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Mayday盛夏光年劇情版MV(版本B) - 月山居- 痞客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請大家至少先看過一次MV再觀賞以下論述,可能會比較助於理解。
盛夏光年劇情版MV從版本A釋出後就對我造成極大的震撼,卻因為和朋友討論過內容就疏於打 ...
月山居
跳到主文
我將溼透的你緊擁入懷
靜靜傾聽你的寂寞低喃
對於你的引頸期盼
我無奈的笑著說我搆不到岸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pr13Mon201501:44
【評論】Mayday盛夏光年劇情版MV(版本B)
請大家至少先看過一次MV再觀賞以下論述,可能會比較助於理解。
盛夏光年劇情版MV從版本A釋出後就對我造成極大的震撼,卻因為和朋友討論過內容就疏於打成完整的評論。
直到版本B釋出所帶來的,比前一版本更強烈的腦內戰爭,讓我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為了這個版本,盡可能完整地做一次論述。
以下可能會有許多個人主觀意見。
為便於以下文章的進行,MV中角色代稱少年A和男孩A一律通稱為「少年A」,少年B和男孩B則通稱為「少年B」。
當少年B離開了困住自己的監牢,帶著一絲不確定走在和過往類似的晦暗街道上,點燃那隻僅照亮他臉龐一瞬的菸之後,敲的會是誰的門?又是誰讓他近乎徬徨無助地蹲在對面張望著,卻沒有打開那扇門、甚或早已離開呢?
這是我看完這個版本的第一個想法。
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但我的直覺告訴我,少年B敲的門,或許是他曾經的家。
原因在於,他身上的行李數量不像是販毒,反而像是要去找某個地方落腳。
而當高中就已經被關入監牢的少年B離開監獄時,應處於身無分文,且與社會完全脫鉤的狀態。
這時候的他第一個想到能回去的,即是他曾經的家。
儘管家中有不斷對自己施暴的父親,但他或許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用再害怕。
然而,多看了幾遍之後就會發現,那扇門究竟是不是少年B曾經的家,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這樣子的開頭,傳達了少年B想要回到原本生存的世界,亦即「『一般人』所生存的社會」、試圖和社會取得連結。
或許大部分社會定義上的「壞人」都像少年B一樣,曾經敲著那似乎可以回到一般社會的門、盼望著能夠回去那曾經單純的日子,只是過往的一切選擇和社會的冷漠使他事與願違。
儘管街景和離開時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但直到許久沒有人前來應門(甚或是被趕走)之後,少年B才意識到,自己沒辦法回去了。
而此時四處張望的少年B眼神中僅存的光芒,在於社會邊緣掙扎卻仍不見天日找不到回去的方法後,蕩然無存。
除了遇到少年A的短暫片刻外,都顯得無比的晦暗和絕望。
少年A對於少年B的重要在於他們本質上和遭遇上的類似性,以及像是互相緊抓住對方這根浮木般的羈絆。
少年B生長在一個父親(或許中年失業)長期酗酒家暴的家庭,對於成績或許並不在意,然而毆打他卻像在打沙包般毫不留情,而少年B只能一再忍受這樣明目張膽的暴力。
少年A則活在重視成績的母親掌控下,動輒因為成績不夠出色(依據成績單上的成績而言,其實並不算特別糟,在班上應該是非常中庸的程度),遭到母親的處罰和毆打,明明有著畫圖的興趣和才華,卻只能藏在一本又一本的教科書下不敢被母親發現。
他們不甚相同的不完美家庭環境,造就他們相似的壓抑和痛苦。
並對於不被認同的自己,和不斷強迫壓抑自己的世界感到困惑、悲憤、甚至是寂寞。
只是他們面對這樣窘境的方式並不相同。
或許因為家庭環境和個性的原因,少年A學會了瘋狂地壓抑,並導致他的沉默;而在暴力中存活的少年B則承襲了父親的直接和執著。
而少年B看見少年A被同學霸凌時,或許心裡從未想過要拯救誰,只是當少年A被毆打的身影和自己痛苦的記憶重疊的瞬間,少年B產生了那就是自己的幻覺。
那些自己從未能有方法改變的現況所帶來的疼痛,促使他下意識站起來反抗,像是希望改變了少年A的命運,就能改變自己的一些什麼。
事實上,少年B或許也真的因為這樣改變了什麼。
因為在救了少年A之後,他和少年A建立起關聯和羈絆,讓他們開始覺得自己存活於這個世界還有一寸落腳之處。
少年B教會少年A抽了第一支菸,而少年A則用自己的才華,在少年B的手臂上畫上了印記,像是證明他們的友誼。
同時也證明少年B對少年A才華的肯定,否則也不會讓少年A在他身上作畫。
這樣的肯定對少年A來說無非不是一種救贖,對之後的少年B來說,那個刺青甚至證明了自己和這個世界最後的聯繫和羈絆。
而少年B不在自己身邊後仍不斷抽著菸的少年A,又何嘗沒有想起少年B,以及曾經相知相惜形影不離,卻在關鍵時分離少年B而去的情景呢?
