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扫墓是维护、修整祖先坟墓及其环境的祭祖活动,用意在慎终追远、思念祖先,同时亦能联络族人,有子孙团聚的意味。

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后来改为在清明节,现在北方 ... 扫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论述以某些个别团体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请协助补充内容以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扫墓,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扫环境、祭拜与敬礼,闽南人称扫墓(sàu-bōng)、挂纸(kuì-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如有携带三牲等供品,才称作“培墓”(puē-bōng)。

客家人则呼为挂纸(koa-chṳ́)、福州民系云为硩纸或轧纸(dák-cāi,dák为压之意)、广东人言为拜山(baai3-saan1)、行青(hong4-cing1)。

扫墓是维护、修整祖先坟墓及其环境的祭祖活动,用意在慎终追远、思念祖先,同时亦能联络族人,有子孙团聚的意味。

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后来改为在清明节,现在北方部分地区仍然在寒食节祭祖,部份地区亦有在春节、元宵、春分、上巳(小清明)、秋分、重阳和冬至扫墓者。

目录 1华人扫墓时间 1.1闽南人 1.1.1日期 1.1.2祭拜 1.1.3风俗与禁忌 1.1.4辩正 1.2客家人 1.3日本扫墓时间 1.4琉球扫墓时间 1.5韩国扫墓时间 2空间配置 3台湾传统土葬扫墓祭祀仪程 3.1清扫 3.2挂纸 3.2.1由来 3.2.2实行方法 3.3摆放祭品 3.4祭祀 3.5共进午膳 3.6烧纸钱 4参见 5参考资料及注释 6外部链接 华人扫墓时间[编辑] 春节、清明节、中元节与重阳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甚至春分、秋分、中秋、冬至、寒衣,古时都有可能是扫墓佳辰,尤其寒食节更是扫墓、祭祖、踏青、出游的好日子。

不过时至今日,现代人大多仅于清明节时,会至祖先墓地进行清理、除草。

虽然无法知道寒食节在甚么时候被清明节取代,但从唐代多首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来看,至少在唐时,中原人士仍然有纪念寒食节的习惯。

小清明:农历三月初三,遵循旧历的社会是固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所以又称“死清明”,当日是古代专门驱逐晦气的“上巳”节,故又称“古清明”或“小清明”,有些人会在这时候扫墓,兼具有踏青、拔除不祥的意思。

清明:又称“正清明”、“活清明”,一般为冬至之后106日,阳历的四月五日前后,在遵循旧历的社会中是可变动的日期,不一定是旧历的哪一天,故称“活清明”。

春节:中国大陆重庆、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流行春节扫墓;部分台湾闽南人和客家人春节也会扫墓。

[1][2][3] 元宵:粤东与台湾的客家人从元宵节次日即开始扫墓,清明节达到最高峯。

大清明:相传古时汀州客家人称八月初八为“大清明”,各坛道士会举行“太乙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祈求太乙救苦天尊救拔信徒先人,赐予冥福;作醮与法会通常自农历八月初七开始,到八月九日才结束;有的甚至八月初一就开始。

相传古时明溪、将乐认为清明日有三种,节气的清明为“正清明”、三月初三上巳为“小清明”、八月初八元成节为“大清明”。

三种清明日附近都允许扫墓,故一年最多可以扫墓三次,最少要扫墓一次,最晚可以到延续到中秋,中秋节前没扫墓,将会遭到祖先的责罚。

今几无此俗。

重阳:有些潮汕人家族会在重阳节扫墓,顺便踏青;重阳节是香港法定假日,当天休假,利于人民进行拜山扫墓。

寒衣:华北地区常在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扫墓。

有“不重寒食,重寒衣”的说法,认为寒衣节比寒食节(此处的寒食节指的是清明节)重要。

冬至:对于有些闽南人和潮汕人来说,冬至是与春节相当的大节日,有许多家族会在冬至前后上山扫墓,称“过冬纸”。

不过,冬至时候扫墓烧纸钱,由于天干物燥,风势强大,容易引发山火,在各地政府的劝导之下,大多数家族已经不再坚持这个习俗。

闽南人[编辑] 日期[编辑] 闽南人并不一定要在哪一个日子扫墓,因为要集合宗族亲戚共赴祭扫,所以在清明或小清明(上巳)前后半个月内,都是正常情况。

通常分为“清明附近”与“小清明附近”两种,连雅堂《台湾通史》:“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

