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尋找台灣沒有的風景 我的美國時間(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不願戴上黃金手銬,則可以考慮企業獎學金,市面上有企業與特定學校合作,透過學校頒發獎學金的方式,贊助優秀人才出國念LLM,當然這種方法也有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音頻節目集 Podcast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CrossingCampus 留學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尋找台灣沒有的風景──我的美國時間(上) ProjectCommencement啟程計畫 2019/11/01 8340 PhotoCredit: 這種方法確實存在,不僅只是鄉野傳說,譬如:賣肝給大型法律事務所,個人工作經驗所知,台灣大型事務所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贊助方案,供服務一定年數的律師選擇,但也相對地要保證返所貢獻。

如果不願戴上黃金手銬,則可以考慮企業獎學金,市面上有企業與特定學校合作,透過學校頒發獎學金的方式,贊助優秀人才出國念LLM,當然這種方法也有義務要履行。

撰文:詹凱惟 「為什麼你要去美國念書?」在辦公室裡,老闆略帶疑惑的問。

說不出「工作很累,我是草莓」,只能故作鎮定的說,「想看看這個世界其他的模樣。

」 這段問答一直縈繞,特別是在異鄉遇到困難瓶頸時,我也一直用這答案鼓勵自己,繼續下去、去看看不同風景。

看外國月亮不便宜,怎麼辦? 其他篇有提到,到美國唸書,學費生活費外加損失的收入,與回饋很不對等。

此外,在美國不易找到與高學費相稱的工作,回台薪資亦不保證成長,想要幾年內就用收入繳清學貸,相當困難。

因此從財務負擔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別人幫你繳學費。

這種方法確實存在,不僅只是鄉野傳說,譬如:賣肝給大型法律事務所,個人工作經驗所知,台灣大型事務所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贊助方案,供服務一定年數的律師選擇,但也相對地要保證返所貢獻。

如果不願戴上黃金手銬,則可以考慮企業獎學金,市面上有企業與特定學校合作,透過學校頒發獎學金的方式,贊助優秀人才出國念LLM,當然這種方法也有義務要履行。

而以往廣為人知的教育部公費大門,在近年對只想念LLM的人關閉,目前公費留考只贊助法學博士學位(SJD),因此當年肖想圖謀公費的我,當下憤而申請「爸爸媽媽獎學金」,方得一圓出國看風景的夢想。

出發的初衷:尋找台灣沒有的風景 對我來說,既然出國是為了看到在台灣看不到的風景,實現這個初衷,也成了這趟旅程的最佳回報。

這不同風景實在很難具體形容──從遇見路上的多元人種,操著各種口音的英文(或西文)、學校大師帶著豐富的實務經驗,利用不同方式,例如角色扮演,兩三句對答就寓教於樂,授道解惑、認識這輩子沒有機會認識的各方人才、利用機會,去一些這一生退休前很難去的地方,比如阿拉斯加或者南美州;到後來在美國法律事務所工作,與美國同事相處種種,都是一轉身就再也不會見到的風景。

既然初衷就是這麼簡單,出發前就沒有設定一定要「滯美不歸」,或「灣生回家」,倒是出發之前做好旅遊規劃,查了很多景點,提早訂機票,為自己省了不少錢。

相當推薦出國讀書前,看好連續假期,越臨時規劃,價格越昂貴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也因為初衷就是想看風景及探索可能,因此選擇到紐約讀書,國際大城人文薈萃,不同人群的交流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與機會。

加上東岸有許多城市群聚,適合短程旅行,非常適合「處心積慮」尋找旅行機會的我。

圖/Shutterstock 校園風景:建議多參加活動、多認識朋友 校園生活經驗分享的文章頗多,但人人體驗不同,很難直接複製相同程式。

個人經驗是參加活動多多益善,最大隔閡仍是語言跟錢包,有時是自己語言能力不足、有時是同學不喜說英文。

比如南美人士喜歡相聚共享西文時光,但這不影響活動參與。

剛開學時,學校就會努力辦活動,讓大家破冰,打破國界的藩籬,畢竟LLM學位設定就是以國際學生為主。

就算剛開始僅有一面之緣,但之後在課堂上或走廊相遇時,可以用活動經驗來開啟話題。

多多認識各國友人有諸多好處,一來交流異國文化本來就是出國唸書目的,二來你不知道你的朋友會從哪裡變出神秘的摘要(outline)──這神秘的文件可以是指定閱讀案件的摘要,可以是老師講課大綱,也有出現過近乎逐字稿的型態。

有了摘要能讓課程更容易了解,但更重要的是在期末考週,看完後會為人生帶來些許希望,有信心至少能寫一些東西出來。

我出發前一直認為日本人或中國人應該會是主要學術資料的供應源,南美人則屬於派對世界──但這一切「刻板印象」,在拿到來自西文世界的精美outline後被成功打破;讓我不禁為自己先入為主成見太重感到自責,也感到不枉先前參加喝酒派對的時間。

