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感覺解不乾淨,大腸出問題了嗎?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下一次上大號,就要等到下一波糞便進入直腸,有便意後才要跑廁所了。
... 值得注意的是,痔瘡發炎時也可能會想要一直想跑廁所,或覺得解不乾淨。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62期
出刊日:2013-04-15
返回上一層
老是感覺解不乾淨,大腸出問題了嗎?
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上完廁所,舒暢多了,但,隱約還是覺得仍未解乾淨,只是再怎麼用力也解不出來了。
這樣代表大腸有問題嗎?且聽醫師詳細解析。
諮詢/李宜家(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江敏
忙碌的小玲在百貨專櫃工作,平時三餐不定時,客人一多就沒空上廁所。
最近她老覺得自己排便不順,即使已上完廁所,還是覺得有糞便解不乾淨。
趁著休假日,小玲前往醫院家醫科掛號。
「醫生,大家都說大便不順可能是大腸癌,我會不會得病啊?」小玲很緊張地問。
「你別嚇自己。
只是單純覺得大不乾淨的話,很難判定喔,你還是先做個糞便潛血檢查吧。
」醫師答。
解便是人體排洩廢物的方式之一。
飲食入口後,會刺激消化道產生反射作用,腸胃道便開始蠕動,將食物從上往下推送。
食物經過消化道各器官的消化、吸收後,剩下的殘渣,繼續推往大腸吸收水分,逐漸形成糞便。
整個過程就像「擠牙膏」一樣,腸道從上方擠壓,將糞便往下一段推進,一路推至直腸;待糞便逐漸充滿直腸後,感覺神經會通知大腦,產生便意,並令肛門括約肌打開,將糞便從肛門排出。
每個人的解便習慣、頻率皆不同,各有各的步調。
有人好幾天才上一次,有人三餐飯後就想跑廁所;有的人隨時想上就能上,也有人會「認馬桶」,不回到家就無法徹底解放,差異很大。
一般而言,三天內有解便都算正常,超過三天以上才可能稱為便秘,但仍依個體而異。
解不乾淨個人感受居多
至於解便要到什麼程度才算解乾淨呢?由於大腸是以蠕動的方式,將糞便一段一段慢慢推至直腸,並非持續送出,所以大完之後,直腸內已經清空,便意消失,就算解乾淨了。
下一次上大號,就要等到下一波糞便進入直腸,有便意後才要跑廁所了。
大完之後覺得沒解乾淨,還想再大,其實是個人的感受,並沒有客觀證據支持大便沒排乾淨,所以算是非特異性(nonspecific)症狀。
合併其他症狀 需就醫診治
非特異性(nonspecific)症狀是沒有專一性或指標性的主觀感覺,在健康的人以及有其他大腸問題者也很常見,如大腸發炎、大腸緊張、大腸激躁症、大腸憩室、情緒緊張、精神壓力大都可能造成,即使上廁所頻率十分規律,也同樣會發生,因而無法作為大腸癌的評估指標。
醫生通常還需觀察是否有其他伴隨的專一性(specific)症狀,例如大便有血、出力但大不出來、狂瀉、有噁心感或嘔吐、肚子痛、腹脹、體重減輕等;以及家族成員是否有大腸癌相關病史、是否有痔瘡等個人病史,感覺解不乾淨的時間有多久了、是否突然發生…等等,都是進行評估的要點。
此外,進行大腸鏡檢查與糞便潛血檢驗,也是幫助醫師客觀評估,釐清問題的方法。
糞便潛血檢查 篩檢利器
大腸鏡可說是正確性最高的檢查方式,透過此一檢查能將大腸內的狀況一目瞭然。
但大腸鏡屬於侵入性檢查,檢查時較不舒服,相較之下,糞便潛血檢查(fecaloccultbloodtest,FOBT)就方便多了,除了不具侵入性外,費用較大腸鏡低且容易操作,是非常普遍的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是透過檢測糞便成分,來了解消化道是否出血,可檢測出大腸是否發炎(如感染性大腸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是否有腫瘤或瘜肉、血管病變或痔瘡等。
最常用的有化學法與免疫法兩種。
化學法是以藥劑檢測紅血球中的含鐵酵素,免疫法則是以抗體檢測人類血紅素。
