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及情緒因應方式 - 碩博士論文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所述:一、親子依附關係及依附關係類型方面:青少年與父親或母親的 ...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9/2705:27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賴佳伶研究生(外文):chia-linLai論文名稱: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及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之關係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ParentalAttachmentRelationship,andemotionalcopingofAdolescence.指導教授:陳易芬指導教授(外文):Yih-fenChen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系所名稱: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心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3畢業學年度:91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48中文關鍵詞: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外文關鍵詞:attachmentrelationship、attachmentstyles、emotionalcoping相關次數:
被引用:72點閱:834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27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青少年依附關係與情緒因應方式之關係,並進一步了解不同性別、年級、家庭氣氛的青少年在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情緒因應方式及能力上的差異情況。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國中生1177名為研究對象,以家庭生活狀況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
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所述:一、親子依附關係及依附關係類型方面:青少年與父親或母親的親子依附關係均在中等程度;父親非安全依附且母親非安全依附的青少年人數最多,其次為父親非安全依附且母親安全依附的青少年、再其次為父親安全依附且母親非安全依附的青少年,最少者是父親安全依附且母親安全依附。
二、就情緒因應方式方面:青少年最常採取的策略為認知處理,其它方式依序是發洩情緒、壓抑情緒、表達情緒、尋求幫助。
三、就性別而言:在非安全依附方面,有性別差異;在情緒因應能力方面,女生的情緒因應能力量表之得分高於男生;在情緒因應方式方面,女生於表達情緒、尋求幫助及認知處理的分數高於男生,但男生在壓抑情緒上的得分較高。
四、在年級方面: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在親子依附關係及依附關係類型上,均有差異。
且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尋求幫助、壓抑情緒的情緒因應方式上有差異。
五、在家庭氣氛方面:不同家庭氣氛的青少年,其親子依附關係及依附關係類型有差異,家庭氣氛越和諧的青少年越容易與父母形成安全的依附關係。
六、在情緒因應能力及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方面,親子依附關係為安全的青少年,其情緒因應能力的得分高於非安全依附的青少年。
七、在情緒因應方式及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方面:親子依附為安全依附的青少年在發洩情緒、表達情緒、尋求幫助及認知處理等因應方式的得分高於非安全依附的青少年;而父親非安全依附且母親安全依附的青少年在發洩情緒、表達情緒、尋求幫助及認知處理等因應方式的得分較高;但父親安全依附且母親非安全依附比父親非安全依附且母親非安全依附的青少年,在尋求幫助上的得分較高。
八、就預測能力方面: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及性別較能預測青少年情緒因應能力及其因應方式,而年級僅能預測尋求幫助及壓抑情緒兩因素。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及輔導人員相關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參考。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exploretherelationshipsamongtheattachmentrelationship,attachmentstylesandtheabilityofemotionalcopingofthejuniorhighschoolstudentsandtoanalyzethedifferenceofgender,gradelevelandfamilyatmosphere.Thisstudyusedthemethodofquestionnairesurveytocollectdata.Aquestionnairethatassessesallofvariableswasadministeredto1177studentsdrawnfromthejuniorhighschoolinTaiwan.Thecollecteddatawereanalyzedbydescriptivestatistics,t-test,one-wayANOVA,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Chi-squaretest,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Themajorfindingsofthestudywereasfollows:1.Teenagershaveslightlypositiveattachmentrelationshipwiththeirfatherandmother.2.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femaleandmadestudentsgenderonsecureattachmentrelationship;however,itwasnotappearonunsecureattachmentrelationship.Thereweresignificantcorrelationsbetweengenderandtheabilityofemotionalcoping.Withregardtoemotionalcoping,girls’scoresonseekinghelp,expressingemotionandcognitionprocessingabilitywerehigherthanboy’s;boy’sscoresonoppressingemotionwerehigherthangirl’s.3.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amonggradelevelonattachmentrelationshipandattachmentstyles.4.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amongfamilyatmosphereonattachmentrelationshipandattachmentstyles.5.Thereweresignificantcorrelationsamongattachmentrelationship,attachmentstylesandtheabilityofemotionalcoping.6.Thereweresignificantcorrelationsamongattachmentrelationship,attachmentstylesandemotionalcoping.Theteenagerswithsecureattachmenthadhigherscoresthantheoneswithoutsecureattachmentinseekinghelp,expressingemotion,ventingemotionandcognitionprocessing.Theteenagerswithsecureattachmenthadlowerscoresthantheoneswithoutsecureattachmentinoppressingemotion.7.Attachmentrelationship,attachmentstylesandgendercouldsignificantlypredicttheabilityofemotionalcoping.Basedontheabovefindings,suggestionstoeducation,counselingandfuturestudiesarepresented.
