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 Pubu 電子書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很多家長以為所謂的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多吃點苦,甚至有的家長故意考驗孩子的承受力,於是乎,爭先恐後地送孩子去參加各種吃苦夏令營,或是乾脆自己 ... 最新話題 《酒店開門之前》跟勞倫斯.卜洛克一同解開卜洛克之謎 在理想世界裡,微軟、Google該是什麼樣子? 不只是玩具!「樂高」不為人知的影響力 《銀之夜》:她認為媽媽說的話一切都是真理,直到年過三十之後 你不是沒有價值,只是必須找到能綻放你光芒的地方 別再仰賴公司,「靠自己賺錢」才是真正的穩定 6/231:00AM-5:00AM金流系統維護公告 幫助精神病患的事:病識感、疾病認同,以及自助聚會 避開三個陷阱,讓目標為你發揮最大力量! 全身麻醉的發現,竟要歸功於一個賣藝業者? 下載App隨時關注焦點話題 Pubu飽讀電子書 每月最低91元起,PC、手機、平板無限閱讀! Pubu電子書城 無處不在的小憂傷——為什麼要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記得曾經有位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說過:「一般擁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常會擁有不幸的成年。

」這句話看上去貌似莫名其妙,其實卻是不無道理的。

當今社會複雜多變,人際關係也相當複雜。

不管你「愛子情深」有多「深」,他總有一天要出社會,面對這五花八門的世界。

從小嬌生慣養的孩子更不能適應這個社會,他們往往在面對一點點小挫折的時候就會垂頭喪氣、怨天尤人,不會樂觀面對困難與挫折,更不會直接面對自己的錯誤。

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該適當的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或設想一些適當的挫折考驗,從中觀察和瞭解孩子的種種生活態度與面對挫折時的態度。

之後進行分析,再與孩子一起尋找對策,在默默的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也不要讓孩子有太多壓力,從而訓練孩子堅強樂觀的性格。

而挫折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要想讓你的孩子不抗拒,那麼你的課程就要生動活潑一些,讓你的孩子得到教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你的愛和讚美。

楊靜惠是個性格文靜而又帶著點孤僻的小女孩,但有一點,楊靜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喜歡漂亮的衣服、鞋子和洋娃娃等美麗的東西。

楊靜惠生日那天,媽媽送了她一雙紅色的小皮鞋,小皮鞋上還有一朵小巧的蝴蝶結。

她高興得手舞足蹈,第二天就穿著去上學了。

當天晚上,放學時間過去很久了,可是遲遲沒看到楊靜惠回家,媽媽急得團團轉。

剛準備要到學校去找楊靜惠,就看到她哭著進門了。

楊靜惠的媽媽一看,她還是光著腳丫進門的。

楊靜惠一下子就撲到媽媽懷裡大哭道:「媽,我的鞋讓人偷走了。

」「妳告訴老師了嗎?」「告訴了,老師找了一下午都找不到。

」原來,下午上體育課的時候,楊靜惠把小紅皮鞋脫了放在操場邊去玩了,下課的時候就發現皮鞋不見了。

媽媽安慰了她一個晚上,她才乖乖的上床休息了。

可是第二天晚上,楊靜惠還是遲遲沒有回家。

媽媽急了,跑到學校找她,只看到楊靜惠一個人在校園裡走著。

那天很冷,她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操場上走著,路燈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她不時在草地或是垃圾筒裡翻找著,瘦弱的背影讓人心酸。

楊靜惠的媽媽跑了過去,把孩子摟到了懷裡。

楊靜惠抬起頭,眼裡充滿著疑惑和憤恨。

她低聲道:「老師今天沒有再幫我找鞋子了,沒有人要管我丟掉的東西。

別人偷了我的鞋,我也要去偷別人的鞋!」看著楊靜惠傷心的樣子,媽媽只能低聲安慰她。

一開始,楊靜惠的媽媽以為她只是在說氣話。

誰想到,接下來的幾天,楊靜惠依舊沉默寡言,連最愛看的明星音樂會也不看了,眼睛裡總是透出絲絲的敵意和不滿。

這時候,楊靜惠的媽媽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不僅僅是丟了一雙皮鞋那麼簡單,更多的也許是一個沒有承受能力的孩子失去對人的信任。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大都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自己喜愛的東西突然不見了,莫名其妙的就遭受一些損失,或是自己原本所信任的某一個人或是某件事與自己的理想狀態出現了較大的偏差的時候,我們會產生出一種類似於「仇恨」、「疑惑」的心理,開始去否定周圍的老師或同學們,甚至會想到用行動去「報復」。

