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傳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通稱中共中央宣傳部,簡稱中央宣傳部、中宣部,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管宣傳思想、社情輿論和新聞媒體工作的職能部門。

中共中央宣傳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與「中共中央宣傳部」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中央宣傳部」。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 加掛牌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 主要領導 部長 黃坤明(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副國級) 常務副部長 王曉暉(中央委員,兼中央文明辦主任、國家電影局局長、中央政研室副主任,正部長級) 副部長(9) 胡和平(中央委員,兼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黨組書記,正部長級)聶辰席(中央委員,兼廣電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正部長級)蔣建國(正部長級)徐 麟(中央委員,兼國新辦主任,正部長級)慎海雄(中央候補委員,兼中央廣電總台台長,正部長級)莊榮文(兼國家網信辦主任、兼國新辦副主任,正部長級)張建春孫業禮呂岩松 秘書長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機構類型 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行政級別 正部級 本級紀檢監察機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宣部紀檢監察組 聯絡方式 總部  地理坐標 39°55′26″N116°23′55″E/39.924°N116.3985°E/39.924;116.3985座標:39°55′26″N116°23′55″E/39.924°N116.3985°E/39.924;116.3985  實際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5號 對應機構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中國共產黨 歷史-章程-組織-領導 最高領導人 中央委員會主席 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中央委員會秘書長 標誌和制度 黨旗、黨徽、黨報、黨刊 集體領導制度、幹部制度、民主集中制 紀律檢查機關 指導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展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央組織 全國代表大會 中央委員會 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中央書記處 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外聯部 中央辦公廳、中央政法委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央顧問委員會 地方組織 地方各級組織: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地方委員會、地方紀律檢查委員會、省委書記、市委書記、區委書記、縣委書記 基層組織: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黨組 軍隊組織:軍隊委員會 其他組織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少年先鋒隊 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閱論編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通稱中共中央宣傳部,簡稱中央宣傳部、中宣部,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管宣傳思想、社情輿論和新聞媒體工作的職能部門[1]。

目次 1沿革 2職責 3機構設置 3.1內設機構 3.2中央宣傳部管理的事業單位 3.3直屬事業單位 3.4直屬企業單位 3.5主管社會團體 4歷任領導 5參考文獻 5.1引用 5.2來源 6參見 沿革[編輯] 位於武漢漢口的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 1921年中共一大後,根據共產國際直接指導幫助下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共中央決定仿照蘇共中央宣傳鼓動部(俄語:Агитпроп)成立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局。

[2][3][4] 1924年5月,根據《黨內組織及宣傳教育問題議決案》,在中共中央宣傳局架構內,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另同時設立中央組織部與中央工農部)。

[5]1925年中共四大《對於宣傳工作之議決案》規定:「為使宣傳工作做得完美而有系統起見,中央應有一強固的宣傳部負責進行各事,並指導各地方宣傳部與之發生密切且有系統的關係」、「共產國際關於宣傳工作議決案,本黨有盡可能地使之實施的必要」。

[6]1928年10月,中共中央要求:建立與健全中央宣傳部的組織;[7]各省委要立即建立宣傳部;各縣市區委應設立宣傳科;黨支部要有宣傳幹事,負責宣傳工作。

[8][9][10][11][12] 1941年5月25日,《中央關於統一各根據地內對外宣傳的指示》規定「一切對外宣傳的領導應統一於宣傳部」,[13][14][15]並建立了中宣部領導、審查報紙雜誌的制度[16]。

1941年6月20日,《中央宣傳部關於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綱》指出「一切理論、主張、教育、文化、文藝等等均屬於宣傳鼓動活動的範圍」、「印刷業、無線電及電影是宣傳鼓動的有力工具」。

1943年以後,中宣部負責在文藝工作和新聞工作中執行黨的政策[17]。

1946年,中宣部在《關於廣播、報紙宣傳方針的通知》對正面宣傳提出了要求。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中宣部管理文化教育工作;建國後,在中宣部領導下,組織了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中央出版委員會、中央電影管理局等機構。

[19]1949年12月,中宣部《關於今後各級黨報名義不要公開宣傳的指示》下令各級黨報「都不必公開宣傳是中共機關報,也不必說是政府機關報,只稱某地某報即可。

」 1962年秋,中宣部開始取消文藝單位黨委制,徐光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執行,不少單位取消了黨委制。