目錄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研究問題與假設.………………………………………………4第三節重要名詞詮釋.…………………………………………………7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8第二章文獻探討.…………………………………………………………11第一節依附關係之理論基礎.…………………………………………12第二節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31第三節情緒的意義.……………………………………………………35第四節情緒調適及情緒因應方式.……………………………………52第五節情緒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44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53第一節研究架構.……………………………………………………53第二節研究對象.……………………………………………………54第三節研究工具.……………………………………………………54第四節實施程序.……………………………………………………60第五節0資料處理………………………………………………………61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65第一節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之分析.……………………………………………65第二節不同性別之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之差異分析.………………………70第三節不同年級之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之差異分析.………………………74第四節不同家庭氣氛之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之差異分析……………………79第五節不同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差異分析.…………………………………………………85第六節不同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差異分析.…………………………………………………88第七節不同性別、年級、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逐步迴歸預測分析.……………………………94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3第一節結論….………………………………………………………103第二節建議…………………………………………………………105參考文獻….……………………………………………………………………1110中文部份.………………………………………………………………1110西文部份.………………………………………………………………113附錄附錄一台灣地區各區國中校數分配比例….………………………………121附錄二台灣北中南東四區抽取樣本國中數及有效問卷一覽表..………121附錄三父母依附量表原量表題目及修改之對照..………………………122附錄四生活經驗調查表之信度分析及因素分析..………………………126附錄四之一父親依附量表之信度分析、項目分析及題目篩選一覽表..126附錄四之二父親依附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127附錄四之三母親依附量表之信度分析、項目分析及題目篩選一覽表..128附錄四之四母親依附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129附錄四之五情緒因應方式量表之信度分析、項目分析及題目篩選一覽表.………………………………………………………………130附錄四之六情緒因應方式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132附錄四之七情緒因應方式量表各因素之項目內容.…………………….133附錄五男女青少年於依附關係類型之事後比較計算過程.……………134附錄六不同家庭氣氛之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之事後比較計算過程135附錄七不同家庭氣氛之青少年於依附關係類型之事後比較計算過程136附錄八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事後比較摘要表.……139附錄九生活經驗調查表之正式量表.……………………………………141表圖目次表2-1依附關係之分類及測量方式……………………………………….27表3-1父親依附量表原量表及修改後各因素所包含之題號對照表.……58表3-2母親依附量表原量表及修改後各因素所包含之題號對照表.……77表4-1-1青少年父親依附、母親依附之各依附向度及整體分析摘要表…………………………………………………………………66表4-1-2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之次數分配表…………68表4-1-3青少年情緒因應能力、情緒因應方式各因素之分析摘要表..69表4-2-1不同性別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之差異情況…………………70表4-2-2不同性別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之次數分配表………………71表4-2-3男女青少年於依附關係類型之事後比較結果…………………70表4-2-4不同性別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差異情況…………………73表4-2-5不同性別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差異情況…………………73表4-3-1不同年級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之差異情況…………………70表4-3-2不同年級青少年於依附關係類型之次數分配表………………75表4-3-3不同年級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情況………………………76表4-3-4不同年級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6表4-3-5不同年級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情況………………………77表4-3-6不同年級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7表4-3-7不同年級青少年於尋求幫助及壓抑情緒因素之事後比較摘要表……………………………………………………………….78表4-4-1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之現況…………………80表4-4-2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親子依附關係之事後比較結果………80表4-4-3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依附關係依附關係類型次數分配表之情況……………………………………………………………….80表4-4-4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依附關係類型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1表4-4-5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情形…………………82表4-4-6