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美尼德王朝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語:هخامنشیان,前550年—前330年),又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版圖擴張到中亞及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君主制帝國,也是第一個 ...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阿契美尼德王朝/6644113
複製
複製成功
阿契美尼德王朝
編輯
鎖定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語:هخامنشیان,前550年—前330年),又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版圖擴張到中亞及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君主制帝國,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公元前330年,在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的進攻下,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國滅亡。
中文名
阿契美尼德王朝
外文名
Achaemenid
簡 稱
波斯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帕薩爾加德,波斯波利斯,埃克巴塔那,蘇薩,巴比倫城
官方語言
古波斯語,阿拉米語,埃蘭語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大流士一世
人口數量
1800萬(公元前480年)
主要民族
波斯人、埃及人、巴比倫人等
主要宗教
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
國土面積
695萬平方公里(公元前480年)
建立時間
公元前550年
滅亡時間
公元前330年
開國君主
居魯士大帝
亡國君主
大流士三世
別 名
波斯第一帝國
目錄
1
歷史
▪
崛起
▪
擴張
▪
衰亡
2
政治
3
經濟
▪
概述
▪
賦税
▪
交通
4
文化
▪
總述
▪
藝術
▪
宗教
5
民族
▪
介紹
▪
腓尼基人
▪
猶太人
▪
阿拉米人
▪
米底人
▪
西亞人
6
帝王表
阿契美尼德王朝歷史
編輯
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
阿契美尼德王朝,又稱波斯“第一帝國”。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魯士二世擊敗了當時統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
前539年,居魯士佔領巴比倫。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向東大流士進軍印度河流域,在西線對希臘的進攻則由於馬拉松戰役(前490年)的失敗而功敗垂成。
其子薛西斯一世後來(前480年)再度對希臘用兵遭受失敗。
古波斯帝國宮城遺址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創建者為阿契美尼斯;當時整個波斯地區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治之下。
阿契美尼斯死後,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並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阿契美尼德脱離米底王國的統治。
泰斯帕斯死後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塞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
他們死後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亞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魯士隨後開始擴張領土。
他公開反叛米底王國,並在公元前550年將其徹底消滅。
其後,他與巴比倫結盟,以確保王國的後方不會受威脅。
公元前546—539年之間,居魯士先後征服了東部伊朗和中亞的許多地區:巴克特里亞(大夏)、馬爾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亞那、格德羅西亞、薩塔吉地亞、阿拉霍西亞、德蘭吉安那、薩克人的地區、阿富汗等地,其統治範圍在東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和帕米爾高原的西部地區。
