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紅包,也叫红封包,粤语称之为利是。
乃由紅色封套製成的一種小型禮品,常見於中國傳統習俗與漢字文化圈背景下的各種慶祝活動,包括新春(拜年)、婚禮(婚宴)、生辰( ...
紅包
語言
監視
編輯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紅包袋。
此條目介紹的是包錢用於餽贈的紅包袋。
關於台灣冥婚,請見「娶神主牌仔」。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2月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紅包"—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紅包,也叫紅封包,粵語稱之為利是。
乃由紅色封套製成的一種小型禮品,常見於中國傳統習俗與漢字文化圈背景下的各種慶祝活動,包括新春(拜年)、婚禮(婚宴)、生辰(賀壽)等場合,其顏色在中華文化裡常常代表「喜慶」之意。
早期的紅包多為以毛筆書寫、帶有吉祥字句的一張紅紙折疊而成,直至明清時期出現包裹銅板的作法(是為壓歲錢),並逐漸演變成將金錢[a]放置於紅包袋內的一種現代禮金形式。
由機器印製的各種紅包袋。
目次
1新年紅包
2壓歲錢
3賀禮紅包
4紅包袋
5虛擬紅包
6與紅包相關的犯罪
7腳註
8參考來源
新年紅包編輯
裝著港元的新年紅包。
每年農曆新年期間有包紅包的習俗,紅包內所放金錢的多少經常與雙方交情成比例,禮儀上不能隨便當著送禮者的面,將裏面的錢拿出。
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區是已婚人士派給未結婚的親友,粵語稱為「逗利是」,而現在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一些同居多年或已訂婚的情侶、未婚媽媽或爸爸、以及未婚的中老年人士亦會派紅包。
在中國大陸及台灣,包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或是已經在社會工作的人,派給還在就學的後輩。
在香港,新年包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小朋友、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包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可能比較小,純粹討個吉利。
在香港,澳門亦有部份人會以不同理由,送紅包給大廈管理員、助手,以至酒樓侍應等。
在部分地方,農曆新年假期結束,開始上班的第一天,許多機關、公司都會向所有員工派一個「開工利市」。
而公司內已結婚的上司或幹部,一般亦會向下屬或者年輕的同事派利市。
今時今日,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有人認為除了比較雅觀外亦寓意去舊迎新,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
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
部分環保主義者認為這一習慣不利於環保。
因此,2006年香港政府與澳門政府也倡議市民在春節期間用舊鈔來封紅包。
壓歲錢編輯
主條目:壓歲錢
在除夕由家長派給子女的紅包以及新年期間由長輩派給晚輩的紅包稱作壓歲錢,是表示把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
港澳、琉球的習俗是已婚長輩派給未婚後輩,日本本土的「お年玉」傳統上是採用白色封套包裝,而且封套上會寫上接受人的名字。
在日本的新年,小朋友通常會收到父母或其他親戚派的紅包,年齡越大,獲得的金額就越高(一個家庭裡的所有小孩都會收到相同金額的紅包,以避免不公平)。
雖然這只是例行的傳統,但孩子可自由支配自己的紅包錢。
[1]現代朝鮮半島成人習慣上會直接把錢給孩子,所以紅包在當地並不如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流行。
賀禮紅包編輯
主條目:禮金
除了春節以外,在其他喜慶場合,例如婚禮、新店開張等亦有送紅包的習慣。
由於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因此許多人在頻繁收到喜帖的時候,將之戲稱為「紅色炸彈」「罰款單」,意味著又將掏出一筆賀禮做紅包。
在馬來西亞,傳統馬來人會發一種有金錢在裡面的綠色封套,附有一些伊斯蘭的圖案,這是受了華人在節慶時派紅包的影響。
紅包袋編輯
主條目:紅包袋
而第一代的紅包袋,約於1900年,印刷技術開始廣爲所用時,才得以問世。
當時的所謂紅包袋,做法非常簡單,只以紅紙印上黃油,再於未乾的黃油上綴上金粉,效果就如現今燙了金字的紅包袋般,而圖案則多以簡單爲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虛擬紅包編輯
主條目:虛擬紅包
每逢春節期間,中國大陸各大網際網路平台都會向用戶發放虛擬紅包,虛擬紅包的禮品主要有現金和消費券兩種。
由於迎合了中國消費者的文化理念,並提供了避稅洗錢的便捷途徑,一些網際網路巨頭也藉由在線紅包充值及派發功能而占據了更多的市場優勢。
與紅包相關的犯罪編輯
送紅包以往亦成為華人慣常使用的貪污手法。
行賄的一方給予對方紅包,以作為某種服務的報酬。
在1950年代的香港,向政府人員送紅包曾經是日常生活的部份;但在廉政公署於1974年成立以後,送紅包已經絕跡。
根據現行的法例,公務員只有收受親屬的紅包不受限制;私交好友的紅包不能超過2,000港元;其他人不得超過1,000元;同時不准收受有公事往來及下屬的紅包。
而若果送紅包是用作行賄,則無論何人、任何數量的紅包都屬違法。
在香港和澳門的新年期間,曾有一些不法之徒(一般是三合會成員)假意送財神、送年桔、送春聯、舞獅賀年等手法,強迫一些商戶及市民派利市以作回謝,以圖勒索金錢。
以收賄聞名的臺灣政治人物廖福本,其外號「紅包本」在當地普遍為人知悉。
東亞國家的人民有在手術前後致送給執刀醫生紅包的陋習,這種紅包的目的是拜託醫生特別照顧與表達酬謝之意,原為東亞文化中一種禮數與敬意的表現,但卻變質為醫生向病患強索紅包,甚至紅包成為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嚴重傷害醫患關係與善良風俗,因此幾乎已被各國政府立法禁止,但至今仍無法完全滅絕。
腳註編輯
^一般屬鈔票居多,偶爾有零散硬幣,其總金額常以雙數結尾,如「2」、「6」、「8」、「10」等,基本避諱數字「4」或其它看似突兀的單數形式,是為「意頭」或吉利的象徵。
參考來源編輯
^在日本快樂過新年的14種方法.RakutenTravel.[2017-03-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中文(香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紅包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紅包&oldid=70806241」
延伸文章資訊
- 1紅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紅包,也叫红封包,粤语称之为利是。乃由紅色封套製成的一種小型禮品,常見於中國傳統習俗與漢字文化圈背景下的各種慶祝活動,包括新春(拜年)、婚禮(婚宴)、生辰( ...
- 2發紅包_百度百科
網絡紅包是指網絡運營商(網站),在春節等假日期間,通過組織互聯網線上活動,派發紅包,讓利網友的一種促銷式營銷模式。另外網絡紅包也指一種新的紅包派發方式,隨着網絡 ...
- 3發紅包,意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晚輩
發紅包,意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晚輩,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 ...
- 4喜氣洋洋迎新年~發紅包的意義 - 信誼好好育兒
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可以讓爸媽省思一下,究竟為什麼要發紅包?發紅包的價值又在哪裡? ... 平常日子,也許整個家族並不常常互動,孩子對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家中 ...
- 5【過年紅包包多少?】過年紅包行情攻略:1圖看懂壓歲錢金額 ...
小編幫你整理超詳盡的過年紅包金額行情、壓歲錢禁忌! ... 過年發紅包避免小孩子間相互比較(像姑姑家生了兩個孩子,我們家有三個小孩,所以我從小拿的紅包錢就比表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