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2表4-4-7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3表4-4-8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情況…………………83表4-4-9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4表4-4-10不同家庭氣氛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4表4-5-1不同親子依附關係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情況……………85表4-5-2不同依附關係類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現況……………86表4-5-3不同依附關係類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6表4-5-4不同依附關係類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能力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7表4-6-1不同親子依附關係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差異情況………89表4-5-2不同依附關係類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差異……………90表4-6-3不同依附關係類型青少年於情緒因應方式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表4-7-1不同性別、年級、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之青少年預測情緒因應能力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5表4-7-2性別、年級、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預測青少年情緒因應能力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5表4-7-3不同性別、年級、親子依附關係之青少年預測發洩情緒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6表4-7-4親子依附關係、性別、家庭氣氛預測青少年發洩情緒因素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6表4-7-5不同性別、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預測青少年表達情緒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6表4-7-6親子依附關係、性別、家庭氣氛預測青少年表達情緒因素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7表4-7-7不同性別、年級、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預測青少年壓抑情緒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8表4-7-8親子依附關係、年級、性別、家庭氣氛預測青少年壓抑情緒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8表4-7-9不同性別、年級、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預測青少年尋求幫助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9表4-7-10不同性別、年級、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預測青少年尋求幫助因素之迴歸分析摘要表…………………………………….99表4-7-11不同性別、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之青少年預測認知處理之迴歸分析摘要表………………………………………………100表4-7-12親子依附關係、性別、家庭氣氛預測青少年認知處理之迴歸分析摘要表………………………………………………………100表4-7-13以性別、年級、家庭氣氛、親子依附關係預測青少年情緒因應能力及情緒因應方式之預測變項訓續表……………………101圖2-1個體的內在運作模式的歷程……………………………………….13圖2-2不反應策略及過度反應策略行為形成之分析…………………….14圖2-3情緒調適模式……………………………………………………….41圖3-1研究架構…………………………………………………………….53
一、中文部份王財印(民89)。
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王淑俐(民84)。
青少年的情緒問題、研究與對策。
台北:合計圖書。
王煥琛、柯華葳。
(民88)。
青少年心理學。
台北:心理。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民79)。
大美百科全書(初版,1-30冊)。
台北:光復。
江文慈(民86)。
情緒智力意涵的再解析。
諮商與輔導,136,12-14。
吳幸怡(民87)。
認輔學生的家庭結構性別及依附風格對其人際關係價值觀的影響之比較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麗雲(民87)。
人際歷程取向團體諮商對不安全依附類型大學生人際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丹(民79)。
兒童發展。
台北﹕五南。
李欣瑩(民90)。
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勵志(民91)。
當今校園青少年問題之因應。
〔On-line〕。
網址: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le/youth/school.htm.林翠湄譯(民84)。
社會與人格發展。
台北:心理。
武自珍(民86)。
理性情緒心理學入門。
台北:心理。
紀雅芬(民87)。
婚姻暴力、依附關係、因應策略與青少年健康關係之研究。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世維(民83)。
青少年與父母親的的情感關係:依附的性質與重要性。
法商學報,29,259-304。
孫淑琴(民89)。
學童依附關係、內在運作模式和同儕衝突處理策略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芝鳳(民90)。
青少年與父母以及與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民78)。
張氏心理學辭典。
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0)。
現代心理學。
台北︰東華。
張秋蘭(民89)。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美惠譯(民85)。
EQ﹕EmotionalIntelligence.。
台北:時報。
張進上(民85)。
親子教育與青少年犯罪。
測驗與輔導,136,2801-2804。
莊素芬(民88)。
情緒發展與EQ教育。
台北:桂冠。
許明松(民86)。
大學生的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從吉(民90)。
