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踟躕、躑躅、躊躇、彷徨、徘徊」等,為什麼漢語中會出現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踟躕、躑躅、躊躇、彷徨、徘徊」等,為什麼漢語中會出現那麼多近乎雷同的辭彙? ... 踟躕(chí chú):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標籤:古漢語漢語辭彙漢語辭彙學聯綿詞辭彙
如「踟躕、躑躅、躊躇、彷徨、徘徊」等,為什麼漢語中會出現那麼多近乎雷同的辭彙?
03-20
踟躕(chíchú):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躑躅(zhízhú):徘徊不前。
彳亍(chìchù):慢步行走;徘徊。
躊躇(chóuchú):停留;徘徊不前徘徊(páihuái):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
彷徨(pánghuáng):徘徊,走來走去,不知道往哪裡走好。
所謂連綿字重音輕形。
其中踟躕跟躑躅不過是音變問題,形近意同。
有些是用一詞的不同詞形,有些是近義詞。
每個語言都存在大量這樣的詞,比如dass/da?、Telefon/Telepfon,都是同一德語詞的不同寫法;good/nice、beautiful/pretty是英語里的近義詞。
同一詞的不同寫法,不會對語言本身產生影響。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就算寫出來的樣子不同,但在交際過程中並不影響它的使用。
同義詞的產生有多種途徑。
有些同義詞可能在產生之初便有細微的差異,比如丹/紅;有的是產生之初差別挺大,但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接近,成為同義詞,比如盜/賊;有的是同一詞的分化,比如彳/亍。
這些詞的辭彙意義、語法意義可能有些差別,使用場合不太相同。
比如可以說「彳亍著」,卻不可以說「彷徨著」;可以說「我內心很彷徨」,卻不能說「我內心很彳亍」;可以說「他突然說」,卻不能說「他忽然說」。
有些辭彙意義和語法意義一樣,但感情色彩、地域色彩和語體色彩可能不一樣。
比如「你永遠居住在太陽升起的地方/你永遠居住在人民心裡/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周總理,你在哪裡》)」,裡面的用詞就很莊嚴肅穆。
要是換成「你老是住在日頭升起的地兒/你一直住在人們心窩裡/你的人民世世代代念叨你!」,就和作者本意相去甚遠。
古代作詩講究格律,所以就算用法完全相同的詞,只要平仄不同,在他們看來用處還是不一樣的。
現在人們寫文章雖不要求合轍押韻,但依然提倡文從字順。
豐富的辭彙可以讓描寫更細膩,更顯參差,這樣看來,大量的同義詞還是有用的。
聯綿詞-Wikiwand======================================有知友覺得但舉「聯綿詞」一詞不足以解答,那我再多說一兩句。
「聯綿詞」只是借字表音。
兩字拆開並不分別表義。
因此用字會十分不固定。
「踟躕」可做「跱躇」、「歭?」、「躊躇」。
哪怕寫成「寺箸」也是同理,《上博簡》也正是這樣寫的。
其中一部分與漢字異體字類似,不存在語音的差異。
(如:聯綿詞異形表內文)並且今音不同,也並不代表古音不同。
逶迤、委蛇(今音舌)、委佗(今音駝),委施(今音濕),委遲(今音持)。
這些詞中的第二個字現在也都仍然讀作「yí]。
以上所謂「今音」,指今普通話讀音。
方音、時音的差異、流變,當然也會影響其用字。
另外,音義相近的聯綿詞是否就一定同源,還是要相對慎重。
而在語音上差距較大,只是表達意義類似的詞。
我想不在本題所謂「雷同辭彙」的討論範疇。
這個很好理解,至於聯綿詞的說法不能說錯誤,但卻不符合邏輯。
在古時候同音是可以通轉,或是產生形變的,相同地域在不同時期,對於一個詞的寫法也不同,因為辭彙產生於文字之前,它是隨聲走的。
訓詁學中有句話叫:「逶迤八十三形,崔嵬是有五體。
」
這麼多形變,已經不能從字形上聯繫了。
像樓主所列舉的,我還可以提供「首鼠」一詞等等,總之,詞隨音變,字隨書變,願以此理加惠於您。
新人,額,這幾個詞表達的語境不一樣吧。
雖然看著意思差不多,但是還是有細微差別,所表達的做這個動作的人心理和動作不一樣。
首先覺得用聯綿詞回答有偏題之嫌。
題主關注的是詞和詞之間的差異,不是某個詞為什麼兩個字作一個用。
其次,跟英語比同義詞么?fantastic,excellent,wonderful,terrific...destinyfate...coffincasket。
隨便一列就是一籮筐。
我不是語言學專業,略知皮毛,但思考過這個問題的英文版,希望能拋磚引玉。
題主說的這幾個詞的差別,尤其是躑躅,彷徨和徘徊的差別,我認為趕不上很多英語同義詞之間的區別。
我的理解是躑躅強調的是足部/腿部動作,彷徨強調心理狀態,徘徊側重整個人的動作。
相比之下,英語詞讓人更加抓狂。
所以這應該是語言共通的問題。
究其原因,我認為第一,詞源。
比如fate和destiny一個來自拉丁文一個來自古希臘語。
漢語里這些詞則有可能來自不同地方。
第二,詞義演化。
語言發展過程中字詞意思不斷變化,有詞義變廣,變狹,變褒,變貶,和徹底改變等變化。
還是舉題主的例子。
徘徊和躑躅同時出現在《荀子禮論篇》:「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群匹,越月踰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
」顯然這時這幾個詞義不同,有指鳥,有指獸。
對此,唐代學者楊倞注曰:「徘徊,迴旋飛翔之貌;躑躅,以足擊地;踟躕,不能去之貌。
」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開始混用這些詞,他們的區別也越發小了。
順便感慨一句,語言的發展真是浩浩蕩蕩,一日千里。
同源詞在各方言和共同語中各自發生的歷時演變的作用。
第一秦統一六國之前,語言文字並不統一。
第二各地地方方言存在。
第三中國古代漢字較少,有時候音同就可以借來用,
為了寫詩的時候不重複
推薦閱讀:
TAG:古漢語|辭彙|漢語辭彙|漢語辭彙學|聯綿詞|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躑躅> 辭典檢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21
徘徊不前的樣子。 例他走到門口卻又躑躅不前,不知有何顧忌。 義類. 徘徊,猶豫,踟躕,躊躇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
- 2踟蹰和踌躇有什么区别?? - 百度知道
1,踟蹰chichu; 属于徘徊,要走不走,想前不前的样子。组词如:踟蹰不前。 2,踌躇 ...
- 3关于“踟蹰、踟躇、踯躅、踌躇”这四个近义词的区别与用法之浅析
踟chí、蹰chú、躇chú、踯zhí 、躅zhú、踌chóu :这六个汉字长得很像,每个字都是“足”字旁。它们的组词“踟蹰、踟躇、踯躅、踌躇”乍看似是而非,坊镳 ...
- 4C 的躑躅、踟躕與躊躇| FLiPER - 生活藝文誌
C 的躑躅、踟躕與躊躇. 黑話白話-658x658. 大詩人拜倫評價拿破崙時這樣說:「沒有人、也沒有魔鬼跌得這樣深。」 大政治家曹操在殺光了呂伯奢一家後 ...
- 5躊躇踟躕 - 工商筆記本
2018年5月12日- 1,踟蹰chichu;. 属于徘徊,要走不走,想前不前的样子。组词如:踟蹰不前。 2,踌躇chouchu;. 有两个意思一是犹豫,例如踌躇不决。 二是得意,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