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使森林火上加油?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期的研究發現,早春的天氣、上升的溫度,與增加的森林火災事件是有關連的,像是今年6月從美國瓦多峽谷(Waldo Canyon)開始的科羅拉多州森林大火,火勢蔓延超過18000 ...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00環境生態自然生態全球暖化使森林火上加油?陳慈忻・2012/12/06・1497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SR值541・八年級+追蹤相關標籤:乾旱乾燥年輪暖化森林火災氣候變遷滅火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早期的研究發現,早春的天氣、上升的溫度,與增加的森林火災事件是有關連的,像是今年6月從美國瓦多峽谷(WaldoCanyon)開始的科羅拉多州森林大火,火勢蔓延超過18,000英畝的土地,迫使鄰近地區一萬多名居民遷離。

這起森林大火與長期的全球暖化有關嗎?森林大火與氣候的關係瓦多峽谷的森林大火起於6月23日,火勢延燒科羅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Springs)的西部地區。

1個星期後,209公里外科林斯堡(FortCollins)附近的高地公園也發生火燒事件,燒盡87,000英畝的土地。

其他今年科羅拉多州重大的森林火燒事件,包括博爾德(Boulder)周圍的火災焚燒面積300英畝、西南部的曼科斯(Mancos)的大火焚燒面積9,168英畝,還有面積約23,400英畝的森林大火,發生於該州西南部的聖璜國家森林。

「這些森林火災事件最直接的導火線是乾燥,加上美國中部山脊的高溫。

」氣候學家羅賓森是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全球降雪實驗室的領導者,他說:「今年洛磯山脈的冬天積雪比去年還少,3、4月本應是科羅拉多州的降雪月份,但今年卻沒有,因此受到火的威脅。

」顯然春天融雪少是乾燥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

同時,科羅拉多州上空的高壓系統也抑制雲層形成,使得太陽光不受阻擋,直接加熱地表。

森林大火與氣候變遷的關聯在全球暖化的氣候模型當中,預測出美國西部、西南部將會更乾燥、更炎熱,這些條件會促進森林火災事件發生。

但最近炎熱的夏天和活躍的森林大火事件,是否是氣候變遷的徵兆?目前仍在辯論中。

「有些人指出一種分布情形,因為美國西部已經有好幾年發生意外大火的紀錄,包括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德州,以及最明顯的科羅拉多州;但也有些人說,這些紀錄還不足以證明。

」科羅拉多州的氣候學家諾倫說。

諾倫表示有些人認為今年異常嚴重的森林火燒,其實源於自然週期。

今年春天的氣候與1910年的春天最為相似,氣溫上升地比較早,而1910年的森林大火也相當嚴重,當年最嚴重的森林大火被稱為「大火燒」(theBigBurn),燒遍三300萬英畝的森林,跨了美國華盛頓、愛達荷、蒙大拿3州。

有些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影響美國西部的森林大火。

2006年,美國加州的史貴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InstituteofOceanography)的科學家分析了1970年至2003年之間1,166場森林大火,發現在1980年代末期有情況加劇的潛勢。

雖然森林的火燒事件是大自然運作的一部分,這個研究判定情況加劇是由於全球暖化使得冬季、春季更加溫暖,而非自然界的森林火燒週期。

2010年7月《全新世》(TheHolocene)期刊的研究分析了1,500年來的資料及樹木的年輪,揭露氣候變遷與人類使用森林是現代「大型火燒」(megafires)的原因,而這些異常強烈的火燒事件使山林破損。

今年5月《全新世》期刊新的的研究指出,森林火燒事件頻繁的年份通常特別乾燥,並且發生在濕度相對正常的幾年之後,因為濕潤的氣候條件讓植被順利生長,提供了乾旱年充分的燃料。

這個研究還發現人類對小型森林火燒的滅火動作,反而助長了大型火燒事件的發生。

究竟森林大火異常高的頻率以及特別大型的火燒事件是自然界的週期循環還是受全球暖化影響?科學家還在努力尋找答案,人類也需要重新思考我們面對森林火災的方式。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大觀園「科技新知」。