1962年,姚文元批《海瑞罷官》的文章受到以彭真為首的中共北京市委和以陸定一為首的中宣部的抵制。

1966年,毛澤東指出,中宣部是「閻王殿」,要「打倒閻王,解放小鬼」,批評彭真、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壞人、壓制左派、不准革命;還說,如果再包庇壞人,中宣部要解散,北京市委要解散,「五人小組」要解散[20]。

文革後不久中宣部被取消,根據1966年5月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職權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兼。

[21]《五一六通知》附件中稱:「中宣部是閻王殿」、「要打倒閻王解放小鬼」,「中宣部要解散」。

中宣部部長陸定一被定性為「反革命分子」。

中宣部九名副部長分別被定性為「叛徒」、「特務」、「國民黨分子」。

中宣部的部長、副部長、秘書長們首批被揪出來了,被稱為閻王殿的閻王。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關於停止和撤銷彭真、陸定一、羅瑞卿和楊尚昆四同志職務問題的決定》,並下達了《關於陸定一同志和楊尚昆同志錯誤問題的說明》。

調陶鑄擔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併兼任中宣部部長。

副部長許立群、姚溱、林默涵、秘書長童大林4人停職反省。

6月23日,以陶鑄為組長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革命小組成立。

陶鑄在中宣部全體工作人員大會上宣布《中央關於改組中宣部領導的決定》,並宣布取消原有的處室機構改設4處1室,即:毛澤東思想宣傳處、黨員幹部教育處、幹部管理處、秘書處、調查研究室。

196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決定對原中宣部實行軍事管制,任命李虓為軍事管制小組組長、王少平為副組長。

繼中央宣傳部首先被當作「閻王殿」砸爛後,各級黨政宣傳、出版、文化部門也都被「砸爛」,然後是被「軍管」。

[22] 1977年10月,中共十一大批准《關於成立中央宣傳部的報告》,重新組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恢復原有職權,任命張平化為部長,其辦事機構為一室五局:辦公室、理論局、宣教局、文化藝術局、新聞局、出版局[23]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新聞出版管理職責、電影管理職責劃入中共中央宣傳部管理,加掛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牌子[24]。

職責[編輯] 根據《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中共中央宣傳部承擔下列職能: 貫徹落實黨對宣傳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擬訂宣傳工作重要政策和事業發展規劃; 統籌協調意識形態工作,組織協調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日常監督檢查,結合巡視巡察工作開展專項檢查; 指導協調理論研究、學習、宣傳工作; 統籌分析研判和引導社會輿論,指導協調新聞單位工作,協調開展新聞發布工作; 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工作,統籌指導廣播電視工作,組織指導「掃黃打非」工作; 統籌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組織指導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 統籌協調精神文化產品創作和生產,協調組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有關工作,指導協調推動群眾文化建設; 指導協調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以及旅遊業發展,指導協調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工作; 宏觀指導網際網路宣傳和信息內容建設管理工作,統籌協調新媒體建設與管理; 統籌開展對外宣傳工作,指導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工作,協調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協調人權宣傳工作; 協調推進宣傳領域法治建設; 統籌指導輿情信息工作; 負責宣傳工作的內容建設和口徑管理; 按照幹部管理權限負責宣傳系統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管理; 指導下級黨委宣傳工作; 完成黨中央交辦的其他任務。

機構設置[編輯] 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中共中央宣傳部設置下列機構[25][26][27][28][29][30][31][32]: 內設機構[編輯] 辦公廳 政策法規研究室 幹部局 理論局 宣傳教育局 文藝局 輿情信息局 新聞局 對外新聞局 國際聯絡局 對外推廣局 國際傳播局 港澳台新聞局 人權事務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人權事務局) 出版局 傳媒監管局 印刷發行局 反非法反違禁局(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 版權管理局 進出口管理局 電影局 離退休幹部局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 機關管理局 機關黨委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中央宣傳部,由中央宣傳部代管。