居魯士死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東部和東北部疆域已經包括阿姆河兩岸的巴克特里亞(Bactria,中國史書先後稱為“大夏”、“吐火羅”)和花拉子模,由居魯士之第巴爾迪亞統治。
居魯士之子登位後,繼承父志繼續擴張。
以後的波斯帝王一再發動對東方塞種人的征伐,把疆界推過阿姆河,到達錫爾河兩岸。
阿契美尼德王朝將其國土劃分為20個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繳納一定的貢賦,其中有7個郡在中亞:例如第7省轄興都庫什山以南之犍陀羅地區,第12省轄大夏,第16省轄安息(帕提亞)、中亞地區花拉子模和粟特(索格迪亞納)。
阿契美尼德王朝最東方的據點在與中國新疆省相鄰的、中亞地區費爾幹納盆地。
波斯人在該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魯士城。
[1]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亞強國呂底亞王國發生戰爭。
呂底亞是一個十分富庶的國家,在其強盛時,曾控制了希臘世界和東方之間的海上和陸上貿易。
米底王國滅亡後,它於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細亞(原屬米底,現已歸波斯人統治),從而引發了與波斯人之間的戰爭。
居魯士率軍還擊,打敗了呂底亞,俘虜了它的國王克列伊索斯。
不久,波斯人又借鎮壓呂底亞人起義之機,征服了小亞西海岸各希臘人城邦。
消滅呂底亞後,塞魯士乘着巴比倫國內政局不穩之時揮軍向其進攻。
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陷落,居魯士入城,並握住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願意以巴比倫人的身份來統治這個地方。
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勢力擴至埃及邊界。
[2]
阿契美尼德王朝擴張
居魯士死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任王位。
岡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國都孟菲斯,更將法老擄至蘇薩。
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被俘(後因參與反對波斯人的起義而被殺)。
他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
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其版圖比埃及新王國和亞述帝國大得多。
此後,他還曾出兵遠征利比亞和努比亞,均不順利。
據希羅多德,岡比西斯遠征利比亞的軍隊毀於沙漠風暴;而遠征努比亞的軍隊則敗於準備不足。
於是埃及爆發了反對岡比西斯的起義。
公元前524年末或523年初,岡比西斯回到埃及首都孟斐斯,鎮壓了起義。
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內部發生叛亂,岡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師回朝,卻死在途中。
其王族將領大流士一世續率兵回國,併成功平定叛亂,更最後獲得王位。
古波斯帝國宮城遺址
阿契美尼德王朝剛建立不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統治階級內部王權與貴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鋭。
據《貝希斯吞銘文》,“當岡比西斯在埃及時,人民開始叛亂。
在國內、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省出現了很多謠言。
”而當岡比西斯對利比亞和努比亞的征服遭到挫折時,終於引發了高墨塔暴動。
暴動於公元前522年3月14日爆發于波斯國內的庇裏什瓦德地方的阿爾卡德里什山。
暴動者打着岡比西斯的弟弟巴爾狄亞(據《貝希斯吞銘文》;而據希羅多德則為司美爾迪斯)的旗號起兵。
暴動引起強烈反響,各地紛紛響應:“於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它諸省都騷動起來,從岡比西斯轉而傾向於他。
他(高墨塔)奪取了王國。
”高墨塔自立為王,號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和各被征服地的人民)擁戴他而拋棄岡比西斯。
他還派人到各地去“宣佈免除三年兵役和賦税”。
從“人民”手中奪走了“牧場、牲畜、奴僕、房屋……。
”公元前522年9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個波斯貴族一起密謀,殺死了高墨塔及暴動的其他領導者,鎮壓了各地起義。