這種想法是不利於我們健康成長,當我們丟失了一些「美好」的東西時,不應該把美好的品德也給丟失掉。

我們可以向自己的老師或父母求助,把情況告訴他們,也把自己的心裡想法說出來,嘗試著用更好的方法來解決當前遇到的困難,而不是把自己封鎖在一個小小的「盒子」裡,不願意走出來。

楊靜惠後來在和媽媽的交談中也漸漸釋放了自己的心靈,因為她瞭解到了幾點:1、首先,是因為自己不好好看管自己的鞋子,所以導致鞋子的丟失。

2、老師和同學們都有給予自己幫助與安慰。

3、應該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挫折,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

4、遇到不順心的事,不要急著抱怨,而是先從自身找原因。

經過這件事,楊靜惠變得成熟了。

她得到了兩項珍貴的品格:一是勇於面對挫折,二是建立了凡事先從自身做起的意識。

被迫吃苦的小憂傷——什麼是挫折?挫折不是吃苦 王小明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雖然不常與班上的同學一起玩,但是學習成績卻一直很不錯,每次班級排名都能在前三名。

而王小明的父母對他的期望也很大,每年寒暑假都會給他報名參加好幾科的補習班課程,並總是這樣對王小明說:「讓你多吃點苦也是為了你的將來,不要總想著出去玩,學生的本職就是要好好學習。

」可是王小明的父母卻忽略了,當王小明望著窗外玩樂的朋友們時,他的眼睛裡充滿著多大的羨慕和失望。

這學期的第一次月考結束,王小明考了第二名。

他興高采烈的回到家,眼裡充滿著笑意,認為爸爸媽媽一定會因為自己考得好成績而高興,說不定還能得到他們的表揚呢。

可是,當爸爸看到王小明的成績單後,卻皺了皺眉頭問道:「為什麼沒拿到第一名呢?」王小明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麼,卻又嚥了回去,垂頭喪氣的回到房間。

晚上,王小明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本來快樂的心在這一刻變得很灰暗。

他想不明白,自己每天認認真真的念書,為什麼就是得不到父母的一句讚揚呢?是不是父母因為自己做得不好,而不愛自己了呢?那個晚上王小明失眠了。

從那以後,王小明變得更加沉默了,每天下課也不和同學們一起開心的玩遊戲,而是一個人悶著頭坐在那裡埋頭苦讀。

連老師都認為王小明太用功了,不禁勸他出去和同學玩一會,他卻不肯聽。

轉眼,期終考試就來了。

考試的前幾天,王小明睡不安穩、食不下嚥。

他希望這次能拿到第一名,好讓自己的父母滿意。

種種顧慮和擔憂,終於讓王小明在考試的當天在考場裡暈倒了。

王小明的父母匆匆趕到醫院,望著兒子痛哭失聲。

醫生對他們說,王小明就是因為壓力太大又得不到很好的舒緩才暈倒的。

王小明出院回到家後,無意間聽到了父母的一段談話:「我們只是想讓孩子吃點苦,努力多讀點書,把玩的時間多用在學習上,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好,可是現在卻因為壓力過大暈倒了,唉……」、「這孩子不能理解我們的苦心啊……」聽到這裡,王小明哭著走到父母跟前說:「爸、媽,我一直都有好好學習,每天晚上都是看書看到很晚才睡覺。

別的同學都有寒暑假,可是我每次放假都得去補習。

我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好,可是我每次考完試卻都得不到你們的表揚,我覺得你們一點都不愛我。

」王小明的父母聽到兒子這麼說,頓時驚呆了,他們怎麼都沒想到,王小明竟然以為他失去了父母的愛。

當晚,王小明的父母與他談到很晚,大家把心裡的想法都拿出來談了談。

三個人的心裡都豁然開朗起來。

王小明的父母意識到:和孩子即時的溝通是多麼的重要啊。

其實,很多家長以為所謂的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多吃點苦,甚至有的家長故意考驗孩子的承受力,於是乎,爭先恐後地送孩子去參加各種吃苦夏令營,或是乾脆自己給孩子製造一些困難。

但在孩子經歷了挫折後,卻沒有即時幫助孩子分析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而當孩子取得成功後,又怕表揚和鼓勵會讓孩子驕傲,所以冷漠的對待孩子的成功。

