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見成長「壞」習慣,該制止嗎? | 嬰兒與母親| LINE TODA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孩子年滿2歲之後,若還是出現持續丟東西的行為,這時候通常是故意的,爸媽應該就要加以制止。
如果爸媽在場才會亂丟東西,爸媽不在就不會這樣做,這就是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寶寶常見成長「壞」習慣,該制止嗎? 什麼是壞習慣?這些行為是否只是從大人角度來看是壞習慣,但對於孩子來說又不一樣了?如何定義這些行為是否為壞習慣?臺安醫院職能治療師完昊緯指出,爸媽得先瞭解孩子的發展,再提供適當引導──這時候應該制止行為或轉移注意,還是這只是過渡期,應該改變的是環境。
因此,壞習慣的界定不是行為本身,而是根據年紀及出現此行為的適切度來判斷。
行為1、亂咬東西大約2~3個月開始,寶寶就會出現吃手的動作。
就寶寶的發展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對於新生兒而言,感覺最為敏銳的部分就是口腔,藉由「吃」這個動作認識環境,而寶寶吃手是因為想要認識自己的手。
此外。
正值長牙齒階段的寶寶,也會因為咬牙不適而容易想要咬東西。
因此,2、3個月吃手,6、7個月吃腳,這些都是正常的,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直到2歲以前吃手都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需要強烈制止,只要做好適當的清潔即可。
3、4歲還吃手就要找原因孩子到多大還亂咬東西、吃手指可能不太恰當?完昊緯職能治療師表示,基本上,如果孩子到了3、4歲還是有持續亂咬東西或吃手的行為,就要特別注意。
此時,爸媽應該瞭解是否有其他因素造成亂咬動作。
(1)與生理有關:可能感覺手指痛痛的、有皮屑,協助孩子排除這些生理問題。
(2)與焦慮有關:觀察與瞭解孩子的焦慮源,協助避開焦慮源,或是幫助孩子擁有成功經驗。
像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環境改變、適應不良而感到不安;或是對於即將來臨的畢業典禮,必須上台表演這件事十分緊張而有吃手動作。
(3)吸引注意力:當孩子咬手指,爸媽就會突然衝過來阻止,因此為了吸引爸媽注意,孩子有可能頻頻咬手指。
當孩子吃手時,爸媽可以請他幫忙拿東西或與他一起玩需要雙手一起動作的遊戲(像是剪紙或是玩黏土),而不要一直強調不可以吃手。
行為2、亂扔東西當寶寶認識自己的手之後,就會往外延伸控制自己的身體。
利用丟東西的動作認識身體,且從丟東西的經驗之中瞭解自己的力道以及對於距離的感受。
成長發展都有其階段性,在2歲之前,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會建議給予孩子丟東西的練習機會。
如果爸媽不喜歡孩子亂丟東西,就轉換成可以接受的方式,像是站在不同遠近高低的地方,讓孩子把球丟進籃子裡。
2歲還亂丟東西通常是故意的當孩子年滿2歲之後,若還是出現持續丟東西的行為,這時候通常是故意的,爸媽應該就要加以制止。
如果爸媽在場才會亂丟東西,爸媽不在就不會這樣做,這就是孩子想要吸引爸媽的注意力才出此招。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建議使用「忽略法」或是直接將東西收走,但是不需要跟他們做過解釋。
孩子為何會以亂東西來吸引爸媽的注意力?基本上,只要這個行為可以吸引爸媽跟孩子說話,孩子就會做,不管之後是否會被罵還是稱讚,只要爸媽有跟孩子說到話,孩子就覺得成功達到目的了。
如果孩子亂扔東西是為了吸引爸媽才做的故意行為,通常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就會建議使用「忽略法」。
可用30秒的暫時隔離法倘若一旦忽略法無效,爸媽可以直接將東西收走,再採用「暫時隔離法」,也就是選擇一個家中十分無聊的地方,此處無任何可以讓孩子感覺有趣的東西。
一旦孩子出現不適當的行為,爸媽告訴孩子「你不可以亂丟東西,只要亂丟就要到那邊站或坐30秒」,再把孩子帶到那個地方,中間不需要做其他解釋。
暫時隔離法的目的在於,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暫停了,因此家人不要與孩子對話,即便孩子哭鬧也不要理他,等待到30秒過後,爸媽可以問孩子「30秒到了,你還要哭嗎?」如果孩子仍繼續哭泣,便再隔離30秒。