暴動歷時7個月。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為阿爾沙米斯的孫兒,同時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他奪得王位後對內採取了嚴厲的措施以穩定政局。
大流士上台後,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兩度起義反對他的統治,他嚴厲地鎮壓了起義,並將鎮壓高墨塔暴動和兩次人民起義的情況用波斯語、埃蘭語、巴比倫語等三種語言(均為楔形文字)刻在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著名的貝希斯吞銘文。
為了鞏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臘人稱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並且擴充了他的私人衞隊的級別----萬人近衞軍。
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拋開不談,他對波斯所做的貢獻是最偉大的地方。
在他統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這地區獲得新生,並且很多出色的計劃被實行以促進貿易和商業的發展。
貨幣鑄造、重量和量度被標準化並且建立了新的陸地和海上路線。
對外他則積極推行擴張。
他成功把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大片地區納入疆土。
東部的戰役鞏固了由賽勒斯獲得的利益並將廣大的印度次大陸北部變為了波斯控制的省份之一。
其後,他又揮軍至亞細亞與希臘之間的赫勒斯滂海峽。
向西的擴展從大約公元前516年開始,大流士開始在小亞細亞沿海岸攻打希臘的殖民地。
君主制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全盛時期疆域圖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馬多尼奧斯進攻色雷斯和馬其頓,但於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臘時的馬拉松戰役中失利。
大流士一世於公元前486年去世。
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接續作王,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兒子和繼承人,決定繼續波斯在西面的征服,並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臘征服之旅”而聞名,那是一場以發生在塞莫皮萊、薩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戰鬥而出名的戰役。
並於公元前485年成功鎮壓在埃及發生的一場叛亂。
其後,他對希臘發出多次進攻;最初獲勝,佔領希臘北部地區。
但在之後的幾場戰役中均失利,馬多尼奧斯更於普拉提亞一役中戰死。
希臘的城邦最後保持了一致行動並擊敗了薛西斯,標誌者阿契美尼德王朝衰落的開始。
自此,由於他的自尊在失敗後刺激了他,薛西斯決定引退。
他將集中力轉移在宮廷生活,在他最後的幾年裏,他把從貿易和税收裏獲得的龐大財產全部花費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築物上,但大多數都未能完成。
薛西斯時代的波斯有四個首都: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帕賽波里斯,波斯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蹕於每個都城。
薛西斯最後於公元前465年被謀殺。
[2]
百科x混知:圖解波斯帝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衰亡
公元前5世紀大流士一世及其後繼者發動的希波戰爭(公元前500~前449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希波戰爭歷時半個世紀,貌似強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被英勇捍衞自己獨立的希臘城邦所擊敗。
在希波戰爭期間,埃及、巴比倫曾多次爆發反抗波斯統治的起義,進一步削弱了波斯的軍事力量。
[2]
希波戰爭可以説是波斯軍事和政治由勝入衰的轉折點,希波戰爭戰爭後波斯軍隊的威力進一步削弱,內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希波戰爭結束後,帝國境內被壓迫被征服人民的反抗鬥爭此伏彼起。
公元前404~前343年,埃及一度擺脱了波斯的羈絆,建立了本地人的第二十八~三十王朝。
與此同時,波斯統治階級內部也不斷髮生爭奪王位的宮廷政變,中央集權制逐漸變得有名無實。
行省總督往往兼任軍事首長,獨攬軍政大權。