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資料來源:IsGlobalWarmingFuelingColoradoWildfires?EricaBigio,ThomasW.Swetnam,andChristopherH.Baisan(2010)Acomparisonandintegrationoftree-ringandalluvialrecordsoffirehistoryattheMissionaryRidgeFire,Durango,Colorado,USA.TheHolocene,20(7),1047-1061.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陳慈忻55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6小時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3小時前想教導孩子,提升數學成績?關鍵在於父母的心態!124小時前總是覺得睡不好?教你如何一夜順「睡」21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2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野火肆虐森林將一蹶不振?保護善於儲碳的紅樹林還當氣候變遷是謊言?二氧化碳濃度已跨過警戒線!——《氣候緊急時代來了》一天散失兩個浴缸的水!氣候變遷下大象的缺水危機224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2240一天散失兩個浴缸的水!氣候變遷下大象的缺水危機阿咏・2020/12/19・2545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22・七年級+追蹤相關標籤:SDGs目標13|氣候行動乾旱同位素氣候變遷氣溫水分水資源藍綠藻非洲非洲象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今年夏天,非洲南部發生連續大象死亡事件,事發地點波札那(Botswana)是非洲野生大象的最大棲地之一,過去2個月以來卻發生了神秘難解的大象死亡潮——境內有超過350隻大象不明死去,且出現前肢與胸部前撲的死法。

波札那發生連續大象死亡事件,且70%事發地點位於水源附近。

圖/REUTERS近期波扎那政府調查出造成大象死亡的原因——水中藍綠藻(cyanobacteria)產生的毒素。

藍綠藻在世界各地都能見到,主要生長在封閉、靜止且富含營養的水體中,有些藍綠藻會產生毒素,一旦被人類或者動物吸入吞嚥、甚至滲入皮膚等,可能導致腸胃道問題,甚至嚴重到癱瘓、死亡的情形,而波札那的大象被認為正是因此集體喪命。

而藻類的大量繁殖好發在溫暖、富含營養鹽的水體,科學家擔憂,全球暖化問題可能會導致此種情況持續發生。

看完這則新聞,讓人不禁好奇,野生大象平時活動需要攝取多少水份?除藍綠藻毒素的危險之外,氣候變遷之下牠們還會受到什麼影響呢?大象每日需要的水很多嗎?事實上,因為體積大,大象對水分的每日需求的是其他哺乳動物的好幾倍,而除了進行正常生理功能的每日需水量,大象會利用水蒸發來濕潤皮膚,且象皮的滲透性會隨著季節改變,通常夏季時會比冬季時大,也就是說,氣溫升高時,水分蒸發的速度越快。

大象的皮膚蒸發水分損失(CEWL)與氣溫(Tair)的關係。

黑線為非洲象,灰線為亞洲象。

圖B為在乾燥環境中,皮膚水分散失隨氣溫上升而增加的趨勢。

圖/原始文獻4而作為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非洲象(Loxodontaafricana)不論在野外或被圈養,牠們都面臨著特殊的生理挑戰。

非洲象被認為是能夠較長時間待在缺乏水源的環境,在野外,他們每天活動的範圍大約8~12公里,而在乾旱氣候下,牠們大多圍繞著水源進行活動。

然而根據預測2,未來非洲南部的氣候會變得更乾燥、更炎熱,而且乾旱的地區可能還會擴大,隨著全球氣溫的攀升,生活在野外的大象對水的需求將會更高,但隨飲水坑的乾涸以及富含水份的植物逐漸減少,水只會變得越來越少。

既然大象每天需要好幾百升水,那氣候變遷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呢?一天內散失兩個浴缸的水量在北卡羅納州動物園(NorthCarolinaZoo)裡,一位保育生物學家科林·肯德爾(CorinneKendall)帶著他的研究團隊,觀察五隻非洲象長達三年時間。

他們將一種氫的穩定形態同位素——氘[1](2H)以精確劑量,注射到餵給大象的乾麵包裡,而氘會被體液稀釋,並且可以在動物的體液裡追蹤。

科學家在餵氘後的十天內定期抽取血液樣本,每次紀錄剩下的量,這樣可以知道大象體內水分消耗的速度。

結果發現,在較涼爽的季節,平均每日氣溫在6至14°C之間,雄象平均每天散失325升的水,但若溫度上升到23至24°C左右,每日散失的水分就會達到427升,有時甚至高達526升,差不多等於兩個浴缸裝好裝滿的體積,佔牠們體內總水量的10%。