做錯事就要隔離選擇隔離30秒的原因在於,讓孩子知道他做了不對的事情,就會被隔離。
而隔離的時間理論上是1歲加1分鐘,像是2歲孩子一次被隔離就是2分鐘、3歲就是3分鐘。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不建議把隔離的時間拉得太長,否則孩子可能會覺得我才做了這一點事情,就被關這麼久,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這些隔離的規矩必須事先講清楚,在事情沒有發生、大家都處於冷靜的情況之下,告訴孩子不可以亂丟東西,如果亂丟東西,就會把你帶來這個位置,坐在這個位置上30秒,甚至也可以放個計時器,孩子一被隔離就開始計時,直到時間到了,發生聲響才可以離開。
發生當下不解釋暫時隔離的當下為何不需要解釋?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指出,解釋前因後果應該是事後才要再做的功夫。
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孩子大人都有情緒。
當孩子生氣時,爸媽和他討論事情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而暫時隔離法還有一個目的是希望藉此使得孩子冷靜,大人也有時間能夠靜下來。
許多大人急著解釋,到最後自己的情緒也爆炸,甚至忘了一開始為何而生氣?因此,建議在當天的睡前再花點時間與孩子討論。
行為3、愛亂尖叫寶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愛尖叫的原因,有些時候只是過渡期,提供適當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很快度過過渡期。
倘若孩子已經4歲了,還是喜歡用尖叫方式表達情緒,爸媽就要限制孩子,可以使用暫時隔離法提醒孩子。
‧6個月~1.5歲:這個時期的寶寶還不太會說話,當他想要吃東西或其他需求時,因為不會用嘴巴說出來,就以哭鬧或大叫方式來表達。
爸媽應該要幫寶寶將想要的東西說出,讓他有被同理的感受,通常這樣做就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了。
‧1.5~3歲:孩子的自我概念正在發展,開始有自己的主見,當大人反駁他或大人與他意見不同時,就會用尖叫方式表達抗議。
爸媽可以在有限選項之下,提供孩子選擇機會,像是出門前自己挑衣服穿,或洗澡時自己清洗手腳,讓孩子擁有部分掌控權,也可以請孩子幫忙做些簡單家事,從中獲得成就感,倘若孩子的情緒較穩定,尖叫情況也會隨之減少。
有些媽咪會說,我平常也都會讓孩子自己選衣服,但今天寒流來襲,孩子卻堅持要穿著芭蕾舞衣外出,無論怎麼說服孩子都沒用,於是媽咪就抓狂了。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指出,年幼孩子不會根據天氣來選擇衣服,孩子只會覺得這是我的權利,為何突然不讓我做了,因此,媽咪應該要做的是提供有限的選項,也就是將衣櫃換季,孩子僅能從全部都是冬裝的衣櫃裡挑選衣服來穿,就不會這類問題出現了。
‧3~5歲:當孩子的語言能力增加,但在情緒較激動或較緊急的情況下,還是時常出現尖叫。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建議,這個時期可以利用繪本來幫助,除了透過繪本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讓孩子知道有哪些字彙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外,從繪本故事之中,孩子能夠知道這個情境之下可以如何反應。
讀繪本時,爸媽不用急著幫孩子把故事都唸完,讀完某一頁,停下來問問孩子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像是小兔子的紅蘿蔔被搶走了,你覺得他該怎麼辦?如果他去找搶走紅蘿蔔的人,他要怎麼說?如果那個人不還,他又該怎麼辦?藉此讓孩子知道原來不同的情境,可以使用不同方式或詞彙表達。
壞習慣行為4、用手抓飯當寶寶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也會嘗試運用身體。
自己吃東西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8、9個月大的寶寶就會逐漸使用小手抓東西來吃,藉由把食物放進嘴巴的動作,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