接續薛西斯一世的分別是阿達薛西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
其中,薛西斯二世執政只有45天,最終因喝酒過多被宮裏的一個妃嬪之子殺死。
在他們之後接任的是阿達薛西二世。
他成功策動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更最終簽署了《國王和約》,從而得以插手希臘的事務。
公元前401年,小塞魯士從小亞細亞起兵叛亂,率10,000希臘僱傭兵東進制爭奪王位,被阿達薛西二世所敗;但他所僱的希臘僱傭兵卻成功退卻回希臘本土(參見色諾芬)。
此後的幾年間,阿契美尼德王朝本土發生了多次的叛亂;雖然最終都獲平定,但卻大大動搖了王國本身的基礎。
公元前359年,阿達薛西三世登基。
由於他拒絕幫助雅典對抗北面的馬其頓,與雅典鬧翻。
馬其頓其後統一全希臘,當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其風華正茂之年,在事業的巔峯時期遇刺身亡之際,一支馬其頓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亞洲。
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亞歷山大跨過達達尼爾海峽。
經過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摧垮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軍事實力,大流士三世每戰必逃,終於逃到呼羅珊後被殺。
公元前330年馬其頓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取得波斯波利斯戰役的勝利,攻入波斯波利斯。
阿契美尼德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殺,阿契美尼德王朝正式滅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政治
編輯
古代波斯是東方專制政體的典型,帝國期間西亞各地奴隸制經濟進一步得到發展,波斯文化多受兩河流域文化影響,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藝術有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廳、浮雕和壁畫等均甚著名。
帝國都城有蘇薩、波斯波利斯、巴比倫和埃克巴坦那。
產生於伊朗高原的瑣羅亞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時被定為國教,並廣泛傳播;後傳入中國,稱為拜火教或襖教。
波斯帝國宮城遺址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締造者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內(大約公元前550-前525年)輕而易舉地將黎凡特地區從政治上統一起來,為這塊飽經磨難的地區實現它急需的和平與秩序採取了有力的措施。
阿契美尼德王朝給黎凡特地區帶來了它渴望之極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比起亞述人來,波斯人的征服戰爭不那麼殘暴,對於廣大被征服地區的行政管理也不那麼富有壓迫性。
與亞述人不同,波斯人在行使主權時,寧願使人們最低限度地感到他們的存在。
他們給現存的地方政權以行政自由。
波斯省督的作用只是監督而非取代地方政權的工作。
最為重要的是,波斯人使大家感到他們尊重、保護其臣民的宗教信仰——這項開明的政策的確換來了對波斯人統治的承認。
關於大流士其人,在他奪取政權以前的情況,人們所知甚少。
從《貝希斯吞銘文》知道,他的父親是維斯塔司帕。
據希羅多德,他曾作為岡比西斯的侍從遠征埃及。
在參予謀殺高墨塔的事件中,他是7人中最後一個參加的。
他主張實行君主專制統治,並奪取了政權。
帝國版圖如此遼闊,民族成份極其複雜,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極其尖鋭,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而波斯的統治階級又十分年輕、國家機器十分薄弱。
因此,統治並不穩定。
為了鞏固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在歷史上稱作大流士改革。
他加強王權,確立了君主專制的統治形式。
他神化自己的權力,説是阿胡拉馬茲達恩賜於他。
他控制了行政權、軍權、司法權,建立起王室經濟。
國王之下設有辦公廳,內有通曉帝國內各種語言的人,以瞭解情況。
他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況,以加強控制。
他還建立特務組織,刺探各地情報(主要是瞭解各地總督和高級軍官的情況)。
他將全國劃分為20個行省(稱薩特拉庇亞,波斯不在其內),設總督(稱薩特拉庇)治理。
總督初時不管軍事,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徵税他規定了各行者應納税的數量。