看到這裏,或許你會覺得,大象體型那麼大,每天散失這樣份量的水,也是情理之中吧?這時就需要拿其他動物來比比看了:首先,在炎熱的環境中,我們人類每日大概會消耗3到5升的水份,佔體重的5%;而比我們再「大隻」一些的馬,每天大約散失40升水,約佔體重的6%。

而根據這項研究的合作者杜克大學生態生理學家麗貝卡.林巴赫(RebeccaRimbach)表示,在溫度上升後,一頭大象在一天之內就失去了近9%體重的水分。

這可是陸生動物有史以來最多的每日失水量!溫度每上升1°C,散失水分增加身體總水量的1%。

圖/原始文獻1但對於生活在野外的非洲象,活動量大,且有時白天氣溫超過40°C,還需承受太陽輻射所帶來的高度熱負荷,因為棲息地的氣候不同,野生非洲象對水分的需求可能還更大。

如果要避免散失超過體重10%的水分,非洲象大約需要每兩到三天喝一次水,而這個結果也符合在野外觀察到的現象:在乾旱季節,非洲象每次喝水的時間間隔很少超過三到四天,而且牠們在旱季的移動速度也比較快,推測可能是想盡量減少在水和食物來源之間的行進時間。

非洲象通常由母象帶領,成群移動。

圖/flickr不只是水的問題這麼簡單!法國動物園(ZooParcdeBeauval)的大象行為研究人員穆洛特(BaptisteMulot)則認為,這些發現對動物園大象來說意義不大,因為牠們通常「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但是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他,卻為野生大象擔心。

他說,氣候變遷之下,缺乏飲用水可能會導致出生率降低、大象寶寶的牛奶減少以及脫水導致的死亡。

有大象行為學家表示,水資源的匱乏可能會惡化野外大象與人類在資源上的衝突。

當大象突襲農作物或破壞地下水基礎設施時,所引發的暴力衝突,對兩物種而言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穆洛特還說,南部非洲日益乾燥和炎熱將影響不同動物的水需求。

面對全球變暖、資源競爭加劇,我們正在淘汰整個區域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野生大象面臨的生存危機可能在氣候變遷下加劇。

圖/flickr氣候變遷可能會讓生活在非洲南部地區的野生大象面臨更大的水資源壓力,可能會影響大象遷徙路線,進而導致與人類的衝突,這可能會對已經十分脆弱的族群造成負面影響。

註解氫的一種穩定形態同位素,又稱重氫,元素符號一般為D或2H。

它的原子核由一顆質子和一顆中子組成。

在大自然的含量約為一般氫的7000分之一。

參考資料Pontzer,H.,Rimbach,R.,Paltan,J.,Ivory,E.L.,&Kendall,C.J.(2020).Airtemperatureanddietinfluencebodycompositionandwaterturnoverinzoo-livingAfricanelephants(Loxodontaafricana).RoyalSocietyOpenScience,7(11),201155.Collier,P.,Conway,G.,&Venables,T.(2008).ClimatechangeandAfrica.OxfordReviewofEconomicPolicy,24(2),337-353.350隻大象之死:非洲波札那「大象死亡潮」的詭異謎團Dunkin,R.C.,Wilson,D.,Way,N.,Johnson,K.,&Williams,T.M.(2013).ClimateinfluencesthermalbalanceandwateruseinAfricanandAsianelephants:physiologycanpredictdriversofelephantdistribution.JournalofExperimentalBiology,216(15),2939-2952.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2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1鄭國威Portnoy2020/12/19回覆讓我想到最近擎天崗上水牛連續暴斃的新聞…#2寒波2020/12/27回覆喔~~喔喔~~喔喔~~喔喔~爪爪阿咏11篇文章・ 266位粉絲+追蹤Youcanbethechangeyouwanttoseeintheworld.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6小時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3小時前想教導孩子,提升數學成績?關鍵在於父母的心態!124小時前總是覺得睡不好?教你如何一夜順「睡」21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2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極端降雨最近才有嗎?紅檜告訴你就是韌性——有機農業對水逆境的調適力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一):全球暖化不是你想的那樣IPCC最新氣候變遷報告說了什麼?更熱的地球與更脆弱的人類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氣溫升高攝氏二度將會造成大麻煩商周出版・2013/07/26・3931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SR值526・七年級+追蹤相關標籤:2052保育暖化氣候變遷氣溫生態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地球平均溫度在二○五二年升高攝氏二度的結果,人類將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經歷愈來愈多更麻煩的氣候問題。