促使少年B入獄的事件開頭,甚至不足為奇到只是少年A不小心和別人發生碰撞,而血氣方剛的他們動粗、嗆聲,因而被另一群混混追殺。
只是在逃跑時分,父親那深刻的陰影和暴力在腦中猛然提醒了少年B一件事:「這輩子我他媽的一直在忍耐和逃跑。
」
當那些暴戾烙印在他身上,殘酷得就像是他可以藉由這些片段想起最真切的疼痛,他只能痛得猛然停下腳步。
想要改變這樣只能一再承受的自己、想要改變自己悲慘的現況,於是他舉起了刀,以為這樣就不是在逃。
發現事情不對的少年A也停下逃跑的腳步,追上少年B顯得毅然決然的身影,想阻止少年B的衝動卻事與願違。
最後在少年B的示意中,儘管一再回頭觀望,終究還是離去。
而以為自己不再逃跑就能改變現況的少年B,卻因而身陷囹圄,斷了和這個世界的聯繫,也從未有人來探望自己,只能依靠在牆邊,望著所有的光影變化打在自己身上,陷入更深的寂寞更而無語。
離開了監牢原以為一切會因此好轉,卻發現自己早已經被社會切割、排除,找不到容身之地。
高中中輟又背負殺人前科的他,或許連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為了生存最後只能走上絕路在一條條暗巷中販毒,也用毒品和酗酒來麻痺自己的絕望和寂寞。
身陷這樣無止盡晦暗的少年B還剩下什麼、又還追求什麼?
在少年A現身點燃少年B眼神中火光的瞬間,我們發現他要的,只不過是和這個世界的連結、只不過是那麼簡單,卻又異常困難的,不再寂寞。
少年B搭上少年A肩膀的模樣,單純地好像回到了高中他們形影不離的日子,似乎什麼東西都沒有改變。
這樣的欣喜,卻在少年B遇上麻煩,少年A直接轉身逃跑的瞬間瓦解。
此時落在少年B身上的拳頭和棍棒,都不及少年A拋棄自己的腳步聲和消失的背影來得沉痛。
於是當少年B滿身是血倒在地上抽起那隻菸、甚或是墜樓後視線逐漸模糊的片刻,他的耳朵響著的,仍然是少年A倉皇離去的腳步聲,甚或是整個世界離自己而去的聲響。
他也知道少年A已經不會再回來、他也回不去和少年A一起打鬧的日子,甚至也找不到方法回到原來的世界。
原本引頸期盼的希望早已落空,他已經什麼也沒有了。
然而我們又真的有辦法去苛責少年A的逃離嗎?就連少年B或許也做不到。
但無論有沒有人苛責,這兩次的逃亡都讓罪惡感和傷痛在少年A的心上留下瘡疤,以至於他後來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讓少年B於他而言、於青春而言,血淋淋的重要性展示在畫作上。
而畫作上那蜷曲著身子,帶著眾多似乎要撕碎身體傷口的人所呈現的壓抑、孤獨和抗拒,是少年A,也是少年B,更是這世界中許許多多掙扎著想要被理解的人們的縮影。
MV中我最喜歡的部分,便是隨著歌曲的節奏不斷交錯少年B製毒、吸毒和少年A調合顏料、繪圖畫面的片段。
這些畫面的跳接不僅清楚表現了少年A和少年B儘管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但他們之間仍是那麼的不同,卻又這麼相像,或許也暗示了人類本質的相類似性。
吸毒和畫圖都是極其孤獨並釋放人情感的行為,一如我們每個人在遭遇了人生中的苦難和挫折時,都會有自己想辦法抗衡的方法。
甚或是也都曾經遭遇同樣瘋狂的寂寞。
但當我們不小心聽聞或是撞進他人故事裡的枝微末節時,卻往往忘記了我們原本都是那麼相像,是因為人生際遇的不同,導致每個人走向不同的道路。
而MV中出現的突兀的阿信,或許就是看著MV的每個人,就是這個故事裡,社會芸芸眾生的象徵。
他就這樣撞進了少年A和少年B的故事裡,帶著茫然和不解。
也就像我們所有人,遇見每個人、每件事,都沒辦法像觀賞這個MV一樣看見背後的種種、無法真正理解到故事背後的傷痛。
我們只能用直覺去判斷,或許回頭看了一眼也看不見是誰在追那個少年,只知道那個少年倉皇地逃跑了,甚至擦撞了自己,弄不清他為什麼要逃。
被衝撞的片刻甚至覺得疼痛和不悅,覺得這人為什麼要如此莽撞。