他將全國劃分為五個大軍區,每個軍區下轄若干省軍區。
軍事長官和總督互不相屬,使其互相牽制。
波斯軍隊由步兵、騎兵、戰車兵、象兵、海軍、工兵等組成。
戰時還可從各省和各部落徵集到一支相當龐大的軍隊。
軍隊的指揮官多為波斯人(戰時從各省和各部落徵召的軍隊則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揮)。
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是由1萬名波斯人組成的所謂“不死隊”。
國王每年要對軍隊進行檢查,邊遠地區則由國王派人檢查。
他統一了鑄幣制度。
他規定帝國中央鑄造金幣、行省鑄造銀幣、自治市可鑄造銅幣。
金幣稱為大流克,每枚重8.4克。
他調整了波斯與各被征服地原有統治者之間的關係,在制定法律時儘可能參考各地原有法律;對各地宗教採取寬容態度,不加排斥,藉以拉攏各地上層人物。
他開通了尼羅河至紅海間的運河;又於公元前518年派斯基拉克調查印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隊從印度河口西行到達紅海,歷時30個月,從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國的海上聯繫;還在中亞修建水庫等等。
改革鞏固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但並未消除帝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
[2]
阿契美尼德王朝經濟
編輯
阿契美尼德王朝概述
在這龐大的帝國裏,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
帝國東部(伊朗、中亞),奴隸制不很發達,有些地區耕種小塊份地的村社農民還大量存在,他們是波斯軍隊的主要來源;而帝國西部(巴比倫、亞述、腓尼基、埃及及小亞希臘城邦等),有的已有兩千多年發展的歷史,且有很多商品生產較發達的城市,這些地區的人民是帝國貢税的主要承擔者。
[2]
阿契美尼德王朝賦税
大流士一世僅從全國各行省搜刮大量的白銀和其他貢賦,而且有自己直轄的王室奴隸制大莊園。
據1969年公佈的帕賽波里斯泥版文獻,在大流士統治的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00年),王室大莊園發給奴隸(“庫爾塔斯”)的糧食(主要是大麥)總數為16,212.7勃爾(1勃爾等於10公升),每月平均為1351勃爾;留用的大麥種子為1707勃爾;發給作牲畜和禽鳥飼料用的大麥共3818勃爾;發給官吏的麪粉為2211勃爾。
從這些已發現和公佈的關於王室大莊園開支的情況可以看到,王室大莊園的奴隸數量、耕地面積、牲畜頭數和管理官吏是相當多的。
這裏的勞動者,庫爾塔斯,大都是被波斯征服的各族人民,他們沒有人身自由,沒有財產,靠領取給養生活,但他們大都有自己的家庭。
波斯統治者可隨意將庫爾塔斯從一個地方調到另一個地方去勞動。
除了王室大莊園外,還有貴族官僚奴隸制大莊園,它們也剝削庫爾塔斯的勞動。
王室和貴族官僚所擁有的大莊園遍佈全國各地,構成帝國經濟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巴比倫時期出現的富有商家——埃吉貝家族和穆拉樹家族等,這時更加富有了。
他們在許多城市都設立錢莊,貸款給官僚貴族,取得大量的利息。
他們還從包税、貿易中獲得空前的利潤。
[2]
阿契美尼德王朝交通
對阿契美尼德王朝政府來講,它遼闊的領土仍使交通通訊成為一個壓力很大的問題。
修建了通衢六道,沿途為政府的信使準備了可供換騎的驛馬。
雖然上述措施加速了陸路通訊速度,大流士一世仍然認為,必須利用水路在帝國各端間建立聯繫。
他派一名卡里亞水手西拉克斯從帝國最東端的省份出發,到最近的印度河流域沿水路前行,他受命穿過印度河和印度洋,到達埃及的紅海海岸。
當西拉克斯準確無誤地完成了使命時,大流士便吞併了印度河地區。
要麼是在此之前,要麼是在此之後,他使從尼羅河三角洲最東側支流到蘇伊士灣之間的運河竣工,這條運河是法老尼科二世開始開鑿的。
薛西斯想重演尼科二世環航非洲的偉績,但他的船隊不是從紅海出發,而是從地中海啓航。
航行以失敗告經。
大流士和薛西斯的海洋野心並未被他們的後繼者繼承下來。
全國建立驛道,方便軍隊的調動、國王命令下達和下情上達。
加強帝國各地的聯繫。
在驛道沿途設有驛站,配備有人員、馬匹、糧草。
最長的一條驛道起自小亞西海岸的以弗所,西至伊朗高原的蘇撒,全長2400公里,稱為“御道”。
另一條著名驛道是從巴比倫經伊朗高原至印度河。
這種驛道可能是在原有大的隊商道路和亞述帝國時期的一些驛道的基礎上修建的。
[2]
阿契美尼德王朝文化
編輯
阿契美尼德王朝總述
波斯人是眾多古代文明中比較先進的民族,它的歷史源遠流長。
以波斯城為例:基座平台仿自西亞;以大石柱構成主殿仿自埃及神廟;石柱的凹槽和螺旋狀,則受希臘影響;殿門兩側的石獅,殿牆,浮雕,屋頂琉璃瓦與亞述建築相似,將迦南人使用的22個符號,轉變成便利書寫學習的表音字母,西傳後成為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等歐洲各國字母的共同基礎,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貢獻。