相較之下,化學法較穩定,但容易受到影響,只要飲食中有豬血鴨血、含鐵較高的食物,或者有嘴破、腸胃發炎、痔瘡出血等狀況,就容易出現偽陽性,也因此難以判別出血部位究竟是在上下消化道何處。
免疫法因為只針對人類血紅素是否存在,所以專一性較大;若出血是在胃、食道等上消化道的部位,血液中的血紅素在經過腸道消化後就會分解,不會被檢測出,所以利用免疫法可確定出血是在下消化道,也非常適合作為篩檢早期大腸癌的利器。
腸道要健康三餐宜定時定量
其實,腸胃道是否蠕動正常與排便問題有著極大關係,也是保持腸胃道健康的關鍵。
要維持正常蠕動,三餐飲食最好保持規律、定時且定量。
食物一旦入口,腸胃道就會產生反射,就像打開了腸胃蠕動的開關一樣,若不吃或少吃,就會影響排便。
例如有些人睡到中午才起床吃第一餐;事實上,早起吃早餐可以刺激腸胃道產生最有力的蠕動,讓腸道裡的糞便順利排出,一旦錯過了早餐的最佳時機,實為可惜。
此外,大腸會吸收水分,所以飲食的內容也會影響糞便質地;太乾、太硬的糞便可能傷到腸壁,產生紅腫症狀。
所以,要維持便便順暢,應該多喝水,多攝取高纖維、水分含量高的食物,水果類如柚子、文旦就是不錯的選擇。
而運動也能促進腸道的蠕動,身體越不動,蠕動越差,排便越容易發生困難。
這種問題常見於行動不便者或常臥床的老人家,因糞便停留在腸道內過久,水分被大腸吸收而變得乾燥,也更難排出,甚至需要外力輔助。
忍便會影響排便規律性
也有許多人因為從事工作的關係,無法在有便意的時候馬上去廁所,長期忍便也會影響排洩的規律性,應盡量避免。
而生活、經濟等精神壓力,也會影響生理反應,使得腸道蠕動變差,以致於便秘。
雖然便祕並非引發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但想大卻大不出來,排便時會特別出力想擠出糞便,長期下來可能會使直腸變寬、鬆弛、力量變差,括約肌功能不彰,進而產生痔瘡。
值得注意的是,痔瘡發炎時也可能會想要一直想跑廁所,或覺得解不乾淨。
至於坊間「宿便」說法,其實西醫並無這方面的定義。
食物以蠕動方式在腸胃裡移動,上一餐會被下一餐推過去;食物殘渣停留在大腸的時間約佔90%,但大腸因為會蠕動,所以糞便並不會卡在皺褶裡,不太可能有所謂的宿便。
一般民眾不應對排便過度緊張,有便意就該去排;也不須刻意用浣腸灌腸,以免養成對藥物的依賴性,反而喪失正常功能。
保持正常作息、三餐規律、適當運動、避免忍便、保持心情愉快等,是保養大腸的不二法門。
排便習慣若突然發生變化,或有異常出血、解不出便直想出力、或噁心嘔吐、腹脹等狀況,則需就醫由醫師進一步的檢查與診斷;有大腸癌危險因子等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才能盡早診治,重拾「順暢」人生。
◎大腸癌危險因子
飲食西化,平日肉類食用過多,尤其紅肉,蔬果類攝取太少。
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
有家族病史或有遺傳基因缺陷者。
曾罹患慢性腸發炎者。
曾因結腸直腸癌開過刀者,剩餘腸子的部位,也可能引發大腸癌。
有大腸息肉者。
◎糞便潛血檢查方式
檢驗法
原理
適用篩檢部位
專一性(即是否易受食物影響)
優點
缺點
檢查前的限制
化學法
以化學試劑與紅血球中的過氧化酵素產生氧化還原反應
上、下消化道出血
較低,容易受食物影響
上、下消化道出血皆可檢測
易受食物影響,無法辨別出血處
●禁食紅肉、內臟、動物血、甘藍、瓜類、花椰菜等
●不可服用阿斯匹靈、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維生素C、抗氧化劑
免疫法
以抗體檢測糞便中的血紅素
下消化道出血
較高,不受食物影響
大腸直腸癌最佳檢查法
檢驗方式與檢體品質要求較高
●痔瘡便秘出血、血尿患者,以及月經期間婦女不適合
●阿斯匹靈、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類固醇等藥物可能造成小腸出血,因而大腸鏡檢無法發現病變,產生偽陽性
[Q&A]
Q: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但做過大腸鏡、胃鏡都沒查到原因,還需要做哪些檢查嗎?