這將會是一些極端氣候現象,像是,異常的大洪水,一再發生的乾旱,在新地點發生土石流,以及路線怪異的龍捲風、颶風和暴風。

另外還會發生珊瑚白化、森林死亡,以及新的病蟲害。

以上的每一種災害,都會引來眾怒並製造出對未來的恐懼。

但在大部分情況下,短期的行動成本都會被視為高得難以接受,並因此而導致「考慮周詳」的決定,決定把重大行動延後。

這些極端氣候導致的無窮盡災難所造成的後果,將會十分緩慢地創造出一個贊同採取真正行動的政治上的絕大多數。

只有在幾十年後,全球社會才會投票支持進行額外的自願性投資,以大幅減少廢氣排放。

全球氣溫上升如果超過攝氏二度,將足以造成我們周遭正常環境的重大改變。

最明顯的改變,將會是北極夏天出現冰融;極區之外的大部分冰河都縮小了;海平面上升一呎(主要是熱擴散引起的,並不是融冰的關係);氣候區分別向南北兩極移動一百公里;沙漠向外擴大、侵犯到熱帶的新地區,以及北方永凍土層的加速溶化。

全球暖化甚至將摧毀美學價值:其中之一,可能就是奄奄待斃的生態系統出現醜陋的混合(例如,白化枯死的珊瑚和常綠的森林被甲蟲破壞死亡),以及生物棲地因為受到更接近赤道的物種的入侵,而造成生物棲地的恐慌(例如,寒帶的西洋菜〔watercress〕出現在溫帶地區)。

「未來之一瞥5-3:陷入困境的北極海域」說明了全球暖化將會如何導致各個地區出現驚人的影響。

未來之一瞥5-3陷入困境的北極海域達格.賀森(DagO.Hessen)這則故事裡的主要演員都很小,一般只有幾公釐(mm)長。

事實上,他們是屬於浮游生物的哲水蚤(Calanus,是螃蟹和龍蝦的親戚)。

這提醒了我們,重要的演員不一定都是體型很大的。

在北極海域,哲水蚤的數量很大,它們並且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它們屬於高貴的有機體族群,並且很明確地贏得關鍵物種(keystonespecies,又稱基石物種)的頭銜。

只要了解,北極海域的海水溫度升高後,會對哲水蚤產生什麼影響,就可以讓我們充足了解未來高緯度海域生物的狀況了。

生態與經濟體系有一些共同點,包括要預測它們的未來是很困難的,因為它們的每一件事都仰賴另外的每一件事情。

它們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多重互相作用回饋循環──也就是因果關係的循環,不時會產生違反直覺的反應。

有時候,改變是緩慢的。

在其他時候,似乎小小的影響也可以引發大反應,並可能啟動一連串無法逆轉的大規模改變。

到二○五二年時,北方海域將會處於這種轉型期的半途,沒有人能夠真正說出這樣的轉變有多大。

這有一部分是因為非線性生物系統的緣故。

這個意思是說,生態系統對某一特定改變(像是溫度)產生的反應,也許不會是逐漸發生的,也不容易預測。

在跨過某個時間點或門檻之後,可能會出現突然、劇劇性和明顯隨機出現的變化,這是因為物種轉換,或是在重要生態過程中的轉換,對整個系統造成一連串影響。

這有一部分是因為:這是一個食物網,實際上真的就是一個網絡。

例如,物種B也許很能忍受氣溫升高,但如果它的獵物(物種A)不能忍受高溫,那麼,物種B可能會因為失去了A,而受到因為天熱而引發的崩潰的影響──產生的一連串影響,可能還會影響到物種C、D、E等更多物種。