早在公元前6世紀,伊朗法爾斯地區的波斯人部族酋長居魯士就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大帝國阿契美尼德國家。
公元3世紀以前,在伊朗西南部通用的是古波斯語(楔形文字),在伊朗西部克爾曼沙阿附近山上雕刻的關於國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公元前485在位)業績的文字就是古波斯語;在伊朗東北部通行的是阿維斯陀語,在祆教經書《阿維斯陀》中,已經有了萌芽狀態的詩歌。
阿契美尼德王朝藝術
在藝術方面,阿契美尼德王朝留下了寶貴遺產。
帝國從各被征服民族徵調勞動者和建築材料,用以興建宮室,裝點都城。
波斯的建築融合埃及、巴比倫、希臘各民族的藝術成就,構成自己獨特的雄偉壯麗的風格。
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宮殿建築在巨石壘成的高台上,有大王聽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廳,柱高7.62米,以聖牛、角獅和人面形為柱頭(見彩圖波斯波利斯王宮謁見大廳)。
高台階陛側面的壁上浮雕萬人不死軍、廷臣和各被征服民族進奉貢物的行列。
蘇薩的宮殿遺址有彩色釉磚的牆壁,上面描繪大王的侍衞和各種野獸。
這一切都旨在表現帝國的偉大和大王的尊嚴。
金屬細工在波斯也是一種高度發展的工藝,藝術家們以槌壓的方法制成各種異獸形金片裝飾宮殿的門和用具。
[2]
阿契美尼德王朝宗教
如果考慮到大流士一世和至少地的直接繼任者薛西斯在其銘文中顯示出,他們已經接受了與瑣羅亞斯德教類似的宗教,阿契美尼德王朝對外族宗教所持的寬容態度就更值得稱道,更顯得與眾不同了,因為瑣羅亞斯德教的真諦是戰鬥性,而非寬容。
瑣羅亞斯德以這種精神摒棄了講伊朗語諸民族的傳統宗教,用一種新家教取而代之。
瑣羅亞斯德認為他的使命是傳播對一個善良之神——光明之神阿胡拉·瑪茲達的信仰。
他對光明之神的信仰是忠貞不二的。
我們不知道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對瑣羅亞斯德教的信仰究竟有多深,他們也並未公開聲稱自己是瑣羅亞斯德的信徒,他們甚至沒有提到過他的名字。
那位先知大約比大流士一世要早出生一個世紀,他的傳教地區似乎是在講伊朗語諸民族定居的東北地區(今伊朗呼羅珊及烏茲別克斯坦地區)。
阿契美尼德王朝民族
編輯
阿契美尼德王朝介紹
波斯帝王們的宗教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政策使波斯政權與敍利亞各民族的關係融洽起來。
敍利亞各民族曾頑強不屈地先後反對過亞述和巴比倫的征服者。
在腓尼基人、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眼中,波斯人簡直就是大救星。
阿契美尼德王朝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被併入波斯帝國之後,腓尼基商人獲得了一個巨大的內陸貿易區,同時,在地中海上,在與其商業競爭對手希臘人的鬥爭中,他們也爭取到了波斯的支援。
與腓尼基人一樣,亞洲希臘人也成了波斯的子民,不過,是不馴順的子民;而敍利亞的腓尼基人卻幫了波斯人的大忙,並得到其青眼。
3個敍利亞腓尼基城邦國家阿臘杜斯、提爾和西頓,被授予小型地方自治王國的地位。
腓尼基人並不打算背叛波斯人,因而,波斯人不必擔心殖民地中的腓尼基城邦會介入敍利亞事務。
波斯人並不想把利比亞的腓尼基人和敍利亞的腓尼基人併入他們的帝國,相反在公元前6世紀末葉,他們與迦太基人訂立了反希臘協定,當時殖民地中的腓尼基人城邦在迦太基的領導之下組成了一個統一陣線。
[2]
阿契美尼德王朝猶太人
巴比倫尼亞的猶太人社區是波斯人的天然盟友,因為這些離鄉背井的猶太人從未饒恕過曾放逐他們的巴比倫人。
他們組成了親波斯人的少數派,在多數居民均採取不合作態度的巴比倫尼亞,這個少數派對波斯人尤為可貴。
儘管居魯士二世出於策略的考慮,通過“與巴爾攜起手來”,表示他願意尊重巴比倫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仍然無濟於事。
居魯士二也允許所有希望離開的猶太人返回在猶太的故園,並重建他們在耶路撒冷的神廟。
在埃克巴塔納(今稱哈馬丹)的檔案中,可以查到居魯士二世的敕令,這一敕令繼而又受到大流士一世的進一步確認。
要麼是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45年,要麼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在公元前384年,曾允許其巴比倫猶太管家尼希米暫時離開首都蘇薩,他負有前往猶太重新為耶路撒冷城設防的使命。
大流士一世和阿爾塔薛西斯都曾為在他們授權下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公共工程而批准過預算和建材。
[2]