A:若大腸鏡、胃鏡都未查出問題,有可能是糞便潛血檢查出現偽陽性,建議再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通常檢查用的糞便可分天採集,每個檢體驗2次。
另外,肛門破皮、痔瘡出血、服用止痛藥或阿斯匹靈等藥物引發小腸出血,也可能影響檢測;許多年紀大的病人因為吃藥或抗凝血劑,也可能引發流血,應先排除。
Q:常感覺解不乾淨,可以服用瀉藥或軟便劑嗎?
A:使用瀉藥或軟便劑並非最好的方法,可能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
有解便上的問題最好就醫檢查,找出病因。
此外,要排便順暢,最好從改變生活習慣下手,例如三餐規律飲食、培養運動習慣等,不宜倚賴成藥。
Q:常用瀉藥容易產生大腸癌嗎?
A:吃瀉藥與大腸癌無關。
大腸癌主要與年齡、遺傳、性別、飲食習慣、吸菸、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像是老年男性、嗜吃缺乏纖維的飲食或肉類、燒烤醃漬品,以及有抽菸習慣的癮君子、肥胖者,都是大腸癌高危險群。
Q:壓力大也會解不乾淨嗎?
A:不一定,解不乾淨是個人感受問題,並無證據顯示壓力與解不乾淨有關連。
不過,壓力大或太過緊張時,會影響交感神經,進而連腸道蠕動及肛門口括約肌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有的人會一直想跑廁所,但也有因為壓力太大而引起便秘的,反應依個人而異。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微博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總編輯的話美麗的保肝季
去年藥品銷售金額 治B肝藥奪冠
臺大醫院首例 換心人10個月後又換肝
春天,養肝天6大領域養肝法
國際一流的成績單!肝癌外科手術60年
真的「爆肝」了!肝臟破裂怎處理?
C肝鬥士1--高啟南~拼事業也顧健康
C肝鬥士2--陳靜~70歲也能成功抗C肝
肝衰竭:搶救肝機能的決戰時刻
減輕肝癌標靶藥物蕾莎瓦副作用 有妙招
小心!黃疸背後的警訊
B肝病毒難清空 治療後仍須定期追蹤
透視肝臟 肝的再生功能
吸菸成癮 消化系統也會抗議
延伸文章資訊
- 1有痔瘡問題看這一篇就夠了!醫師超完整解析:教你一次搞懂 ...
痔瘡初期常以血便的方式表現,但血便的原因很多,從良性的痔瘡,一直到惡性的大腸直腸癌,都可能發生血便,必須先有正確診斷,才能作出對應的正確治療。
- 2痔瘡症狀有分1-4級,圖解改善方法與手術時機!
得痔瘡不必慌張,避免9種錯誤行為,遠離痔瘡很簡單。 ... 其實痔瘡組織是有作用的,你知道嗎? ... 生理感受, 內痔無痛感,外痔易有紅腫熱痛, 體重減輕,常有便意 ...
- 3不要見血才就醫!醫:痔瘡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 元氣網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表示,目前引發痔瘡的原因尚不明確,但臨床上發現,久坐、久站或經常忍住便意、延遲上廁所,甚至經常腹瀉,以及因病長期臥床、缺乏 ...
- 4衛生福利部【台灣e院】-外科 常見問題
最近3天腸胃不太舒服,有軟便,肛門時常有便意(一天3-4次排便),有解出細小和少量的糞便,吃"征 ... 有去照過肛門鏡,醫師說有輕微肛裂和痔瘡,不用開刀只要抹藥就好。
- 5痔瘡預防法 - Tak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