或者,考慮海洋溫度上升的另一種潛在的回饋循環:熱吸收增加了,因為減少了雪和冰的覆蓋;永凍土溶化,造成二氧化碳和甲烷釋出;海洋酸化造成生物固定住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少等等。

我真的不知道這種情況會把我們帶向何處,但從二○五二年以後,將會是一個未知的未來──或者,更像是航入了未知之海(mareincognitum)。

但我倒是知道,到了二○五二年,北海的溫度最有可能比今天平均上升攝氏一.五度。

夏天的海水表面也許會上升超過攝氏二度。

同樣的情況將一路發展到北冰洋(北極海),到二○五二年時,北冰洋在夏天將完全沒有冰,夏天並且可能出現相對較高的氣溫。

因此,為什麼當冰冷的北極海域被加熱到似乎更舒適的溫度時,哲水蚤──這是專吃浮游生物的橈足類(Copepods)生物──和它們的同伴們反而會受苦呢?高溫不是會帶來高生殖力嗎?不一定如此。

首先,某些物種就是只能在低溫中生活得很好,因為它們演化的結果就是能夠適應低溫。

但是,第二,水溫升高後會對浮游生物造成一些意外的副作用。

我們預期,當海洋變溫暖時,浮游生物的生殖力和平均體形將會大幅減小。

這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乏營養浮游生物的海水表面將會被更快速的加熱,這使得它更難和含有豐富營養及浮游生物的深層海水混和。

所以,高溫代表了哲水蚤的食物會減少──因為被混和進入表層海水的浮游生物更少了,而像哲水蚤這樣的橈足類生物,都是在表層海水中覓食的。

這也表示食物更小了,部分是因為,在營養物極其有限的環境中,體形較小的物種要比體形較大的物種更能適應,但也因為細胞在氣溫升高時會變得更小。

哦,當然了,哲水蚤也許很小,但藻類甚至更小,而更小的藻類代表哲水蚤很難一口就吃飽。

也許更糟的是,到二○五二年時,北極海域的海水的酸度也會改變,從歷史上一向很穩定的大約八.二左右,下提高到七.九。

這可不是小的變化。

我們將會看到,像哲水蚤這類甲殼類生物,以及其他有鈣化能力的有機體,包括植物和動物,都將會開始受苦,因為它們在建造它們的外骨骼時將會很困難。

但我們也不要太想不開。

到二○五二年時,北極暖化將會透過一連串的後續效應而影響到整個系統。

新物種將會出現。

不僅會出現新的橈足類和藻類物種,也會出現新的魚種。

本來會在當地出現的鱈魚、鯖魚和鯡魚將會往更北方移動。

很多底棲植物群和動物群將會從南方向北方入侵,取代部分的老居民。

有些物種會比較好,但很多卻反而更糟。

各種水母將會大為繁殖,因而犧牲了一些魚群。

還有,我幾乎忘了鳥類。

你可能再也看不到海雀和海鸚鵡在挪威西海岸孵化。

到二○五二年時,這些鳥兒將會離去,飛向更北方。

有人也許會這麼期待,當冰從北極海撤退後,將會釋放出更多新土地,不僅可以供石油和天然氣探勘,也增加了海洋生物的生產量。

好吧,我很擔心,這種樂觀想法太天真了。

首先,海洋深處並不像上層海水那般充滿豐富的生命力。

第二,這種奇特的冰下生態系統,是這種高極區海洋生態系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將來會消失無蹤。