阿契美尼德王朝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像猶太人和腓尼基人一樣,也從波斯帝國獲益不淺。
在亞述統治時期已經開始的阿拉米語言文字的傳播,在波斯人治下又獲長足發展。
在敍利亞,迦南語(希伯來語)逐漸被阿拉米語所取代。
在敍利亞,迦南語僅僅是禮拜儀式用語,作為日常用語,它只在地中海西岸地區的腓尼基人殖民世界中運用。
阿拉米語繼續與阿拉米字母同時向東傳播,阿拉米字母比楔形文字更方便實用。
與七八個世紀以前的烏加里特人一樣,波斯人從蘇美爾-阿卡德語庫中選擇了一些字組成一套字母。
大流士一世在貝希斯敦石崖上用3種文字記錄其武功時,用波斯楔形文字刻下了波斯文,同時,又用表達方式既傳統又龐雜的蘇美爾體楔形文字刻下了埃蘭文和阿卡德文譯文。
但是,波斯人的楔形文字與烏加里特文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它未能抵抗住由更簡潔明瞭的字母組成的字母大潮的衝擊,這種字母早在公元前最後一千紀初葉已在腓尼基流行起來。
到公元前330年,絕大多數波斯帝國官方文件都已運用阿拉米語言文字,不過,也許這些字母仍按波斯語發音,即組成一個阿拉米字的字母組合,讀起來好象是這個阿拉米字的波斯語譯音。
[2]
阿契美尼德王朝米底人
敍利亞的幾個主要民族因此而滿足於做波斯人的臣民,而與波斯人有血緣關係的米底人卻感到不那麼幸福。
正如他們在公元前522年起義中表現出來的那樣,他們記得自己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民族,而波斯人則曾是他們的臣民。
不過,儘管米底人桀騖不馴,波斯人還是再次允許他們做了米底-波斯帝國的夥伴,這個帝國比過去的米底帝國遼闊得多,也強盛得多。
埃蘭人也許有些受寵若驚,因為他們的國都蘇薩升格為帝國首都。
東北部講伊朗語的民族在帝國亡國之後,堅持了長達3年的抵抗運動,反對馬其頓統治者,以此顯示他們對波斯帝國的深情厚誼。
東部的遊牧民族西徐亞人曾與居魯士二世為敵,但在被大流士一世征服之後,似乎也很忠實於帝國。
當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在歐洲的希臘作戰時,由他們據守戰略要地。
公元前330-前328年,他們還支援過農居的鄰邦反抗亞歷山大大帝。
[2]
阿契美尼德王朝西亞人
不過,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3個民族表現出與波斯統治勢不兩立,即巴比倫人、埃及人和亞洲希臘人。
在公元前522年這個關鍵時期,巴比倫人不只進行了一次起義,而是兩次。
公元前484年,他們再度起義。
不過,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軟地將起義鎮壓下去,從此以後,直到他們最終被亞歷山大解放時為止,巴比倫人一蹶不振。
波斯人不能放手讓巴比倫人脱離他們的控制,巴比倫是波斯帝國的糧倉和工廠,也是帝國內陸交通網上的樞紐。
而在另一方面,佔領埃及不啻是波斯帝國的一大負擔,正如它曾成為亞述人的負擔一樣。
埃及距離法爾斯比離亞述更遠。
在反抗其大陸上的亞洲主人時,它可以接受來自海上的希臘人的增援。
雖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一敗塗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統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或395-前343年,他們曾兩度取得獨立。
當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時,距波斯帝國自身的傾覆已僅僅只有十幾年時間。
波斯帝國的宗教寬容政策產生了歷久不衰的效果,這一政策順應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調合這一趨勢,亞述人和巴比倫人的放逐政策促進了這一趨勢的形成。
一個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國統治集團的成員,卻放逐不了它的神祗。
留在當地的農民仍會繼續供奉它們,外來移民也不可能忽視它們。
在前以色列王國主要宗教聖地伯特利崇拜耶和華的禮儀被向東帶入巴比倫尼亞,向南帶到埃利藩蒂尼,此地是尼羅河第一瀑布下面的邊防要塞。
公元前5世紀,在這個地方,一支為波斯人服務的猶太駐軍同時供奉着愛希慕恩、安娜特和耶和華,這支軍隊的士兵都是為逃避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倫的厄運而躲入埃及的猶太人後裔。
在埃利藩蒂尼的猶太社區與撒馬利亞區酋長珊巴拉特保持着友好的通信往來。
在波斯人統治時期,在尼希米行使使命之前,耶路撒冷屬於撒馬利亞區。
從珊巴拉特的姓氏(西努巴利特)上判斷,他是巴比倫流放者的後裔,如果從他兒子的名字(達拉亞和謝勒邁亞)上看,他們都是耶和華的信徒,而不是月亮神的崇拜者。
此時,撒馬利亞的居民已嚴格地專一信奉耶和華,除《摩西五經》外,他們不承認任何手寫文書為經典,也不承認有非手寫經典存在。
但是,當巴比倫尼亞猶太人社區的代表尼希米奉聖旨到達耶路撒冷時,珊巴拉特與他發生了衝突。
