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可以有等級,不可以有階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學法把大學教師分為三級「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正)教授」,教授分級制想要再增兩級。
假如這種分級只用來標示學術成就(榮譽)與薪資,傷害 ...
部落格導覽
首頁
關於我
版權聲明
部落格導覽
演講邀約
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大學教師可以有等級,不可以有階級
大學法把大學教師分為三級「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正)教授」,教授分級制想要再增兩級。
假如這種分級只用來標示學術成就(榮譽)與薪資,傷害較小;假如是用來限制各級教師在各種委員會中的代表資格(譬如;校教評會委員資格限定為講座教授,院教評會委員資格限定為特聘教授),這就是一種階級制,在台灣的現況下會流弊極大。
同一種制度,在不同的國家(社會、文化脈絡下),其所發揮的功能截然不同。
從國外移植制度,要像醫院裡進行器官移植一樣地審慎評估。
因為,制度是有機的(organic),它會跟社會、文化脈絡起複雜的交互作用(與排斥作用),以及各種併發症。
先說英國的例子。
教授通常被分為四級:lecturer、seniorlecturer、reader、Professor。
教授(Professor)是最特殊的,很多系都只有一位教授,頂多每一學群一個教授。
教授都有頭銜,用以標示其專長領域(譬如「Professorofdynamicsystemandcontrol」),同時也肩負這個領域內所有研究與教學工作的領導功能(supervise或direct),因此其職缺又被稱為「chair」,而任職者為「chairprofessor」。
在劍橋,教授要引領該領域內所有的研究發展,每年跟同一領域中的每一位教師討論(建議、指示)一次未來教學與研究發展方向、重點等。
這個制度的好處是所系有共同發展方向,資源容易整合;缺點是新人的創意有可能被埋沒、壓抑而不得發揮。
還好,英國慣例chairprofessor是公開對全國徵選。
有能力的年輕學者可以藉此跳槽,尋找新的發揮空間,而老教授可以穩定地在他既有基礎上繼續累積,創新與深化同時有可能。
也因此英國有許多新興大學(如Lancaster、Warwick等)在特定領域上甚至超過牛津與劍橋,而牛津與劍橋則必須在新興大學的挑戰下設法維持她對頂尖學生的吸引力。
但是這個制度最近卻愈來愈轉不動:過去英國學者(男性為主)所組成的家庭通常單薪,各大學城房屋價差不太大,一人換工作全家可以跟著一起搬;現在很多學者所組成的家庭是雙薪,不同大學城的房屋價差也愈來愈大,很難換工作,被老教授蓋頂時只能忍受。
所以,同一個制度,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內施行經年,一旦社會、經濟、文化情境改變,其功能就變了。
這個制度到了日本,優點還算有保留,弊端卻更多。
日本是個階級比英國更森嚴的國家(文化差異),年輕人更難挑戰老前輩,因此利於深化與累積,卻更難創新與變革。
這種制度如果移植到今日的台灣,我預期流弊還會更加大。
目前因為國內流行奈微米科技,而這領域的研究需要花大錢買設備,因此沒設備的助理教授要向大牌教授借設備,而且有公定價(必須以計畫經費交換,或者讓大牌教授在發表論文上掛名)。
日本教授還有面子與格調問題來節制其不當作為,近十幾年回國的博士不知道為何往往不擇手段地追求業績,一旦讓這些人擁有階級,異質的創意、觀點將更難浮現。
「挑戰既有價值與共識」是憲法對大學教授的期許,也是大學教授首要職責。
大學必須讓價值特異(因而在主流價值眼中是表現平庸或低劣)的教師有存在的空間,才有機會履踐憲法所責付之責任。
典型的例子是:當全校教師瘋狂地追求「世界百大排名」時,不能認同此方向而選擇深耕台灣產業界的學者必然「表現不傑出」。
如果正教授階級制出現,這樣的教師恐怕難以生存,至少他的聲音將沒有機會在決策過程被聽到,大學就會因此失去自我校正的能力,而違背憲法所託付之職責。
因此,如果正教授分級制會妨礙這個功能,甚至癱瘓這個功能,就有違憲之虞。
務必審慎三思!