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

” 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扫墓。

坟墓初造,第一次扫墓称为“新坟”,一般会在二月初二(春社)前就扫墓。

第二年、第三年通常在春社至清明节前一天之间择一日扫墓。

第四年起可在清明节前后的日子视方便扫墓。

依照泉州习俗,清明节当日绝对允许扫墓,不须看择日宜忌。

漳州则有半数以上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小清明附近扫墓,但因中华民国政府定清明节为国定假日,为了配合假期,逐渐以清明节当日,成为台湾闽南人扫墓的主流日期。

祭拜[编辑] 闽南习俗,沿途不得已而踩踏他人坟冢,边走边说“借过”,并不视为得罪。

找到祖坟时,先徒手礼拜,告知土地神与先人要开始扫墓了。

随即用镰刀清除坟墓附近的杂草,也可以趁机修复墓园的裂缝,或是补漆墓碑字迹,当清理完毕后,在坟墓压上墓纸,代表为祖先修缮房舍。

“扫墓”不携带供品,只带锤子镰刀、油漆、线香、纸钱、烧酒,如果带了祭品,称为“培墓”,如果是“培墓”,或者有准备白煮蛋或咸鸭蛋祭祖者,会将蛋壳丢在墓碑或墓丘之上,象征脱壳重生、生生不息,其他掷龙眼壳、蚌壳、蛤蜊壳、虾壳等,亦为同样寓意。

新加坡闽南华人在祖先坟上压上泉州式样的五色纸 一般来说,墓纸有两种款式,皆为长方形,边缘或平直,锯齿,或有剪纸图案。

一种是泉州款式:有红黄青白靛等各种颜色的,称为“五色纸”。

一种是纯粹黄色的“黄嘏纸”(黄色墓纸)。

泉州人使用的是有红(火)、黄(土)、白(金)、绿(木)、靛(水)等色的,称为“五色纸”,象征五行,现在已加上粉红、淡绿、浅蓝、鹅黄等,甚至还有橙色、棕色、金色、银色,多的可达十数种颜色。

有说法原本泉州同安只用“金白钱”中的“金钱”,三邑只用“金白钱”中的“白钱”,后来合并使用“金白钱”压于坟墓,但安溪、永春等其他地方用新春剩下的春联纸、红包袋等纸压坟墓,逐渐变为红色墓纸,最后演变成泉州的“五色纸”。

另一说法称,泉漳地区本无固定形式的墓纸,各地习俗歧异。

漳州地区的民众会去金纸店购买被裁切的金纸边缘,或者道士用剩的符纸洒在墓上。

而泉州人以各种色纸洒在墓上,或者直接洒出婆姐等女神用的“婆姐衣”;最后演变成两种类别,一是纯黄纸,二是五色纸,五色纸亦可以烧给七娘妈、临水夫人、注生娘娘、鸟母等女神,当作布疋。

压完墓纸后,点香祭拜,首先祭拜守坟的土地神(宜兰等地区会一并祭拜龙神,是守护风水的神),焚烧金纸。

台湾北部地区使用“三色金”(寿金、福金、刈金),或者四色金(大百寿金、寿金、福金、刈金),台北人祭拜土地神一定会烧“福金”(认为是土地公专用的纸钱);南部使用“寿金”与“九金”祭拜土地神。

然后祭拜祖先,焚烧刈金(或者四方金、九金)、银纸。

风俗与禁忌[编辑] 各地闽南人扫墓禁忌不同,一般在日落前必须扫完坟墓,如果一定要拖到夜间,则必须携带净符,或平安符,或者以红纸包裹的菖蒲、艾草、香茅或榕树树叶等避邪植物叶片,避免煞气。

通常除了线香、蜡烛、纸钱、烧酒、鲜花之外,是不设供品的。

如果设置了牲礼、粿饼等供品,则称为“培墓”。

“培墓”一次,明年与后年都必须“培墓”,这叫做“一培三年”,通常是新坟、新葬、捡骨、重修坟墓或家族成员荣登金榜(现代则是考取知名大学、留学或考上律师、公务员等)或家族内有人结婚、添丁,才会“培墓”。