卻不知道,那個少年或許正在心裡瘋狂地嘶吼著,並正在和自己的青春訣別。
跑到最後才發現,就算回頭也沒有意義了。
因為少年沒有勇氣,為了別人,掉回已知的那個血淋淋的深淵。
而這不全是誰的錯。
或許也不是已然掉入深淵,最後只聽得見全世界離自己而去的人的錯。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故事裡的少年A、少年B,甚至是阿信。
我們都擁有可能不被他人理解的青春,也都曾經帶著疑惑撞進別人的生命。
那麼撞進別人生命的阿信,是不是有能力、或是有立場去改變少年A的決定,讓少年A不要逃跑呢?嚴格來說,其實沒有。
然而這和MV中多次以路人展現的社會的冷漠並不相同。
路人的冷漠來自於習慣社會的運作、習慣跟著定義中的「好人」一同過活,無意識地踐踏著被排除的他者,並遺忘了造就自己安定生活的幸運,因而冷眼旁觀那些被歸類為「壞人」的他者發生任何不幸。
(關於社會排除部分的論述,可以參考筆者針對鄭捷事件所做之評論)
而撞進他人故事裡的我們,之所以無法真正去改變他人決定的原因在於──只有真正走過人生所有風雨的當事者,才有資格去判斷哪些是自己要的、又有哪些是儘管無比疼痛,也必須要告別的。
也只有當事人,才能真正去說這件選擇是對或是錯。
儘管往往都無法說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阿信給了少年A回頭的契機,但有選擇權的終究只有少年A一個人。
許多人會在長大後猛然回首時,會對自己走到現在這個位置感到不理解、會對自己年少時受的傷害感到茫然。
而人們在青春期時所受到的傷害,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自己的定位和對社會的不理解。
當尚未社會化的銳角被世界給磨損時,更因此感覺這個世界比自己還尖銳。
但青春期這個階段對人生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人們開始為了自己的存在和人生做出一連串無法更改的選擇,並因而和這個社會產生衝突。
(一再出現在MV中的互毆場景,或許正是在暗示這樣的尖銳和衝突。
)
少年們就這樣在沒有意識到就連逃避不去做選擇本身,即是一種選擇的狀況下,做了無數的選擇,開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但究竟能看見什麼選擇、能走向什麼地方,往往被身處的社會和曾經走過的人生給侷限住,甚至身不由己。
儘管原本我們都是那麼相同,最後卻只能做出不同的選擇。
這個版本的MV加強了少年A和少年B的類似性和他們之間的羈絆,只是過往的那些快樂光影,在無處可去之時,反而成為少年B最深的夢魘。
也因而讓少年B的角色更加立體,並讓我們更能直視少年B的黑暗面。
開頭的敲門和等待,在最後少年A離去的腳步聲相呼應下,更凸顯了少年B被社會給排除、遺棄的悲慘。
讓這個版本的MV更能對觀看者的心臟造成最悶痛的重擊。
它讓人明白,在每個人接觸社會被改變、被變成不同形狀前,其實都是那個天真單純、嗷嗷待哺的嬰孩。
只是因為人生每個階段無數無法逆轉的選擇,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引領到原本未曾想像的道路上。
也讓我們心中的同理心能在這樣悲傷震撼的畫面中被喚醒,讓我們更真切地去面對這個世界並沒有純然的惡或善。
看似平和、循規蹈矩的背後,或許也藏有其它不堪,一如少年A逃跑後,回頭的那份無助和罪惡。
而那些被排除的人們,原本和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樣的相同。
只是我們往往不願意去理解、去面對。
