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什麼?用哲學思考幫你面對恐懼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怕什麼?」最近我在一個哲學工作坊問大家。

有人怕鬼,有人怕黑,有人怕水。

有人不怕鬼,但在等待電影裡的鬼出現的片段出現時,還是會怕。

心理健康 你怕什麼?用哲學思考幫你面對恐懼 作者 褚士瑩 2020-01-19 只要了解恐懼的本質,就可找到面對它的方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你怕什麼?」最近我在一個哲學工作坊問大家。

有人怕鬼,有人怕黑,有人怕水。

有人不怕鬼,但在等待電影裡的鬼出現的片段出現時,還是會怕。

有人怕自己無法在截止日前完成預定工作。

有人則是小時候看反共連續劇,怕「萬惡的共匪」會打過來…… 雖然我們都用「怕」這個字來描述,但其實有些是真的恐懼,有些並不是恐懼,而是別的情緒。

「恐懼」不等於「憂慮」 你能夠區分嗎? 比如「怕自己無法在截止日前完成預定工作」這一項,就不是真的恐懼,怕發現自己沒有想的那麼好,害怕面對自己,知道自己會失望而感到恐懼,這種情緒叫做「憂慮」。

「憂慮」是「恐懼」的親兄弟,但並不是同一個人。

「憂慮」是一種主動的心理狀態,而「恐懼」則是一種被動的生理反應。

小時候溺過水的人,學潛水時第一次下水,整個頭泡在水裡就開始恐慌,這是真正的恐懼,因為恐懼是「生物性的直覺反應」,必然是「被動」的狀況,是「違反趨吉避凶的生理需求」。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果你主動買票進電影院去看鬼片,雖然知道鬼遲早會出現(不然就不叫鬼片了,不是嗎?)但還是在鬼出來的時候會被「嚇到」,那只能算是單純感官的反應,就像我們看到天空中的閃電,理智告訴我們不久後就會伴隨著雷聲而來,雖然心理早已經有所準備,還是會被雷聲嚇到一樣,嚴格來說那不是「恐懼」。

相信有鬼的人,如果把鬼當成會害人的壞東西,才會對鬼有所恐懼。

就像不同的人,對蛇也有不同的感受。

無論如何都極度怕蛇的人,就算面對的是無毒而且牙齒已經拔掉的寵物蛇,也會心驚肉顫,但喜歡蛇的山友,即使在荒野中看到劇毒的蛇,也會饒富興味地在近距離,欣賞造物主創造的美麗作品。

鬼長什麼樣子?邏輯思考幫你找到答案 這就像一般泰國人對於鬼的概念。

鬼在泰國文化傳統裡面只是被當成生物的一個支系,就像人、牛、貓、狗一樣,是世界上自然存在的「生物」之一。

所以無論一個泰國人信奉的是外來的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教,還是傳統的民間信仰,自然信仰,甚至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對於鬼或許有所謂的喜歡或不喜歡,但沒有所謂的恐懼,因為整體泰國文化傳統的力量很大,蓋過了特定宗教對於鬼的闡釋。

至於不相信有鬼的人,是不可能「怕」鬼的—雖然還是會被鬼片裡面的聲光效果「嚇到」。

這就像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如果宗教領袖、活佛轉世都是政治人物欽點的,那麼不相信宗教的政治人物,是不可能會畏懼宗教裡面描述的死後審判、或是做壞事遭到報應被上天懲罰。

說來說去,我們怕不怕鬼,基本上是受到整體文化環境形塑的。

這是為什麼,台灣的旅行團到了歐洲旅行,也會有人信誓旦旦在奧地利的旅館「被鬼壓床」,這種形式的鬼魂,在奧地利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華人的鬼也會「出國」、「出差」,跟著華人旅行團到處旅行,晚上夜闌人靜的時候才去克盡職責,到華籍客人的房間裡「上班」。

你放心好了,相信有鬼而且從小到住在亞洲的華人,到了奧地利也看不到歐洲的吸血鬼跟殭屍,一定還是他熟知的鬼—華人傳說中的鬼。

你難道從來沒有覺得這件事怪怪的嗎? 所以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鬼是長什麼樣子,其實是我們可以透過邏輯思考找到答案的。