如果說學到什麼,或許拋開成見,不要自我設限等老梗,確實有其道理在。

美國學制與台灣相同,搭配冬天幾乎月月有聯邦假日,會發現其實上學期很快地就結束。

為了取得紐約州律師考試資格,大部分學校都會安排8月中開始上美國法導論,介紹英美法給歐陸法系背景的學生(就是我們)。

老師的教學內容各有不同重點,但多聚焦在美國憲法(這裡以哥大為例)。

2017年美國社會還在多起警察濫權、射殺黑人的風暴當中,因此上課時,少不了用案發當時的新聞畫面做為教材,對於初來乍到的我是一大衝擊,也更深刻了解美國種族間差異,及大家小心翼翼不去冒犯其他種族的社會特色。

來到下學期,春假過後,時間更是加速起來。

一來下學期本來就比較短,二來寒假後不久就有春假;春假過後,各種畢業紀念活動接踵而至,時而畢業舞會,時而校園紀念品拍賣,倏忽之間就到畢業典禮,用如夢似幻、白馬過隙來形容那短短校園時光,一點都不為過。

總的來說,在哥大的時間中,瞻仰諸多大師風範,尤其哥大位處紐約,學風向來強調實務,因此有許多課會直接聘請事務所合夥人授課,對於有志在美國工作的人來說,修習這些課程是相當不錯的選項。

在學期間,聽過不止一個案例,因為修課,受到合夥人注意,而後加入該合夥人經營的法律事務所。

校園裡與同學的互動也十分令人回味,隨著開學季到來,學校籌辦各項活動,與同學間也互相熟識,加上上一屆學長姊還有一些仍留在紐約,因此上學期有諸多活動可以參加。

藉由不同活動,除了了解文化差異,最重要是可以揪咖出遊,或是參加轟趴。

這些互動留下長久友誼,正是短短求學時光的精華。

圖/Shutterstock 城市風景:風光多元、對比強烈 紐約兩個字本來就魅力無窮,這兩字也是吸引我赴美讀書的原因。

此城富含諸多複雜的元素,各國遊客絡繹不絕,同時也是近800萬人的家。

從上東區富豪聚落,到以地鐵為家的遊民、從戲稱美國最西就是紐澤西的土生土長「紐約天龍人」,到天天憂心被遣返的移工,在那個異常富麗奢華,卻也壅擠骯髒的城市(真的可以很髒很臭),惟有資本主義至上國度,融合移民國家的獨特元素,呈現出一片多元景致。

在這裡讀書生活,沒有特別好與壞,一切衝突太過強烈。

以大開眼界的角度來說,相當適合亞洲乾淨城市土生土長的我。

但平心而論,高度昂貴且競爭的城市,或許以遊客或者留學生的角度觀賞最為適合。

後來聽聞留在紐約工作的同窗表示,紐約法律業的競爭超出異常,縱然坐擁令人稱羨薪資,但滿滿的行程,甚至尚須將六日填入團隊行程表,同事方知你不會馬上回信的生活,或許是另一種血淚。

不得不說,紐約州面積很大,除了隨意搜尋就可得的紐約市遊記外,高度推薦有閒情逸致的人到紐約州走走,感受與紐約市截然不同的風情。

紐約州中,紐約市在下緣,因此城裡的人叫紐約州Upstate,一年四季有諸多不同風情:春夏西點軍校的座落地WestPoint,以及旁邊的ColdSpring有諸多健行小徑,適合受夠擁擠城市的人們;夏天的Cooperstown更是擠滿參觀美國大聯盟名人堂的棒球迷。

秋冬紐約換上血紅落楓,很快就會一片銀色鋪落取代,BearMountian是方便的賞楓勝地,而結凍的NiagaraFall更是相當推薦的景緻。

總而言之,紐約風光多元,人文薈萃,如果想要接受多元異種文化衝擊,或者風光明媚郊外景致,都是赴美讀書的首選地。

旅行風景:把握地理優勢,造訪中南美國家 另一個出國讀書的誘因,是能到這一輩子可能沒有什麼機會去的地方,如中南美。

縱使從美國出發,仍比想像中的遠,不過比起台灣出發卻是省很多時間及費用。

這是一開始的既定目標,因此出發前幾乎已經找好旅伴跟規劃,寒假把三四禮拜的假期全部投注在秘魯、玻利維亞及智利三國,以有限的經費從城市到鹽湖、沙漠到雨林,更接觸難得南美文化,也是拉近與南美同學感情方法。