中央文明辦設置秘書局、一局、二局、三局。

中央宣傳部管理的事業單位[編輯]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部級) 直屬事業單位[編輯] 中央宣傳部機關服務中心(信息中心) 中央宣傳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 人民出版社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新聞出版報社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中國版本圖書館(中央宣傳部出版物數據中心) 中央宣傳部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中央宣傳部出版物評審中心) 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 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宣傳部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 中央宣傳部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宣傳部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中央宣傳部人權發展和交流中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人權發展和交流中心) 全國宣傳幹部學院 《黨建》雜誌社 《時事報告》雜誌社 《中國日報》社 中國文明網編輯部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中央宣傳部志願服務促進中心 直屬企業單位[編輯]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五洲傳播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五洲傳播出版社) 學習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線裝書局有限公司 中國書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管社會團體[編輯] 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歷任領導[編輯] 中共中央宣傳局主任 李達(1921年8月─1922年7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蔡和森(1922年8月─1923年6月) 羅章龍(1924年5月─1925年1月) 彭述之(1925年2月─1927年3月,主任) 瞿秋白(1927年4月─1927年4月,負責人) 蔡和森(1927年5月─7月) 瞿秋白(1927年8月─1927年10月,中央臨時政治局負責人兼) 中共中央宣傳局局長 羅綺園(1927年11月─1928年6月) 蔡和森(1928年7月─1928年10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李立三(1928年11月─?) 中共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 李立三(?─1930年12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1943年─1945年8月曾隸屬於精簡後的「中央宣傳委員會」之下) 沈澤民(1931年1月─1931年4月) 張聞天(1931年4月─1934年12月,其間曾由楊尚昆或潘漢年暫任) 吳亮平(1935年1月─1937年7月) 張聞天(1937年7月─1942年12月) 凱豐(1942年12月─1943年1月,代理部長) 陸定一(1943年1月─1952年12月) 習仲勛(1953年1月─1954年6月) 陸定一(1954年7月─1966年12月) 陶鑄(1966年12月─1967年初) 中央組織宣傳組組長 康生(1970年11月-1975年12月) 中央宣傳口負責人 耿飆(1976年10月15日—1977年1月23日,臨時負責)[33] 耿飆(1977年1月23日—1977年7月)[34] 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張平化(1977年7月─1978年12月) 胡耀邦(1978年12月25日─1980年3月12日) 王任重(1980年3月12日─1982年4月) 鄧力群(1982年4月─1985年8月) 朱厚澤(1985年8月─1987年2月) 王忍之(1987年2月─1992年12月) 丁關根(1992年12月─2002年10月24日) 劉雲山(2002年10月24日─2012年11月21日) 劉奇葆(2012年11月21日─2017年10月30日) 黃坤明(2017年10月30日─)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徐特立(1949年10月—1966年7月) 陳伯達(1949年10月—1967年6月) 胡喬木(1950年3月—1954年12月) 周揚(1951年2月—1966年5月) 陸定一(1952年9月—1954年7月) 張際春(1954年1月—1966年5月) 張磐石(1954年7月—1966年5月) 李卓然(1954年11月—1966年5月) 張子意(1956年11月—1966年5月) 許立群(1959年9月—1964年9月) 姚溱(1959年9月—1966年7月) 林默涵(1959年9月—1966年5月) 吳冷西(1964年9月—1966年5月) 熊復(1966年6月—1966年12月) 雍文濤(1966年6月—1966年12月) 劉祖春(1966年6月—1966年12月) 李鑫(1976年10月—1977年10月) 王殊(1976年10月—1977年10月) 華楠(1976年10月—1977年10月) 廖井丹(1977年11月—1982年4月) 朱穆之(1977年12月—1982年4月) 張香山(1977年12月—1982年4月) 趙守一(1980年2月—1982年4月) 周揚(1980年3月—1982年4月) 王惠德(1980年6月—1986年3月) 賀敬之(1980年6月—1987年12月) 曾德林(1982年6月—1986年3月) 王大明(1985年7月—1987年3月) 滕藤(1986年3月—1987年1月) 李彥(1986年3月—1991年9月) 曾建徽(1988年2月—1997年1月) 龔育之(1988年2月—1991年9月) 賀敬之(1989年8月—1993年2月) 劉忠德(1990年6月—1998年3月) 聶大江(1990年6月—1993年4月) 翟泰豐(1991年9月—1997年1月) 鄭必堅(1992年9月—1992年11月) 劉雲山(1993年4月—1997年4月) 白克明(1993年4月—2000年3月) 龔心瀚(1993年4月—2002年10月) 