅色:英國保護國。
7.藍色: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註:英國勢力範圍並未在圖中顯示。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維多利亞女皇時期是大英帝國的極盛期
主條目:第二次百年戰爭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追上西班牙,成為新興的海上強權,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
雖然之後英國的海上勢力大起大落(1609年被荷蘭超越),但17世紀下半開始,相繼在英荷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到美國獨立戰爭中的一系列戰役,與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進行拉鋸戰的角力。
在英法第二次百年戰爭(1689-1815年)中,英國不斷在海戰獲勝,並先後奪取法、荷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其海上第一霸權的地位。
也就是在七年戰爭勝利後的1763年,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
不過二十年後因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失敗,英國被迫收起自傲心,暫時取消日不落帝國的自稱。
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因此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人口達4.58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過一戰獲得德國殖民地後,國土面積達到3367萬平方公里,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4.75%,從英倫三島延伸到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直布羅陀、福克蘭群島、馬來亞、緬甸、印度、威海衛、烏干達、肯亞、南非、甘比亞、紐芬蘭、香港、奈及利亞、馬爾他、新加坡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
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
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見圖2),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然而對帝國的擴張也有批評的聲音。
19世紀的英國政治家索爾斯伯利勳爵在1861年抱怨英國每年支出150萬英鎊保衛殖民地,「僅僅滋養了一大堆軍事駐地的和一種『日不落帝國』的自滿情緒。
(英語:tofurnishanagreeablevarietyofstationstooursoldiers,andtoindulgeinthesentimentthatthesunneversetsonourEmpire.)」一家斯里蘭卡的新聞報紙引用了科爾文·R·德·西爾瓦所做出的著名回答:「那是因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國人。
(英語:That'sbecauseGoddoesnottrusttheBritishinthedark.)」[2]
但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全球獨立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加速了大英帝國的瓦解。
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大英國協以取代大英帝國。
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大英國協的其他成員。
1997年6月30日大英帝國最後一個殖民地及最後一個日落就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
擴展[編輯]
昔日其他殖民帝國和今日英法[編輯]
主條目:全球帝國
而「日不落帝國」一詞究其原意,則部分老牌子殖民帝國都符合條件,如葡萄牙帝國(見圖3)、荷蘭帝國(見圖4)和法蘭西殖民帝國(見圖5),在它們的領土上空太陽也不會下沉。
「日不落帝國」一詞擴展應用於這些國家,則和「全球帝國」的概念相重合,即只要符合「領土上空太陽不落」條件的全球帝國都可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雖然「日不落帝國」一詞不再是英國的政治用語,但事實上,太陽在英國海外領地(見圖6)或以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的大英國協王國(見圖7)上空仍然不落,這種情況也適用於法國海外省和海外領地(見圖8)。
圖3.時間交錯的葡萄牙帝國(1415年-1999年)地圖,紅色代表實際占有領土,粉紅色代表勘探地、貿易影響地區以及宣稱占有的陸域,藍色代表勘探海域、航海路線和影響力所及的海域(不包括有爭議的澳大利亞的發現)
圖4.時間交錯的荷蘭帝國地圖,深綠色代表荷蘭西印度公司轄地,淺綠色代表荷蘭東印度公司轄地
圖5.時間交錯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地圖,淺藍色代表第一殖民帝國領土,深藍色代表第二殖民帝國領土,斜線代表勢力範圍
圖6.現在的英國海外領地,在圖中用紅色英文標出(位於地中海賽普勒斯島的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英屬主權軍事基地,以及有爭議的英屬南極領地並未在圖中標出)
圖7.現在的大英國協王國,在圖中以粉紅色標出
圖8.現在的法國本土、海外省及海外領土,在圖中以藍色標出(當中南極阿黛利地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美利堅合眾國[編輯]
1898年政治漫畫《自此至彼相隔萬里》(TenThousandMilesFromTiptoTip)以白頭海雕(美國國鳥)代表美國的領土擴張至波多黎各與菲律賓。
主條目:美利堅合眾國和美帝國主義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日不落帝國」一詞在英語國家的文化中被廣泛應用,其應用對象明確包括了英國和美國,其意義也不僅僅表現在對領土的占有方面,而擴展到了語言(英語)、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藝術(西方藝術)領域,例如在1852年亞歷山大·坎貝爾的一次講話中。
[3]隨後該詞被應用於美國的勢力範圍,一個較早的例子就是1897年的一篇文章上的「自誇」:「山姆大叔頭上的太陽永不落下。
」[4]
在近年來,該詞被轉義並引入美國的政治語言。
《美國歷史導讀》一書中描述了原來的十三個殖民地如何和在不列顛帝國擴張的「風頭浪尖」獨立,接著談到,然後「美利堅合眾國自己變成了一個帝國,影響力最終超越了曾經是最偉大的不列顛霸權。
今天,獨立兩個多世紀過後,在美國政府、公民和海外駐軍所擁有的領土上,或者在美國霸權控制下的美國勢力範圍中的國家上空,太陽永不落下。
」
有時候,該詞被應用於批評美帝國主義的場合,例如在約瑟夫·傑森的一本書《TheSunNeverSets:ConfrontingtheNetworkofForeignU.S.MilitaryBases》的標題中。
但該詞也被一些人認為是正面的,例如用來肯定美國對於世界貿易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5]
在這種政治符號語言的借用中,可以比較如下的發展變化:羅馬治下的和平→西班牙治下的和平→不列顛治下的和平→美利堅治下的和平。
1899年的美國領土,包含阿拉斯加、古巴、夏威夷、菲律賓、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託管島嶼。
