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_創刊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從「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ntegratedDelivery System, IDS)實施以來,情況才開始改善,部落終於擁有24小時的醫療服務,也解決夜間或假日的醫療空窗 ...         01   2014-07         》偏鄉醫療再進化 健康你我零距離 偏鄉數位照護網 全民健康零時差 對偏鄉地區而言,醫療照護就如同奢侈品般,全台48個山地及離島地區約有70萬的人口,但醫療資源卻相當匱乏。

衛生福利部十多來年一直致力於「送醫療到偏鄉」,但簡單的6個字,實際執行卻是工程浩大的一條漫漫長路。

    溼冷的清晨,司馬庫斯部落耆老忍住突來的頭暈與胸悶,依舊咬牙揮汗耕種,他無法輕易放下工作,並付出超過一日所得、單程2,000元的計程車費前往山下就醫,更不敢想像這身病痛經醫院檢查後,還要負擔多少醫藥費,與日後多次回診、復健的成本⋯⋯。

同樣的故事在台灣的各處偏鄉上演著。

一位在原鄉服務近30年的衛生所人員,曾深夜為敲門求助的產婦接生,卻也曾對長途跋涉前來就診的大出血病患束手無策,他表示,這些住在遠離醫療資源幾10公里的居民,因為就醫不易,對於病痛的耐受性相當高,長期忍耐之下卻讓小病更加惡化。

自從「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ntegratedDeliverySystem,IDS)實施以來,情況才開始改善,部落終於擁有24小時的醫療服務,也解決夜間或假日的醫療空窗期。

優質醫療 服務在地化 這些年來,許多醫護人員陸續加入山地巡診的行列,他們風塵僕僕地「將醫院搬到你家」,在會車不易、緊鄰深邃山谷的高山峻嶺間,馬不停蹄地進行山地診療。

這些身穿白袍的醫護人員揮汗搬運著藥櫃、藥箱、筆記型電腦、檢驗器材,除了每一站都要將醫藥器材搬上搬下,有時還須在崎嶇的山路車行之間用餐,一位護理師爽朗地笑道:「我們要身兼陪診護士、衛教師、藥師、搬運工,一人分飾多角喔!」據他們經驗分享,越是壞天氣看診的民眾反而越多,因為不用上山耕種,才有機會帶著忍耐多時的病痛就醫。

為了實現「醫療不中斷」的目標,衛生福利部一直持續推動離島醫療在地化、本島偏遠地區醫療在地化、醫學中心支援、健保IDS計畫及巡迴醫療、健保及公務預算保障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育才留人培育計畫、陸海空緊急醫療後送,以及醫療資訊化完成建置電子病歷等計畫,與全台各地醫療單位為填補偏鄉的醫療資源缺口共同努力。

在山地離島偏鄉地區也發展出不同於平地鄉鎮的醫療服務模式,如巡迴醫療點、IDS駐診服務、夜間或假日救護站、急診醫療站,甚至量身訂做開發多功能行動醫療車,在部落裡穿梭自如,貼心地為偏鄉居民提供健康篩檢及看診服務。

衛生福利部在扮演「好厝邊」的同時,更進一步推動偏鄉地區個人健康資訊的雲端化,除了跨院診療資訊能即時傳遞外,更需隨時追蹤長期照護的慢性病資訊,如血壓、心跳、血糖等,作為醫生診治與制定個人健康醫療保健計畫的依據。

尤其在無線寬頻網路開通之後,巡診醫師便可以透過遠距醫療系統,即時讀取衛生所伺服器裡的病歷、檢查報告、X光片等資料,幫助判讀病人狀況,並同步寫入當時的醫療診斷及開藥紀錄,不僅縮短偏鄉與都市間的時空距離,也有效提升醫療品質,對於這些陪著偏鄉走過醫療荒漠期的醫護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在偏遠地區巡迴醫療看診情形。

空勤總隊提供緊急救護服務。

上一頁        下一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