徐光春(1995年7月—2004年12月) 劉鵬(1997年10月—2002年4月) 雒樹剛(2000年4月—2008年5月) 王晨(2000年6月—2001年8月) 高俊良(2000年9月—2008年1月) 李從軍(2001年3月—2007年8月) 吉炳軒(2001年7月—2003年4月) 李東生(2002年5月—2008年3月) 胡振民(2002年5月—2006年1月) 王太華(2004年12月—2011年3月) 蔡武(2005年8月—) 歐陽堅(2005年12月—2008年10月) 翟衛華(2007年10月—) 孫志軍(2007年12月—) 焦利(2008年9月—2009年5月) 王曉暉(2009年8月—) 蔡名照(2009年11月—) 申維辰(2010年9月—) 蔡赴朝(2011年2月—) 王曉暉(2009年至今,2018年1月起主持日常工作,兼國家電影局局長,分管研究室、宣教局、輿情信息局、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雒樹剛(2000年3月至2020年7月,2008年5月至2014年12月主持日常工作,2014年12月起兼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蔣建國(2014年12月至今,正部級) 徐麟(2016年6月至今,兼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聶辰席(2016年9月至今,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 孫志軍(200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分管辦公廳、機關黨委、培訓中心、機關服務中心、學習出版社) 莊榮文(2018年4月至今,兼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 慎海雄(2018年3月至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 梁言順(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 傅華(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 胡和平(2020年7月至今,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黨組書記) 張建春(2020年10月至今,分管新聞出版工作) 孫業禮(2021年1月至今) 呂岩松(2021年12月至今) 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 …… 官景輝(2017年至今,兼辦公廳主任,分管學習出版社、黨建雜誌社、時事報告雜誌社)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中宣部发言人正式亮相.BBC中文網.北京:BBC.[2020-06-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0)(中文(中國大陸)).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5).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等.[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0).  ^新闻宣传异同论.[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0).  ^對於宣傳工作之議決案.[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0).  ^1928年7月10日中共六大党章.[2012年11月8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21日).  ^中央通告第四号——关于宣传鼓动工作.[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宣传工作思想述论.[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中央特别通告——关于组织兵士暴动问题.[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央通告第六十号——执行武装保护苏联的实际策略.[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十九条.[2012-1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3).  ^《中央關於統一各根據地內對外宣傳的指示》.[2019-08-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2).  ^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2012-1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3).  ^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2012-1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6).  ^《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2012-09-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央宣传部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2012-09-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中央宣传部关于广播、报纸宣传方针的通知.[2014-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党的文化教育工作问题的指示》.[2012-1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7).  ^点燃“文化大革命”的三把火.[2012-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1967年5月18日人民日報《偉大的歷史文件》:「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正是總結了國際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發動億萬群眾,進行這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是使我們黨和國家永不變色的最可靠的保證。

