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學概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學說。
它是祖國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古代醫家 ...
匿名尚未登入登入Medpedia搜尋導覽導覽社群入口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頁面說明wiki工具wiki工具特殊頁面頁面工具頁面工具使用者頁面工具更多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可列印版靜態連結頁面資訊頁面紀錄分類分類经络
注意:Medpedia所有內容均不構成任何醫療或學術建議,請知曉。
經絡學概論命名空間頁面討論不转换頁面動作檢視檢視原始碼歷史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台灣正體更多目錄
1經絡概論
2經絡的命名
3經絡系統組成
3.1十二經脈概述
3.2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
3.3奇經八脈概述
4經絡的功用
4.11.經絡的生理功能
4.22.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4.2.1(1)說明病理變化
4.2.2(2)指導辨證歸經
4.2.3(3)指導針灸治療
5經絡各論
6奇經八脈的綜合作用
6.11.溝通、聯絡作用
6.22.統率、主導作用
6.33.滲灌、調節作用
經絡概論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學說。
它是祖國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多少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診斷和治療,其與針灸學科關係尤為密切。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有網絡的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
針灸臨床治療時的辨證歸經,循經取穴,針刺補瀉等,無不以經絡理論為依據。
所以《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說明經絡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方面的重要意義,而為歷代醫家所重視。
經絡的命名
經絡系統大都以陰陽來命名。
一切事物都可分為陰和陽兩方面,兩者之間又是互相聯繫的。
經絡的命名就包含有這種意思。
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相互之間具有對應關係(表里相合)。
太陰-----陽明、少陰-----太陽、厥陰-----少陽三陰三陽是從陰陽氣的盛衰(多少)來分:陰氣最盛為太陰,其次為少陰,再次為厥陰;陽氣最盛為陽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願聞陰陽之三也,何謂?」「氣有多少異用也。
」「陽明何謂也?」「兩陽合明也。
」「厥陰何也?」「兩陰交盡也」。
三陰三陽的名稱廣泛應用於經絡的命名,包括經脈、經別、絡脈、經筋都是如此。
分布於上肢內側的為手三陰(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外側的為手三陽(手陽明、手太陽、手少陽);下肢外側的為足三陽(足陽明、足太陽、足少陽),內側的為足三陰(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
從手足(上下肢)陰陽的命名可以看出,經絡學說的形成與四肢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關於十一脈的兩種寫本(第二種又分甲、乙兩種本子,文字基本相同),這是較《內經》為早的古代經絡學說文獻。
十一脈的名稱,是以「臂」「足」分陰陽,與手足分陰陽的意義是一致的。
經絡系統組成
經絡作為運行氣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經脈為主,其「內屬於府藏,外絡於肢節」,將人體內外連貫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溝通臟腑,加強表里經的聯繫。
十五絡脈,是十二經脈在四肢部以及軀幹前、後、側三部的重要支脈,起溝通表里和滲灌氣血的作用。
奇經八脈,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經脈,對其餘經絡起統率、聯絡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
此外,經絡的外部,筋肉也受經絡支配分為十二經筋;皮膚也按經絡的分布分為十二皮部。
十二經脈概述
十二經脈是經絡學說的主要內容。
「十二經脈者,內屬於府藏,外絡於支節」,這概括說明了十二經脈的分布特點:內部,隸屬於臟腑;外部,分布於軀體。
又因為經脈是「行血氣」的,其循行有一定方向,就是所說的「脈行之逆順」,後來稱為「流注」;各經脈之間還通過分支互相聯系,就是所說的「外內之應,皆有表里」。
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
循行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正如《靈樞·逆順肥瘦》所載:「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
奇經八脈概述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
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八脈中的督、任、沖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會陰,稱為「一源三岐」,其中督脈行於腰背正中,上至頭面;任脈行於胸腹正中,上抵頦部;沖脈與足少陰腎經相併上行,環繞口唇。
帶脈起於脅下,環行腰間一周。
陰維脈起於小腿內側,沿腿股內側上行,至咽喉與任脈會合。
陽維脈起於足跗外側,沿腿膝外側上行,至項後與督脈會合。
陰蹺脈起於足跟內側,隨足少陰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踵陽蹺脈會合。
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伴足太陽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沿足太陽經上額,於項後會合足少陽經。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面。