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只會產生出「我是不是不行」的心理。

青少年們也要明白一點:當學生的重點的確是學習,但是如果在減少壓力下運用好的學習方法,而不是悶頭吃苦的學,才是最重要的。

當遇到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的想法而強加壓力的時候,不應該把心事都放在心裡,而是應該主動地和父母們談一談。

要明白溝通是最好的橋樑。

雙方溝通之後,臉上應該會有更多輕鬆的笑容,也不會像王小明一樣緊張得暈倒了。

話又說回來,當孩子遭受挫折後,做為家長,是應該即時發覺他們是否有恢復的能力,要培養和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時樹立無所畏懼的自信心。

其實,挫折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尋找幸福的能力,才會讓孩子在任何挫折面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另外,現在大多數人的觀念是:聰明的孩子是寵出來的。

但是,如果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卻又不加以鼓勵引導,反而會使孩子的抗壓性不斷降低。

挑戰自我的小憂傷——怎樣培養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茨威格給挫折承受力的定義是:「抵抗挫折而沒有不良反應的能力。

」即個體適應挫折、抗禦和對付挫折的能力。

生活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斷體驗到的兩件事是:成功和失敗。

而所有的成功者都須經歷孤獨、屈辱和失敗,這就是所謂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每個人的成長都難免碰到或大或小的障礙、損傷、痛苦,以及困窘難堪的場面,因而感到挫折、衝突和焦慮。

而挫折的本身並不是導致情緒障礙的原因,對誘發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釋、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和反應的直接原因。

所以,當孩子面對挫折而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做為家長的我們就要做好正面的引導工作,帶領孩子走出錯誤的情緒。

同學們是否經歷過這樣的心理: 一,在自己滿懷信心地去做某件事情後,結果卻是失敗的,就會立刻產生一些想法,像是:我是不是很失敗呢?這樣做一定會給我帶來很不好的後果吧?大致地說,就是對挫折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後果所影響的認識。

二、某天和同學們一起玩遊戲的時候,發現自己不如同學們玩得好,覺得自己反應太慢了,或是領悟得太慢了,於是乾脆就放棄了玩那個遊戲。

三、和同組的同學一起做某個實驗,當這個實驗失敗後,不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開始一個怪一個,不僅對挽回錯誤沒用,還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

其實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懷抱著很多很多的夢想和希望。

我們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與追求而將夢想和希望變成現實。

當這些夢想和努力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就會產生挫折感,甚至還失去了安全感。

其實人的勇敢多取決於他的安全感,安全感越充分,人就越樂於去挑戰自我。

對青少年而言,最可以信賴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了,父母就是形成他們安全感的重要基石。

曉梅是班上的運動健將,每年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她都能代表班級拿到短跑和跳遠的冠軍;再加上曉梅生性開朗、樂於助人的個性,使她在同學中很有人緣。

一轉眼,今年學校的運動會又要開始了,曉梅自然又要做為代表出賽了。

轉眼,運動會開幕了,曉梅參加的短跑項目就在運動會的第一天。

當天,曉梅穿著紅色的運 動服、白色的運動鞋,紮著馬尾辮,陽光把她的笑臉印得紅通通的。

她在跑道邊上做熱身運動時,同學們都大聲的為她加油,而曉梅也在心裡暗暗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拿第一名!一定可的!」隨著裁判起跑的槍聲一響,曉梅像箭一樣衝了出去。

轉眼就跑了一大半,曉梅還是跑在第一位。

可是,一位穿著藍衣的選手衝了上來,竟漸漸超過了曉梅。

曉梅心裡一慌,腳下一使勁繼續往前衝。

這時候,曉梅腳下一絆,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老師和同學們一下圍了過來,校醫也來了,背著曉梅往校醫室跑去。

因為這一摔,曉梅的膝蓋和手臂都出了血,冠軍自然也就失之交臂了。

因為短跑的失敗讓曉梅很傷心,於是她向老師提出退出接下來的跳遠比賽的要求。

曉梅的這種心理就是「逃避困難」的心理。

她在經歷一次失敗後,產生害怕的心理,沒有了安全感,於是選擇放棄。

當我們失敗後,不要急著否定自己。

而是要先找出失敗的原因。

例如,曉梅這次的失敗,會不會是太緊張呢?又或是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找出原因,對症下藥,首先把自己的心結打開了,才好放鬆心情參加下一個比賽。

另外,不要急著為一件還沒有做的事下定論。

你今天跑步輸了,不代表明天就會輸,只要你勇敢地面對、全身心的去做,那麼勝算就一定會大。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