這樣說來,哲學應用真的管很寬啊!(笑) 我要如何讓自己不恐懼? 回到「恐懼」這個主題,怕鬼的人必須相信鬼是真的。

同樣的,信神的人需要相信神是真的,怕蛇的人需要相信蛇會趁我們半夜睡眼惺忪上廁所的時候,從馬桶裡面爬出來,怕「共匪」的人,必須相信一不小心投票選錯人,共匪就會打過來。

「相信是真的」是構成恐懼的第四個條件。

知道恐懼的本質(構成恐懼的四個條件)是什麼以後,就可以為自己找出面對恐懼的辦法。

我們的下一步就是問哲學工作坊的大家:「我要如何讓自己減少恐懼、不恐懼?」 於是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找到很棒的方法,來面對恐懼。

有人說可以去收驚;有人說可以告訴自己,鬼片本來就會有鬼啊!沒什麼好怕的,而且那是電影。

可以跟自己說「鬼片拍來就是要嚇人的」;也可以找機會到片場,看化妝師如何把一個普通人,化妝成恐怖的鬼。

理解看「鬼片」及「晚上」這兩個因素,並不會讓危險事件的發生率增加。

怕黑的人,可以把黑暗的環境變亮,變溫暖,也可以去黑夜觀星,學著享受黑夜的美好;也可以避免單獨走黑暗的巷弄、練合氣道防身。

怕溺水的話,可以請教練1對1去學習游泳、換氣、水裡自救。

所有的恐懼,也都可以預想最壞的情況,並且接受,就不會感到恐懼。

知道了恐懼的本質後,發現自己原來可以找到方法來面對恐懼,是一個透過思考,讓人面對恐懼的情緒,感到肩膀上放下重擔的美好經驗。

瀏覽次數:7650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8個原因,看高敏感族為何恐懼親密關係? 風裡的落腳聲──說起恐懼 焦慮、抑鬱、恐懼,孩子的情緒背後在訴說什麼?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恐懼 哲學諮商 心理 褚士瑩 哲學諮商室 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

曾在緬甸北部撣邦主持農業轉作計畫近十年。

2012年後轉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緬甸聯絡人,訓練緬甸的公民組織監督世界銀行及其他外國政府對緬甸的貸款及發展計畫。

另除協助多方停戰協商,設計戰後重建之外,也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教育,從「學會問對的問題」開始,讓下一代開始接受多元社會,改變衝突的本質,因此從2015年開始,赴法國「哲學諮商學院(IPP)」師事奧斯卡.伯尼菲,學習哲學諮商,並且參與緬甸內戰衝突地區克欽邦少數民族自治區IDP難民營的哲學思考教育,終極目標是鼓勵武裝部隊想清楚「為什麼我們要打仗?」這個問題,以推動哲學思考為目標的草根哲學機構。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褚士瑩 哲學諮商室 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

曾在緬甸北部撣邦主持農業轉作計畫近十年。

2012年後轉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緬甸聯絡人,訓練緬甸的公民組織監督世界銀行及其他外國政府對緬甸的貸款及發展計畫。

另除協助多方停戰協商,設計戰後重建之外,也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教育,從「學會問對的問題」開始,讓下一代開始接受多元社會,改變衝突的本質,因此從2015年開始,赴法國「哲學諮商學院(IPP)」師事奧斯卡.伯尼菲,學習哲學諮商,並且參與緬甸內戰衝突地區克欽邦少數民族自治區IDP難民營的哲學思考教育,終極目標是鼓勵武裝部隊想清楚「為什麼我們要打仗?」這個問題,以推動哲學思考為目標的草根哲學機構。

熱門文章 1 150歲的少年:鰻魚、等待與時間 2 想丟又下不了手?空間整理師教你如何從心放下物質羈絆 3 冬奧比賽中,羽生結弦與女子冰壺的美好力量 4 外交、經濟、資訊戰,烏克蘭戰爭可以給台灣什麼警惕? 5 老師學那麼多,為什麼派不上用場:教師工作的侷限與突破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