犯罪青少年的非理性信念、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氣情緒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李綢(民88)。
認知發展與輔導。
台北:心理。
陳秀蘭(民90)。
孕婦早年依附關係、婚姻品質與孕期親子聯結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佳琪(民90)。
青少年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金定(民86)。
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探討暨情緒調適團體對不安全依附者依附相關變項之實驗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建民(民90)。
青少年生活壓力及其因應方式探討。
訓育研究,40,71-79。
陳春秀(民90)。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雪麗(民89)。
情感教育:儒佛情緒觀的現代運用。
台北:五南。
曾娉妍(民87)。
情緒教育課程對提昇國小兒童情緒智慧之研究。
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恆山、邊光昶(民88)。
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
台北:心理。
楊芳彰(民86)。
國小六年級依附關係與敵意、社交地位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楊淑萍(民84)。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成敏(民90)。
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依附型態對衝突因應處理方式及社會適應之影響。
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方(民89)。
高中生負向情緒經驗之分析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修全(民86)。
青少年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個體化、與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陽儀(民87)。
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待間傳遞模式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秀玲、楊智馨(民88)。
情緒管理。
台北:揚智。
蔡素玲(民86)。
青少年依附品質、社會支持與自殺傾向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伯壎(民79)。
心理學。
台北:桂冠。
鄧湘蘭(民89)。
成人情緒辨識量表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永吉(民86)。
國小單親兒童的認知信念與情緒經驗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立人(民87)。
大學生的依附風格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等(民87)。
發展心理學。
台北:心理。
二、西文部份Adams,G.R.,&Tohmas,G.(1996).Psychosocialdevelopmentduringadolescenceprogressindevelopmentalcontextualism.NewYork:Sage.Ainsworth,M.S.,Blehar,M.C.,Waters,E.,&Wall,S.(1978).Patternsofattachment.Hillsdale,NJ:Erlbaum.Allen,P.J.,Moore,C.,Kuperminc,G.,&Bell,K.(1998).Attachmentandadolescentpsychosocialfunctioning.ChildDevelopment,69(5),1406-1419.Anderson,R.J.,&Holmes,D.(1999).Maleandfemaledelinquents’attachmentandeffectsonseverityofself-report.DevelopmentalPsychology,35(5),1211-1236.Baldwin,W.M.,Keelan.R.P.J.,Fehr,B.,Enns,V.,&Koh-Rangarajoo,E.(1996).Social-cognitiveconceptualizationofattachmentworkingmodels:Availabilityandaccessibilityeffect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1),94-109.Barnes,P.(1995).Personal,socialandemotiondevelopmentofchildren.Oxford:Blackwell.Bartholomew,K.,&Horowitz,L.M.(1991).Attachmentstylesamongadults:Atestofafour-categorymodel.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1,226-244.Baumeister,F.R.,&Leary,R.M.(1995).Theneedtobelong:Desireforinterpersonalattachmentasafundamentalhumanmotivation.PsychologicalBulletin,117(3),497-529.Belsky,J.,Cambell,B.S.,&Cohn.F.J.(1996).Instabilityofinfant-parentattachmentsecurity.DevelopmentalPsychology,32(5),921-924.Beyers,W.,&Goossesns,L.(1999).Emotionalautonomy,psychosocialadjustmentandparenting:Interactions,moderatingandmediatingeffects.JournalofAdolescence,22,753-769.Booth,C.L.,Rubin,K.H.,&Rose-Krasnor,L.(1998).Perceptionofemotionalsupportfrommotherandfriendinmiddlechildren:Linkswithsocial-emotionalandpreschoolattachmentsecurity.ChildDevelopment,69(2),427-442.Bowlby,J.(1982).Attachmentandloss,vol.1:Attachment.NewYork:BasicBooks.Cassidy,J.(1995).Attachmentand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In:Emotion,cognition,andrepresentation:Rochestersymposiumon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NewYork:UniversityofRochesterPress.Collins,L.N.(1996).Workingmodelsofattachment:Implicationsforexplanation,emotion,andbehavior.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810-832.Collins,L.N.,&Feeney,C.B.