「抓起食物放進嘴巴」對於大人來說,是再簡單也不過的動作,但對於孩子來說,卻得透過反覆練習才能夠順利完成。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指出,孩子必須明瞭身體的相對位置,並控制小手的力道及移動距離,才能夠準確地把食物放進嘴巴。
先用手才進階到使用餐具剛開始孩子練習自己吃飯時,一定會是食物掉滿地的,爸媽可以先提供餅乾、麵包、饅頭…等方便清理的食物。
避免因為食物掉落或用手抓食物而處罰孩子,孩子有了足夠練習機會後,再鼓勵運用餐具吃東西。
1.5歲左右可以自己使用叉子、湯匙吃一些簡單食物。
2歲以後使用湯匙及叉子的技巧已趨近成熟,爸媽應該就要求孩子儘量使用餐具進食。
2.5~3歲之後,就應該強硬規定不可以用手抓食物吃。
不吃飯玩食物就得餓肚子爸媽不喜歡孩子用手抓飯是因為擔心孩子「玩」食物,而不是「吃」食物。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指出,未滿2歲的孩子需要認識各式材質,必須提供孩子把玩的機會。
若孩子亂丟食物,就跟上文提及的亂丟東西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只是藉此認識食物,無需過於禁止。
如果2.5~3歲的孩子仍總是把玩食物,爸媽得先跟孩子說清楚,吃飯就是要好好吃,不可以玩食物,否則就會把飯收走。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提醒爸媽要狠下心來說到做到,什麼食物都不要給予,很多時候這個方法沒有效果的原因在於雖然媽咪收走食物,但餐後的點心水果時間,孩子也跟著吃,一點也不會餓到,這樣的意義就不大了。
按部就班地訓練咀嚼能力有時候,孩子會把玩食物與咀嚼肌沒有力氣有關。
理論上,寶寶在4~6個月吃副食品、7~8個月可以吃有含米粒的粥、大概1歲左右可以開始吃乾飯,如此循序漸進訓練孩子的咀嚼肌力量。
但有些媽咪擔心孩子會噎到,因此1歲還是只提供粥品,到了3~4歲,吃飯就會拿著湯匙撥食物玩弄,很多時候是與咀嚼肌力量不夠有關。
壞習慣行為5、玩衛生紙大約8~9個月之後,寶寶開始探索環境,對於周遭事物都充滿好奇,喜歡把玩所有能夠拿到的任何物品。
拿到一個新東西,寶寶就會先往嘴巴放。
而衛生紙是每個家庭隨手可得的物品,當然也就成為寶寶的「玩具」之一。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提醒,可別讓寶寶覺得一摸到衛生紙就會挨罵,他會因此而害怕探索環境。
在此階段,爸媽應該提供一個安全且清潔的環境,避免尖銳危險物品,重點在於不可以玩衛生紙,而不是不可以探索環境。
行為6、出手打人寶寶會打人,可能是看過別人做出這個動作因而模仿,也可能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尚未成熟,為了保護自己或是想要叫大人時,也可能會出現打人或用力拍打的動作,像是想要叫大人過來就一直拍桌子,或是他想要玩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手一揮就打人對方一下。
當寶寶出現打人動作時,若大人給予過度誇張的反應,也容易讓寶寶覺得十分有趣而持續出現打人情況。
像是小女生出手打了阿公的臉,大人看到此畫面都哈哈大笑,因而讓孩子認為這是一個好玩動作,殊不知這就是打人。
帶著寶寶的手教他怎麼抱2歲孩子的所有權概念正在發展,只要孩子覺得別人侵略到自己的範圍,為了保護自己而出現打人的動作。
此外,這個年紀孩子喜歡抱人,但還不知道如何抱,看起來就會像是打人。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建議,當寶寶有打人情況時,爸媽可以帶著寶寶的手,教他以正確方法接觸他人。
教導孩子以口頭言語處理4歲之後,孩子若仍總是出手打人,就要制止孩子以打人方式表達自己。
當打人衝突發生時,先將孩子分開,使其冷靜,將事情經過解釋給孩子聽,再教導孩子的處理正確方法。
曾有一位媽咪跟完昊緯職能治療師說,我的孩子和別人玩,最後都會是以打人收場,我都不敢帶他出去玩了。
然而,後來才發現孩子打人是因為別人搶走他的玩具,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情急之下,直接便出手打人。
孩子覺得十分委屈,被搶走玩具還總是被處罰。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建議,媽咪應該教導孩子以言語處理類似狀況──先要求對方把玩具還給他,若是對方還是不為所動,再來請爸媽幫忙。
吵不停那就連坐法完昊緯職能治療師也提醒爸媽,眼前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