美利堅合眾國一詞描述美利堅合眾國自獨立以來至今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影響力及於全球之擴張。
「帝國」一詞具廣狹二義。
美國由於並無帝王,其國家元首亦非世襲,因此並非狹義上的帝國;但在廣義上,美國今於波多黎各、美屬薩摩亞、關島等境外領土,及過去在太平洋託管島嶼與菲律賓等地,俱掌握其主權,因而在亦可視之為廣義帝國。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北美十三殖民地與大英帝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1777年,美利堅合眾國成立,最終擊敗英軍,迫使英國於1783年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
美國獨立以後,迅速開始了對外擴張,尤其是門羅主義的提出,使美國把整個美洲當作了自家後院。
從1803年至1848年,通過一系列戰爭、購買、兼併等手段,新成立的美國的面積幾乎擴大了三倍,領土從大西洋東岸擴展到太平洋西岸。
尤其是1848年美國贏得了美墨戰爭,吞併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領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最初保持中立,1917年加入協約國集團以對抗同盟國集團。
一戰使歐洲國家元氣大傷,卻帶給美國帶來大量財富和聲望,戰後的美國由最大的債務國變為最大的債權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並最終獲勝。
二戰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等一蹶不振,美國則一躍成為西方世界首強和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並領導北約與蘇聯的華約開始了冷戰。
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美國更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當今全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眾多領域的巨大優勢和強大影響力都是他國無法比擬的。
[6][7][8][9][10][11][12][13][14][15][16]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開始受到中國、俄羅斯和歐盟崛起的挑戰。
注釋[編輯]
^例如在世界各大洋保留島嶼海外領地的現代英國、法國等,在任何時候都有其領土或海外領地處於白晝中
參考資料[編輯]
^WayneHorowitz,MesopotamianCosmicGeography,WinonaLake:Eisenbraums,(1998),p88.
^Peter'sdenial:Tigerbytheta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riLankaNews.Sunday,13March2005.
^"ToBritainandAmericaGodhasgrantedthepossessionofthenewworld;andbecausethesunneversetsuponourreligion,ourlanguageandourarts..."亞歷山大·坎貝爾的演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aitlynKaiser.[2007-04-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7).
^例如在《時代雜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談及了Ginn&Co.出版社和在網頁[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談及了道爾化學。
^大英百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
^"ToParis,U.S.LooksLikea'Hyperpo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
^無論是以購買力平價或是國際匯率計算,美國都有著世界上最高的GDP、最高的軍事預算,所有數據可以在這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和這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找到。
^HistoryandtheHyperpower.ForeignAffairs.[2006-09-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5).
^AlfredoValladão,DemocraticHegemonyandAmericanHegemony,CambridgeReviewofInternationalAffairs,2006.
^/美利坚合众国概况(美国概况)請檢查|url=值(幫助).新華網.[2006-09-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1).
^RobertS.Litwak,TheImperialRepublicAfter9/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WilsonQuarterly,2006-09-03資料,
^VanNess,Peter,Hegemony,notanarchy:whyChinaandJapanarenotbalancingUSunipolarpower.(2001),TechnicalReportWorkingpapers2001/4,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Relations,RSPAS,ANU.
^AMERICANPRIMACY.NavalWarCollegeReview.[2006-09-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5).
^FrancisMcCollumFeeley,UniversitéStendhalGrenoble3DEAEtudesAnglopho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p.11-12,dimension.ucsd.edu
^StephenM.Walt,TheTiesThatFray:WhyEuropeandAmericaAreDriftingApa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NationalInterest,no.54(Winter1998/99),pp.3.
延伸閱讀[編輯]
Armstrong,Edward(1902).TheemperorCharlesV.NewYork:TheMacmillanCompany
Black,Jeremy(1996).TheCambridgeillustratedatlasofwarfare:Renaissancetorevolu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ISBN0-521-47033-1
Braudel,Fernand(1972).TheMediterraneanandtheMediterraneanWorldintheAgeofPhilipII,trans.SiânReynolds.NewYork:Harper&Row.ISBN0-06-090566-2
FernandBraudel,ThePerspectiveoftheWorld(partiiiofCivilizationandCapitalism)1979,translated1985.