這是毛澤東同志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國際無產階級的最大的貢獻。

在這個文件中,宣布撤銷原來由彭真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包辦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重新設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隸屬於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

這是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重要措施。

」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文化大革命"時期》,第六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 ^中宣部宣教局网上系列座谈会盘点.[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6).  ^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电影工作.新華通訊社.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  ^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人民網.[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4).  ^原中宣部副秘书长李伟调任广电总局副局长.人民網.[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中宣部宣教局长荆惠民:加快推进雷锋纪念馆提质改造.人民網.[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中宣部有关部门肯定来宾市“文化惠民”成果.人民網.2012-07-18[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1).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李晓军.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宣部宣教局刘树新等到湖南汝城调研红色旅游.中國共產黨歷史網.[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中宣部輿情局副局長孫瑜.人民網.[2012-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財政部辦公廳、中宣部文改辦.财政部办公厅、中宣部文改办关于报送2018年中央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报告的通知(财办文〔2019〕26号)附件2:文化企业名单.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20-08-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毛泽东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5).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2019-05-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8).  ^(中央宣傳口負責人)[永久失效連結] 來源[編輯]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彙編》(紅旗出版社1983年4月初版,1995年10月出版增補本). 參見[編輯] 中國共產黨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漢字文化圈主題 共產主義主題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宣傳、學習強國 真理部 中共中央職能部門 前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組 中央宣傳工作部門1977年10月至今 現任 前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央電影管理部門2018年3月21日至今 現任 中央新聞出版部門2018年3月21日至今 閱論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最高領導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辦公室)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中央書記處 中央直屬機構中央綜合部門 中共中央辦公廳 中央職能部門 中共中央組織部(保留國家公務員局牌子) 中共中央宣傳部(加掛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和國家電影局牌子,代管中央文明辦)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保留國務院僑辦和國家宗教事務局牌子)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中央辦事機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派出機關 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 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編譯局) 人民日報社 求是雜誌社 光明日報社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中直機關下屬機構 中辦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 中辦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保密局) 中辦中央密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密碼管理局) 中辦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 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 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中央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協調小組)(辦公室) 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密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領導小組 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全國掃黑除惡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西藏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 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 中央反腐敗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 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 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組) 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 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閱論編中國共產黨 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克思主義 列寧主義 托洛茨基主義 史達林主義 毛澤東思想 黨指揮槍、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人民民主專政 統一戰線 人民戰爭 為人民服務 實事求是 整風 新民主主義 土地改革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反右運動 三面紅旗 總路線 大躍進 人民公社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三個世界 華國鋒時期指導思想 一綱兩目 以階級鬥爭為綱 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發展國民經濟 保持安定團結 兩個凡是 汪東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 四項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個有利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理標準大討論 貓論 摸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主要內容 保持先進性 科學發展觀 以人為本 全面、協調、可持續 和諧社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個自信 兩個一百年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其他 五講四美三熱愛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清除精神污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榮辱觀  制度 章程 入黨誓詞 黨旗、黨徽 黨費 黨報、黨刊 黨課 民主集中制 