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
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
督脈與六陽經有聯繫,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繫,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沖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經有聯繫,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帶脈約束聯繫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足經;陰陽維脈聯繫陰經與陽經,分別主管一身之表里;陰陽蹺脈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
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當十二經脈及髒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沖、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
十四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屬腧穴,是經絡系統的主要部分,在臨床上是針灸治療及藥物歸經的基礎。
十四經循行分布如圖。
經絡的功用
1.經絡的生理功能
經絡具有聯繫臟腑和肢體的作用。
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進行著有機的整體活動,使機體的內外上下保持著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而這種相互聯繫,有機配合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作用實現的。
由於十二經脈及其分支縱橫交錯、入里出表、通上達下聯繫了臟腑器官,奇經八脈溝通於十二經之間,經筋皮部聯結了肢體筋肉皮膚,從而使人體的各臟腑組織器官有機地聯繫起來,如《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府藏,外絡於肢節。
」
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
人體的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均需要氣血的溫養濡潤,才能夠發揮其正常作用。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依賴經絡的傳注,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如營氣之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這就為五臟藏精,六腑傳化的功能活動提供了物質條件。
所以《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這就指明了經絡具有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和濡養全身的作用。
由於經絡能「行血氣而營陰陽」,營氣運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使營衛之氣密布於周身,加強了機體的防禦能力,起到了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
故《靈樞·本藏》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
」
2.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1)說明病理變化
在正虛邪乘的情況下,經絡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
當體表受到病邪侵襲時,可通過經絡由表及里,由淺入深。
如外邪侵襲肌表,初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等症,由於肺合皮毛,外邪循經內舍於肺,繼而可見咳嗽、喘促、胸悶、胸痛等肺的病症。
《素問·謬刺論》說:「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
」指出了經絡是外邪從皮毛腠理內傳於臟腑的傳變途徑。
此外,經絡也是臟腑之間、臟腑與體表組織器官之間病變相互影響的渠道。
例如,心移熱於小腸,肝病影響到胃,胃病影響到脾等,這是臟腑病變通過經絡傳注而相互影響的結果。
內臟病變又可通過經絡反應到體表組織器官,如肝病脅痛,腎病腰痛,心火上炎可致舌部生瘡,大腸、胃腑有熱可致牙齦腫痛等等。
都說明經絡是病邪傳注的途徑。
(2)指導辨證歸經
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臟腑絡屬,它可以反映所屬臟腑的病證,因而在臨床上,就可以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症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繫的臟腑,作為辨證歸經的依據。
例如,頭痛一症,即可根據經脈在頭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別,其痛在前額者多與陽明經有關,痛在兩側者多與少陽經有關,痛在頸項者多與太陽經有關,痛在巔頂者多與厥陰經有關。
又如脅肋與少腹是肝經所過,故兩脅疼痛或少腹痛,多與肝經有關。
此外,某些疾病的過程中常發現在經絡循行通路上,或在經氣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顯的壓痛、結節、條索狀等反應物,和皮膚形態變化、皮膚溫度、電阻改變等,也有助於對疾病的診斷。
如腸癰患者,有時在足陽明胃經的上巨虛出現壓痛;長期消化不良的病人,有時可在脾俞穴見到異常變化。
臨床上採用循經診察,捫穴診察,捫穴診察,經絡電測定等方法檢查有關經絡、腧穴的變化,可作診斷參考。
(3)指導針灸治療
針灸治病是通過刺灸腧穴,以疏通經氣,恢復調節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針灸選穴,一般是在明確辨證的基礎上,除選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經取穴為主,即某一經絡或臟腑有病,便選用該經或該臟腑的所屬經絡或相應經脈的遠部腧穴來治療。