準備過程當中,發現去過這些地方的亞洲人已多,但真正是台灣人撰寫且有用的遊記仍少,過程相當依賴英文網頁,甚至是香港人的遊記(出外後,發現處處是香港人,再怎麼罕見的地方都會找到香港人遊記參考)。

特別是玻利維亞出發到智利邊界,以及智利回到秘魯當地公車怎麼搭乘,相關中文資料甚少,當下除了約略知道要從哪些地方出發到哪個城市,剩下都是當下問路,利用隨學的破爛西文,搭配肢體語言問出來,很推薦喜好冒險的人們,之後有機會再撰擬遊記介紹。

本文要說明的是,如果有機會赴美讀書,不要浪費寶貴地理上優勢,多多探訪美國各地,甚至美洲各地,能夠省下荷包,增添回憶。

事實上,回想美國時間,我一種以旅人的心態遊歷著,不管是讀書還是後來在美工作,那是一種今天沒有經歷這些人事物,就會錯過的心情。

這種心態確實使我保持在海外生活的新鮮感,及更加珍惜把握各種可能的機會。

下篇:幸運獲得華府工作,一年後卻選擇回家──我的美國時間(下)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海外留學 LLM 律師 哥倫比亞大學 關聯閱讀 30歲「歸零」後:我發現比攻讀學位更重要的事 倫敦買房一波三折:晉身屋主之前,竟先成了四處流浪的「沙發客」! 作品推薦 從意外赴美、懷孕到取得哈佛碩士,我學會擁抱「不完美」 北京大學「瘋人院」留學四年,帶著攻頂後的謙卑回家 參考資料 TOP ProjectCommencement啟程計畫 ProjectCommencement啟程計畫—一群法律人的美國留學記事 我們一共十二人,彼此在學生時代認識,見證過彼此胸有大志、青年才俊的模樣,之後分別在2017、2018年到美國念法學碩士(LLM),又在異鄉參與了彼此慘不忍睹、重新找尋自我的過程。

這是一份紀錄我們在美國留學、工作、生活的暑假作業。

在我們決定展開這個寫作計畫的時候,人生下一步會是如何?沒有人有確定答案。

但當我們完成這份暑假作業的時候,我們應該就已經就定位,人生的下一章也差不多開始了。

因此,這篇共同編寫的暑假作業,便取名為ProjectCommencement啟程計畫。

在這裡,我們每個人都會說說自己真實的留學時光,以及,若有人已經或決定回家鄉,各自回家路上的風景如何。

我們也會提供一些個人留學小指南,讓這份暑假作業除了記錄留學時光以外,對有志留學美國的法律人有更實際的參考意義。

其實,在留學時光之外,我們真正想說的,是我們各自在美國的經驗所反映的集體經驗,以及這些集體經驗所反映的獨屬於一個世代的價值觀:我們背負的與我們期待想望的,關於生活、社會、乃至於對於更大的群體的認同;這包含我們對自身的自我認同、我們在島內的定位與身分認同、以及我們濟身於國際、身處於高度多元環境中,更大單元的家鄉、台灣認同。

作者群:(按姓氏字母排序) 陳佑碁(紐約大學法學院LLM’19)詹凱惟(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LLM’18)趙若傑(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LLM’19)黃種甲(哈佛大學法學院LLM’18)黃海寧(哈佛大學法學院LLM’19)李濬勳(喬治城大學法學院LLM’19)羅懋緯(史丹佛大學法學院JSM’19)羅 傑(史丹佛大學法學院LLM’18)蔡晴羽(哈佛大學法學院LLM’19)王政凱(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LLM’19)楊岳勳(紐約大學法學院LLM’19) 看更多 上一篇 北京大學「瘋人院」留學四年,帶著攻頂後的謙卑回家 下一篇 幸運獲得華府工作,一年後卻選擇回家──我的美國時間(下)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留學StudyAbroad 30歲「歸零」後:我發現比攻讀學位更重要的事 生活Life 「只敢堅持,不敢放棄」──狼性底下,中國青年真實的生涯困境 求職Job-hunting 【不要輸給不知道】如何找到你的第一份海外工作?(上) 商業Business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攜手玉山銀行培育國際人才 熱門文章 1 「30歲前年薪破700萬」主角許詮現身說法:台灣人才值得Globalpay,關鍵是「打群架」 2 「財務自由」和你想像得不一樣──34歲就退休的我,為什麼後悔了? 3 《末代皇帝》後裔的真實遭遇與認同掙扎:伊爾根覺羅.啟威與他的「滿洲夢」 4 馬來西亞備受矚目的「沈可婷案」:她是誰?為何一日引發數十萬人連署聲援? 5 身為親餵3個孩子的公衛學者,我有話想說(上)母乳的好處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6 《哈利波特》演的都是真的?牛津大學職員親揭:被分到哪個學院,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