(2000).Asafehaven:Anattachmenttheoryperspectiveonsupportseekingandcaregivinginintimaterelationship.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8(6),1053-1073.Collins,N.L.,&Read,S.J.(1994).Cognitiverepresentationsofattachment: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workingmodels.InK.Bartholomew&D.Perlman(Eds.),Attachmentprocessesinadulthood.London:JessicaKingsley.Cooper,L.M.,Shaver,R.P.,&Collins,L.N.(1998).Attachmentstyle,emotionregulation,andadjustmentinadolescenc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4(5),1380-1397.Cynthia,B.,McCormick,C.,&Kennedy.J.H.(1994).Parent-childattachmentworkingmodelsandself-esteeminadolescence.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3,1-18.Davila,J.,Burge,D.,&Hammen,C.(1997).Whydoesattachmentstylechang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3,826-838.Denham,A.S.(1998).Emotiondevelopmentinyoungchildren.NewYork:Guilford.Eisenberg,N.,Guthrie,K.I.,Fabes,A.R.,Reiser,M.,Murphy,C.B.,Holgren,R.,Maszk,P.,&Losoya,S.(1997).Therelationsofregulationandemotionalitytoresiliencyandcompetentsocialfunctioninginelementaryschoolchildren.ChildDevelopment,68(2),295-311.Engel,R.C.M.E.,Finkenauer,C.,Dekovic,M.,&Dekovic,M.(2001).Parentalattachmentandadolescents’emotionaladjustment:Theassociationswithsocialskillsandrelationalcompetence.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8(4).428-439.Fabes,R.A.,&Eisenberg,N.(1995).Therelationofyoungchildren’svivariousemotionalrespondingtosocialcompetence,regulation,andemotionality.CognitionandEmotion,9(2),203-228.Falkman,S.,&Lazarus,R.(1985).Ifitchangesitmustbeaprocess:Studyofemotionandcopingduringthreestagesofacollageexamina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48(1),150-170.Feeney,J.&Noller,P.(1996).Adultattachment.London:ThousandOaks.Fraley,C.R.,Garner,P.J.,&Shaver,R.P.(2000).Adultattachmentandthedefensiveregulationofattentionandmemory:Examiningtheroleofpreemptiveandpostemptivedefensiveprocess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9(5),816-826.Goldberg,S.(2000).Attachmentanddevelopment.London:Arnold.Greaven,H.S.,Santor,A.D.,Thompson,R.,&Zuroff,C.D.(2000).Adolescentself-handicapping,depressiveaffectandmaternalparentingstyles.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9(6),98-129.Greenberg,T.M.,Siegel,M.J.,&Leitch,J.C.(1982).Thenatureandimportanceofattachmentrelationshiptoparentandpeersduringadolescence.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12(5),826-847.Gross,J.J.,Carstensen,L.L.,&Pasupathi,M.(1997).Emotionandadding:Experience,expression,andcontrol.PsychologyandAging,12(4),590-599.Harris,P.L.,&Olthof,T.(1982).TheChild’sconceptofemotion.InG.Butterworth&P.Light(Eds.).Socialcognition:Studiesofthedevelopmentofunderstanding.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Holmes,J.(1993).JohnBowlbyandattachmenttheory.NewYork:Routledge.Howe,D.(1995).Attachmenttheoryforsocialworkpractice.Malaysia:Macmillan.Howe,H.,Brandon,M.,Hingings,D.,&Schofield,G.(1999).Attachmenttheory,childmaltreatmentandfamilysupport.London:Macmillan.Jocobsen,T.,Edelstein,W.,&Hofmann,V.(1994).Alongitudinalstudyoftherelationbetweenrepresentationsofattachmentinchildhoodandadolescence.DevelopmentalPsychology,30(1),112-124.Kenny,E.M.,&Rice,G.K.(1995).Attachmenttoparentsandadjustmentinlateadolescentcollegestudents:Currentstates,application,andfutureconsideration.TheCounselingPsychologist,23(4),433-456.Kenny,M.E.,&Donaldson,G.(1992).Therelationshipofparentalattachmentandpsychologicalseparationtoadjustmenttoadjustmentoffirst-yearcollegewomen.Journalof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33(5),431-438.Kirkpatrick,A.L.,&Davis,E.K.