少数闽南人会准备水果、白煮蛋(或咸鸭蛋)、茶与香烟等祭拜,祭拜时口吟“果子不是礼,有扫无祭”,以表明此并非“培墓”,也可规避“一培三年”的规定。

[4][5]通常水果不用蕃茄、番石榴、释迦,如同祭祀神灵。

台湾早期农业时代流行“揖墓粿”的习俗,“揖”是闽南语“猜”之意,世家门阀扫墓,必定“培墓”,准备许多供品,尤其是“红龟粿”或“草仔粿”,称为“墓粿”。

扫墓祭祖完毕,就召集附近的牧童、儿童,扫墓者出谜语要其回答,或者与其猜拳,如牧童获胜,即可得到一枚“墓粿”,输了就得离开,是谓“揖墓粿”。

但演变至后,通常牧童会讲“祝尊府添丁大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扫墓者就会给一枚“墓粿”了,类似不给糖就捣蛋的万圣节习俗。

此风流行甚早,战国时代的《孟子》一书中,就有一位不事生产的人,去墓地向扫墓者乞讨食品的故事[4],而这习俗有布施贫童,为先人累积冥福之意;另也是希望墓园附近的孩童不要恶作剧破坏墓园。

早期泉漳、台湾盛行此俗,相邻的坟墓都会尽量发放“墓粿”,以多者称雄。

一般都必须先祭拜土地神才祭拜祖先,但先祖如为高官或生前有爵位,则先祭祖,并可烧寿金。

再祭拜土地神。

依惯例,去世三年以上的死者就可以烧化刈金、四方金或九金,有些地方还会加烧金白钱,去世未满三年的死者,只能使用银类纸钱(大银、小银等),不能烧金类纸钱。

理论上“新妇毋免凝,后头厝烧金无烧银”(儿媳不用生气,大姑、小姑等回娘家只烧金纸,不烧银纸)或者“外孙烧金无烧银”异姓亲属(外孙、外曾孙,已嫁出去的女儿或孙女,只烧金纸,不烧银纸)扫墓时,通常只烧刈金、四方金或九金,南台湾则烧莲花金,称为“查某子金”,不烧银类纸钱。

有些地区是死者过世未满三年,就让外孙改烧银纸,有些地区是直接破例烧金类纸钱。

大致上长辈不扫晚辈坟墓,也有破例的方法,长辈只扫墓、除草、随意洒上墓纸,并插香,说:“今日途经此地,你的后生晚辈(儿子、女儿,或直接称“世细”,晚辈之意)托我带一枝香给你。

”然后焚烧冥纸即离去,一般是不设供品,更不可以作揖、礼拜。

但如同行中有辈份较低者,长辈站在一旁观礼,直接请辈份较低者向死者上香设供、作揖、叩首亦可。

一座合葬的坟墓,以墓碑为主,比如墓碑写“张公讳三之墓”,墓主就是“张三”;如只写“某姓祖宗之佳城”者,以其中辈份最高者为墓主。

烧纸钱或是祭祀,皆以墓主为准。

比如某甲去扫家族墓(佳城),墓中有某甲之父、某甲之子的遗骨,某甲之父为墓主,故此次扫墓视为某甲祭父,完全可以行礼、叩首。

又假设某甲之子死亡十年,捡骨后置入,某甲之父死亡一年(火化后置入家族墓),则某甲只烧大银等银纸。

如犯了禁忌,就采一株青草,或者以自己携带的榕树树叶,含在口中(或者嚼一嚼),说:“不识代志,无禁无忌”(不懂事,不犯禁忌),然后吐掉。

辩正[编辑] 有江湖术士称“扫墓途中,绝对不能踩踏他人坟墓”;公墓墓区,坟冢邻近,如何能不踩踏?其实闽南习俗,沿途因攀爬而不得已,可以踩踏他人坟墓,但必须合掌道歉,或者呼喊“借过”即可。

[6] 亦有江湖术士称“扫墓前必须禁食”;但是,清理土葬坟墓常常需要跋山涉水,耗费大量体力,不吃饱了如何上山扫墓?其实是古时清明有寒食的遗风,一般当天不开火煮饭,扫墓者食用草粿、润饼等现成食品;直到扫墓完才开火煮饭,吃熟食。

[6] 客家人[编辑] 客家语中称扫墓活动为挂纸(发音亦同),这是因为依汉人扫墓的习俗,闽客皆然,会在墓碑上压上一张张长方形的黄嘏墓纸,并贴上红色的五福符(早期是用滴有鸡血的银纸或黄墓纸,现代则用五福符或者有朱砂印的黄墓纸来取代),表示修缮之意。