在現在的極區春天,你會發現,在大塊浮冰下面有著青綠的地毯。

這些都是冰藻類,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十分營養。

哲水蚤和它們的同伴在進入繁殖高峰時,就是聚集在這些冰下牧場裡覓食的。

但當冰開始提早融化時,冰藻和哲水蚤的繁殖期將會愈來愈無法配合。

如果哲水蚤的數量因此而減少,這就代表魚類的主要食物也跟著減少了──接著,就會影響到海鳥、海豹、北極熊和其他動物。

這樣的影響會向外擴散。

到了二○五二年,這個本來十分優秀的食物網,將只剩下很少的殘餘。

不過,還有更多新聞在一旁等待,等待在二十一世紀的後半段裡出現。

到那時,格陵蘭的冰棚將會融化得更多,會造成其他不愉快的情況出現。

更大的程度來說,灣流(GulfStream)輸送帶是被淡水和鹽分較高的海水之間的密度差異所造成的鹽度傾斜度推動的。

如果在二○五二年後,淡水的注入中斷了這種流動,我會說:「你什麼都都還沒有看到呢。

」如果命運之神對我不錯,我將能夠在二○五二年,以一個很老的老頭子的眼光親眼見識這個世界,但這將讓我在我的臨終之前的日子裡很不愉快地發現:我,以及另外多位科學家,在二○○○年之前就大聲嚷嚷的這些憂慮,終於被證明是正確的。

我是生物學家,對於人類在過去二十五年遵循的軌道,儘管有很明確的警告,還是讓我對人類的理性行為覺得很奇怪。

更精確來說,我感到奇怪的是,我們的自私居然能夠獲勝,在演化上短視的理性,把目前的個人利益放到最大,超越了本來能夠用來避免發生危機的智性或是更多的理性。

幸運的是,我可以用比較積極的語氣來結束這篇短文。

我們將不會經歷到生態系統崩潰(這是我實在不喜歡的一個流行名辭,因為生態系統可以進行激烈改變,並且是以很不愉快的方式進行,但不會崩潰)。

這個星球在以前曾經經歷過可怕的瓶頸,而生命總會找到它自己的出路的,但很明顯的,這要犧牲掉現在存在的很多生命形式。

很明顯的,那兒會一直有各種細菌、藻類,甚至蟑螂存在。

我相信,哲水蚤將會在某些棲息地生存下去,而人類其實也是相當堅強的。

我真正擔心的是會自我強化的反餽──它們可能早已經開始了。

到了二○五二年,我相信,即使是最全心全意的樂觀者也將會了解到,人類正面臨嚴重的挑戰。

但我也相信,不管在社會、技術和心理方面,我們仍然被禁錮在「一切如常」的舊思維裡。

因此,我也許會在二○五二年覺得自己很幸運,在那時候,我在地球上的日子即將結束──但卻可以看到我的曾孫能夠在院子裡玩耍,這會讓我感到有點兒安慰。

達格.賀森(挪威人,一九五六年出生)是生物學教授。

他發表過多篇有關於演化和生態學的科學論文,包括氣候變遷問題。

他也出版過幾本大眾科學書籍和文章,並且積極參與有關氣候變遷的公開辯論。

  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不同意「陷入困境的北極海域」所呈現的未來場景。

真正讓我擔心的是,在讀到這篇短文描述全球暖化在這個特定生態系統──北極區──所帶來的種種驚人影響時,像這樣的「驚奇」,可能也正在我並不熟悉的其他生態系統裡發生。

氣候變遷對各地區造成的影響,彼此之間是有很大的不同。

整個場景的一端將是「新北方」──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西伯利亞、俄羅斯和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北部──將享受到很多好處:氣候變得較暖和,出現新的貿易航道,以及更快速的農業和森林成長。

另一端則是地勢較低的島國,將會被海水所淹沒,而且沒有地方遷移他們的人民。

介於兩端中間的,則是傳統生產糧食的地區,將會失去原有的雨水與陽光都很充足的穩定氣候型態──有些地區變得十分乾旱,有些地區又會變得太多雨水。

 摘自《2052》,由商周出版。

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商周出版90篇文章・ 339位粉絲+追蹤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業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6小時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3小時前想教導孩子,提升數學成績?關鍵在於父母的心態!124小時前總是覺得睡不好?教你如何一夜順「睡」21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2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氣候變遷已經危害到農作物水母大發生如何擾亂食物鏈?《致命演化》:莫忘謙卑與人性還當氣候變遷是謊言?二氧化碳濃度已跨過警戒線!——《氣候緊急時代來了》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氣候變遷,就在身邊李杰翰・2014/07/08・1457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SR值554・八年級+追蹤相關標籤:ClimateWizardToolIPCCSDGs目標13|氣候行動暖化氣候嚮導工具氣候變遷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氣候嚮導」(ClimateWizard)網頁操作介面(圖片來源:作者截圖)韓美法三國合拍的科幻史詩鉅作「末日列車」(SNOWPIERCER),描述2031年科學家為一勞永逸地解決暖化問題而發射降溫火箭,卻導致全世界進入新冰河期,僅存的人們只能生活在一輛保暖的列車上。