比較值得考慮的方向可能是:大學採矩陣式編組,設立各種研發中心,系、院、校三級編制採等級制(所有教師有完全相同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研發中心採階級制;前者履踐憲法職責,後者執行階段性任務(績效導向)。
張貼者:
清大彭明輝
於
清晨7:17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政治創新,
高教與五年五百億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主廚推薦
主廚推薦文章:給新來的讀者
如果台灣獨立了
台灣有一種病,很深,深到…………
我們被騙了三十年!談全球性的青年困境
這樣子的一流大學?呸!呸!呸!
誰在剝削勞工?
退休制度該改,但不該羞辱軍公教人員
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一個出國的理由
草莓族,或被犧牲的一代?
什麼叫「進步的社會」?
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
給進退兩難的博士生
台灣沒有茉莉革命,因為我們有過勞死和燒炭自殺
劍橋去來
托爾斯泰小傳(1)
關於女人與性――《我的母親》賞析
只問是非黑白,不問統獨藍綠
搜尋此網誌
標籤
制度與評論
(456)
經濟議題
(144)
產業政策
(120)
家庭與社會
(104)
稅負與政府責任
(93)
政治創新
(85)
高教與五年五百億
(79)
佔領台北
(77)
台灣民主3.0
(77)
大學教育
(75)
人生哲學
(66)
升學與就業
(65)
人文素養
(53)
心情記事
(53)
核電能源
(49)
台灣的危機與挑戰
(45)
中小學教育
(35)
農業與農村
(32)
婚姻與親子
(31)
peakoil
(29)
五年五百億
(27)
糧食危機
(26)
台灣的關鍵事實
(23)
心情故事
(18)
電影賞析
(18)
小說導讀
(8)
安娜‧卡列妮娜
(7)
托爾斯泰
(7)
繪畫欣賞
(7)
台灣關鍵數Q&A
(6)
青春答客問
(5)
自我成長與自我突破
(4)
阿巴斯
(4)
願景書院
(3)
愛情與婚姻
(2)
研究所完全求生手冊
(2)
說帖
(2)
阿莫多瓦
(2)
第三黨
(1)
食安問題
(1)
網誌存檔
▼
2011
(192)
►
三月
(19)
►
四月
(26)
▼
五月
(17)
《香料共和國》――愛,超越一切的範疇
碩士生培訓的目標與程序
給關心出路的理工學院博碩士生
只問是非黑白,不問統獨藍綠
給理工學院研究生(2):如何研判未來產業的就業前景
從鴻海的崛起與戰國策看台灣的產業與學術發展策略
治水荒切忌病急亂投醫
英國Times的世界大學排名根本是大笑話!
心情記事(1)
深情的凝視:《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大學需要被評鑑嗎?
大學教師可以有等級,不可以有階級
學術自由、偏見與學術倫理
生命的原味――《生生長流》賞析
心情記事(2)
別被「教育的未來(Didyouknow)」嚇呆了(1)
別被「教育的未來(Didyouknow)」嚇呆了(2)
►
六月
(9)
►
七月
(24)
►
八月
(15)
►
九月
(15)
►
十月
(24)
►
十一月
(27)
►
十二月
(16)
►
2012
(191)
►
一月
(18)
►
二月
(10)
►
三月
(14)
►
四月
(16)
►
五月
(22)
►
六月
(19)
►
七月
(19)
►
八月
(15)
►
九月
(14)
►
十月
(21)
►
十一月
(10)
►
十二月
(13)
►
2013
(160)
►
一月
(8)
►
二月
(7)
►
三月
(9)
►
四月
(16)
►
五月
(19)
►
六月
(9)
►
七月
(19)
►
八月
(23)
►
九月
(16)
►
十月
(9)
►
十一月
(12)
►
十二月
(13)
►
2014
(160)
►
一月
(10)
►
二月
(12)
►
三月
(15)
►
四月
(29)
►
五月
(15)
►
六月
(10)
►
七月
(11)
►
八月
(16)
►
九月
(16)
►
十月
(10)
►
十一月
(5)
►
十二月
(11)
►
2015
(83)
►
一月
(14)
►
二月
(5)
►
三月
(3)
►
四月
(9)
►
五月
(5)
►
六月
(8)
►
七月
(6)
►
八月
(9)
►
九月
(4)
►
十月
(3)
►
十一月
(11)
►
十二月
(6)
►
2016
(45)
►