客家人扫墓习俗不同于闽南人,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扫墓文化,如台湾北部汀州客家人则流行在八月初八元成节期间扫墓,称为“大清明”,现在的北海岸淡水与三芝一带的福佬客,仍偶从此俗。

桃竹地区的客家人尤其是新竹,多半选在天穿日之后开始扫墓;苗栗和台中一带的客家人通常在元宵节次日之后至清明前,也有些在新春大年初一,就开始扫墓;而南台湾六堆一带的客家人,则由则由福德伯公生到清明之间任选一天来扫墓。

扫墓祭品为鲜花、水果、牲礼等。

先烧经衣后烧寿金(若族谱记载先祖曾任高官者,视为神明,则可烧寿金)、刈金(或者四方金、九金)、大银、小银等。

客家有“新地不过社,旧地挂到年底下。

”[7]的说法:新坟在社日前[注1]就要挂纸祭扫,最起码要在清明节前;否则刚逝世的祖先、亲人可能会抢不过七月半鬼门大开时的众好兄弟前辈,或是被当作孤坟。

旧地到年底才挂纸,都无所谓。

由于客家人常迁徙,有“捡骨”风俗,早期某些地方仕绅与长老,可能会将看起来是无主孤坟的坟墓,并为“万应公”[注2]统一作清明。

为了避免祖坟被并入“万应公”,因此客家人很重视扫墓、挂纸。

日本扫墓时间[编辑] 日本人扫墓的日子主要有:盂兰盆节(お盆)、春分、秋分及逝者的忌日。

盂兰盆节(新历8月12-15日)是日人必须回家乡扫墓的大日子。

若祖墓在住家附近,则除“お盆”外,春分及秋分也会进行春、秋两祭。

琉球扫墓时间[编辑] 琉球民众多于清明节或元宵节、元宵次日春祭,首里士族多在春分和秋分附近扫墓。

自从归为日本冲绳县之后,也有部份人依照日本人习俗,尤其是长期在县外工作者因迁就假期而依照日本本土的扫墓日期。

韩国扫墓时间[编辑] 朝鲜半岛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空间配置[编辑] 一个墓牌,上面的清河表示这个张家为清河堂,显考表示墓中人是男性,故为张公。

以下以墓碑正面为基准(非参拜人的方向),由左至右(非必然)陈列。

龙神:所谓的龙神,是守护风水的神灵,一说是四神兽中的青龙,另说为守护山陵的山神,多半是以浮雕表示、有人只在墓位左侧小角落堆石表示。

在台湾,有些会在坟墓旁立“龙神”牌位。

祖先墓碑。

土地公或后土。

台湾客家人于开垦有成后,宗族会集资兴建公厅(祠堂)及祖塔(即家族墓,又称佳城,多半是纳骨塔),以利宗族共同挂纸(扫墓)。

例如已成为古迹的新屋范姜祖堂旁附有祖塔,而新屋区的叶五美公祖塔更是齐聚数千名子孙祭祖[8]。

台湾传统土葬扫墓祭祀仪程[编辑] 有用户建议将本章节或段落拆分至“台湾传统扫墓仪程”或其他条目。

(讨论) 清扫[编辑] 通常这是扫墓一开始最麻烦且费事的工作,由于经过了一整年,坟墓上会长出许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

除非是新一代有专人定期清扫管理的花园公墓,不然祖先坟墓会杂草丛生,甚至林荫茂盛,有必要好好除草、清扫、整理。

挂纸[编辑] 挂纸 挂纸(又称跪纸),即为扫墓拜祭,压上墓纸之意;是离开祖坟前,帮祖坟修缮的象征,亦表示这座坟墓有人祭扫。

由来[编辑] 传某位古代君王返乡后[9],欲祭拜父母坟(一说618年李渊祭母[10]),却因为连年战乱,众人翻遍墓碑,至黄昏仍无法辨识。

这位君王取出一纸,撕碎抛向空中,祈愿请父母指引所在。

部分纸片落于一坟,风吹不动,果为父母坟。

于是后人每年清明扫墓,皆行挂坟墓纸之仪。

实行方法[编辑] 泉州人用红黄青白靛等五色纸,漳州人、客家人用黄嘏纸(黄色墓纸),如无墓纸则使用金白钱(黄色、白色的长条状纸钱),扫墓时将边缘直顺的墓纸用小石头或土块压在祖坟的周遭。