(1994).Attachmentstyle,genderandrelationshipstability:Alongitudinalanalysi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6(3),502-512.Kobak,R.R.,&Duemmler,S.(1994).Attachmentandconversation:Towardadiscourseanalysisofadolrscentandadultsecurity.InK.Bartholomew&D.Perlman(Eds.),Attachmentprocessesinadulthood.London:JessicaKingsley.Kobak,R.R.,&Hanzan,C.(1991).Attachmentinmarriage:Effectsofsecurityandaccuracyofworkingmodel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0,861-869.Kobak,R.R.,Cole,E.H.,Ferenz-Gillues,R.,Fleming,S.W.,&Gamble,W.(1993).Attachmentandemotionregulationduringmoter-teenproblemsolving:Acontroltheoryanalysis.ChildDevelopment,64,231-245.Kroger,P.(1989).Identityinadolescence.NewYork:Routledge.Lapsley,D.K.,Rice,K,G.,&FitzGerald,D.P.(1990).Adolescenceattachment,identityandadjustmenttocollege:Implicationforthecontinuityofadaptationhypothesis.JournalofCounselingandDevelopment,68,561-565.Lazarus,F.(1988).Copingasamediatorofemo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4(3),467-475.Lazarus,R.S.,&Folkman,S.(1984).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Mahler,M.,Pine,F.,&Bergman,A.(1975).Thepsychologicalbrithonthehumaninfant.NewYork:BasicBooks.Main,M.,&Goldwyn,R.(1985).Adultattachmentclassificationandratingsystem.Unpublishedmanuscript.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DepartmentofPsychology.Main,M.,&Solomon,J.(1990).AttachmentinthePreschoolYears.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Mikulincer,M.(1995).Attachmentstyleandthementalrepresentationoftheself.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9,1203-1215.Mikulincer,M.(1998).Attachmentworkingmodelsandthesenseoftrust:Anexplorationofinteractiongoalsandaffectregula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4,1209-1224.Mikulincer,M.,&Florian,V.(1998).Appraisalofandcopingwithareallifestressfulsituation:Thecontributionofattachmentstyle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1,406-414.Mikulincer,M.,&Orbach,I.(1995).Attachmentstyleandrepressivedefensiveness:Theaccessibilityandarchitectureofaffectivememori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8(5),917-925.Mikulincer,M.,Florian,V.,&Weller,A.(1993).Attachmentstylescopingstrategiesandposttraumaticpsychologicaldistress:TheimpactoftheGulfWarinIsrasel.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8(5),817-826.Moller,K.,&Stattin,H.(2001).Arecloserelationshipsinadolescencelinkedwithpartnerrelationshipsinmidlife?Alongitudinal,prospectivestudy.JournalofBehavioralDevelopment,25(1),69-77.Ognibene,T.C.&Collins,N.C.(1998).Adultattchmentstyles,perceivedsocialsupportandcopingstrategies.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15(3),323-345.Parkes,M.C.,Marris,P.,Stevenson-Hinde,J.,&Marris,P.(1991).Attachmentacrossthelifecycle.NewYork:Routledge.Patter,J.M.,&McCubbin,H.I.(1997).Adolecentcopingstyleandbehaviors:Copceptualizationandmeasure.JournalofAdolescence,10,163-186.Pierce,G.R.,Sarason,I.G.,&Sarason,B.R.(1992).Generalandrelationship-basedperceptionofsocialsupport:AretwoconstructsbetterthanOn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3(2),297-307.Posada,G.,Jacobs.A.,Carbonell,A.O.,Alzate,G.,&Bustamante,R.M.(1999).Maternalcareandattachmentsecurityinordinaryandemergencycontexts.DevelopmentalPsychology,35(6),1379-1383.Priel,B.,&Shamai,D.(1995).Attachmentstyleandperceivedsocialsupport:Effectsonaffectregulation.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19(2),235-541.Rice,K.G.(1995).Cross-sectionalandlongitudinalexaminationofattachment,separation-individualization,andcollegestudentadjustment.JournalofCounselingandDevelopment,73(4),463-474.Scharfe,E.,&Bartholomew,K.(1994).Reliabilityandstabilityofadultattachmentpatterns.PersonalRelationships,1,23-43.Sharf,S.R.