為使尼希米和以斯拉進行其決定性的工作,波斯帝國政府不明智地徹底改變了它的普遍寬容的政策。
這個不尋常的討好態度破壞了波斯政府本身最重要的一條行為規範。
這是一次被動的國家行為,可是,比起波斯政府的任何主動行為來,這個被動行為卻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後果,這不能不説是一次歷史的嘲弄。
[2]
阿契美尼德王朝帝王表
編輯
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約前700年–前650年在位泰斯帕斯(Teispes),阿契美尼斯之子,安善國王(KingofAnshan),約前650-前620年在位居魯士一世(CyrusI),泰斯帕斯之子,安善國王(KingofAnshan),約前620-前590年在位岡比西斯一世,居魯士一世之子,安善國王(KingofAnshan),約前590-前559年在位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rulerofAnshan約前559年–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高墨達Smerdis(Bardiya),據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在位(可能是篡位者)大流士一世,高墨達的連襟、阿爾沙米斯之孫,海斯塔斯皮斯之子,前521年–前486年在位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塞基狄亞努斯,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4年–前423年在位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阿爾塞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前336年–前330年在位
[2]
參考資料
1.
劉迎勝.絲路文化·草原卷[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
王新中、冀開運.中東國家通史·伊朗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圖集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概述圖(2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7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敏格格smile
(2021-12-15)
1
歷史
1.1
崛起
1.2
擴張
1.3
衰亡
2
政治
3
經濟
3.1
概述
3.2
賦税
3.3
交通
4
文化
4.1
總述
4.2
藝術
4.3
宗教
5
民族
5.1
介紹
5.2
腓尼基人
5.3
猶太人
5.4
阿拉米人
5.5
米底人
5.6
西亞人
6
帝王表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延伸文章資訊
- 1阿契美尼德王朝_百度百科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語:هخامنشیان,前550年—前330年),又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版圖擴張到中亞及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君主制帝國,也是第一個 ...
- 2阿契美尼德帝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斯希臘戰爭
- 3波斯帝國及其文化
歷史教育第五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波斯帝國及其文化. 張豐隆. 一、前言. 西元前6世紀波斯人所建立的帝國,其領土已經包含當今的伊朗、兩河流.
- 4【年代記事】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大事年表 - 即食歷史
第一次波希戰爭 ... 大流士一世在西元前492年入侵希臘。波斯軍隊征服色雷斯及馬其頓後,長驅直入,卻在馬拉松一役中被雅典軍打敗,班師回國。一名雅典士兵費 ...
- 5阿契美尼德王朝 - 中文百科知識
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語:هخامنشیان,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版圖擴張到中亞及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君主制帝國,也是第一個橫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