而边缘有锯齿、中间有裂缝的墓纸则正面朝上,用小石头整叠压在墓碑上。

摆放祭品[编辑] 若有准备经衣,需要在先人用膳前就先烧。

鲜花 清水 点红蜡烛:左右各一。

食物:一般是不设供品,如果有携带供品的话,基于寒食节的传统,为了纪念介之推,这天,人民一般不开火煮饭,只能吃冷食,可能会摆出下列食物: 润饼:又叫春卷,祭祀的时候,放置好作润饼的饼皮和内馅材料,内馅都是蔬菜,但近年来也有人放少许肉片或卤肉块等。

艾粄(草仔粿)(南台湾又称为刺壳粿) 刈包 水果(不用番石榴、蕃茄,据说古时此二果常于如厕时生长。

不用代表“旺来”的凤梨。

不用貌似释迦佛头的释迦。

) 线香:先向土地公点三炷线香祭拜(宜兰等地,除了土地公之外,还会祭拜守护风水的龙神),再向祖先点三炷香祭拜。

纸钱: 金纸 先烧土地公用金纸:北台湾多用四色金(福金、刈金、寿金、大百寿金);南台湾用九金、寿金、福金。

银纸 次烧先人用纸钱:烧给祖先,若有经衣的话,需要先烧。

一般为银纸。

去世三年以上者可用刈金,南台湾为莲花金。

祭祀[编辑] 拜龙神 拜土地公 祭祖 祭祀时每人手持三炷香。

祭祀也是扫墓最大用意。

中国传统世族家庭观念重,为了维系长久家族的优良传统,来承先启后,祖先去世后仍于九泉监看子孙的表现,透过清明扫墓,后代子孙藉祷词向祖先报告自己成就,确实不辱祖先教诲,祖先也才能保佑后代子孙。

先拜土地神(后土):请求土地神保护祖坟的安全完好,俗信土地神保护墓主的安全,故拜土地神是扫墓中相当重要的事。

再拜龙神:有少数人会拜龙神,请求龙神保护祖坟风水地脉的吉祥,此风盛行于台湾宜兰一带。

最后祭祖:跟祖先沟通。

共进午膳[编辑] 有些人会敬三次酒,大约十到二十分钟,表酒过三巡,这是神灵们的用膳时间。

神灵完膳后,才是人类用餐的时间,这时就是拿润饼、草粿吃。

烧纸钱[编辑] 烧纸钱之前都要作折纸钱的动作,这是为了避免发生不完全燃烧,图中白色烟雾即未完全燃烧之碳氢化合物。

土地公: 先拿著金纸唱拜(闽南语称为唱jya)告知土地公准备要烧纸钱。

化宝给土地公(金纸)。

上面红纸与捆绑用的蔺草(咸草)、橡皮筋等皆须取下来,不能烧。

烧差不多后酹(闽南语称为“gan4钱”,将清水或酒、茶围浇香炉一圈),表示烧到这(一说围起来避免争抢),使圆圆满满。

收祭品。

先人: 拿著金银纸钱唱拜告知先人。

化宝给祖先(银纸,或者用九金、刈金)。

酹。

最后礼成收祭品。

参见[编辑] 清明 祠祭 参考资料及注释[编辑] 注释 ^一般是指二月初二春社日;或说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因迁徙不知墓地在哪,或是小时夭折,没有进入家冢或神主牌,扫墓时遗漏没有祭拜到等,捡骨完聚在一起。