打人搶東西的衝突通常是相對的,並非總是某一方一直打人或搶東西,其中有些糾紛存在。
如果大人在一旁從頭看到尾,或許還可以協助排解。
但若沒有看到事情的全貌,一個孩子說他打我,另一個說他搶我的東西,這時候大人涉入仲裁也不太恰當,因為一定會有其中一方覺得大人處理得不公平,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採用連坐法,通通都不准玩玩具了。
現在的孩子與同儕相處時間較少,不曉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因此,這類型衝突相較於爸媽的孩童時代來說增加許多。
不像從前跟堂兄弟姊妹玩遊戲時,一定會被搶玩具,也會去搶別人。
倘若有了衝突爭執時,大哥哥大姐姐就會管教孩子們,逐漸地大家都有默契,自行協商退讓,否則只要孩子們一吵架生氣,可能就會被大人責罵了。
壞習慣行為7、坐不住未滿1歲的寶寶是否能夠坐得住,這與寶寶在4個月抬頭姿勢時訓練背部力量;5~6個月運用腹部力量做翻身、吃腳的動作有關。
如果寶寶的背部和腹部力量足夠,應該就可以坐得住,也能夠坐得比較穩。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建議爸比媽咪可以把寶寶放在大腿上,背不要靠在大人身上,手稍微攙扶著,藉此練習腹部力量。
談到腹部及背部力量,爬行動作就是非常的重要!有些寶寶不喜歡爬行可能與這兩個力量尚未準備好有關,因此,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建議最好爬到1歲2個月再起來學走,但現今居家環境空間較為狹小,寶寶很容易有東西扶就自己學會站立了,當寶寶已經會站了,要他再回去爬就變得很困難。
孩子專注時間本來就較短孩子是否坐得住,也要考慮玩具或繪本的難度是否太高,或是持續時間已經太長?許多爸媽覺得孩子坐不住,是因為讀一本繪本就花了10分鐘,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時間真的太冗長了,孩子當然會沒有耐性坐在那裡乖乖聽爸媽說故事。
孩子持續專注於某物的時間應該隨著年齡成長再逐漸加長。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指出,理論上,2歲以上的孩子與爸媽一起坐著讀繪本的持續時間大約為2~3分鐘,選擇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如:汽車、蝴蝶)或是操作性設計(像是這一頁要扣扣子、下一頁要拉拉鏈),引起孩子的興趣。
不懂完成概念與等待時間2歲之後孩子坐不住也可能與「完成概念」與「等待時間」有關。
媽咪要孩子坐好等待,但才轉身拿本書,孩子就跑掉了,此時媽咪就會覺得孩子坐不住;或是媽咪陪著孩子讀繪本,才讀不到1分鐘,孩子就想要跑走…,這些是因為孩子還不明白什麼是讀完一本書或是玩完一個玩具。
完昊緯職能治療師建議,與孩子玩玩具時,一次玩一個就好。
玩完之後,可以跟孩子說,我們玩再另一個玩具,但是你要坐在這裡等,若是你跑掉了,就沒有玩具了,藉此訓練孩子的完成概念及等待時間。
之後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這兩個概念也會更加成熟,就比較不會有坐不住的問題。
不同年齡都有不同發展的目標及行為特質,對於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否為壞習慣,爸媽要先瞭解孩子的年齡發展,再決定採用引導、抑制或其他處理方式。
壞習慣
查看原始文章
親子
延伸文章資訊
- 1為何孩子總是愛咬東西? | 天才領袖
- 2【教養】寶寶愛亂吃亂咬,什麼都塞嘴巴!口腔期如何應對?
... 教育中心主任吳怡璇(雙寶阿木) 圖:可樂雙寶u 寶寶為什麼喜歡咬東西呢? ... 如飯及一些水果切片,2歲後的孩子,應該多半能吃成人飯桌上的食物囉!
- 3寶寶喜歡用嘴巴咬東西,是好奇嗎?潛在「心理原因」父母都 ...
總而言之,2歲以前的寶寶們咬東西是正常的行為,需要注意的是管好他們入口之物的衛生問題。到了兩歲以後,寶寶們還一直咬東西的話,家長們就應該注意了。
- 4早過了2歲,孩子還老愛東西放嘴巴,該怎麼辦?
吃手、把東西放嘴巴、咬筆、咬衣服等,都是屬於一種口腔感覺尋求行為,這樣的行為在2歲前是正常,因為寶寶會用口腔來幫助探索及認識世界, ...
- 5咬人、打人、尖叫... 寶寶常見的7個「壞」習慣,該制止嗎?
避免因為食物掉落或用手抓食物而處罰孩子,孩子有了足夠練習機會後,再鼓勵運用餐具吃東西。 1.5歲左右可以自己使用叉子、湯匙吃一些簡單食物。2歲以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