只有當我們願意去面對這件事情時,才會擁有改變這個社會的力量,幫助每一個因為尖銳而受創、困惑的少年,讓他們在這無法回頭的人生道路上,能不那麼顛簸。
並能在純然的黑暗中,因為看見那麼一點微光,而選擇不要墜落。
--
謝謝任何一個有耐心看完本篇的人,也謝謝製作團隊和演員造就了這麼棒的MV。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月山居
月山居
月山居發表在痞客邦留言(7)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電影評論個人分類:評論此分類上一篇:【評論】2014鄭捷事件
此分類下一篇:【評論】百日告別-假若我們從未想要告別?
上一篇:【評論】2014鄭捷事件
下一篇:【評論】百日告別-假若我們從未想要告別?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創作(4)
十六個英文單字短文練習(3)穴居(9)原創短篇(1)暗黑30題(5)
評論(11)隨筆(25)阿居牌不負責任翻譯(5)未分類文章(2)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9四月(1)
2018十月(1)
2018一月(2)
2017十月(1)
2017九月(3)
2017七月(2)
2017六月(1)
2017五月(2)
2017二月(2)
2016十一月(2)
2016八月(1)
2016六月(2)
2016五月(1)
2016一月(2)
2015十二月(2)
2015十月(1)
2015九月(2)
2015八月(1)
2015四月(2)
2015三月(2)
2014六月(1)
2014四月(1)
2013六月(2)
2013四月(1)
2013三月(2)
2012九月(2)
2012八月(2)
2012六月(1)
2012二月(3)
2011十一月(2)
2011八月(5)
2011五月(1)
2011三月(2)
2011二月(1)
2010十一月(1)
2010八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评价五月天的MV《盛夏光年》? - 知乎
陈信宏政治立场一向是有点左的,最后出现,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要正视这些社会 ... 按我的理解,盛夏光年的mv,一定程度上,是在影射青春的热血与冲动在生活与现实面前 ...
- 2盛夏光年(歌曲)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盛夏光年(英語:Eternal Summer,日语:青春の彼方),是電影《盛夏光年》的同名主題曲,由五月天主唱阿信作曲、填詞、演唱。 其後五月天於2013年重新編曲演唱; ...
- 3【雜寫/感】五月天〈盛夏光年〉劇情版MV - 記錄
文長圖多。個人見解。那麼來吧-- MAYDAY五月天[ 盛夏光年Eternal Summer ] Official Music Video-劇情版: https://www.youtube.
- 4五月天「盛夏光年」MV解讀(下)
2. 「盛夏光年」的歌詞在述說兩位青少年主角的心境。在各自苦悶又缺乏關愛的環境下,兩位主角用「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來反抗生活中對他們極不 ...
- 5【音樂】五月天〈盛夏光年〉 - Sabrina,人生單程車。 - 痞客邦
五月天的〈盛夏光年〉,是為了2006年的電影〈盛夏光年〉而創作的主題曲,還沒有機會看這部電影,所以本文僅談這個音樂MV的故事給我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