(1999).Theoriesofpsychotherapy&counseling:conceptsandcases(2nded.).NewYork:Craigbarth.Shaver,P.R.,Papalia,D.,Clark.C.L.,Koski,L.R.,Tidwell,M.C.,&Nalbone,D.(1996).Androgynyandattachmentsecurity:Tworelatedmodelsofoptimalpersonality.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2,582-597.Sim,H.(2000).Relationshipofdailyhassleandsocialsupporttodepressionandantisocialbehavioramongearlyadolescent.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t,29(6),1103-1132.Simpson,J.A.,&Rholes,W.S.(1998).Attachmentinadulthood.NewYork:Guilford.Simpson,J.A.,&Rholes,W.S.,&Nelligan,J.S.(1992).Supportseekingandsupportgivingwithincouplesinananxiety-provokingsituation:Theroleofattachmentsty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4),434-446.Sroufe,L.A.(1997).Emotiondevelopment:Theorganizationofemotionallifeintheearlyyears.NewYork:Cambridge.Weiss,R.S.(1991).Theattachmentbondinchildhoodandadulthood.London:Routledge.Wilson,S.L.(2001).Attachmentdisorderinchildren.〔On-line〕.Available:http://globalvgw4.global.epnet.com/ehost.asp.Zeiner,M.,&Endler,N.S.(1996).Handbookofcoping.NewYork:JohnWiley&Sons.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
2.
青少年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
3.
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4.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5.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6.
青少年的父母教養方式、依附-個體化、與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
7.
青少年與父母以及與同儕間的依附關係對其自我價值之影響研究
8.
學童依附關係、內在運作模式和同儕衝突處理策略之相關研究
9.
高中生負向情緒經驗之分析研究
10.
青少年依附品質,社會支持與自殺傾向之研究
11.
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探討暨情緒調適團體對不安全依附者依附相關變項之實驗研究
12.
情緒教育課程對提昇國小兒童情緒智慧效果之研究
13.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
14.
大學生的依附風格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
1.
張進上(民85)。
親子教育與青少年犯罪。
測驗與輔導,136,2801-2804。
2.
江文慈(民86)。
情緒智力意涵的再解析。
諮商與輔導,136,12-14。
3.
陳建民(民90)。
青少年生活壓力及其因應方式探討。
訓育研究,40,71-79。
1.
國中學生自我設限與親子依附關係之研究
2.
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3.
大學生親子依附、人際依附與親密依附之相關研究
4.
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依附關係與其國中少年寂寞感之相關研究-以南區後備指揮部志願役軍人為例
5.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6.
大學生的依附風格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
7.
母親管教方式、親子依附關係與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之相關研究
8.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
9.
跨國與同國婚姻的親子依附關係對子女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影響
10.
台灣南部地區國中生親子依附、自主導向、接觸偏差同儕與偏差行為之關聯
11.
少年小說中少年社會適應問題探究─以「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得獎作品為例
12.
哈利波特中的教師形象研究
13.
一位國小高年級A型人格教師之教室言談
14.
台中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學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15.
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母親管教方式、親子依附關係與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之相關研究
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頁29-30。 參考過去探討父母管教方式的文獻發現,很多研究中在調查父母採用之管教. 方式類型 ...
- 2一位母親與其早產兒建立依附關係的過程 - ResearchGate
76)。有些母親甚至已準備好等待醫護人員. 宣佈她的早產兒已經死亡;這些狀況都會影. 響早期親子依附關係之建立。以下將文獻內. 容分為親子依附關係建立過程及如何支持早.
- 3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及情緒因應方式 - 碩博士論文網
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所述:一、親子依附關係及依附關係類型方面:青少年與父親或母親的 ...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
- 4親子依附關係文獻、嬰兒依附關係 - 籃球資訊集合站
在親子依附關係文獻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mpliu也提到2坪畸零地喊價4億! 前立委8度透過親友交易炒地連結: https://bit.ly/3KvsUmh 內文: 〔記者錢 ...
- 5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_概念分析-親子依附
親子關係是人類最早的人際關係,對以後人格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自從依附理論被提出後,已有許多文獻在探討親子依附(mother-infant attachment)的影響,但欠缺有系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