一月
(13)
►
二月
(11)
►
三月
(4)
►
六月
(1)
►
七月
(1)
►
十月
(4)
►
十一月
(6)
►
十二月
(5)
►
2017
(78)
►
一月
(5)
►
二月
(2)
►
三月
(7)
►
四月
(5)
►
五月
(7)
►
六月
(7)
►
七月
(10)
►
八月
(8)
►
九月
(8)
►
十月
(8)
►
十一月
(8)
►
十二月
(3)
►
2018
(37)
►
一月
(6)
►
二月
(2)
►
三月
(2)
►
四月
(5)
►
五月
(3)
►
六月
(1)
►
七月
(2)
►
八月
(5)
►
九月
(2)
►
十月
(3)
►
十一月
(5)
►
十二月
(1)
►
2019
(17)
►
一月
(1)
►
二月
(1)
►
三月
(1)
►
四月
(2)
►
五月
(2)
►
六月
(1)
►
七月
(2)
►
八月
(2)
►
九月
(2)
►
十月
(2)
►
十二月
(1)
►
2020
(32)
►
一月
(3)
►
三月
(2)
►
四月
(1)
►
五月
(1)
►
六月
(3)
►
七月
(3)
►
八月
(1)
►
九月
(2)
►
十月
(7)
►
十一月
(5)
►
十二月
(4)
►
2021
(46)
►
一月
(3)
►
二月
(4)
►
三月
(7)
►
四月
(4)
►
五月
(6)
►
六月
(7)
►
七月
(2)
►
八月
(2)
►
九月
(3)
►
十月
(4)
►
十一月
(2)
►
十二月
(2)
►
2022
(15)
►
一月
(2)
►
二月
(3)
►
三月
(3)
►
四月
(2)
►
五月
(3)
►
六月
(2)
關於我
清大彭明輝
Taiwan
40歲以前閉門讀書,想知道人生的意義;40歲以後開始摸索跟這塊土地與同胞互動的方式,到現在還一直在摸索當中。
1991年獨台會事件時,發起「第二次學運」的清大教授之一。
1995年愚人節與朋友創辦新竹文化協會,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
1996年與朋友一起成功地擊退中央與地方炒地皮集團的1,025公頃香山濕地開發案。
1999年擔任社區營造學會理事,因為看見社區組織有樁腳化的危險,開始謀思替代策略。
1999年參與朋友的災區「921民報」工作與災區重建工作。
1999年與朋友發起社區大學,並擔任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後來因為關心WTO對農業、農村與農民的衝擊,開始與美濃社區大學朋友一起研究WTO與農業的因應策略。
2003年在朋友協助下建立《社區大學SARS資訊網》,寫出全球第一本「SARS防護手冊」。
2004年開始參與生命教育,並擔任生命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但我最喜歡寫的文章是影評、畫論、小說導讀,以及人生哲學。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延伸文章資訊
- 1講師、教授、副教授、榮譽教授這些職稱或頭銜到底區別在哪?!
字面意思是讀者,是英國大學授予研究或學術成就名揚海內外的資深學者的頭銜,它比Senior Lecturer高一級,比Professor低一級。要想成為Reader,需要具有 ...
- 2「大學教授」並非個個是「教授」 @ Shi-Ling Hwang 希寧的 ...
現在應先了解,大學教師的資格與職位是如何分類與取得的。先從學歷來解釋;大學畢業取得之學位是「學士」,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取得的學位是「碩士」, ...
- 3大學教師可以有等級,不可以有階級
大學法把大學教師分為三級「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正)教授」,教授分級制想要再增兩級。假如這種分級只用來標示學術成就(榮譽)與薪資,傷害 ...
- 4個人的稱謂不是封建、也不是階級 - 東華大學
先前,台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講座教授廖玉蕙接受亞洲大學演講,由於被稱為「小姐」,而同樣受邀的節目主持人陳文茜則尊稱「教授」,她認為自己不被 ...
- 5教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日語及韓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 ...