故事中多少摻雜藝術家天馬行空的想像,由此卻能感受到全球暖化已經是深入大眾文化的議題。

常聽到的口號如「正負二度C」,提醒人們將溫度控制在攝氏兩度C之內以免對環境造成更劇烈的影響。

或許你我更加想要知道的,是氣候變遷與我們生長的地方—台灣的關聯。

全球平均升溫2度、4度或是6度時,對於將來的「我」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又或者是我們鄰近的地區、甚至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氣候變遷又會有什麼影響?「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在世界各地展現不同面貌。

各地人們不僅會經歷程度不一的溫度和降雨變化,每年受到衝擊的時期也不相同,因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因應手段。

你可能會好奇:氣候變遷在「我」的周遭是以怎樣的面貌出現、而「我」又該如何面對呢?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氣候嚮導工具(ClimateWizardtool)」來體驗氣候變遷。

氣候嚮導工具誕生始於2009年,由美國自然保育協會(NatureConservancy)、華盛頓大學、南密西西比大學、聖塔克拉拉大學以及世界銀行共同完成,目的是為了喚起整個世界對氣候變遷的關心,並且讓身處各地的人們更了解他們生活的地方即將受到的衝擊。

由於聯合國氣候變遷跨政府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在2013年9月發表了第五次評估報告(TheFifthAssessmentReport,AR5),修改了他們的未來氣候模型,「氣候嚮導工具」的內建資料也順勢做了更新。

2013年11月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第19屆締約國會議(COP19)上,美國自然保育協會發表了最新版本的「氣候嚮導工具」,將IPCC提供的龐大氣候資料整合到這個軟體上,方便使用者調整各個變項,查詢氣候變遷將如何影響他們的所在地點。

新版本的「氣候嚮導工具」搜尋範圍包含25個國家、並提供28個降雨和溫度變化的未來氣候模型。

舉例來說,我們想知道中國在西元2090年的氣候狀況,就輸入地點(中國)、時間(2090)以及可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代表濃度途徑RCPs表示,如RCP8.5代表到西元2100年二氧化碳濃度會持續上昇至1313ppm。

分析結果會跑出全中國各地的平均氣溫以及降水圖,從圖上觀察會發現,西藏高原的降雨量增幅是全國最高的;在墨西哥的案例中,若溫室氣體排放量為RCP8.5,則2090年猶加敦半島的乾燥程度會上升11%,但如果排放量降為RCP4.5,那上升值會減緩為3%。

「氣候嚮導工具」當然不僅提供個人查詢的用途,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等尼羅河流域國家的管理當局也運用它來預測洪枯,進行水資源的宏觀調控。

結合了各地科學家、社區領袖和環保組織的心血結晶,「氣候嚮導工具」不只讓人們看到全球的氣候變遷趨勢,更能藉由區域性的氣候模擬,讓氣候變遷與自己息息相關周遭環境變化結合在一起,對我們的影響便不言而喻了。

(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2013年12月)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大觀園「科技新知」。

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延伸閱讀:NewWizardToolMapstheClimateFuture LiveScience[Dec022013]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李杰翰9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士。

曾實習於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

2014年錄取東京工業大學《YSEP青年科學家交換計畫》,現於該校「環境與交通工學」領域研究室潛心向學。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6小時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3小時前想教導孩子,提升數學成績?關鍵在於父母的心態!124小時前總是覺得睡不好?教你如何一夜順「睡」21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2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還當氣候變遷是謊言?二氧化碳濃度已跨過警戒線!——《氣候緊急時代來了》明天過後,台灣會怎樣? 氣候變遷資訊在地化最新IPCC報告出爐!作爲地球公民一分子,你不可不知的氣候變遷現況如果你覺得地球快被我們毀了,你該矯正對全球暖化的認知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