《四總穴歌》所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經取穴的很好說明,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例如,胃痛循經遠取足三里、梁丘;脅痛循經遠取陽陵泉、太沖等。
又如頭痛,因前頭痛與陽明經有關,可循經遠取上肢的合谷穴,下肢的內庭穴治療等等。
此外,根據皮部與經絡髒腑的密切聯繫,臨床上用皮膚針叩刺皮膚,皮內針埋藏皮內來治療臟腑經脈的病症;根據菀陳則除之的理論,又可通過刺絡出血的方法來治療一些常見病,如目赤腫痛刺太陽出血,咽喉腫痛刺少商出血,急性腰扭傷刺委中出血等等;經筋的病侯,多表現為拘攣、強直和抽搐等症,治療多以局部取穴,所謂「以痛為輸」。
這些都是經絡學說在針灸治療方面的體現。
經絡不僅在人體生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是臨床上說明病理變化,指導辨證歸經和針灸治療的重要理論依據,故《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
經絡各論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主要分布在頭面、胸腹第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脈旁開第二側線及下肢內側前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後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後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主要分布在腰背第一、二側線及下肢外側後緣,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後緣及胸腹第一側線,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主要分布在下肢的外側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的中間,其絡脈、經別與之內外連接,經筋分布其外部。
奇經八脈的綜合作用
奇經八脈在經絡系統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它對十二經脈、經別、絡脈起廣泛的聯繫作用,並有主導地調節全身氣血的盛衰。
現就其綜合作用說明如下:
1.溝通、聯絡作用
奇經八脈多數從十二經脈分出,在其循行分布過程中,與其它各經互相交會,溝通了各經絡之間的關係。
例如陽維聯絡各陽經交會於督脈的風府、啞門;陰維聯絡各陰經交會於任脈的天突、廉泉。
手足三陽經,交會於督脈的大椎;足三陰經,交會於任脈的關元、中極。
督脈、任脈、沖脈之間又互相溝通,沖脈還與足少陰、足陽明相聯繫,稱為十二經脈之海;帶脈橫繞腰腹,聯繫著縱行於軀幹的各條經脈。
這些都說明,奇經八脈對十二經和有關臟腑起著各種不同性質的聯繫作用。
2.統率、主導作用
奇經八脈將性質作用相類似的經絡組合在一起,並起統率和主導作用。
督脈為「督領經脈之海」、「陽脈之海」,任脈為「陰脈之海」,沖脈為「十二經之海」和「血海」,即指這種作用。
因督脈是人體諸陽經脈的總匯,同時與腎、腦、肝經有密切聯繫,故它的功能是督領陽氣和真元。
任脈具有妊養和總調陰經脈氣的功能,因人身以氣為陽、血為陰,婦女胎、產、經、帶諸病,與陰血關系密切,故有「任主胞胎」之說,說明任脈對諸陰經起主導和統率作用。
沖脈起於胞中,對十二經脈五臟六腑有密切關係,故又稱「十二經脈之海」和「五臟六腑之海」。
督脈主一身之陽氣,任脈主一身之陰氣,對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均有重要影響。
帶脈則有約束軀體各條經脈,調節其經氣的功能。
陰陽脈主肢體兩側之陰陽,陽主持陽氣,陰主持陰氣,對分布於下肢內、外側的陰經和陽經有著統率和協調的作用。
陰陽維脈有「維繫」、「維絡」人身陰經和陽經的功能,陽維脈主宰一身之表,陰維脈主宰一身之里。
奇經八脈主要是通過它對十二經脈的組合而起統率和主導的作用。
3.滲灌、調節作用
奇經八脈縱橫交錯循行於十二經脈之間,當十二經脈和臟腑之氣旺盛時,奇經則加以儲蓄;當十二經脈生理功能需要時,則奇經又能滲灌和供應,因此奇經起調節和溢蓄正經脈氣的作用。
《難經·二十九難》曾以湖泊與河流的關係作譬喻:「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
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
」《素問·痿論》說:「沖脈若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
溪谷,概指肌肉間的穴位,可見沖脈在滲灌全身氣血中起重要作用。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還說:「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
」均說明奇經有溢蓄調節十二經氣血滲灌於周身組織的作用。
沖任二脈又能涵蓄腎氣,《內經》論述腎氣充盛,則「任脈通,太沖脈(即沖脈)盛,月事以時下」;「血氣盛時充膚熱身,血獨盛則澹滲皮膚、生毫毛」。
沖脈上行則「滲諸陽」、「灌諸精」,下行則「滲三陰」及「諸絡」,以及陰維脈和陽維脈能「灌溉諸經」等,都說明奇經的滲灌和調節氣血的作用。
取自"http://wiki.medprober.com/index.php?title=经络学概论&oldid=2188"
分類:經絡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15年7月28日(週二)00:13。
隱私政策關於Medpedia免責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人體經絡學到底是什麼? - 每日頭條
經絡的概念經絡學說,即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學說。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表里上下內外,調節體內各 ...
- 2中醫經絡理療 - 國際證照班
- 3課程介紹- 經絡學| 臺東大學 - 網路學園2.0
國立臺東大學一○四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大綱. 一、科目名稱: 經絡學 ... 認識12條經絡的途徑與每一條經絡上的重要穴位;2.學習穴位療法與經穴按摩的知識和技能;3.
- 4「經絡學」初探:(1)如何學習? @ 老玩童玩老童玩
2013 / 08 / 26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 ...
- 5目前您搜尋的關鍵字為: 經絡學 - 博客來網路書店
博客來搜尋,關鍵字:經絡學,分類:全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