紀律檢查機關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幹部職務名稱表制度  中央組織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最高負責人(歷史沿革)1921中央局(書記)→1922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25總書記)→1927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45主席→1982總書記)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中共中央秘書長直屬機構 中央辦公廳 中央組織部 中央宣傳部 中央統戰部 中央外聯部 中央政法委 中央政研室 中央國安辦 中央網信辦 中央軍民融合辦 中央台辦 中央財辦 中央外辦 中央編辦 中央空管辦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 中央黨校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人民日報》社 《求是》雜誌社 《光明日報》社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中央委員(候補委員) 二屆 候補 三屆 候補 四屆 候補 五屆 候補 六屆 候補 七屆 候補 八屆 候補 九屆 候補 十屆 候補 十一屆 候補 十二屆 候補 十三屆 候補 十四屆 候補 十五屆 候補 十六屆 候補 十七屆 候補 十八屆 候補 十九屆 候補 中央軍事委員會沿革1925中央軍事部→1926中央軍事委員會→1928中央軍事部→1930中央軍事委員會→1931中央軍事部→1937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1945中央軍事委員會→1954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人中央軍事部長→中央軍委書記→中央軍事部長→中央軍委書記→中央軍事部長→中革軍委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沿革1927中央監察委員會→1949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1955中央監察委員會→1978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人1949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55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1978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1987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地方組織地方各級黨代會各省級行政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集體省委(省委書記、省委辦公廳)、自治區黨委書記、市委書記、區委書記 基層組織基層黨代會基層黨委·黨工委·黨組黨支部黨小組優秀共產黨員 紀念活動 建黨節 七一勳章 建黨百年慶祝活動 慶祝大會 閱論編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李 達→蔡和森→羅章龍→彭述之→瞿秋白→蔡和森→瞿秋白→羅綺園→蔡和森→李立三→沈澤民→張聞天→吳亮平→張聞天→陸定一→習仲勛→陸定一→陶 鑄→耿 飆→張平化→胡耀邦→王任重→鄧力群→朱厚澤→王忍之→丁關根→劉雲山→劉奇葆→黃坤明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廣播電視網絡監管機構 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央文明辦) 中共中央宣傳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 電視台國家級電視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 教育部中國教育電視台 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亞太台、英文台) 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頻道 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台、公安交管中國交通頻道 省級電視台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黑龍江農墾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新疆兵團 省級教育電視台 吉林教育 上海教育 福建教育 江西教育 山東教育 湖南教育 寧夏教育 新疆教育 副省級與省會電視台 石家莊 太原 太原教育 呼和浩特 瀋陽 大連 長春 哈爾濱 南京 杭州 寧波 合肥 福州 廈門 南昌 濟南 濟南教育 青島 鄭州 鄭州教育 武漢 武漢教育 長沙 廣州 深圳 南寧 海口 成都 貴陽 昆明 昆明教育 拉薩 西安 西安教育 蘭州 西寧 銀川 烏魯木齊 上星綜合頻道 北京衛視 天津衛視 河北衛視 山西衛視 內蒙古衛視 蒙語衛視(內蒙古,蒙古語) 遼寧衛視 吉林衛視 延邊衛視(吉林,朝漢雙語) 黑龍江衛視 東方衛視(上海) 江蘇衛視 浙江衛視 安徽衛視 東南衛視(福建) 廈門衛視(普通話閩南語雙語) 江西衛視 山東衛視 山東教育 河南衛視 湖北衛視 湖南衛視 廣東衛視 南方衛視(廣東,粵語) 深圳衛視 廣西衛視 海南衛視 三沙衛視(海南) 重慶衛視 四川衛視 康巴衛視(四川,藏語-康巴) 貴州衛視 雲南衛視 西藏衛視 藏語衛視(西藏,藏語-衛藏) 陝西衛視 農林衛視(陝西) 甘肅衛視 青海衛視 安多衛視(青海,藏語-安多) 寧夏衛視 新疆衛視 新疆維語新聞綜合(維吾爾語) 新疆哈語新聞綜合(哈薩克語) 兵團衛視(新疆) 上星少兒卡通頻道 卡酷少兒(北京) 哈哈炫動(上海) 優漫卡通(江蘇) 金鷹卡通(湖南) 嘉佳卡通(廣東) 地方台國際頻道 北京國際 天津國際 中國黃河(山西) 東方衛視(國際版) 江蘇國際 浙江國際 安徽國際 泰山電視台(山東) 河南國際 湖南國際 廣東國際(普粵英三語) 深圳衛視(國際版) 廣西國際 重慶國際 四川國際 瀾湄國際(雲南) 海峽衛視(福建) 廈門衛視(國際版)(普通話閩南語雙語) 上星紀實頻道 冬奧紀實(北京) 紀實人文(上海) 金鷹紀實(湖南) 上星地面頻道注 內蒙古電視台全部地面電視頻道 新疆漢語綜藝 新疆維吾爾語綜藝 新疆哈薩克語綜藝 新疆維吾爾語經濟生活 新疆少兒 寧夏電視台全部地面電視頻道 拉薩藏語 貴州經濟 貴州公共 廣播電台國家級廣播電台 中央廣電總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軍委政治工作部海峽之聲/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省級廣播電台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新疆兵團 副省級與省會廣播電台 石家莊 太原 呼和浩特 瀋陽 大連 長春 哈爾濱 南京 杭州 寧波 合肥 福州 廈門 南昌 濟南 青島 鄭州 武漢 長沙 廣州 深圳 南寧 海口 成都 貴陽 昆明 拉薩 西安 蘭州 西寧 銀川 烏魯木齊 其他 長江航管局長江水上安全信息台 有線電視運營商 華數中廣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太原)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合肥) 福建 江西(南昌) 山東 河南 湖北(武漢楚天) 湖南(國安網絡、岳陽廣電) 廣東(廣州珠江、深圳天威)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昆明) 西藏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數位電視集成平台 中數傳媒 鼎視傳媒 上海文廣 華誠影視 網際網路電視平台 未來電視(中央廣電總台) 國廣東方(中央廣電總台) 銀河電視(中央廣電總台) 百視通(上海廣電) 華數傳媒(浙江廣電) 南方新媒體(廣東廣電) 芒果TV(湖南廣電) IPTV全國播控平台 愛上傳媒(央視、百視通合資公司) 二級播控平台 百視通(上海境內和全國部分地區IPTV使用的該服務平台) 華數傳媒(浙江境內和全國部分地區IPTV使用的該服務平台,持地方性牌照) 江蘇IPTV(江蘇境內服務平台,持地方性牌照) 熊貓IPTV(四川) 粵TV(南方新媒體-廣東IPTV) 湖南IPTV(湖南快樂陽光-芒果TV) 遼寧IPTV(遼寧廣聯視通) 全國內容服務平台 中國中央電視台 百視通(上海電視台) 傳輸平台 中國電信 中國聯通 中國移動(區域性牌照,按省合規發放) 註:此處列明的頻道通過戶戶通衛星播放或定向傳送,其中除新疆電視台旗下頻道可全國收視外(如使用中星9號「三代機」則只能在新疆收看),其餘頻道均通過中星9號定向覆蓋所在省區。

另有線電視網絡僅特別標註尚未吞併省網的單一地市網,不計入單一縣網和企業網。

網際網路電視平台列出的是實際經營者,由括號內的牌照持有者授權經營,這些平台均持有內容、播控雙牌照。

IPTV集成播控平台則計入全國性IPTV服務信息牌照和省級IPTV已獲廣電總局驗收通過的經營牌照。

參見:香港電視台 澳門電視台 香港廣播電台 澳門廣播電台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共中央宣传部&oldid=69260720」 分類:加掛其他牌子的機構正部級單位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部(中國共產黨)精神文明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審查制度西長安街1924年建立的組織中國宣傳機構隱藏分類:自2019年1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ČeštinaEnglishEspañolFrançais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NorskbokmålРусскийTürkçe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