参考资料 ^易守华.掃墓新風尚墓前獻鮮花春節期間40萬人祭拜親人.重庆晚报(新华网重庆频道).2009-01-31[2009-10-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6)(中文).  ^陈章采.春節掃墓瀘州增開加班公車.华西都市报.2009-01-25[2009-10-08](中文).  ^杨艾青.春節期間提倡文明祭祀.呼和浩特晚报.2007-02-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0)(中文).  ^4.04.1這樣差很大,掛紙、培墓大不同.[2021-03-2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2015清明節勞動局放假時間,勞動局清明節放假安排時間表.[2015-04-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6.06.1慎終追遠清明節掃墓民俗.台湾文教周报.2020-04-03[2021-03-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中文(繁体)).  ^劉美芝六堆地區客家掛紙文化之研究(PDF).[2011-02-11].(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5-04-07).  ^清明祭祖 叶家千名儿孙扫墓[永久失效链接] ^必定不是刘邦扫父母墓,依照史记记载,刘邦称帝时其父亲仍在世 ^清明掛紙.[2013-02-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外部链接[编辑] 民俗探源—话说冈山地区的清明扫墓礼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吕春涂先生撰述 善心安养服务社,网上墓园 查论编死亡及相关主题医学判定 堕胎 尸检 脑死 死后抽搐 临床死亡 死前喉鸣 临终护理(英语:End-of-lifecare) 安乐死 拉撒路现象 拉撒路综合征 致命创伤 器官捐赠 绝症 猝死 非正常死亡 死亡相关列表 2002年致死原因及所占比例列表 表达死亡的词汇(英语:Listofexpressionsrelatedtodeath) 自然灾害 意外死亡列表(英语:Listsofpeoplebycauseofdeath) 错误的死讯列表(英语:Listofprematureobituaries) 可预防的死因列表 历年逝世人物列表 非正常死亡列表(英语:Listofunusualdeaths) 拍摄期间死亡的电视剧演员(英语:Listoftelevisionactorswhodiedduringproduction) 死亡形态 儿童死亡 长生不老 婴儿死亡 过劳死 法定死亡 母体死亡 短时间大量死亡 死亡率 死亡显著性(英语:Mortalitysalience) 新生儿死亡 人食人 死后尸体腐烂阶段 苍白僵直 尸冷 尸僵 尸斑 尸体腐败 分解作用 骨架化 骸骨 化石 尸体处理 土葬 水葬 海葬 火葬 天葬 生态葬 拾骨葬 死后生产 人体冷冻技术 人类尸体处理 遗体保存技术 木乃伊 冷冻葬 水焚葬 其他方面 来世 尸体现象 死亡勃起 坟场 死后意识(英语:Consciousnessafterdeath) 丧葬 死亡面具 Eternaloblivion(英语:Eternaloblivion) 验尸员(英语:Medicalexaminer) 葬礼 丧恸 Intermediatestate(英语:Intermediatestate) 丧事 Tabooonthedead(英语:Tabooonthedead) 守灵 帛金 吉仪 扫墓 祠祭 国葬 超自然现象 濒死经验 濒死研究 临终异象 招魂术 灵魂出窍 转世 轮回 降神会 前世回溯 复活 法律相关 堕胎法(英语:Abortionlaw) Administrationofanestateondeath(英语:Administration(probatelaw)) 死刑 死因 死因裁判官 死刑案陪审团 死亡证 宣告死亡 死刑犯 Dyingdeclaration(英语:Dyingdeclaration) 诈死(英语:Fakeddeath) 死因审问(英语:Inquest) 谋杀 死亡权 信托 遗嘱 其它相关 生命延续 死亡与文化(英语:Deathandculture) 忌辰 死亡焦虑 死囚现象(英语:Deathrowphenomenon) 死神列表(英语:Listofdeathdeities) 死神 Dying-and-risinggod(英语:Dying-and-risinggod) Psychopomp(英语:Psychopomp) 灭绝营 死亡欲力(英语:Deathdrive) 笑死 死亡骗局 死亡丧钟 死亡行军 死亡使者 死亡通知 绝命诗 死光 处决小队 死亡威胁 Festivalofthedead(英语:FestivaloftheDead) 对死亡的迷恋 杀人 临终祷告(英语:Lastrites) 殉教 殡葬学 细胞死亡 恋尸癖 捕食 牺牲 人祭 牲祭 精神死亡(英语:Spiritualdeath) 自杀 协助自杀 自杀方式 死亡教育 死亡学 Thanatosensitivity(英语:Thanatosensitivity) 不死生物 战争 凶宅 海佛烈克极限 Mementomori 分类 死亡 专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掃墓&oldid=71672225” 分类:​祭祀隐藏分类:​自2020年1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部分地区的观点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含有闽南语的条目含有非中文内容的条目含有粤语的条目含有日语的条目需要拆分的条目使用小型讯息框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Mìng-dĕ̤ng-ngṳ̄客家語/Hak-kâ-ngîBahasaIndonesiaVahcuengh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