DominguezOrtiz,Antonio(1971).ThegoldenageofSpain,1516-1659.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ISBN0-297-00405-0
Edwards,John(2000).TheSpainoftheCatholicMonarchs,1474-1520.NewYork:Blackwell.ISBN0-631-16165-1
Kamen,Henry(1998).PhilipofSpain.NewHavenandLondon:YaleUniversityPress.ISBN0-300-07800-5
Kamen,Henry(2003).Empire:HowSpainBecameaWorldPower,1492-1763.NewYork:HarperCollins.ISBN0-06-093264-3
Kamen,Henry(2005).Spain1469-1714.ASocietyofConflict(3rded.)LondonandNewYork:PearsonLongman.ISBN0-582-78464-6
Parker,Geoffrey(1997).TheThirtyYears'War(2nded.).NewYork:Routledge.ISBN0-415-12883-8
Parker,Geoffrey(1972).TheArmyofflandersandtheSpanishroad,1567-1659;thelogisticsofSpanishvictoryanddefeatintheLowCountries'War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ISBN0-521-08462-8
Parker,Geoffrey(1978).PhilipII.Boston:Little,Brown.ISBN0-316-69080-5
Parker,Geoffrey(1997).Thegeneralcrisisoftheseventeenthcentury.NewYork:Routledge.ISBN0-415-16518-0
Stradling,R.A.(1988).PhilipIVandthegovernmentofSpai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ISBN0-521-32333-9
Various(1983).Historiadelaliteraturaespanola.Barcelona:EditorialAriel
Bryant,Arthur.TheHistoryofBritainandtheBritishPeoples,3vols.(London,1984–90).
Ferguson,Niall.Empire:TheRiseandDemiseoftheBritishWorldOrderandtheLessonsforGlobalPower(2002),
Hyam,Ronald.Britain'sImperialCentury,1815-1914:AStudyofEmpireandExpansion(Macmillan,1993).
James,Lawrence.TheRiseandFalloftheBritishEmpire(St.Martin'sGriffin,1997).
Judd,Denis.Empire:TheBritishImperialExperience,From1765tothePresent(London,1996).
Lloyd;T.O.TheBritishEmpire,1558-1995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
Louis,William.Roger(generaleditor),TheOxfordHistoryoftheBritishEmpire,5vols.(Oxford,1998–99).
Marshall,P.J.(ed.),TheCambridgeIllustratedHistoryoftheBritishEmpire(Cambridge,1996).
Olson,JamesS.andRobertS.Shadle;HistoricalDictionaryoftheBritishEmpire1996
Smith,SimonC.BritishImperialism1750-1970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brief
HarryRitchie:TheLastPinkBits
SimonWinchester:Outposts:TraveltotheRemainsoftheBritishEmpire(publishedin1985intheUKasOutposts:JourneystotheSurvivingRelicsoftheBritishEmpirealsointheUSasTheSunNeverSets:TravelstotheRemainingOutpostsoftheBritishEmpire.)
P.McIntyre,"TheStrangeDeathofDominionStatus",JournalofImperialandCommonwealthHistory27:2(1999)193-212
《劍橋插圖大英帝國史》,英國·P.J.馬歇爾主編,樊新志、惠春琳譯,世界知識出版社ISBN7-5012-2301-7
《殖民主義史·總論卷》,高岱、鄭家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7-301-059597
《西方文明史》,美國·羅伯特·E·勒納、斯坦迪什·米查姆、愛德華·麥克納爾·伯恩斯著,王覺非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ISBN7-5006-4251-2
參見[編輯]
「太陽下的位置」
「從日升到日落」
全球帝國
西班牙帝國
大英帝國、美利堅帝國
殖民主義、新殖民主義
帝國主義、新帝國主義
霸權主義
閱論編近代殖民帝國
美國 荷蘭帝國 大日本帝國
奧匈帝國 瑞典帝國 挪威王國
比利時殖民帝國 法蘭西殖民帝國 葡萄牙帝國
大英帝國 德意志帝國 俄羅斯帝國
庫爾蘭 醫院騎士團 西班牙帝國
丹麥-挪威聯合王國 義大利殖民帝國 鄂圖曼帝國
參見:
古代殖民地
歐洲國家殖民地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日不落帝国&oldid=68727300」
分類:自May2021缺少可靠來源的條目帝國殖民主義殖民主義史西班牙帝國西班牙歷史大英帝國英國歷史國際關係史隱藏分類:含有網址格式錯誤的引用的頁面含有西班牙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缺少可靠來源的條目在模板中使用無效日期參數的條目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עברית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PolskiРусский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Winaray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為什麼會被英國取代? - 每日頭條
隨後兩國在亞洲、非洲、美洲都建立了很多殖民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西班牙還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 2为什么英国殖民造就了富裕国家,而西班牙殖民南美却没有?
而同时期,西班牙人和法国人,没有实行英国这种惨绝人寰的殖民政策,殖民地无法被殖民者移民彻底占领,白人占据人口绝对劣势,所以无法推行欧洲本土资本主义制度,只能 ...
- 3西班牙帝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班牙殖民帝國的暮年(1808-1898年)
- 4期末考 - 國立台南第二高級中學
歐人對非洲的殖民始於1415 年,西班牙入侵摩洛哥展開序幕(B)列強殖民非洲的高峰 ... 戰後,德國戰敗,其所屬殖民地由國際聯盟扶持獨立(B)原是英國控制區,英國先扶植其自治.
- 5日不落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